太荒血脉
字体: 16 + -

四十二章 元日之前(六)

    上谷四郡是将门重地,自古名帅猛将辈出,一个金铁商人,没有将门的支持,家中能收拢二十万具兵甲?没有将门支持,西北马场能给一地豪族开具价值数十万匹好马的干股?

    左王好手段啊!

    丞相、御史大夫等大佬暗中相互交换着眼神,姜俊茗不知何时把御史中丞给拉拢了过去,又不知将门与伯益严家,杨淮何氏达成了怎样的交易,让他们如此甘愿付出,成全将门。

    姜俊茗正在对皇帝作着五兵部的年终汇报,无外乎今年又裁了多少兵,削减了多少钱粮,剿灭了几处山匪等等等。

    然而一众大佬们的心思早就不在朝堂之上了,大殿中唯有左王慷慨的声音在回荡。

    仿佛是算准了时辰,姜俊茗的汇报刚结束,夏龙渊就出现在了大殿门口。

    “禀皇上,确如左王所言,何氏宗祠的祖宗牌位内镌刻有‘罗氏先祖’字样,且何府中搜罗到书信若干,昔年杨邑前朝余孽叛乱,剑城大商人陈师龙,夏阳梁氏的诸城号商行皆有资敌之嫌。”

    “何足贵心怀怨恨,意图不轨,一门当诛。杨淮何氏何足贵一支按律处置,宗门血脉降一级。陈师龙,伯益严氏,夏阳梁氏涉及谋反,主支尽斩,废其宗祠,其余宗支发配南胡诸州,遇赦不赦,永世不得还乡。”

    这案子都还未细做审理,皇帝却已下了决定,过于草率,也不合理法。廷尉丞刚想开口,却察觉一道骇人的目光自正前方的玉案传来,帝王神威顷刻间笼罩了整个大殿。

    “看来朕这些年却是疏于对地方的掌控,剑城乃军门重镇;伯益,夏阳均为梁州大邑,毗邻贺兰马场,军国重器竟这般轻易为外人窃取。”

    “方才左王陈述,堂堂梁州,亿万黄土之地,十万万民众生存其间,而梁州三卫驻军不过三百万。你们都在吹捧武德盛世,兴士农,消兵戈,若叛乱中起,不知哪位爱卿愿意举家抗敌啊。”

    正乾皇帝越说越愤怒,语气异常的冰冷,只怕谁敢多做声息,就会被点名,立即发往梁州。

    一时间群臣噤若寒蝉,暂时顾不上何足贵一案是否过于草率,让皇帝安分下来才是正事。

    “陛下!”左王姜俊茗忽然开口道:“臣尝闻‘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如今天下富庶,九州定安,更当磨砺心志,戒骄戒躁。”

    皇帝面无表情的说:“饱暖思淫欲,骄纵升邪念,梁邱之末就不富庶吗?‘结驷连骑’,‘醇酒妇人’之词就是自前朝而得,如今梁邱朝何在。终日养尊处优,我朝定会步前朝后尘。”

    “宰相。”

    “臣在。”张浩临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起身抖袖,向皇帝拱手行礼。

    这定然是左王早就设计好了的计划,何足贵是将门不知何时收拢的力量,如今舍去,于将门实力无甚影响,尤其是在这么敏感的时候,姜俊茗要是不趁机狠狠的捞上一笔,那才不是军人的作风。

    果然,皇帝直接开口道:“各级勋爵,扣食禄三成;九州各州治郡所,在五兵部的军费基础上,向各军卫再提供一成五。军士能死战,牧官多吃苦,如此,方能让他们心中警钟长鸣。”

    “臣遵旨。”宰相心中暗叹,事发仓促,大势已成,他没有丝毫阻止的办法。

    “治粟内史。”

    “臣在!”治粟内史掌管谷货钱粮,是国库的管理者。

    “彻查各州郡五年内赋税清单,御史府协办。有少漏拖贪者,交由廷尉丞查办,。”

    “臣遵旨。”御史大夫和治粟内史齐声应道。

    好嘛,这下不光扣了大家的钱粮,将门多出了一成五的军费,皇帝还要狠狠的整一整朝纲,查一查贪污腐败。

    现在不光那些个大佬,整个朝堂的人都看得清楚,这又是左王设下的一个套子。一年的食邑和俸禄被罚了三成,这个大家都一样;但将门的军费涨了一成五,州郡地方的库府却少了一成五,治粟内史还要清查五年来的赋税清单,那单子本就不能细看,否则一查一个准,今番肯定有不少人要栽在这上边。

    现在整个将门拿了好处,那些将军们的三成食禄罚得值当。但其他官员就亏了,三成钱粮充入国库,地方官在此个人基础上还要少一成五的政府预算,不仅如此,治粟内史的清算就像紧箍咒一般,从今日起就套在了所有人头上,指不定哪天就查到自己的办公大堂来。然后再抄家,罚俸,国库又充盈起来了。

    没好处的事皇帝会答应?何足贵要是自己不蹦出来,谁知道他早被将门给拉拢了去,左王这一次真是将世族和文官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既然都看得出这是皇帝明显支持的举动,谁要在抱着那匆匆判决的案子不放就对不起这一身的官服了,没看到被禁卫拷走的何足贵都一脸心之所向,无惧无悔的表情吗。

    此案就像突然跳出来的何足贵一样,打乱朝堂秩序,来的突兀,散得匆忙,现在回归到正常顺序,该是太学祭酒做陈述了。

    跟着是太子,诸位上大夫,各地回京的州牧,军卫大统领,刺史,成周内吏等。因为汉王没有官职,所以等到他作陈述,已是午时。

    汉王虽然没有官职在身,却深受世族和将门双方重视,只因汉王在他的封地进行的一系列改个和新政,大大的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况且他圣眷昌隆,让太子一系都深深的防备和忌惮。

    扬州的汉王三郡,商贾繁茂,工匠成群,很多农户都不再耕种,舍弃了祖田,走进了匠铺作坊,奔走于街市货行。在他们看来,扬州最繁华的三郡,却是靠丢弃了立身根本换来的,当农人不再耕织,工匠不守本分,商贾利欲熏心之时,国朝将乱。

    汉王叙述中的每一个革新,每一项数据,每一件新事物,都被他们看作是促成最后祸乱的原因之一。

    作为天子,陛下怎会看不清农人不再务农的危害,为何还如此大力支持汉王革新?这是丞相、左王、还有御史大夫等大佬们最看不清的地方,难不成真有易储的打算,所以对于汉王他们一直是防范为主。

    汉王姬佑说完,正要退下,在他之后还有一些外官要进行述职,哪知皇帝却开口问道:“听闻在三郡之地,出现了一种新的作物,可属实?”

    姬佑有些奇怪的看了他老子一眼,这事您不是说了要放到元日之后的吗?不过上边那位到底是老子,他也只得猜想这是天子出于某种考虑选择了提前曝光,于是答道:“确实属实,此物亩产二十石,沙土荒地皆可耕植,非寒雪之地,一年四季都可就种。一旦育种成苗,广布九州,从此天下无大饥,亦可空出田地种植更多作物,充实市场,新兴贸易。”

    “一派胡言!”

    奉常殿的农官都未开口,宰相十三曹中的户曹长史就先开口。十三曹是宰相自己设立的机构,帮助宰相管理国家政务,没有资格进殿,不过位置也还算可以,刚好处在大殿门口,对汉王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作为跟农作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户曹长史,他管理九州各地祭祀农桑,对九州作物可谓知根知底,一听有到亩产二十石的物种,立即跳出来反驳。

    “小臣元立善恳请陛下许臣上殿,与汉王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