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字体: 16 + -

第11章 诗选(10)

    读孟郊诗

    其一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1〕。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2〕。

    孤芳擢荒秽〔3〕,苦语馀诗骚〔4〕。

    水清石凿凿〔5〕,湍激不受篙〔6〕。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7〕。

    又似煮彭蝤〔8〕,竟日持空螯〔9〕。

    要当斗僧清〔10〕,未足当韩豪〔11〕。

    人生如朝露〔12〕,日夜火消膏〔13〕。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14〕。

    不如且置之〔15〕,饮我玉色醪〔16〕。

    其二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17〕。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18〕。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19〕。

    尚爱《铜斗歌》桃弓射燕罢,独速短蓑舞〔20〕。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21〕。

    吴姬霜雪白〔22〕,赤脚浣白〔23〕。

    嫁与踏浪儿〔24〕,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25〕,感我长羁旅〔26〕。

    

    此二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时在徐州。

    孟郊(751—814),唐湖州人,字东野。少隐居嵩山,与韩愈结交。郊诗现存四百余首。新旧《唐书》有传。

    作者评孟郊之诗,有褒有贬,贬过于褒。“孤芳”赞其体质,“水清”赞其格调。作者爱孟郊之《铜斗歌》,以为“鄙俚颇近古”。此等诗,感情真挚,吸收乐府民歌优点,运用俚语。然孟郊之集中不多。作者拈出“寒”字,概括孟郊诗风格,至以“寒虫号”曰其诗。作者性痛快,不满诗作苦语。孟郊诗酸涩寒苦,诉穷叹屈之词多,呻吟之声不断。孟郊又以其寒故,刻意锤炼,致有不少诗硬语盘空,曲折奇险。作者喜其鄙俚近古一面,而不喜其艰深。

    作者此二诗,影响颇大。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谓“初如”四句,贬郊太甚。宋曾季狸《艇斋诗话》以为唐人诗有古乐府气象者惟孟郊、张籍二人,而以作者“寒虫号”之语为不然。清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二以作者“郊寒”之语为定评,为贾岛不得与抗衡,持褒意。而翁方纲以“寒虫号”为定评,持贬意。有肯定郊诗过多不持平者。

    作者此二诗,即效孟郊体。清代评论家纪昀以为“饥肠”二句神似郊。谓作者之意在于郊体我固能为之,但不为耳;然作者之诗往往伤率、伤慢、伤放、伤露,正坐不肯为郊、岛一番苦吟工夫(评《苏文忠诗》卷16)。当代钱钟书先生盛赞作者“孤芳”八句用四种形象来讲“佳处时一遭”,说明他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宋诗选注》)。

    

    〔1〕牛毛:比喻繁密。

    〔2〕遭:遇。

    〔3〕芳:香,此指花。孤芳:孤零零的花朵。擢:耸立。荒秽:荒凉脏乱,此可以荒草理解。

    〔4〕苦语:孟郊之诗苦。故曰苦语。此句与上句用来批拟孟郊的诗虽如花朵,却在荒草中孤独挺立;虽有上承诗骚的佳句,但很少,只是大量的苦语中剩下来的。

    〔5〕凿凿:鲜明的样子。

    〔6〕湍:水流打漩涡。此句与上句之意谓,孟郊的诗,就像水清石白的河流,但流急不能行船。

    〔7〕“初如”二句:意谓读孟郊的诗,就如吃小鱼,肉少骨多,所得者少。

    〔8〕彭蜷:即蟛,似蟹而比蟹小。

    〔9〕竟曰:整日。螯:脚。此句与上句之意谓,读孟郊的诗,好像吃小蟹,整天只吃无肉的脚。

    〔10〕僧:《苏轼诗集》引宋人注:“指如贾岛者也。岛初为僧,名无本,诗才与郊齐名。”斗:比。清:乃贾岛诗特色。

    〔11〕韩:韩愈。

    〔12〕朝露:清晨露水。言其短。

    〔13〕膏:油脂。凝结者为脂,呈液态者为膏。火消膏:点着灯火,火亮着,油脂在不断地消耗掉。膏火,犹言灯火。《庄子·人间世》:“膏火自煎也。”此句之意为,人的精力和精气,日日夜夜都在不断地消耗。

    〔14〕寒虫号:比喻孟郊的诗就像寒冷的节气里虫的呜叫。

    〔15〕置之:放下他的诗。“之”指代孟郊诗。

    〔16〕玉色:美好的样子。这里用本义,即一般玉的颜色。醪:浊酒。这里是说酒。

    〔17〕“饥肠”二句:乃作者学作的孟郊语。饥肠自鸣唤,已苦;正在这时,空无所用的壁中,转出了饥鼠,欲觅食,无处可觅,更苦。苦是孟郊诗的特点。

    〔18〕“诗从”二句:亦学孟郊语,并以此评孟郊诗。此二句,突出一个“苦”字。

    〔19〕“有如”二句:仍然突出一个“苦”字。用自己身上的膏来煮自己,投入全部生命,可见其苦。

    〔20〕铜斗歌:指孟郊《送淡公诗十二首》其三。

    〔21〕“桃弓”四句:《送淡公诗十二首》其三云:“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依是拍浪儿,饮则拜浪婆。脚踏小舡头,独速舞短莎。”其四云:“不知竹枝弓,射鸭无是非。”其五云:“射鸭复射鸭,鸭惊菰蒲头。”“侬是清浪儿,每踏清浪游。笑伊乡贡郎,踏土称风流。”自“桃弓射燕罢”至“踏浪不踏土”四句用以上词句和词意。桃弓:用桃竹做的弓。燕:同宴。射燕:在宴席上,射桃弓以为乐。联系孟郊诗,“桃弓”二句之意为,在宴会上,桃弓射罢以后,踏着小船头,披着短蓑衣,一个一个地跳起舞来。此大约是孟郊写渔民们的活动。“不忧”二句写渔民们的生活,他们一个个都有高超的驾船本领。

    〔22〕吴姬:吴地的姑娘。霜雪白:谓其肌肤。

    〔23〕纻:芋蔗。白纻:用纻蔗织成的白色粗布衣服。

    〔24〕踏浪儿:以操船捕鱼或迎送客人的渔民。

    〔25〕江湖曲:孟郊《送淡公诗十二首》其六云:“数年伊洛同,一旦江湖乖。江湖有故庄,小女啼喈喈。”其七云:“伊洛气味薄,江湖文章多。坐缘江湖岸,意织鲜明波。铜斗短蓑行,新章其奈何。”

    〔26〕羁旅:寄居他乡作客。

    百步洪并叙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1〕。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2〕,北上圣女山〔3〕,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4〕。余时以事不得往,夜着羽衣〔5〕,伫立于黄楼上〔6〕,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馀年矣。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7〕,已为陈迹〔8〕,喟然而叹〔9〕。故作二诗,一以遗参寥,一以寄定国,且示颜长道、舒尧文邀同赋云〔10〕。

    其一

    长洪斗落生跳波〔11〕,轻舟南下如投梭〔12〕。

    水师绝叫凫雁起〔13〕,乱石一线争蹉磨〔14〕。

    有如兔走鹰隼落〔15〕,骏马下注千丈坡〔16〕。

    断弦离柱箭脱手〔17〕,飞电过隙珠翻荷〔18〕。

    四山眩转风掠耳〔19〕,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意水伯夸秋河〔20〕

    我生乘化日夜逝〔21〕,坐觉一念逾新罗〔22〕。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23〕。

    觉来俯仰失千劫〔24〕,回视此水殊委蛇〔25〕。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26〕。

    但应此心无所住〔27〕,造物虽驶如吾何〔28〕。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饶饶师所诃〔29〕。

    

    此诗作于熙宁十年(1076)十月间。

    此诗之叙叙王巩(定国)的来与去,及道潜(参寥)之来,感叹人生会晤无常,于是作二诗,一赠道潜,一寄巩。此所录者为第一首赠道潜者。

    诗前半十二句,写舟行洪中情景。历代评论家均盛赞此诗“有如”四句,可以当代钱钟书先生为代表。钱先生说:苏轼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他举此写水波冲泻的四句,说“四句里七种形象,错综利落”。诗人学习继承《诗经》和唐代韩愈等卓越的艺术成就,有创造和发展。“险中”二句小结舟行感受,其中有快乐,即观赏到水波冲泻的奇观;也有惊异,感叹大自然威力的强大。由描叙到议论,承上启下,自然转入下文。

    后半前十句谈人生哲理,为议论。在作者看来,人生有其受限制不自由的一面,也有不受限制自由的一面。人不能阻挡光阴前进,必须受其限制,不自由;但人的意志、意念,却不受限制,上下古今,纵横驰骋,自由。面对前者,善于运用后者,解脱自己。作者之论,乃因此诗之《叙》所云人生会晤无常、不能永聚而发。诗中多谈佛家之理,用来赠道潜,十分切合。议论发于行洪的舟中照应前半。人生乃诗的永恒主题,任其发挥,势将不可收拾,作者以“回船”二句收束,戛然而止,备见大家艺术手法的高超。

    

    〔1〕王定国:名巩。已见前。

    〔2〕颜长道:名复。山东人。尝为县令。时在徐州。盼:马盼盼;英:张英英;卿:失其姓:皆为当时徐州有名的歌妓。盼盼略通文墨。泗水:即泗河。已见前。

    〔3〕圣女山:在徐州境内。《苏轼诗集》卷15有诗提到了圣女山,山有石室。

    〔4〕乘月:乘着月光。

    〔5〕羽衣:用羽毛编织成的衣服,取其神仙飞翔之意。

    〔6〕黄楼:作者于本年此前建造,在徐州州城东门之上。因为熙宁十年徐州大水,作者以为,土之色黄,水受制于土,故以黄取名。

    〔7〕曩:从前,过去。

    〔8〕陈迹:过去的事迹,意为已不存在。

    〔9〕喟:感叹的声音。

    〔10〕参寥:僧道潜字,浙江於潜人,有诗集传世。舒尧文:名焕,时为徐州教授。

    〔11〕斗落:同“陡落”。

    〔12〕轻舟:轻便的舟。

    〔13〕水师:水手,驾舟的人。绝叫:大声呼叫。凫(tú)雁:野鸭。

    〔14〕“乱石”句:意为舟在一线急流中行走,和乱石相互反复磨擦,碰撞。争:犹言乱石拦阻,舟要与乱石争斗水路。

    〔15〕隼(sǔn):一种猛禽。此句形容水波如兔子飞快地奔走、鹰隼的猛然落下。

    〔16〕注坡:乃军中用语。宋周必大《益公题跋》卷12《书东坡宜兴事》:“军中谓壮士驰骏马下峻坂(陡坡)为注坡。”《东坡乐府》卷上《满庭芳》(首句“归去来兮”)即有“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注平坡”之句。

    〔17〕“断弦”句:意谓这轻舟如断弦离柱,如飞箭脱手,难以操纵。柱:乐器上的弦枕木,弦离开柱,而且断了,失去控制;飞箭脱了手,也控制不了。

    〔18〕过隙(xì):《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言极容易消逝。隙,空,问。飞电过隙:飞电已经极快;在无阻拦的空的地带前进,更快。

    〔19〕“四山”句:意思是,乘客在船上,仿佛四面的山峰都在旋转,风不断急速地从耳边掠过。

    〔20〕水伯:河伯,河水之神。水伯夸秋河:出《庄子·秋水》,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水径直向下流奔去,漫过了两岸,漫过了河中的小洲,汪洋一片,“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也”。此句之意为,没有料想到,因为秋水的猛涨,水竟然显示出如此大的威力。何意:没有料想到。

    〔21〕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乘,利用,趁机会。日夜逝: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谓世间一切事物都像流水一样永远不停地流动、消失。

    〔22〕一念逾新罗:出《景德传灯录》卷23:“新罗在海外,一念已逾。”新罗,朝鲜古代的一个国名。此句与上句的意思是,生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逝,听自然去支配,但意志却可以由人们自己掌握,不为造化力量所主宰。

    〔23〕“纷纷”二句:《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荆棘铜驼出此。此句与上句意谓世上很多人只知道争权夺利,好似醉梦中,然而世上的事变化大而快,谁能相信洛阳宫门前的铜驼,竟会埋没在荆棘里面呢。

    〔24〕劫:梵文佛家语“劫波”的省称。劫波意为一段时间。千劫:长时间。觉来,睡梦中醒来,觉悟过来。

    〔25〕委蛇(tuó):长而曲的样子。此句与上句意谓,明白了前几句所述人生道理,俯仰之间,失去了许多光阴,回头看流水,依然如故。

    〔26〕“君看”二句:船离岸或靠岸,先以篙抵岸边之石,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篙眼。如蜂窠,说明经历的船多,经历的时间长。

    〔27〕住:即住着,佛家语,僵化之意。无所住:思想能解脱,不牵挂。

    〔28〕造物:造物主,自然界。此句与上句之意为,如能此心无所住著,思想能够自我解脱,造物即便运行得再快,能奈我何。

    〔29〕饶饶(náo):争辩声。师:谓道潜。诃: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