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九八章 坑蒙拐骗

    第四九八章 坑蒙拐骗

    1938年的冬天,中国只有一个地方的农村是热火朝天的,那就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河流疏浚成了当务之急,把这里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起来,更成了急中之急。*  *里下河地区已经下了第一场雪,但是工地上的民工并没有停下,从中南国借来的数十辆推土机,从62军开来的近千辆运输车,成了河道疏浚的主力,

    黄河夺淮,之后再夺运河入江,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或水无出路,造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中游的水下不来,下游的水又流不出,成了一条难河。如何治淮,别人不知道,陈维政是知道的,后世的里下河灌溉总渠,就是沿淮河故道对淮河的一次大整顿。现在黄河入淮,短时间内封住花园口不太现实,在下游打开一条通道,让黄河水独立入海,是解决来年雨季到来之时黄泛区大面积漫延的唯一出路。

    陈独秀则不是这样想,他对于黄河夺淮河还是夺运河入海兴趣不大,他的兴趣在于通过治理淮河,树立起共产主义思想的正面形象,同时也树立起罗明初的神化形象,只要把这两个形象树立起来,淮海行营这近亿的民众,不论放在哪里都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只要农业保收,工业发展,民众口里有粮,手里有枪,在一天之内象日本人那样组建起四十个师团百万大军,一点难度也没有。现在是投入期,不仅是经济的投入期,也是形象的投入期,大家必须艰苦朴素,含辛茹苦。罗明初每天与民工们战斗在一起,跟大家说说笑笑,一个亲民勤劳的形象很快就出现在人们面前。宣传机构的负责人是陈独秀的老四儿子陈鹤年,这位从北京大学政法系毕业后投奔共产党,却遭到了严重排挤,无奈只好去到香港,从排字工做起,之后做到记者,再做到编辑,算得上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专业人士。陈独秀到香港后,他带着老婆孩子去看望父亲。陈独秀到还罢了,却被陈炯明大骂了一通,认为在香港不来找本伯父,是为不孝,勒令他辞去原职去到淮海,出任宣传部长。专业人士有专业的作法,利用这些机会,在整个淮海行营作舆论,造影响,到了过年的时候,连巫道公都不由得感叹,陈鹤年的忽悠能力不是一般的强,连自己也有点认为,罗明初就是这块土地上的神。

    从鞍钢拆了一条生产线来到莱芜,成了莱钢的开始,炼钢成了淮海第二个亮点。人们都在宣传机构的忽悠下死力的干活,不要工钱,不要劳保,只要管吃管住就行。国有农场民工家里的孩子有集体看管,地主家也成了自己这一里乡亲的幼儿园,管吃管住还管读书。《中华启蒙》不仅启了孩子们的蒙,也启了大人的蒙。

    钢厂还没有出钢,从满洲过来的农具厂、织布厂,从中南国过来的人造丝厂已经投入了生产,淮海行营的工业沿着陇海线和津浦线、胶济线布局,徐州济南,成了淮海的工业中心。

    从苏禄国过来的农业专家,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猪肉罐头厂设在连云港,牛肉罐头厂则放在了济宁,这是中南国军委后勤部的订购产品,现在已经远销欧洲,按照陈维政的说法,过两年,需求量会更大。

    淮海地区,一条先是被命名为明初大道后来被罗明初强行改为民族大道的650公里长的大道,从济南下徐州准备跨过淮河大桥,直达扬州。这条道路被陈鹤年宣传为淮海的血脉,淮海的通路,只有在罗明初的领导下,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中南国的陈维政很认真的注视着淮海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让他想起了列宁在1918,想起了希特勒大道,想起了大跃进,想起了人民公社,想起了核产、想起了放卫星,他不寒而慄。

    让中国人民意外的是,这个淮海行营与满洲国打交道,与南京的周佛海打交道,就是不跟日本人打交道。而行营的我行我素,更是屡出人意表,他们毫无顾忌的行为,没有下限的举动,唯利是图的嘴脸,都让人汗颜。最让人发狂的是行营的新闻发言人陈鹤年在1939年的春节,向全世界宣布,通过科学研究部门对交换而来的日本一万颗特种弹进行解剖分析,一种全新的窒息性毒气弹在淮海某基地研制成功,攻击效果之强,远在日本的产品之上,毒气弹过完年即开始量产,将向全世界公开销售。消息传出,举世大哗。

    陈维政哈哈大笑,正想给中南国的毒气弹弄个合法的户口,罗明初就这样做了,这个家伙,在陈独秀的忽悠下,已经成为了一个霸王,一个魔王,一个全世界都恐惧的恶棍。陈维政告诉郭远勤,送一万颗毒气弹过去,让罗明初卖钱,这可是好东西,居家旅行必备。

    杨遇春第一个跳了起来,他是亲身体验过毒气弹的功夫的,在嘉兴,一个小时搞掉了一个旅团,这个东西,一点人性都没有。但是,却给他带来了一个想法,用大量的毒气弹对付河南的日军,只要组织敢死队,把东西弄进去就行。至于购买毒气弹的费用,可以采用一种方法获得,就让淮海行营跟福建广东贵州一样半独立,每年不需要交管理费,就交足够的毒气弹好了。

    杨遇春的方案得到了政府所有人的一致赞成,淮海一地,中央鞭长莫及,与其给日本人殖民,不如给罗明初霸占经营,起码还是中国领土。

    国民政府是没有秘密的,最严密的会议,也会在24小时内通过莫名其妙的途径把会议内容传到世界各地,日本人第一个获知了这个消息,大惊失色。为了阻止淮海行营把毒气弹销给中国政府军对河南的日军不利,日本大本营告诉满洲国的张景惠,不惜一切代价把淮海生产的毒气弹买完,有多少要多少,生产多少买多少。张景惠也不是个好东西,在吃火锅时把消息有意无意的告诉了工部尚书贺连城,贺连城第一时间告诉龙五,龙五笑了。

    赵克之收到龙五的密报,告诉罗明初,这可是送上门的生意,而且是无本生意,别人没有见过中南国的毒气弹,赵克之是见过的,虽然不会生产,但是弄出个八九不离十的模型并不难,让宿迁的兵工厂加班加点生产五万个假毒气弹,高价卖给满洲国,反正是日本人买单,不要白不要。也不要一现金,代价是一个中型煤矿的全套煤矿开采设备,一个铝合金制造厂,一个制药厂。

    陈维政得到消息,差点没有笑趴,中南国的毒气弹还没有送过去,那边就开始销售,还卖出了高价,原来,生意还可以这样做。想想也对,这种生意,也只有日本人做,他们品尝过这种毒气弹的味道,在长江马当要塞,长江舰队变成了洪泽湖舰队,就是托这种毒气弹所赐。

    郑进阶摇着头,对李明瑞说:“无中生有,什么是无中生有,这就是无中生有,淮海有高人啊!”

    日本人花大价钱购买的毒气弹,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使用,才知道,全是没用的假货,为此,日本人损失不小。这是后话。

    罗明初愉快的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提议,淮海行营改成了淮海特别行政区,成立淮海特别行政区管理委员会,罗明初就任委员会主任,也称为特别行政区首领,简称特首,这里,变成了中国境内最大的一块半独立区。

    对于这个特别区的建立,日本大本营如同吃了一只死苍蝇一样,浑身不得劲,如何处理与这个特别区的关系,让日本人足足开了三天会议,最后让外相广田宏毅去走一趟。让广田宏毅没有想到的是,淮海特别区居然对他的访问要求不加理睬,而是通过张景惠递过话来,双方不熟,远未达到互访的程度,有什么想法,可以通过满洲国中转。同时再问张景惠,又有一万颗毒气弹生产完毕,中国政府军已经派出代表等在那里,满洲国是老客户,如果满洲国要,就优先照顾,如果不要,就考虑给中国政府,顶充今年的管理费。一年一千五百万大洋的管理费,不是小数。还装模作样的给满洲国出个馊主意,让他们买下,再转手卖给中国,可得高价。

    为了这一万颗毒气弹,日本送来了一个汽车生产厂。乐得嘴都笑不拢的陈毅对阮文灵说:“真没有见过,上赶着送企业设备给敌手的!”

    阮文灵说:“自从陈独秀先生来到了淮海,淮海完全不同,国际地位提高不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极快,今年过年,总算有了过年的气氛。过完年后,更是一日一变样,一天一换新。以这种发展速度,最多两年,淮海特别区就能赶上苏禄国。”

    主管工业,却没有从头开始开办一个企业,陈毅经常说自己是有福之人,自有企业从天降,他的工作就是寻找合适的管理人员,为此,他把自己和周子昆的老同学老朋友找了个遍,最后还是广西的黄绪初和广东的黄翼中仗义,送了一大群之前在企业里担任中层的管理人员过来,按照陈维政的说法,这叫劳务出租。地宝对淮海的支援,那是责无旁贷,浙江的手工业在苏北开枝散叶,浙商徽商把商路打通。

    这一切在黄恒栈工商航母进入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清明过后,莫圆大老板与陈炯明来到了淮安,紧跟着他们来的,是满洲国的工部尚书贺连城和高参农士极,他们的目的,是请黄恒栈把生意做到东北。莫圆装模作样跟农士极讨价还价了一番,把贺连城忽悠了过去,赵克之出面,把贺连城一杯酒放翻,在酒店里睡了三天,然后才跟农士极欢天喜地的聚会,问起这些年来在东北的经历,那还真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