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三八五章 死地后生

    第三八五章 死地后生

    听到杨遇春的话,大家都来劲了,纷纷表示愿意听从杨遇春的意见。()

    “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刘和鼎将军,副总指挥萧之楚将军,我做二位的参谋长。”杨遇春说:“把所有的山炮集中起来,组成炮兵部队,由刘多荃将军指挥,第105师师长高鹏云担任炮兵护卫部队。前线五个师,由前敌总指挥吴桐岗将军率领。五个师分别是107师金奎壁、108师张文清、第109师赵毅、34师刘尚志、26师郭汝栋。陈永第44师、王修身第32师、冯兴贤第33师每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合编成一个师,为总后备队,师长陈永。”

    十个师的75mm山炮集合在一起,竟然有一百七十六门之多,摆在一起,连保定九期炮科毕业的刘多荃也吓了一大跳。这是个老江湖,把一百七十六门炮分成十个小组,阵地相距一定的距离,以旗语联系。这样可以避免被敌人的炮火一锅端。

    刘和鼎问他怎么过去不这样摆阵,刘多荃白了刘和鼎一眼,说:过去上哪找这么多炮去。

    基本上每十分钟就有一封电报过来,通讯密度是开战以来之仅见。日军23师团的一举一动都在杨遇春们的掌握之中。

    刘和鼎对萧之楚说:“这种信息密度,前所未见,还真是中央军的待遇!”

    孰不知,就算是中央军最嫡系的部队,也得不到这样的待遇。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孔老二。

    杨遇春一离开,孔老二也随之离开,杨遇春到杭州,孔老二也到了杭州,杨遇春到了吴兴,孔老二就去了笕桥,在她的威胁下,毛邦初把整个笕桥的航空指挥权交给了她,王叔铭在她的淫威下,老老实实派出两架侦察机轮流在敌人的上空盘旋,再派出一架飞机在中途接力,把侦察机上看到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接力,传到笕桥机场,然后由笕桥机场用电报发给杨遇春。

    这才有了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信息战。

    23师团看着两架侦察机一直在自己上空盘旋,也知道这玩意是下不了蛋的鸡,只要不回去,即使有什么消息也传不回去,就没有理它,却不知道在有才的孔老二的接力下,23师团的一举一动早已摆在杨遇春的案前。

    很快,23师团过了南浔,这时,杭州机场给杨遇春送来一部报话机,可以直接跟天上的飞机对话,飞机上的第一句话就是,23师团,已经进入到为他们准备好的坟场。

    江南水网密布,河道,是战争借用的最好的地利工具,数条河网,把23师团,分割成几个部分,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看到江南的地形,骂道:“这个该死的地方,被河网划成豆腐一样大小,没有一块可以冲锋的土地,真是讨厌之极。”吩咐第64、71、72联队及野炮兵第17联队,各自前进,否则,晚上也到不了湖州,又要露营,这个季节,露营可不是享受。

    很快,第64联队就进入到山炮打击范围,摇通刘多荃的电话,刘和鼎下达命令:“一号地区,全面覆盖。”

    话音未落,在一号地区立即出现成片的山炮声,一百七十多门炮集中轰击一个窄狭的四面环水的地域,很有关起门来打狗的感觉,三个连射,这个地区就没有太多的活人,紧跟着的炮落点来到一号地区的是第赵毅109师,他带着109师全部人马冲过去,只是做一件事,补枪,把没有死的日本鬼子送回姥姥家,然后能带着多少东西就带多少东西回来,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在一号地区的滞留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

    听到一号地区的炮声,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知道中了埋伏,立即收缩部队,原地警戒。当飞机把23师团的收缩地点告诉杨遇春时,杨遇春笑了,这里也是刘多荃的打击范围,在刘多荃的地图上,是三号地区和四号地区之间。

    这时,刘和鼎的作战命令下达了。107师金奎壁、108师张文清进入三号地区,炮击一结束,立即冲锋,冲向三四号地区的中间位置。34师刘尚志、26师郭汝栋进入四号地区,炮击一结束,立即冲锋,冲向三四号地区的中间位置。双方会师,杀光面前在出现的日本人。第109师赵毅立即跑步前进,绕到敌人后方,截断敌人退路,不让一个敌人漏网。

    拿起刘多荃的电话,刘和鼎狠狠的说:“三号地区和四号地区之间,把你的炮弹砸光!”

    战役结束了!刘和鼎萧之楚和杨遇春走在最后的炮击区里。

    战士们在兴高采烈的打扫战场,枪一堆,炮一堆,子弹炮弹堆在一起。最难的是日本鬼子的尸体,零零碎碎,破烂不堪。

    吴桐岗坐在地上,捧着23师团的战旗,嚎啕大哭。张文清和金奎壁站在吴桐岗的身边,也是一脸的泪水。

    这时,刘多荃走了过来,对准吴桐岗的屁股踢了一脚,骂道:“哭什么哭,还死不死?”

    吴桐岗擦擦眼泪,站起来,笑着说:“不死了,这么多日本鬼子帮我们去死了。荃哥,今天你的炮可真是打神了!长了眼睛似的。”

    “我也是瞎打,总指挥让我打哪我就打哪,要说长眼睛,那是总指挥长了眼睛。”刘多荃说。

    “这话听着怎么这么难受呢?我这一双眼睛已经长了几十年了,怎么今天才有人看到!长眼睛正常,不长眼睛才是不正常。”远处传来刘和鼎的声音。

    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杨遇春在拟捷报:

    “委员长,诸位长官:职杨遇春抵吴兴后,组成39军军长刘和鼎为总指挥、26军军长萧之楚为副总指挥的临时部队,将所有山炮统一调配,由第49军军长刘多荃担任炮兵司令。将26军、39军、43军、49军、67军残余将士组成金奎壁107师、张文清108师、赵毅109师、刘尚志34师、郭汝栋26师等五个战斗师,由吴桐岗军长统一指挥。以陈永第44师、王修身第32师、冯兴贤第33师及各军轻伤战士组成陈永师作为总后备队。战斗于11月27日下午二时打响,双方激战,刘多荃将军大炮得空军之助,弹弹中敌。五个战斗师置生死于度外,顶着炮弹冲入敌阵,我方大获全胜。经统计,此役共歼敌自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以下二万一千人,缴获23师团旗,及64、71、72及野炮17联队联队旗。此役,空军协助极大,将敌23师团情况及时通报,是胜利的基础。请军委会为空军记功。职杨遇春。”

    收到杨遇春的电报,军委会寂静一片,大家都不敢相信,如果不是之前已经看到空军的情况汇报,都会怀疑杨遇春是假报冒功。五个残军消灭一个完整的师团,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日军都这么好打,吴福线为什么会打成这样。刘和鼎、萧之楚是什么角色,大家都懂。凭他们,消灭一个整编日军师团,除非做梦。

    “什么?不敢相信还是不愿意相信?”蒋介石的声音出现了。

    大家才回过神来,徐永昌说:“我不是在做梦吧!”

    郑介民说:“我是被吓着了,知道柳青能,没想到他这么厉害,带着几个残军,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程潜摇着头说:“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我承认,我老了,两个钟头不到,干脆利落的拿下一个师团,这比南翔大捷还要简捷,还要有效,还要荡气回肠。委座,我提议,由杨遇春将军出任参谋总长,指导抗日。”

    蒋介石摇摇头,说:“颂云不必太谦,柳青还是小辈,偶尔可作惊人之举,掌舵工作还要靠颂云和次宸(徐永昌字)二位。” 评价杨遇春的语调,完全是在说自己的子侄一般。

    跟何应钦商量了几句,何应钦说:“电令,组成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集团军司令刘和鼎、副司令萧之楚,参谋长吴桐岗,下辖26军、39军、43军、49军、67军,各军主官不变,按每个军两个甲种师的编制,迁浙西整编。对吴兴大捷有关人员予以嘉奖。”

    收到军政会的电报,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杨遇春带给他们的一场富贵,一次必死之战在杨遇春的手里演变成了一场完胜,刘和鼎等人都有再世为人的感觉。在送别杨遇春时,刘和鼎、萧之楚、吴桐岗、刘多荃、郭汝栋五人表示,今后的22集团军,就是杨遇春的亲随队伍,打哪里,打谁,杨遇春挥手我前进。

    回到杭州,来到笕桥机场,准备坐专机返回南京。杨遇春来到吴兴,只有短短的十来个小时,谁也不知道,这一个小时,他已经创造了如此辉煌。他还是那一套军装,三个随从,很低调,很平淡。不知道杨遇春是否已经达到宠辱不惊的地步还是对胜负和荣誉的不敏感,就这样走向他的专机。只有几个了解情况的如王叔铭等人,在远远的航站楼,用崇敬的眼光看着他。

    来到飞机旁边,杨遇春呆住了,一个身着军服,披着军大衣的女军人,正倚在飞机边笑呤呤的看着他,居然是孔二。

    杨遇春大叫一声:“我知道了,是你在给我23师团的消息!”

    孔二也不否认,微笑着点头。只见杨遇春张开双臂,如同一只扑向小鸡的老鹰,一把将孔二抱在怀里,孔二贴着杨遇春的胸,听着他的心跳,由衷的感到,靠在男人的胸怀里,真的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