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三八六章 武无第二

    第三八六章 武无第二

    又一个师团惨遭不测!什么时候支那的陆军变得如此强大,帝国师团经常成建制的覆灭。(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日本大本营的高官一个个象被阉割的公鸡,焉了。23师团虽然是一个乙种师团,那就是一等一的存在。从嘉兴分兵,不过是大半日的时间,就与大本营失去联系,半天时间过去了,没有得到23师团的任何消息,飞机更不敢到这一区域巡逻,距离中方的空军基地太近,飞机过去基本上不会再飞回来。23师团的遭遇如何,不敢确定,直到看到破译的中国电报,才肯定,这个师团已经玉碎。

    胜败为兵家常事,与中国军队之间互有胜负,更能激起日本人的斗志。让日本人不能接受的是,居然没有一个23师团的人员逃身出来,也就是说,这支乙级师团二万一千多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免,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有帝国战士被俘虏,俘虏,比死亡更恐怖。

    华中方面军立即派出第9、19师团火速赶往吴兴、湖州一线,与国军决战。同时,朝香宫鸠彦王亲率101师团和18师团配合第3、12、13、16、114师团一举拿下锡澄线。

    第三舰队在长谷川清的指挥下进入江阴水面,第三陆军航空队及海军四大航母的舰载机全力轰炸南京。

    又拿下一个师团,中南国的参谋部也是一片欢腾。

    “杨遇春这一仗,展示了他的才能,也向人们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杂牌与嫡系,并无太大的区别,第二,这是对于现代战争的认识与兵法知已知彼的新解。”今天的值班参谋是武元甲,他负责对吴兴一仗进行总结问首先提出自己的意见。

    中南国军方,已经形成了惯例,每次轮流一个参谋长负责今天的总结会,而且要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正确的话,给大家有一个补充的机会,错误的话,同样也给其它人一个反驳的靶子,因此主持者就是意见的第一个阐述者,但是不一定就是绝对的正确者。

    这套做法是好处就是大家畅所欲言,还言之有据,经常有一些人,自己一时半会拿不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在别人的意见里挑刺就是一等一的高手。陈维政把这种人叫做御史型参谋,只有破坏性建议,没有建设性意见。但是这种人也很重要,他们对意见中的一些细节极为重视,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今天,这个角色由陈维政亲自担任。

    “杂牌和嫡系,还是有区别的!这一次如果让五个杂牌残军与23师团来一次面对面的碰撞,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但是,杨遇春没有这样做,而是让步兵担任最后收关的角色。也是杨遇春的见识高于常人,才会达到这样的结果。”陈维政说:“在长城抗战时,就出现过这样的笑话,我们的士兵,拿着刺刀冲上前去,与日本人的坦克力拼,结果被卷进战车之下,变成泥浆。在当时,一辆坦克可以让一个团甚至更多的国军举手无措,无法对敌。不说那么远,就是在淞沪右路,也出现张发奎部组织敢死队向对方的九二重机枪陆地冲锋这种事。这说明什么,说明见识比勇敢更重要。杨遇春中将要比23师团的小松原道太郎中将有见识,奠定了这次战役胜负的基础。我们在座者都是一方大将,都有可能带着千军万马冲上抗日前线与日本人见高低。我想问一句,你们准备好了没有,你们是准备英勇的带着你们的步兵向92式重机枪阵地冲锋,还是画地为牢把敌人控制在一个狭窄的地域里,用炮兵轰击。还是象南翔大战一样,没有地理优势就创造地理优势,没有地形优势就集中炮火优势。用身体与敌人战斗还是用智慧与敌人战斗,蒋介石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中央军校开了高级班,将官班,目的都是要拓宽带兵者的见识。问题是蒋介石的师资不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所以没有一个成器的学生,好不容易,出现了杨遇春这个异类。我认为,这个异类对我们的启示作用很大,如果我们在座者,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杨遇春式的智将,日本人,在我们谈笑间,就会灰飞烟灭。”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包括郑进阶,他自知,吴兴这样的仗自己也会打,也能打,但是如果自己手里面只有三万多残军,根本就不可能去打。自己一定会先入为主,认为必败无疑。听到这里,郑进阶一身恶寒,难道自己已经退化,变得不会打仗了。想到这里,不由自主的说:“中南国承平日久,国家强盛,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已经走在世界的前例,我们会不知不觉产生老大思想,很快就会变得不会打仗了。各位,这就是我们的危机,我们在坐者,都是枪炮中打出来的,但是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对手也在变,我们必须时刻更新我们的知识,用最新的军事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大脑,否则我们就会变成被打的那一个。”

    “我同意!”李明瑞说:“日本人,一直来都认为他们是东亚最会打仗的,他们的军事思想最成熟,武器也最先进。但是他们在淞沪战场上,先是遇到了中南国的武器,然后又遇到了黄中恒,遇到了吴逸志,遇到了杨遇春。因此他们处处受制,这就是刚才主席说的见识和理论指导问题。相对而言,我们中南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指导远在日本之上,因此日本人的军事行动都在我们的预见之内,我记得,上一次参谋会议上,郑参谋长就提出过日军将利用福建采取针对上海的军事行动,果然就有了明赴台海暗打淞沪的金山卫登陆。如果某一天,再出现一个新的军事大国,各方面都优于我们,那时候,就是我们处处受制的时候。因此,我认为,军事理论的研究,比军事设备的更新还要重要,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为什么没有第二,很简单,第二已经被第一给杀掉了!”

    全场暴发出激烈的掌声,李明瑞对武无第二的解释,深深的震憾了他们。

    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放在锡澄线和湖州吴兴,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地宝。

    走马上任的151旅旅长黄中恒中校身着将校呢,脚下蹬着黄恒栈公司送来的全皮马靴,鼻子上挂着一副黑墨镜,上嘴唇,还学人留了几根绒绒的胎毛式的小胡须,身材匀称,品相俱佳。

    屁股决定脑袋,在旅长这把交椅上一坐,地宝的感觉马上与众不同。

    自从移防到南京,距离炮声渐远,周璇又去了南都,自己一个人无所事事,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来到指挥部,所有的事都让副旅长黄永福和参谋长黎可为处理得清清楚楚,需要他过目的材料会整整齐齐摆放在办公桌上,轻重缓急一目了然。

    早餐吃的是叉烧粉,叉烧做老了一点,香是很香,就是有点渣,地宝坐在办公桌前,正手持一根牙签跟叉烧渣较劲,眼睛,看着面前的文件。

    吴兴大捷!不错,搞掉了一个师团,23师团,还打死了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不知道得到小松原道太郞家的宝刀没有。也许没有,黎可为告诉他,日本人也不是家家都有家传宝刀,只有那些世代从军的才会有宝刀,新暴发的将军只能有两种渠道得到刀,一种是天皇御赐,一种是市场购买。当时自己还问,市场能买到什么好刀,杀猪刀切菜刀,黎可为说有时候运气好,也能遇上杨志卖刀。

    这个23师团,怎么想起来跑到吴兴这种地方去送死,它就不知道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吗?很简单,说明日本人完全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也真够嚣张的,一个小师团就敢闯中国腹地,真是不想活了!其它的几个师团去哪里了?怎么就不跟23师团打打配合呢?大哥说过,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支部队的事,是一个势,只要占着势,多一两支部队少一两支部队关系不大,用人头来预知胜利,那是冷兵器时代的事,在胡思乱想下,地宝开始对面前的资料翻了起来。

    目前在中国的十五个师团,第3、12、13、16、18、114师团和那支复活的101师团在朝香宫鸠彦王亲率下打锡澄线。7、8师团在吴淞口整编,这两个师团应该准备要离开华中,去哪里?地宝估计不是去东北就是去福建。26师团驻守上海,9、19师团在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少将的率领下去了吴兴,这两个师团估计是气急败坏要想去帮23师团报仇。地宝扣着手指算了几遍,发现有一个师团不见了踪影,那就是第6师团和第九旅团国崎支队。这两支队伍去了哪里?地宝有点慌乱,他知道,凭空消失的部队是最危险的部队,他们经常会出现在最不应该出现的地方,那个地方有人称之为七寸,也有人称为软肋。

    把黎可为和黄永福叫来,把自己的担心跟两位一说,黄永福当场就冒汗了,说:“完了,要出大事!”

    “别急别急,能出什么大事,跟吃了一餐麻辣火锅式的,大冷天的冒一头汗。”地宝看着黄永福的样子,笑着说。

    “少爷,可能真的要出大事,前几天,我去接应老甘他们,在太湖里兜了一圈,太湖真他娘的大,跟中南国扶南省的金边湖差不多。”黎可为的表情也很凝重,思维有点乱,也有点急,继续说:“如果日军的第6师团和第9旅团,也按照我们那天偷袭南浔嘉兴的线路从太湖里抄近道,绕到锡澄线的后面,只怕……”

    “只怕锡澄线会全线崩溃!”地宝从宝座上跳了起来,说:“我去见师长,你们看好部队。”

    “杨荃、杨荃。”地宝一边喊着警卫营长的的名字,一边走向门外的小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