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五八章 右江水流

    第○五八章 右江水流

    虽然黄奕勋不愿意与红军有任何的交往,但是抹不开李宗仁的面子,只好给那坡发报,说想找时间拜访红八军一师陈师长,是否能赏面一见。(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

    几次电报来往,终于确定,双方见面之地在思林镇外的右江河上,黄奕勋将乘坐“靖波”号前来拜访,并在“靖波”号上略备薄宴,与陈师长一醉方休。

    对方有船,陈维政也有,不只是有,而且很有型。他有六条火船,其中的一艘被炸得有点惨,按照黄水生营长的判断龙骨已裂,不能装载重货。陈维政把这条船好好的装修了一番,弄成自己的专船,取了个名字叫“乘风”号,取乘强风破万里浪之意。让罗明初派出专门火船驾驶员陪他去赴宴,莫方不放心,弄了几个特战大队的扮做船工,一起跟着去。

    思林,俗称田东的东大门,右江在这里有一段落差很大,即使是火船,在这里上水时,还需要绞盘帮忙,在这一段急流的上游和下游都有一个平缓的水道。水流清澈,风光如画,夹岸青山,相映着河滩的怪石,间或山鸟飞过,发出一串鸟鸣,山谷里传来回音,幽远而恬静。

    黄奕勋的火船走了十多个小时,一早就在急滩的上游等候,过了一会,陈维政的船也到了,两船相并,下锚插篙,搭上船板,两船就联为一体。

    对面船上,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儒雅之人,身着长衫,脚踩布鞋,头上并未戴帽,头发油黑,向后梳起,露出高亮的锛儿头,显得额下的双眼格精明。个子不高,中等身材,举手投足不象个商人,到象一个书生。

    见到一身绒装的陈维政,对方明显惊讶了一下,也许是陈维政太过年轻,让他意外。

    “敢问可是陈师长麾下?”黄奕勋很客气的问。

    “正是陈正权。”陈维政说:“当面可是商名满右江的黄四老板?”

    “不敢不敢,正是黄奕勋,破烂溜丢一行商。”黄奕勋双手一拱,算是见礼。

    陈维政走过船,在黄奕勋的引导下,来到船中坐下。才发现,里面还有两个人。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二十来岁,身着便服,正襟危坐。很明显,老的是老板,小的是跟班。陈维政明白,这位黄四老板只是幌子,正主是年纪稍大的这位。

    陈维政站在一边,等待黄四老板介绍。黄奕勋有点难为情的说:“想必陈师长已经知道,邀约尊驾前来,是另有其人,我只是中人一个。介绍一下,这位是广西省护党救国军总司令李宗仁将军,这位是李司令的秘书程思远先生。”

    陈维政一听立即反应过来,难怪这么面熟,与电影《血战台儿庄》里那位有八成相似,只是这位没有穿军装,一时没有想这,是这位主要见自己。程思远倒是靓仔一枚,只是现在地位有限,完全可以过滤不管。

    “呵呵呵呵,德公幸会幸会,小子陈正权,见过前辈。”陈维政立正,敬礼。面对北伐战将,面对桂系老大,这个礼还是要敬的。

    “陈将军有礼了!德龄未着军服,只好作揖回礼”李宗仁一说话,就是很正宗的桂林乡下口音,双手对握,做了个拱手。

    “不知是德公亲临,劳德公久等,晚辈有罪。”陈维政说:“不知德公召晚辈前来,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说,是慕名前来求教。”李宗仁说:“我21师前副师长贺敏章数次与将军交谈,对将军大开大合,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大为赞赏,以为我广西若要发展,必得向将军求隆中之策不可。”

    “贺将军过奖了!”陈维政说:“想我陈正权后生小辈,历事不多,见识不广,在前辈当面更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向我求隆中之策,我哪有?”

    “过谦了!过谦了!”李宗仁一看到陈维政这个年龄,也觉得贺敏章有点言过其实,一个比程思远还要年轻的人,就是再老谋深算也有限,心里虽然这样说,但是嘴上还是不停的恭维。

    “如果说有富国之策者,面前到有一人,那就是黄四老板。”陈维政说。

    “哦!”李宗仁笑了,不怕你说,就怕你不说,哪怕你乱说,总是好的开头。

    “陈将军这是拿我来开涮了!”黄奕勋说。

    “不是不是。我在那坡,每日里在市井中闲逛,听多了市井之语,但是却也听到了一些关于黄四老板的与众不同。”陈维政说。

    “这倒是可以说来听听。”李宗仁说,一脸笑容,把两块本来就高的颧骨顶得更高。

    “有道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陈维政信口就来。

    没想到,听到这一句的黄奕勋深深的点了点头,以为英雄所见。但是李宗仁却如遭雷击,一下子有点回不过气来,这三句言简意赅,却浓缩了治国之道,特别是富国之道。拉了程思远一下,让他别只管傻听,要用笔记下来。

    “那坡一镇,地处右江水道之滨,又是一个经济要道,南通天保,敬德,北通巴马东兰,西连百色云南,东达南宁粤海。这个地方,是一个天然的优良商埠。四老板在这里把天宝的茴香、巴马的桐油、云南的三七等特产进行收购,运往南宁广州香港。从表面上来看,四老板是在低买高卖,赚取差价,是商人趋利所致。实际上看,由于四老板的收购,让当地广大种植户的产品找到了出路,变成了商品,换取了银元,换取了生活用品,很多当地人,因为有了黄恒栈的收购而进入小康生活。四老板的行为,就是促进商业交流的行为。当然,他做了事,应该有所回报,得到一些差价也是应该的。最主要的是,他的行为刺激当地的生产,繁荣了当地的经济。”陈维政只顾自己夸夸其谈,没想到面前的李宗仁和黄奕勋已经完全石化,除了陈维政的声音,只有程思远的钢笔划在纸上的声音。

    “试设想,如果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类似四老板这样的人,把当地不值钱的,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运到异地,变成高价商品,这对于当地的产品推动作用将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这么说,那坡一地,因黄恒栈而富,右江一带,因黄恒栈而活。”陈维政说。

    “说得好!”李宗仁大声喝彩起来:“我真的没有想到,商业对于经济的推动会是如此的巨大,了不起,了不起!黄四老板,谢谢你,谢谢你。”

    陈维政这时才意识到这不是当年跟一群小兄弟们瞎聊天,而是跟大军阀大商人说话,呵呵一笑,把话转了回来:“当然,作为一地之主管,考虑的就要深刻得多,如何综合发展当地的经济,是为重中之重。”

    “依将军之言,我八桂大地如何发展。”李宗仁问。

    “农业在目前的广西,做得还是很不错,特别是民团制度的实行,在农村,农忙时可以互助,农闲时可以练兵,藏兵于民。在目前的广西,地无闲田,民无闲散,相对其它省份而言,广西的农业可圈可点。但是工业就阿弥陀佛了,黄四老板的“鸡唛牌”熟烟丝厂已经算是不错的工业了,但是如果仅仅靠这种小手工业,小富可以,大富则难。”陈维政一说起来就关不下闸:“工业,一般的民生工业是不需要政府来考虑的,有黄四老板这样的老板,只要有政策支持,就没有问题。政府需要的是一些高收入企业,比如军火,比如医药。听贺敏章说,广西当局准备搞无线电厂,搞无线电管理局,我个人认为,设立无线电管理局是应该的,但是无线电厂就不一定由政府投资,只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前景,想投资的人到处都有。”

    李宗仁听得很认真,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具体的启发。果然,陈维政没有让他失望,继续说:“比如子弹,现在打仗,什么消耗最多?那肯定是子弹。谁能够降低子弹成本,谁就找到了挣钱的法子,我们的子弹都是采用全铜,铜很贵,中国一惯缺铜,那么,能不能够用钢来代替,用覆铜钢,在钢的上面覆盖一层薄铜,以此降低成本。人家一个银元五发子弹,我一个银元八发,甚至十发,很快全中国的子弹都是我的,不管你们谁打谁,我都挣钱。”

    听到这里,不只是李宗仁笑了,连做笔记的程思远也笑了。

    陈维政说到这里,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向李宗仁打听起一些这个年代的八卦来,宋美龄长什么样,是宋美龄漂亮还是陈洁如漂亮。问得李宗仁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

    程思远在一边,忍不住问了一句:“陈将军,你们这段时间又在攻打天保,你们占了右江河谷那么宽的地盘,还不够吗?那种山区,也没有什么用。”

    陈维政说“土地永远是不够的,至于有什么用,最好是问四老板。”

    “问我?”黄奕勋一脸的莫名其妙。

    “打通一条新的出海通道。也是黄四老板走通的一条通道。从那坡到天宝,到敬德,到靖西,出安南,经河内到海防。”陈维政说。

    “陈将军的意思是说要把这条线路抓在自己手里?”程思远问。

    “是的!”

    “既然是这样,你们不用打了,我让那个地区的军队退出,你们进入那一地区,自主经营好了!”李宗仁说。说完,让程思远去给白崇禧发报,让他把军队让出天宝、敬德、靖西、镇边,这个地区移交给桂西政府。

    “那可太好了!”陈维政说:“今天这次会见,我可是赚大便宜了!”

    很快,白崇禧回电说我们的土地也不够,怎么还能划给别人?

    李宗仁说:天下很大,土地很多,就看你能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