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之上
字体: 16 + -

第九章 小报恩寺琉璃塔

    按理说姜如晦一向起得挺早,天蒙蒙亮就醒了,今天难得睡得稍久了一些,是被木门那边接连不断的敲门声吵醒的。

    姜如晦掀开被褥,迷迷糊糊醒了过来,这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才是正儿八经的元宵节,在城里头将会举办一场庙会活动。

    平民百姓有时候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就指望这一天放松一下,从长街头到街尾到处是喜气洋洋,在姜如晦的印象中,热闹程度能比上这一天的,就只有春节了。

    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今天自己好像大概应该...答应了一个人一起去庙会吧?

    砰砰。

    门那边又响了响,过了一会儿似乎没了耐心,从那边传来的嗓音也大了几分:“姜如晦!开门,我知道你在里面!”

    姜如晦揉了揉眼睛,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来到木门那边抽开关门的木闩,果不其然,是雨幼微。

    此时的雨幼微手提画着山水图的孔明灯,穿的是上衣下裳的华服,青丝盘成了云鬓状,那双桃花般的秋水眸子变得尤为传神。

    看着姜如晦睡意惺忪的样子,雨幼微眉头微皱道:“现在都已经正午了,难道你忘了今天要一起去庙会逛花灯?”

    姜如晦赶紧摇了摇头,一本正经道:“我答应过你的事,那就算是四匹马也追不回来。”

    “那叫驷马难追!”

    姜如晦刚想回去换身衣服,最后只来得及关上门,就被少女拖着从长街尾走到长街头,老老实实走在前边。

    热闹的地方果然是不一样,到处都是人声嘈杂,笑容满面。

    而到了这时,庙会就会举办文武两场比试,本意是用于年轻俊彦们交手切磋。文斗以猜灯谜为主,不少文人墨客就期待着能够登上灯楼一举夺魁,无奈每一次的谜面都是由往年谜师制定,内容不是“诗酒花茶”就是“琴棋书画”,肚子里没一点儿墨水的人,还真不敢挑战。

    一般来说极少有人文武夺魁,能猜灯谜直至夺魁的都是些白面书生,面对武斗擂台上那些不识大字的赳赳武夫,着实头疼得很,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书生都手无缚鸡之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武斗,结果可想而知。

    雨幼微走着走着,突然想起一事,嘴角微微翘起,笑道:“你前几天不是说要去文武斗上一举文武‘夺魁’来着,怎么现在反倒不吭声了?”

    “啊,这个说来话长啊...”

    说实话,要不是奖励实在丰厚,姜如晦也没有参加的打算,一是他只是打算凑凑热闹,可这样一来又像是那些捧场的过客,委实无聊了一些。二是担心不小心夺魁当上了谜师,仔细一想谜师整天得闭门造车想谜目谜面谜底,太不自由了。

    一看姜如晦想装糊涂,雨幼微不依不饶道:“文斗倒还还说,毕竟你都上过灯楼了,可是武斗上都是些修炼者,你要是上去...”

    雨幼微还没说完,就自顾自摇了摇头。

    姜如晦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你还怕我一上台被打散架不成?”

    雨幼微忍不住捂着嘴笑。

    ...

    所谓庙会,大多就是围绕底下这座小报恩寺举行,小报恩寺塔身高达四十米,金碧辉煌,通体琉璃,直升云霄。唯一让人有些奇怪的是,小报恩寺有塔尖,却没有塔座,相比于大梵王朝货真价实的大报恩寺,仿造的着实伪劣了些。

    要不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的大报恩寺在一次动乱倒塌,一个无非是仿造的小报恩寺恐怕也不会吸引无数僧人慕名而来,那些一心向佛的信徒更不会散尽千金,耗尽了无数财力才造就这座小报恩寺。

    刚从铺子出来,雨幼微就带着姜如晦从长街一路走马观花般看过来,旁边就有小贩摆起摊位,货品琳琅满目,各种新奇玩意的玩意参差不齐。

    有诸如斗蛐蛐的蛐蛐盒,有做工精良的纸鸢,还有一种叫做八音盒的玩意。

    等姜如晦摸着手中所剩无几的铜钱叹气,已是走到小报恩寺底下,太阳已经落下山,将近黄昏。

    四周到处有檀香升起,云雾缭绕间,佛音响彻。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庙会中汇聚,正是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从这里抬头可以看见小报恩寺一角,是一扇琉璃宝塔拱门,每一层共分八面拱门,一共燃烧有四十八盏长明灯。

    拱门上有各式各样精怪,诸如大鹏金翅鸟、白象、龙女、狮羊。皆是用极为精湛的雕刻手法完成,以小报恩寺存在的年代来看,恐怕多半出自当代雕刻大师的手笔。

    从这里再往前连接着宽阔的祈愿台,是一个专供于放飞孔明灯的区域,相传在晚上先放飞孔明灯者,将会得到好运,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讨个吉祥的兆头。

    姜如晦记得以前庙会都是有长辈带着自己去上香祈福,真要说是自己单独来这儿,今天还真是头一次。

    “拿好了,咱们现在要是再不去祈愿台就不会被保佑了。”雨幼微刚说着,自己留下一盏白底黑字的孔明灯,提起另外的黑底孔明灯递给姜如晦。

    雨幼薇开口解释道:

    姜如晦一头雾水接过,见上面用于燃烧的松脂位置不对,笑问道:“你做的?”

    “怎么样?”雨幼微笑着点了点头,挽起垂直肩头的青丝。

    “是挺不错。”姜如晦刚说完,不远处突然响起来一阵锵锵有力的锣鼓敲击,在那个地方有四十八个金黄木桩,以最低的木桩开始高度依次升高。

    铛铛档!

    看这架势,多半就是舞狮,百姓们常常喜欢在喜庆的节日看到舞狮人驱邪避鬼,锣鼓助兴,还有最受人期待的抛绣球,绣球里面的东西价值不等,有人为了碰个彩头,有人就是为了讨个吉祥。

    “走,看看去。”一向爱凑热闹的雨幼微看到那里开始挤满了人,连忙拉着姜如晦就往那里走。

    姜如晦张了张嘴刚想说些什么,只得作罢,跟在少女身后。

    好不容易挤了半天他们才占据了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人披着狮披舞狮,在锣鼓一次突然停顿声中跃上了木桩。

    姜如晦微微眯起眼睛,这舞狮人的步伐中,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