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巷人物
字体: 16 + -

第14章 【14】相士谢厚生

    在这座南方城市的商业大街上,聚集着诸多旗舰商店,八层的银泰百货和十二楼高的国际大厦毗邻而立,相互呼应。各种变幻的促销,旗锣密鼓,色彩缤纷,吸引着如蚁的购物人群潮水般地涌来奔去,摩肩接踵呼喊呐叫,与行驶在马路中滚滚红尘的车水马龙交织,营造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标志出时代的激情和欢乐。

    奇怪的是,在两座商场中间,谢家巷临街口虽已拓宽,但进深一百多米后仍保持着原先老巷的狭窄弯曲,其中两边左右六幢建造于八十年代初的普通公寓在浓郁的泡桐树下,显得非常安静,仿佛与外界隔着尘缘。生活在这里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住户,设施太落后,年轻人纷纷离开搬居设计新颖,宽敞明亮的各式小区。开发商多次贪婪地盘算如何改造这个黄金地块,却都因空间太小,代价高昂只添添唇湿止步,留下现代化城市进程中的遗憾。

    早上九点,主人公出来了。他住在公寓三楼46平方米一室一厅连厨卫小凉台的宅间。脚跨出,随手把小区改造后装修的不锈钢保安门拍嗒一碰,两手晃悠下了楼梯。

    此公,足六十岁,穿条普通的牛仔裤,上面羊休闲白体恤,脚上一双经美国商人改进过的轻便解放鞋,平顶头,花白两鬓下是张纵横沟壑的瘦脸,只有两只清矍的眼睛,透出平和神态。背有些微驼,这与他一生都在街道小厂踏三轮货车的职业有关。现在好了,前几年下岗还担心一日三餐的生机,如今却享受每月固定26张百元大钞的退休金,国家还在宣布要连续增加养老钱,生活是如此地幸福。他一人一家无比满足。

    老邻居都知道,不要看他现在寂寞鳏夫清汤挂面一个,祖上可是这一带的望族,显赫得很。整个谢家巷都是他们的房产,包括现在银泰和国际大厦地方。其父有三房太太,且在上海和南京都还有石库房洋楼,安徽乡下有几百亩地。他家是皇亲国戚?权贵将军?商贾巨流?还是中了白鸽奖掘着旺财的暴发户?都不是。平民百姓一个,无权无势,却受有权有势人的尊敬,都会慷慨解囊送上滚滚财源。别张腭结舌的,职业特殊嘛!他家上辈是三代相传的算命八卦阴阳先生。曾祖父谢石三名闻京畿,受宠公候。祖父谢守道做过左中堂的辅臣。父亲谢百川经常出入南京总统府。当时的谢家是轿舆盈门,高朋满座,真金白银哇哇流入。临解放那年,他刚出世,望着满堂都是丫头唯一个独子降临,卧病在床的谢百川没有丝毫高兴,只是伸出枯瘦的食指,指指襁袍中的婴儿,有气无力地叫了声“丑生”就嗑眼了。产妇娘认为丑字也太不雅了,征得大娘同意,丑改为“厚”,主人公谢厚生是在此时继承香火来到百年炙热即将冷冰的谢家。

    以后,天翻地覆慨而慷,谢家很快风云消散,老的先后过世,女儿们纷纷外嫁,乡下的土地复归于民,偌大的房产在五六年奔向社会主义运动中主动积极自愿地交了公,国家给予一定的定息赎买,厚生母子靠此为生,日子过得还是比普通人好。

    再后来众所周知的原因,母亲被批斗,谢家残剩的书籍、字画、文物等都焚烧一空。当时的谢家巷,不!已改名红枪巷口的革命之火足足烧了一个昼夜,其母站在熊熊烈火旁边接受教育时突发脑溢血死了。谢厚生孓身一个,留下的房子太大了,又被房管处安插进几家,自己逼仄到间厢房里过生机。到谢家巷恢复原名,建造公寓房时,谢厚生搬进了现在住的一间,当时还着实让同厂的人嫉妒了好一阵。

    谢厚生读书成绩中上,但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要求去兵团农场,因出身成份一栏未填好(地主?不对/资本家?/不是。小业主?不像。自由职业?太离谱了,职业都自由的人,会是好人!)没被批准,就地安排在居民区的纸盒组工作当运输工。说说是纸盒组,其实就是居委会办公的一间房子,各家各户领发纸板、浆糊,分散糊好晒干集中收缴给厂家。唯一的生产资料即是谢厚生踩的那辆三轮货车。发货送货都是他一个踏儿哥完成,8毛一天的工资到是固定的,旱涝保收,糊纸盒的大伯大妈认他为公家人,都客气得很。当然,那年头交通工具实在贫乏,平常百姓遇到结婚生子患重病搬大件都要有求厚生帮个忙,厚生人文静老实,只要居民主任点头,他都会吭嚓吭嚓地卖力去踏车。

    如果此时谢厚生能利用脚踏三轮车的的权利以及每天8毛钱的固定工资,不久纸盒组发展成街道工厂职工的优势,就近讨个媳妇是容容易易的,有几家大妈都想把黄毛闺女嫁给他。可是厚生不知那根筋绊牢,偏偏喜欢已在兵团的道士女儿,一个长得水淋淋扎条大红绳辫子的凤喜姑娘。唉,又要绕几句,旧社会的肮脏东西也太多,当时城市街巷里弄中有不少道观庵堂庙宇参杂其中,不像现在都造得考究辉煌,在风景区作为文化古迹让人瞻仰。那时是迷信横流的时代,算命的都这么吃香,求神拜佛也很普遍了。为方便和适应群众需求,就地简陋地搭建一些,同现在到处可见的银行储蓄所一样,体现那个时代的特色和风俗。谢家巷深处有个玄道观,很小,只有一个道士。道士也娶媳生养,凤喜就是他的独生女。当道士还俗,人家还是指着她叫道士姑娘。道士姑娘从小与厚生一起,两人还很是投缘。但凤喜有觉悟为人傲气,运动来时和父亲决绝缠着兵团招生长官要求革命,竟被破格录取。厚生想跟哪能如愿?如是俩人拆开,鱼雁往来一阵后凤喜跟着复员的兵团长官回河北老家,一切嘎然终止,也把厚生的心封死了,从此他再也升不起对异性的欲火。

    社会是多元化的,人各有各的活法,自我感受惬意就好。儿女满堂,孙辈绕膝有其的乐趣也免不了烦恼,像谢厚生直挺挺的一个到落得个自在。这不,他现在更是自由了,身体硬朗,精神不错,心境坦荡,充分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安逸舒适。他不嗜烟酒,也不爱扑克雀牌及棋类,书很少看,对充塞荧屏肥皂剧注目不久会响起鼾声。唯一喜欢就是逛街,拿他的话来讲是观察世间,阅读万象。好在现在的媒体无所不在,对新闻大事他逛悠中也灌输入耳,了然在胸。不过有一点抑或基因或者说是下意识吧,谢厚生会偶儿会在街头的书摊上买上本易经相书看看,无非是翻翻,不失个乐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