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文明
字体: 16 + -

章1082 援军

    传信人不断地回忆,不停地回答,他要将自己知道的信息更多更全的传递给大家。

    先知不停地思索,不断地提问,他要掌握更多的情报,力求知己知彼。

    长老们更加忙活。接受先知的咨询,帮着查漏补缺,还要做具体的安排,来让先知的决策得以顺利推进。先知坐屋子里说一句“第一批支援的人员物资明天出发”,他们就要在人员选派、物资调拨等各各方面进行准备。

    正所谓领导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不外如是。当然,其中并不包含任何抱怨之类的负面情绪。大家知道,先知的见识,加上自己的实际行动,才是解决问题最为稳妥的途径。

    .

    会议一直持续到很晚。其中的议题也是几经变换。

    当第二天来临之时,携带大量投枪弓矢的援兵,踏上了征途。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先知发布的。该指令将送交京都大长老处,由大长老组织人手进行检查、完善,并通传,和安排各村落实施。

    命令内容不多。

    先居至前线沿途,即日派遣第一批人员及物资,前往支援。

    这是为了确保前线不失。

    各地除基本安保力量之外,所有机动人员携带物资,作为后续力量进行集结。包括外派在帮大角迅蹄“筑城”的“劳工”。

    并联系西部三族,询问能否提供兵力协同作战。

    所有村落自接到命令之日起,因人员及物资被抽往前线,故转入,留守人员当收缩防御并加强警戒,并优先恢复武器装备的库存,以防万一——发展、学习,甚至不重要的研究,全面停止。

    七日内,先知将出发亲赴前线。集中力量,寻机一举击垮生蛮大营,大量击杀的同时至少要将他们彻底驱逐出附近地区。

    ……

    除了,先知还有一个单独发往前线的“建议”。

    有鉴于在南部的冲突中,我方不断杀伤零散、小股的游荡生蛮,有效减少了生蛮的力量,建议“指挥官”在第一批支援抵达之后,视情况考虑加大“冲突”的力度,持续削弱敌方力量,为之后的总攻做准备。

    .

    对于先知发布的命令,接到的人当时各个吃惊不小。

    先知张嘴“安全”闭嘴“小心”的保守形象,在众人心中可谓根深蒂固。哪怕离先居最远的村子,人们也熟知那谨慎到有些过头的行事风格。

    如今真叫是没想到,先知不动则已,一动就是要集中所有可机动兵力,发起总攻。

    然而,就在第二天,先知就收到了来自京都的抱怨与不满。

    大长老代表全体族人表示,哪有让先知跑前线去的道理。

    出访狗头人那叫语言所限,这才不得不让先知投身险地,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如今这种大战的场面……先知抽调自身守卫力量支援还且罢了。亲自前去……

    战士们肯定会因此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可担心先知安危所导致的担惊受怕……也不知道抵不抵得上这种“鼓舞”。

    传讯的后半段,出于对先知的了解——先知有些时候倔得很——大长老表示,如果先知执意奔赴前线,那各村也别留什么“基本安保力量”了。

    先知参与的大战,那就是“存亡战”,各地除了老弱妇孺龟缩保命,又或向中央地区靠近,收缩防御圈之外,所有战力都该“紧紧团结在先知的周围”——集中所有可用兵力出击。就算战况不妙,抛下殿后的,沿途也好有足够的护卫力量。

    .

    先知和大长老之间的“斗争”姑且不提。

    先知想维持住基本的发展,至少不要倒退。

    大长老要的是先知的绝对安全,对此不惜代价。

    反正连着几天,都在寻求彼此能接受的平衡点,或者叫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但不管怎么说,先知的“亲赴”已成定局——叫了三家一起组成联军,先知总该到场表示表示。而既然先知都亲自到场了,三族总不能真的只意思意思。

    .

    在先知还未启程的时候,得到了支援的前线指挥官开始遵照先知的“指示”,加大了“村南地区小型歼灭战”的力度。

    这边先知刚启程,到达京都之时,前方就已传回消息,第一天的战果,杀死杀伤的生蛮数量超过两位数,不包括轻伤。

    “干得漂亮!”

    这是先知知道消息后的第一反应。

    虽然看起来数量挺少的,但对方的总体基数才多大?算他们在这些天里又多了几十号人,那也不过是“上百”。“两位数”,这就意味着一天就敲掉了对手十分之一,甚至是更多,的力量了。

    然而,傍边的人很快就发现,先知开心了一下后,马上就面容严肃地陷入了思索。

    “先知,难道这其中……有什么不妥吗?”

    先知的表现让围观群众心中一凛,消息带来的喜悦之情也被一扫而空。

    “嗯——啊!没。”先知回过神来,“他们干得不错。但我怕事情没这么简单。”

    .

    干掉的生蛮,那是越多越好。

    但值得警惕的是,被干掉的都有那么多了,进入南部地区的生蛮总数,又会有多少呢?怎么想都该是在此之上吧。也就是说,生蛮南扩的步伐,很可能已经随着新到达生蛮的增长,而加快加大了。

    生蛮的集结,没法控制。

    有效的杀伤,能切实的削弱他们的力量。

    接下来的问题是,生蛮对此会有怎样的应对。

    最好的情况,自然是他们依旧不吸取教训,继续小股小股的分散着进来,然后不断地被消灭——虽然美好,但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就像传信人提到的那次,生蛮吃了几次亏,然后就意识到了问题,不再来了。

    这次也一样,新来的生蛮也很可能在吸取了教训之后,不再轻易进入南部地区。这样一来,“小刀割肉,一点一点削弱”的策略,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无疾而终。

    由于有着前一次的教训,他们这回“吸取-改变”的时间,应该会更短。甚至……短到“就这么一次”。

    ……

    啊!这都是猜想。可能而已。真实情况还得看明天的消息。最好是我“多虑了”。能多“杀”一天是一天,越多越好。

    不过……

    我还想到了更加讨厌的情况。如果生蛮吸取了之前血的教训,从此不再分散,而是加大数量,抱团行动……

    在对方的这种行动模式下,南部因为生蛮数量大幅提升,我方难以伏击围杀。打了就跑战术也可能会因为“人多”而难以实施——我方人多,容易被察觉。我方人少,则因为对方人多而难于奏效。

    再看北部,即便大量生蛮进入南部……潜入侦查也不会轻松多少吧?生蛮人数虽少,但战力不弱。分成抱团的两个部分,那几乎就是“双头蛇”。

    在前线自保有余、进取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击溃其中的一头,我方必须集中大部分力量。而只要攻击了一头……就必然会给另一头留出机会。

    我方只要是被生蛮攻破土墙防线,这场战斗就算是输了……哪怕是歼灭了一半生蛮,然后回头再灭掉进村的那一半。

    ……杀光了为什么还输?!

    生蛮攻破土墙后,你们以为村里的留守人员能有多少活路?村子重建又要好多少力气?

    赢了战斗,杀光生蛮,遇害的族人能活过来吗?毁掉的物资能恢复吗?

    对——你们不怕死,为了华夏不惧生死。我很高兴大家是这样的想法。

    可是!

    我损失不起啊。尤其是第二批支援就要抵达,并解决“进取不足”问题的时候。

    ……

    .

    一切都还只是猜测。

    消息也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京都为此也是小小的庆祝了一番,同时也为集结的第二批援兵壮行。

    先知没有扫大家兴的必要,所以该吃吃该喝喝。但内心还是一边不断告诉自己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这是在自己吓唬自己,于事无补,一边却还是忍不住的担惊受怕到了夜不能寐。

    当新的一天到来,在大部队前往“京西一环”的路上,新的传信人带来了新消息:

    前线反攻生蛮大营,大获全胜。

    .

    这个消息因为过于劲爆,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传信人留下简短的信息概要,便继续上路,赶往京都了。

    众人则大呼小叫,士气高昂。

    而先知不一样。在听到消息之后,虽然也高兴,但几乎就一直傻在了那里,因为半天都没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并再次怀疑起自己来:

    虽然“第一次出访狗头人”打破了生蛮“不可敌”的印象,但自己还是过高估计了他们的力量,以至于谨慎到了胆小怕事的地步?

    这次兴师动众,劳师远征,极大地影响了各村的发展……自己对局势的判断,真的没问题?

    谨慎和保守,没有问题。

    问题是,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自己“过头了”。

    是时候,有必要,进行改变了……吗?!

    .

    在京西一环获得了详细的消息。

    生蛮内部可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大量生蛮,包括大营主力,都去了更北方的另一处生蛮聚集地。结果前线抓住机会,偷袭成功。

    虽然这场战斗因为对方躲入山洞而没杀伤多少人员,但却毁了他们不少衣食住用。以生蛮的能力,这些损失够他们恢复上好一阵子的了。

    .

    好消息。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但这是好消息。

    前线的行动虽然有些冒进……结果却很不错。

    这就是“名将”的本事吧!自己肯定做不到。

    果然还是太保守……不,是太胆小了吗?

    .

    又是新的一天。

    大部队赶到了前线,京西北二环的地界。

    同时也看到了全华夏最好的土制城墙,以及,

    正在攻城的……

    生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