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文明
字体: 16 + -

章1026 新词儿

    新技术伴随着新生事物,新生事物要称呼自然就会出现相对应的新名词。

    这回出来的,是个。

    发音是没听过的,但意思很好理解——又粗又长的棍子。

    为啥要叫……众人并不关心。一个称呼而已,就算有什么含义在里面,现在也不是打听的时候。

    太粗、没绑?!

    头顶那根大木头该不会……就那么直接搁上头了吧?

    柱顶上磨个凹槽,再把横木架上去……这就是代表们现在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可是,哪怕傍边都用泥巴糊结实喽,依旧难挡众人的担忧之心。

    一时间,质疑房屋安全性的,疑惑于先知不会不知道危险性却还要这么搞的,仍沉迷思考解决方案不可自拔的……

    长老这种浓眉大眼、本性淳朴实在的老人家,不得不说,亲身站在变革的第一线,在短时间、高强度,受到了来自先知的黑技术大冲击之后,也染上了一个要不得的大毛病:

    说话……他大喘气儿了。

    明明直接说将出来、后面再跟个解释就完事儿的,现在偏偏说起话来不但带了拐弯,还会说一半,就给停那儿的了。

    .

    这说话大喘气儿的毛病,理所当然滴,是传染自先知他老人家了。就好比“富贵病,长年劳作的老农是想得也没机会”一样一样的。

    先知经常滔滔不绝,包括大量听不懂的所谓“原理”……也经常是“这么试一试”、“那样搞一下”的,被人问到了就随口三言两语,轻飘飘好似连想都不用多想一下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问题。但是,有时……

    抛出一个新东西,或是一个新问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直截了当滴,就这么摆在大家面前,引人好奇、惊奇,又或是疑惑、担心后,关键时刻突然刹车,不给解释说明,而是要求众人开动脑筋,学会思考……美其名曰:培养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老之前没机会“犯病”,这次可算是逮着机会了……

    果不其然,一帮子人议论纷纷。犯傻的、脑洞大开的……各型各色,齐上场来同登台。

    长老站在一旁,笑眯眯。

    .

    没中招的,只有大长老等寥寥数位,都是些上了一定年岁,久经考验过了的。

    在各自思考一番,又相互交换了意见却仍未获得满意结果之后,便压下众人的喧哗:想不出来就算了。别瞎吵吵,还是老老实实听人家讲吧。都是聪明人……但还能和先知去做比较不成?

    “sunmao”,也就是。

    见到大长老等一副“再不说就打人了”的表情,长老赶忙给出答案。

    柱顶要这样这样——因为有些表达不清,长老以手示意,做了个“竖中指”的“凸起”造型。

    横木——现在该叫横梁了——两边则各“搞”一个“凹洞”。

    然后将凸起与凹洞对接。

    一边说,长老边左手虚握成孔洞,右手单竖一根食指并不断在“孔”里进进出出……

    .

    结构很简单,理解无障碍。大家看完也就直接懂了。

    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是一种创新。

    “插在孔里”没什么好不懂不理解的。大家平日里做事做东西都用到过,并不稀奇。但还是有个巨大的差异,存在于对孔或凹槽的认识之上。

    寻常对“孔和凹槽”的认知,其实还停留在类似丫杈这样的“支撑”结构上——因为会滑动,通常还需要绳索捆绑。

    而现在的,则注重于紧密结合带来的整体性“固定”之上——尽管以当前程度的工艺水准,叫它榫卯能把华夏老祖宗给气活过来再死过去。

    .

    “噢——”这是大致明白,有些头绪的。

    “噢!!”这是一下点醒,有所领悟的。

    “噢??”这是半信半疑,还在迷惑的。

    ……

    急不可待,众人继续追问详情。

    一时半会儿是肯定跑不掉了,那就讲呗。长老拿起附近一根木头,以作示意之用。

    榫,也叫榫头,突出部。在柱顶的一截,将两边各被砍去三分之一,只留下中间一字型凸出。

    卯,又叫榫眼或榫槽,凹陷、孔洞部分,与榫拼合连接之用。

    原本,先知有找人将几块细长硬石,费时费力地加工成了小凿子,试图以此开凿……结果发现效果太凑和,效率不咋地。

    在木棍敲击之下,凿子确实能进行开凿,但效果和效率比预想的差了不少。究其原因在于柱子选用的是那种“够牢靠”的硬木,石头凿子的材料则差了些。使用过程中必须时不时停下来打磨凿子头……

    先知当时一拍脑袋,说了一句“我真傻,真的”,变换思路,改而用火。

    先用凿子挖个小凹槽——用石头凿子挖浅小的凹槽还是很好使的。

    然后是在凹槽里放上烧红的小炭块……

    一人一根芦苇或其它什么中空管子制作的细长吹火管,对着炭块使劲儿吹。可多人多孔同时处理。

    除了吹火助燃、更换合适炭块、控制凹槽大小(覆盖湿土防烧过头)、不时用凿子敲碎中间碳化部分以扩大和加深卯孔……相对有些费些,但整体做起来却轻松不少。

    四根横梁,两粗两细。粗的每根两个卯孔——细的不需要特意加工,因为自身就是榫头,相应的榫眼是开在立柱上的。

    最为费时费力的吹火,在逮了几个小屁孩后也就解决掉了,小鬼玩得很开心。先知和跟班在制作期间还有空去管别的事情。

    当然,这样开出的卯孔,位置、大小,都不可能有多精准。榫卯要求的严丝合缝,更是遥不可及……工具的锅。

    工具决定测量和加工的精度必然达不到“高精”的程度。八个孔在烧蚀的时候会有偏差,四根柱子钉地里会有深浅……

    这些早在先知掌握之中。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先知,从开始就要求“榫小卯大”。然后在拼合组装期间,一部分依靠修形来做实地调整,剩余的就依靠在榫卯之间打入大小软木楔子当填充,来解决密接固定问题。

    这种后期处理方式好不好……先知严正表示:当然不好了。至少是不够好。但,试验房,验证技术用的,先凑和着吧。至于榫卯未来的发展……

    呵呵,你懂的。

    .

    榫卯是展示技术之一,,则是另一个。对此,先知给出了“木为骨土作肉”的说法。

    除了四根立柱和四根横梁搭出边框,还使用了大量细长木枝。对半劈成片,一部分沿立柱竖着插在地里,另一部分则视前者为经线,自己做纬线,开始“纺织”。

    ,四角的立柱,露出地面部分差不多有一人高矮。织就的墙面差不多只到胸口位置。

    经线主要靠下端“深插”来固定,纬线除了与经线交织外,还依靠一端嵌入立柱上的凹槽来加固——没办法,谁让枝条不够长呢,每条纬线得使用俩根木片。

    三面墙是这个样子。另一面在靠近立柱处留了出入口,所以稍有不同。

    至此,墙面的“木骨”完工。之后,就是在里外,分多次,抹上厚厚的粘土层,补上“土肉”,再待其干燥便可。

    .

    房顶还未建好。但框架已经架设完毕。

    三根木棍扎出等腰三角。底边用于架在横梁之上起承重和固定之用。两条腰决定屋顶的坡度:因为此地无积雪重压之患,倒是偶有山风过烈之虞,故屋顶扁平,高度仅腰边长度一半稍多。

    这样的三角架一共做了五个。用三根长直棍子,分顶角和两个底角各自等距连接,串起固定后做出屋顶的大框架。在此基础上,再使用细一些的枝条,纵横将屋顶进行分格。

    分格是为了方便捆扎临时铺设的茅草。至于之后,完工时该是个什么样……长老除了能说出一个“wa”字,能讲明是一些弯曲的大陶土片之外,其余一概不知。

    哦,“又有新技术了”这点,还是明白无误的。

    茅草屋顶,现在的就是;兽皮蒙顶,之前赶工也能完成。这些弃而不用……新技术的,期待期待!!

    屋顶大致就讲到了这里。作为这一块儿的结束,长老顺嘴还提了一句:考虑到排(雨)水,屋顶坡度本该再做得陡峭些。可惜,长直的木棍不好找,这里同样是因为“试验房”,被凑和了。

    接下来要讲的,是连个影子都还没有的“men”。

    .

    长老引人看向出入口,张口准备介绍尚还未开工的门。大长老这边突然意识到什么,插嘴问到:新东西的名字……都是这么短的吗?

    一愣。

    长老随后便反应过来,明白大长老在说啥了。对于这个问题,前些日子的自己也是一样的。

    其他人中有同样憋得很辛苦的。也有不少听到之后才恍然发现的:对~啊!从最早的“弓”开始,好像都是“一个新东西一个发音”。榫卯两个音,那也是一凹一凸,两种物什。

    .

    面对疑惑者,虽然是在介绍房屋建造的过程之中,长老还是顺应广人民大群众的需求,话头一转开始插播关于语言方面的讯息,以及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疑惑与收获:

    现有语言体系中,原始的单音节拢共就那么几十个。但要表示的东西千千万,以后更是会越来越多。因此,坚持使用单音节的话,势必会导致每个单音都代表大量不同的意思,也就是多义。

    然而,一旦一词多义多到一定程度,同音歧义就不可避免。这不但不利于别人的正确领会与理解,连自己都容易被搞糊涂。

    各位,是,这么个想法吧?

    我这里要说的就是:放、宽、心!

    你们的担心,我也有过。现在……没事儿了。

    应该都知道……我们这儿很多人已经“能读会画”了吧?

    你们当时没问出来,俺还觉得很奇怪嘞。怕是各位估摸着一时半会也听不懂,索性给往后搁了……吧?

    没错儿!但也不算对。

    在使用的“低档货”,学起来不算难。多用几次也就会了——那块大应该都看到了吧。有忘了的无非是再看一眼,查一下。现在全村用得最顺溜的,就是那俩跟着先知做事儿的娃子。

    只是,要和先知常用的“高级货”比起来,那叫……那啥……“yinghuo……jiaozhi,haoyue”(萤火较之皓月)。就是“拿发光小虫和月亮作比较”。

    听出来没有?两个音两个音的,但分开还是单个儿。

    唉,现在实在是有些晚了。

    明天!

    等明天你们亲身学习尝试一下单音怎么看怎么画,再听一下之后的扩展,包括、、、——到这个俺就已经不懂了。

    ……现在,还是来讲“门”吧。

    .

    哄——

    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