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文明
字体: 16 + -

章1027 新中自有新中手

    从声母韵母开始,一时半会就说不清了。

    长老也是没法子,只得再三表示:等明儿个吧。先知的高级货根本都还用不上。光这些扩展开来的,就够俺们学用好久。

    这边因为离题万里,后继又一时无话可说,长老开始硬生生把话头拽回来准备接着讲“门”的事——这新房子不讲完,今儿个肯定是没法善罢甘休的。

    那边一听,便“哄”一下炸了锅:旧疑未去,又引出一大串新问……吊人胃口偏偏还不准备再讲下去。

    这如何了得?

    .

    这叫一个心痒难搔啊。

    摩拳擦掌、怒目以视……各个都想上去做些什么,比如“xx大的拳头见过没有”……可心里却也清楚,长老说得没错,等明儿个大伙静下心来,才是学东西的好时机——这么重要的“读与画”,以现在的状态和时间,不?合?适。

    不甘心。

    但还是先继续来听眼前的这个,吧。

    .

    门连个影儿都还没有,长老只得边比划边做解说。

    但见长老竖起左掌——这代表门洞;再竖起右掌——这代表了门。

    两掌合于胸前。

    与佛教的合十礼不同。佛教讲究“空”,合十之时,除了指尖,以及大拇指的下掌缘会贴合之外,掌心、指腹,并不接触。长老则是两掌紧贴,不露一丝缝隙。

    然后左掌不动,右掌小指边缘代表门轴,紧贴左小指,翻开右掌。

    开合之间,听众再跟着这动作一做一琢磨……原来如此,懂了。

    之后是门面的讲解。几根细枝,配合地面绘图:先用两长两短搭出门的矩形框架,扎牢;再蒙上兽皮(或柴枝或茅草),固定;搞定收工。

    为了避免框架整体变形,可在四角用短棍做三角固定,中间也可视状况纵横增补几根“肋骨”做支撑——这个补强,与其说是避免变形,更倾向于方便固定兽皮(柴枝、茅草)。

    矩形框的两根纵向木棍都是落在地面上的:一根是门轴,另一根则是落地后做固定之用,使得大门不至于被风一吹就开。

    至于“两边落地,怎么开门?”……稍稍提离地面,不就结了吗?

    .

    最后是门轴,也就是“户枢不蠹”里的户枢。

    现代常见的那种靠上下两片金属插销的办法,现在可玩不起。

    长老拿棍子往地里一插一拔,指着新捅出来的小土坑表示:要想转动灵活,下端最好使用硬木或石块做材料,再凿一个光滑小圆槽。门轴下端也要做圆滑处理,必要之时还可以熬一些油脂加进去。

    上端。长老左手再次虚握成孔洞,表示:上端也需要一个类似的凹槽,但凹陷程度必须深一些。因为,安装之时,门轴要先对准上侧孔洞插入,而插入的程度,至少是得让门轴下端能高过下凹槽边缘,能卡进凹槽的深度。

    ……

    因为结构简单,长老的“比划”也清晰明了。围观群众一边看人比划,一边自己比划,很快也掌握了要领——只是没想明白,它比自己用得皮帘子,能好在哪里?

    .

    讲完不存在的小破门儿,长老引着人往里走,指点正对门洞另一侧墙壁下方的窟窿,开始介绍新设备:壁炉。

    与寻常篝火、火塘不同,考虑到房屋面积狭小,一张床又占据了一半空间,“火”这么重要的也只得退居最后的角落——没办法,床占了俩角,出口再占一个……

    不过,真正要介绍的重点,完全不在“把火堆挪到角落”的布局之上。

    从屋内看,无非是墙壁下方掏了个窟窿。而事实上……这真就是只在建好的土墙上开凿了一个孔洞。

    然而长老真正要介绍的玩意儿——烟囱——其主体部分都沿着窟窿,在屋子的后面。

    低矮烟囱的建造技术,几乎没啥可说的。具体实物的内部构造,虽然不能扒拉开来直接看,但“一根土建的管道”在结构上也实难有太多值得说道的地方。

    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玩意儿,却能彻底解决室内烟雾缭绕问题。帐篷顶部有做排烟处理,却远不及烟囱的导烟拔风效果。

    .

    木床、柱子、榫卯结构、土木结构、瓦片、门与轴、烟囱。

    新式房屋的介绍告一段落,代表们纷纷表示叹为观止。

    寻常的材料,简单的构造……巨大的改变和实效。

    可惜房顶没建好。也不知道明后天走的时候能不能赶上完工。

    要是能看一眼“完全体”,那该有多好!

    以后,自己也要建一所这样坚固又安全的来住!!

    ……

    那个——先知说这房子不好,给暂停了。屋顶可能就这样不会铺瓦片……至少,暂时不铺了。

    哎~~~

    这不挺好的吗?咋不造完嘞?!多可惜啊!?……是太忙了吗?要不让俺来吧。

    是啊是啊!你让做啥做啥。俺们有的是力气。

    ……

    长老再次以一句“轻飘飘”,换来“冷水洒热锅”。

    看到一群人把胸脯拍得啪啪响,赶忙解释:先知是嫌现在用的木料太细,墙壁太薄……哎,反正说是有好多毛病,这不,要换方儿造新屋……

    .

    嘶——

    不愧是先知呐!!!

    这都嫌细,这还嫌薄哇!?

    来,给咱说说,新的又要怎整啊?

    ……

    得!自作孽,又套了一圈。

    反正没法脱身,长老索性招呼大家都围坐喽,好让他能细细道来。

    之前的房子,先知觉得可能会遇到“阴暗潮湿”、“夏热冬冷”,“有效使用面积过小”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建房之前,首先要选址和打地基。

    选址是找个地势较高较干燥的地儿,至少得是下雨天不会积水的那种。这个不是问题,但真要实在找不到“干的”,那就必须挖好排水沟……

    打地基很辛苦。垒土为台,(这回)边长五步。先掘土堆高,再大力夯实。鉴于工具和劳动效率,先知暂时只要求地面平整,以及高出周边一掌(五指)——这新型的,依旧是属于尝试技术为主的试验品,不少地方的要求都放宽了。

    .

    立柱从之前的四根改为六根。两长四短,胳臂粗细。长的居中,钉入地面后,外露部分差不多一人站直再举起手。短的分处两侧,预计到胸口或肩头,又或是头顶?具体坡度待定。之后是六根立柱,两两用榫卯结构架上横梁。

    如此这般,从顶上看是个三字形,从侧面看是个山字形,转90度则是三个框叠在一起的日字形或目字形——长老拿树枝在地上寥寥几笔,不知道自己居然画出了类似“三视图”的效果。……好吧。真三视图放现在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横梁立柱,要三角加固什么的,都略过不提。

    三角形的屋顶构架,也改成圆规形:两根两指粗以上的长直木棍,一端扎牢,架在中间那根高横梁上,两脚则分搭左右低横梁。也就是,从之前的“山”变成了“仚”。

    这样的“圆规”,差不多隔着一掌宽就需要安装一个——瓦片就靠它们在下面托着,隔太宽了架不住。之后,横向的也得补两根用以加固。

    至于瓦片到底是怎么个铺法,又是什么缘故才能不漏水……先知还没教,只提起像鱼鳞……

    三条横梁,如今用“圆规”将左右都与中间那根主梁做了连接和加固,但左右两根之间却还没有直接相连的。所以,还要在两根低横梁间再架一根横杠,将两根低横梁、中间的长立柱,以及最边上的“圆规脚”,连接在一起,扎紧绑牢。

    不过,这要是会导致门洞太矮,进出不便……也可以考虑将出入侧的横杠,上移到“圆规脚”的中间位置。

    ……

    到这儿,木结构框架,就算是完工了。

    .

    之后继续处理土台。

    土台外露,日晒雨淋容易损坏。还得用石头围起来做防护。

    用平整的板岩垒起,那是最好的。可先知用各种大小不一的小石块儿,能垒出叫的平整墙面儿来,那才叫真厉害。现在学会了的还没几个。

    垒完石头,还要把土台挖掉一部分。

    知道要干啥不?我以前那真叫是想都没往哪儿想过哇……

    (大长老抬手阻止了蠢蠢欲动的众人:你说话咋这德行嘞?老实坦白吧。要不边上的就真要动手来帮你了。)

    在预定放床铺的那半边的地方挖沟。弓字形或之字形,连续曲折,从这边到那边,直接挖通。沟上架板岩或厚陶片,用湿泥糊缝,平整地面——把沟给做成管道。

    成了之后,靠门这边的当做烧火口,而另一边儿等起完墙,再修个烟囱……

    这是把壁炉给挪外头了?嗨,就知道你们也想不到。听着,等天冷喽,在下面烧个火……

    懂了吧!

    整个地面都是热的。想想就舒坦呐。

    而且,隔段时间就烧一次,还能保证地面干燥,不会睡出病来。

    又因为床铺直接挪会了地面,也就不会出现木床占据一半位置的问题。

    哦,先知其实说过:床只要小小改动一下,就可以这样。对,就是这样,平时不用的时候就翻起来靠墙,一样能节省空间……

    .

    除了铺瓦,最后就是起墙面。

    厚度从现在一掌宽的,也要改成两掌。

    “木骨”也不要了,直接用“石心”——类似石垣,不过要把那些比两个拳头还大的石头用厚泥团团裹住,再一层层往上垒。

    泥巴是粘合剂,又能把墙面糊平实。但用的泥不但要像准备陶土那样用脚踩出黏性,还需混入大量干茅草——切成手指长短——说是可以增加整体的牢固程度。

    先知说了,这样的土石墙应该牢固的很。真要做成了,以后就沿我们待的地方,给高高大大的围上一圈……

    那晚上还怕有什么东西能闯进来了?

    .

    对了,壁炉还得修,门也一样装。

    墙面上还要特意开些个四四方方的洞口,好让里面不会乌漆墨黑。等天冷了,就装上小门(也就是窗),或者用木、石、陶块儿什么的,临时堵上。

    对了对了,还有门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