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12章 凋零爱情之花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思是说,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只要你坚定前进的方向,或者要去的地方,那又何须去管他路途上是风雨还是晴天呢!

    王研的事业遇到波折,在他做了半年的代课教师过后,似乎多了几份淡定和从容。他深深懂得今后不论做什么事业,这段做教师的经历或许成为他通向成功之路的奠基石。

    他做小学教师,只是父母的意愿,希望他找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然后托媒人给他找个对象。王研是个孝子,父母之命不可违,然而王墩的女青年一个接着一个地嫁到外地,而王墩的男青年却很难迎娶一个女孩进来。因为交通闭塞,因为那里贫穷。

    在王研回到乡下的半年时间里,媒人给他介绍了30多个对象,都因为王研还没有忘掉市区的女友孙凤兰。当然,有些村民的对当队长的父亲心存不满也导致了一段段美好的姻缘破坏殆尽。

    更让王研痛苦的是,盐都市区的孙凤兰几句bp机留言信息直接让他怀疑人生。“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这是两人分手的的词藻吗?

    那天,王研约女友孙凤兰一起去了市区的环城饭店。他分明是想留住这段感情的,孙凤兰态度坚决地说:“我是希望你留在市区的,可是你偏要在乡下做起了教师,我就不懂了,那代课教师有什么好?你能让我看到一点点的希望吗?”

    “凤兰,给我一次机会,行吗?”

    “我给过你机会了呀!你把握了吗?”孙凤兰眼里汪着热泪,非常气愤地说道。

    “在乡下做事业也不错啊!”王研争辩道。

    “你是榆木疙瘩吗?人家乡下人出处找关系将户口迁到城里,而你却甘心留在乡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实太早遇见好女人,因为万一得不到她,你可能会一辈子活在这句诗里。

    王研何尝不知道这句诗的真正内涵,而且他还发现女人对你死心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他坐在回乡的大巴车上,满脑子是孙凤兰绝尘而去的背影。他痛苦不已。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和境遇,很多的人,都如初次见的模样该多好呀!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就不会遗失。但我们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在王研家门前的临时棚垛里,王研哭的很伤心,父母安慰他许久都无济于事。

    王研现在才懂得,事业的成败,一定会涉及到爱情的得失。所以,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让这些小瞧自己的村民们刮目相看。

    半夜起来,王研在棚子里发呆,不吃不喝,父亲一会儿出去看看堆在场地里的稻谷,一会儿又同情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今天是个特别意义的日子。王研因为教学业绩突出将会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

    临出门的时候,母亲给了王研两个熟鸡蛋和两个粽子,并叮嘱他去县城要注意安全。

    县城的一个大会堂,王研和教导处主任李默然一道走了进去。

    主席台上坐十几位教育局领导,而台下是各个乡镇的参会教师。

    “各位县领导,各位教育局领导,各位学校领导,老师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表彰1996年度的优秀校长、优秀教师,我们向这次受到表彰的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以来,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与各位校长和老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下面我来宣读获得表彰的人员名单...”

    王研对这次获得表彰提不起任何兴趣,他觉得他还得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回到学校时,他请食堂的师傅买了很多菜,决定用奖金去慰问一下自己的同事们。他作为民办教师的代表受到表彰意味着将来的前途会是转正为公办教师,但是孙凤兰的话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他真的要考虑去城市发展了。

    两桌子边上坐了10来个人,包括村干部和学校同事,一遍喝着酒吃着菜,一遍使劲夸赞王研的才华,一会儿,他们一个个喝的醉醺醺的。

    秃顶的戴着老花眼镜的崔校长对王研说:“王研呀,你要好好珍惜这次荣誉,我负责任地跟你讲,在小学教一年书赶上你整个大专的水平。”

    “其实,我做老师只是锻炼一下自己,至于将来做什么,也不能说得太早。因为将来不确定因素特别多。”显然王研还没有从失恋的阴影里走出来。”

    崔校长笑道:“在我们这里工资少了点,但是确实能锻炼人,加油,年轻人。”

    1997年7月,王研离开了他的母校,来到了盐都市区的《沿海经济信息报》信息中心从事广告采编工作。这是一个靠报纸广告提成获得报酬的营生,这次回城他将自己的户口托人迁入了盐都市区。

    这个集体相当融洽,每周到报社开一次会汇报工作,其他时间就得不停的跑客户,负责信息中心工作的邵华泽是副主编也是信息中心主任。

    王研因为租住在市区,他就负责郊区和城区的信息采编业务。他的写作能力确实很强,都是整版整版的搞行业专版。水利专版、卫生专版、教育专版等等出了大约12个版,

    这天蔡树良社长和邵华泽副总编,通知他到总编办谈事情。

    王研敲了一下总编办的门,听到‘请进’的声音后,他轻轻地走了进去。

    “小王啊,最近表现不错,我们决定帮你办理转正手续,你看怎么样啊?”蔡社长和蔼可亲地对王研说。

    “谢谢社长的爱护,我听从社长安排,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汇报社长的辛勤栽培。”王研激动地回答道。

    这次顺利进入报社出了有在晚报社的经历而外,他的自考本科文凭也帮他不少忙。那个时候本科生实在是少之又少,不像现在整个衍生考研培训学校的考研课堂里,大部分都是本科生。

    不久王研的转正手续很快办完了。王研成了报社的正式员工。按照报社的规定,王研领取了记者证和单板相机,还有一个特别时尚的采访包。

    香港回归前夕,王研获得了代表《沿海经济信息报》去香港采访的资格。办完签证后,他走上飞机的云梯。半小时后,飞机离开跑到向香港飞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