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天皇巨星
字体: 16 + -

第七十九章 如此专家

    林巍听见身后脚步声响起,回过头见高小瑜走过来,一脸疑惑的望着他。



    



    “怎么了?林巍,她没找你麻烦吧?”高小瑜关切道,在她的印象中,蒋皎洁应该是跟林巍势不两立的。



    



    “哦,没什么,估计还对那天的事耿耿于怀!你刚从机场过来?”林巍转移话题。



    



    高小瑜小嘴微张,用手捂着打了个呵欠,“是啊,早早起来去机场,困死了!”



    



    林巍把她按在沙发上,心疼道:“你先睡一会吧,论坛要等一会才开始!”



    



    高小瑜摇摇头,“不要,我怕睡着了不愿醒,一会还要听你演讲呢!”林巍在高小瑜身边坐下,依偎在一起。不远处的蒋皎洁见了,停下脚步没走过来。



    



    等九点五十分的时候,这些明史专家学者被工作人员邀请进入直播间。专家门的座椅是半环形的,台下观众席并不大,可以坐少量的观众。



    



    林巍被安排在半环形座椅的左边,而王崇世则被安排在环形座椅的右面,两个史学观点对立的人正好隔空相望。



    



    等到了十点整,一位美女主持来到台中央,宣布明史高峰论坛直播开始,几台摄像机打开,对着专家席位上的诸多学者。



    



    美女主持先把话筒给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介绍道:“那现在站在我面前的是华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京城明史研究所所长,京城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庆云先生,不知道蒋老先生对正说历史与戏说历史怎么看呢?”



    



    蒋庆云对着话筒说道:“戏说历史与严肃历史并不矛盾,戏说历史只是加入戏说成分和当代内容,同样能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在整个社会掀起读明史热的潮流中,林巍的贡献是比我们这些专家学者大的!”



    



    这话说出,在场的学者议论纷纷,显然是老者的说法引起争议。林巍也有些许不满,却是对那个美女的提问,显然是把自己归类到戏说历史这一边,老子是正说历史好不好!



    



    那美女主持又向蒋庆云问道:“那在这股明史热的潮流中,有两种观点是比较鲜明对立,一个草根学者林巍,他的《明朝那些事》对于朱元璋的描述几乎是颠覆人们固有印象的。另一个是权威教授王崇世,他在讲《明亡清兴》的时候,偶有提到朱元璋,却是残暴铁血的代名词,请问您对这两种观点是如何看的呢?”



    



    蒋庆云颤巍巍道:“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改写了中国历史,在当下可以作为一个励志的楷模。他当过和尚,做过乞丐,起点比我们今天进城打工的孩子还低,但他从小立下志向,不懈努力,最后达到目标。”



    



    说到这里,学者们又是议论纷纷,台下观众则多半小声嘀咕,这人应该是站在林巍这边的啊!”



    



    “朱元璋鼓励百姓上访,关注百姓生活,可能在一些官僚眼里他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但老百姓没有说他不好的。他确曾杀了很多功臣,但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朱家的天下,实行专制统治;另一方面,有些功臣确实做得很出格。例如开国功臣朱亮祖……”



    



    蒋庆云年近七旬,精神头却是异常的好,讲起来滔滔不绝,大体上还赞颂朱元璋的。但现场学者三十多位,不能光听他一个人说啊!



    



    美女主持忙拦住话头,表示时间有限,问他还有什么要表达的。蒋庆云拿起手中的一本书说道:“其实对于朱元璋我还有很多东西要说,更多观点在我的著作《朱元璋传》中有体现,对这个历史课题感兴趣的观众,可以看看我写的《朱元璋传》。”



    



    听到这里,林巍这才明白,老头不见得是多赞同自己的史学观点,而是想推广他的著作。



    



    等其他学者发言的时候,情形也多半如此。有人宣传自己即将出版的《建文帝》,有人写《救时宰相于谦》。等到了后面,什么《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顽童天子正德帝》,《风流才子唐伯虎》,《戚继光传》,《最后的圣人王阳明》,《江山唱晚之南明悲歌》……。



    



    好好的明史高峰论坛,差点成了明史类书籍的新书发布会。与会的学者大多只谈自己研究的那块,对于别人的论点根本就不屑于评论。



    



    林巍听得失望,心中暗道:“还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哪是什么高峰论坛啊,都特么跑这卖书啊!”



    



    倒是那王崇世,始终记恨着跟林巍的这点恩怨,终于等等到他发言的时候,先是大谈特谈袁崇焕,然后斜着眼睛问道:“你自诩正说历史,对于袁崇焕被冤杀如何看啊?”



    



    关于《百家讲坛》的《明朝那些事》,王崇世也听过好几遍,知道林巍功底深厚。但是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各种史学资料浩如烟海,他不信林巍能从明初研究到明末。



    



    在如今有关明史的诸多观点中,最对立的就是林巍和王崇世之间的。但俩人一个从明初开讲,一个说明末。不能针锋相对,却让很多观众遗憾。



    



    而《明亡清兴》开讲后,袁崇焕之死在王崇世的渲染下,成了如岳飞、于谦一般被杀的千古奇冤。观众听得感慨之余,也都想知道林巍是怎么看的。是以当王崇世的问题提出后,现场的观众,守在电视、手机前看直播的人,也都随着镜头,把目光聚集在林巍身上。



    



    只见林巍结果话筒,微微一笑,才说道:“袁承焕之死,不冤!”



    



    王崇世简直要气炸了,双眼圆睁,嘴里喘着粗气,大吼道:“你说什么?”旁边的其他学者、台下的观众也是一阵愕然。



    



    见林巍又说道:“我说他死的,不冤!”



    



    王崇世瞪着眼睛,大声道:“今天你要不说出个所以然来了,别想离开这个会场!”



    



    美女主持忙劝王崇世消消气,心中却暗暗高兴,只有这样针锋相对,才有看点啊,只怕今天的直播会创出一个超高的收视率吧!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观众收看《明史高峰论坛》直播,网上更是各种评论。



    



    “这林巍不会是满清余孽吧,居然说袁崇焕死的不冤”



    



    “林巍,你有种就站出来,老子保证不打死你!”



    



    “哎,我以后不再看他的作品!”



    



    “像他这种人就该被彻底封杀掉,居然敢污蔑我们的袁大督师!”



    



    “林巍这么说,肯定是有道理的!”



    



    直播现场,美女主持人对林巍说道:“那你能不能说下具体的原因呢?”



    



    林巍淡然道:“袁崇焕被捕后,崇祯皇帝问了他三个问题,一、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二、敌军为何能长驱直入,进犯北京。三、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袁崇焕没有回答。王教授,你是研究袁崇焕的专家,不如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王崇世哼了声道:“我的看法是:第一,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出于“五年复辽”的全局考虑,不是出于个人之意气。



    



    第二,袁崇焕杀毛文龙并不是要撤掉东江这个基地,而是要将这个基地置于蓟辽督师的统一指挥之下,使其真正发挥基地作用。



    



    第三,袁崇焕曾经对毛文龙多方争取和劝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但毛文龙骄横跋扈,无视王法,拒受节制,将其斩于帐下,是为无奈之举。毛文龙已经“通夷有迹”,杀之不为“同室操戈”。”



    



    林巍听了森然冷笑:“好一个为了五年复辽的全局,好一个为了统一指挥。好一个“通夷有迹”,用莫须有的罪名就能杀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吗?”



    



    王崇世沉声道:“袁崇焕这么做是为实现五年复辽的战略目标,重新进行战略布局,敢做敢为,当机立断,聪明睿智。



    



    林巍厉声道:“无耻!他袁崇焕有什么资格擅杀大将?”



    



    王崇世大声道道:“他有王命旗牌,尚方宝剑!”



    



    林巍瞪眼道:“难道毛文龙就没尚方宝剑吗?”



    



    这回轮到王崇世冷笑了,“他拿的是天启皇帝给的尚方宝剑,怎么能跟崇祯皇帝给的相提并论?”



    



    林巍乐了,“合着是比谁的尚方宝剑来头更大呗?活皇帝给的比死皇帝给的有用呗?”



    



    王崇世沉默不语,林巍对主持人说道:“你让他安静一会,我跟观众普及个小知识!”



    



    主持人忙去劝王崇世,让他先不要说话。虽然是明史高峰论坛的本意是学者间交流意见,再来点激烈的争论。但一直吵也不事,这终究是电视节目,总要有舒缓的时刻,要有广告时间。



    



    林巍对着话筒说道:“你们觉得,在明朝,杀一个人很难吗?”



    



    不等台下观众回答,林巍已经说了,“其实不难,拍黑砖、打闷棍、路上遇到劫道的,手脚利落的,也就一根烟功夫。但要合法地杀掉一个人,很难。因为大明是法制社会,彻头彻尾的法制社会!”



    



    这话说完,台下观众和电视前,手机前的观众,都乐了。



    



    有网友在网上评论,“哈哈,林巍又开始单口相声节奏了吗?居然说明朝是法制社会,啊哈哈逗死了我了!”



    



    “是啊,这就是所谓的草根学者啊,张个大嘴,啥他么都敢说!”



    



    “瞎他么逼逼,华夏到本朝才进入法制社会好不好!”



    



    一声间,从现场到屏幕外,多半是批评林巍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