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震四方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正文)入圣院 童生重考(二)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这道题是第一题,按照前世的经验应该最简单。

    萧远心中腹诽不已,古文经典他自是熟读可背。前一半是《大学》里的句子,意思是人难道连鸟都不如吗?后一半是《诗经》里的诗句,是称赞周文王的。

    这两句话引自两部书,彼此之间完全没关系,它是随机拼凑出来的,十三不靠。萧远知道必须得把它们建立起关系,既得合乎逻辑,又得从中阐发孔孟之道。这种题目,考验的已经不再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而是想象力和脑洞。

    萧远缓缓想,知道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便一边磨砚,一边在脑海中搜索。

    等磨好了墨,萧远选了一只小楷狼毫笔,沾了浓墨,又把笔放回去,随即便把一张羊毛毡子垫在试卷下,有了羊毛毡吸收墨汁,墨汁就不会下渗影响卷面。

    萧远拿起笔,不甘心地看了一眼第一题,确信自己不会,正要看第二题,这时候,他胸口的蓝色项链突然发出一闪一闪的蓝金色光芒,在他脑海突然浮现两个字金色的字:“羞耻”。

    “原来是这样!”萧远恍然大悟,虽然因为项链的异变和脑海中的金色光字十分惊讶,但自从萧远山同他说过之后,他便非常关注这文力至宝——项链。可是,更惊讶的则是那道题的解法。

    原来该题的题眼便是在“羞耻二字之上”

    “夫人不如鸟,则真可耻矣;耻之,耻之,莫若师文王。”意思是:如果人连鸟都不如,真该觉得羞耻啊;如果真觉得羞耻,就该去学学周文王。这样就给连缀得天衣无缝了。

    “看来还是小瞧了这科举重考的难度了!”萧远在心中感叹道,他本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些高傲是自然的,但是这第一道题便把他打的清醒了,萧远无比认真的继续看下去。

    萧远用笔疾飞,连续答了几道题,发觉除了第一题,这些题其实并不难,便放下心,但是还是不敢轻视。

    萧远调整心绪,放慢速度,开始一笔一划慢慢写,他知道这时候也有“卷面分”,如果字写得太差,哪怕答对也会降等。

    原来的那个萧远的毛笔字不怎么样,但是现在的萧远可是今非昔比,萧远少时酷爱练字,在孤儿院里,没有好的条件,就用废弃的毛笔和捡来的字帖勤加练字,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只见萧远笔力遒劲,龙飞凤舞,流畅而认真的书写道。

    答到第十四题的时候,萧远看着试卷,没有立即下笔,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终究是四方大陆,不是地球。

    这里的列圣除了和地球同名的,还有不曾在中国古代出现的半圣,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图书馆里都不可能有这些人的著作。

    童生试和秀才试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秀才试的请圣言试卷极多,能保证每位列圣的著作都考到,但童生试不同。

    童生试的试卷虽有三十张,但毛笔字比较大,实际内容比想象中少,只能考有限的试题,可列圣很多。

    孔子和六位亚圣的地位超然,至少要占一半的试题,而引领百家争鸣的几位半圣著作也是必考的,不然就不能体现百家归儒,用地球的话就是“统一战线”或“政治正确性”。

    几位历史地位极高的半圣的著作同样必考,诸如董仲舒的大一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陶渊明的诗赋等等

    这样剩下的篇幅很少,其余的半圣根本分不过来。

    于是,便形成一个规矩,童生试的请圣言就分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年年必考的著名列圣。

    第二部分是本年三位考官的名篇。

    第三部分是每年从剩余半圣的著作中选三到五部,轮流考。

    萧远是幸运的,因为除了三位半圣考官,本年童生试所考的列圣著作都曾在地球出现,而他都有这方面的记忆和理解。

    童生试前,一旦确定半圣考官的名字,各地考生都会花许多时间背诵考官的名篇。

    其他列圣的题目有难有简单,但半圣考官的题却格外简单。

    因为活着的半圣都是新圣,根基不稳,急需文名,必然想要天下人知道他的得意之作。

    “用前世的话说,就是送分题,士子书生感激,新圣的文名又得以传扬,两全其美。”

    萧远仔细一想放下心,因为他这周就已经按照魏建树的建议,开始背诵三位半圣考官的名篇。

    第十四题很简单,考的是一位叫少雨恭的半圣的封圣时间和地点,萧远虽然一时想不起来,可他感觉自己一定记得。

    少雨恭是这次童生试的三位半圣考官之一,在开考前就已经传遍天下。

    萧远思索片刻,提笔写下:新历一百四十五年秋,蜀国,蜀都。

    萧远答完,突然发觉随着脖间那蓝金色项链闪出耀眼的光芒。片刻后,脑海中便浮现一本蓝灰色的空白古书,随后,一小块记忆碎片飞入其中。

    那本空白古书立刻变成《雨恭五经注》(卷一),作者少雨恭,半圣,封圣五十六年。

    接着,陆续有新的空白古书出现,提取萧远的记忆碎片,形成一本本少雨恭的文集、诗集,一共有五本,都不是完整的,要么是只有一卷,要么是是残篇。

    萧远面露喜色,没想到会变成这样。

    “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那项链竟然可以给难题提示,还能吸收别的新书,就叫文曲之心吧。”

    下一题考的同样是蜀国半圣,诸葛亮,不过此时已经驾鹤西去。

    不同世界的诸葛亮的经历不同,方运花了一些时间思考,避免答错。

    刘备立国的国号是“汉”,以汉室正统自居,从来没有过蜀国,只不过其他人不承认,只称之为蜀国,有轻蔑之意,后人沿用。

    在四方大陆,刘备同样立国为“汉”,志在继承大汉江山一统四方大陆,却遭到东吴和魏国联手反对,最后不得不改国号为“蜀”,最终靠着半圣诸葛亮维持下去,直到现在成为十国之一。

    萧远有了文曲之心,对地球和四方大陆上的诸葛亮更加了解。

    《三国演义》过于神化诸葛亮,导致很多人高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导致部分人用正史把诸葛亮批的一无是处,认定诸葛亮没那么伟大,都是《三国演义》小说导致的。

    但真正看过正史《三国志》的人都不会看轻诸葛亮,因为《三国志》共六十五卷,除去必要的帝王单写一卷,单独占据一卷的,仅诸葛亮一人。

    诸葛亮最出色的才能不是领兵打仗,而是治国,他是相才,不是帅才。

    在《三国演义》之前,就有大量文人盛赞诸葛亮,最关键的是,诸葛亮入了“孔庙”,被封为先儒,这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地位,不是罗贯中写部小说就能让他进去。

    在《三国演义》成书以前,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得到许多军事家的承认。

    司马懿见诸葛亮布设的营垒,赞叹其为“天下奇才”,也指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不足,但对诸葛亮的治国才能却不敢有半点批评。

    李靖也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推崇备至。

    唐玄宗设“武庙”,供奉十个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其中就有诸葛亮,虽然唐玄宗过于拔高诸葛亮军事才能,但也足以证明诸葛亮在军事有一定建树。

    文庙武庙俱在的,唯诸葛亮一人。

    在圣元大陆,诸葛亮因为曾保蜀国百年江山,功盖天下,科举的请圣言中年年都有他,从无例外。

    史官记载,诸葛亮临死前仍不忘恢复汉室,一统圣元大陆,在大限到来之前亲自领兵出战,但敌国也有半圣,最终寿命耗尽,死于五丈原。

    萧远之所以特别看重诸葛亮,是因为有关诸葛亮的诗词很多,而且还没有出现在四方大陆,偏偏圣元大陆有非常神奇的诗歌“唤圣”之力。

    萧远理清两个诸葛亮的不同,继续奋笔疾书。

    之后又遇到跟另外两位半圣考官有关的题,萧远都记得,而文曲之心中又增加了新的书籍。

    萧远很快答完前三张试卷,大部分都非常简单,但有三道题非常难。有一道题甚至布设了文字陷阱,照着书也未必能答对,幸好萧远曾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并且他为当世第一人,这些文字游戏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但这仅仅是最简单的童生试,秀才试的请圣言更加难,不过真正难的是诗词、经义和策论。

    后面的试题是默写列圣的词赋,之后是填空,对别人来说可能很难,但对萧远来说简单的不得了。

    毛笔写字极慢,到了中午时分,萧远也才仅仅写到那厚厚黄色一卷的第十九页,不得坐下来休息和吃饭。

    一箪食,一瓢饮,萧远吃的不亦乐乎,仿佛是为了同颜圣同甘苦,文院中的饭菜便是十分简陋,但是仿佛又有一种莫名的味道——比那天下第二的龙腾四海更加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