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
字体: 16 + -

第2章 他和她听着传说长大

    从省城出发沿着省道一路驶去,到了快要驶出省界的地方,有一座小小县城,名字叫做“鹅城”。这就是刘佩明先生和他青梅竹马的恋人王素珍的故乡。

    鹅城县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美好感人的小小传说。相传在远古尧舜时代,“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当时滔天洪水滚滚而来,这片小小的土地眼看就要变成一片汪洋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所有生灵眼看就要葬身水底。人们正处在万分焦急和绝望之中。所有的人全都跪在地上祈求上苍。男人们声嘶力竭的祈祷着,女人和孩子们的哭声响震寰宇。就在这时,人们看到远处的天边突然冒出一个大火球。人们能够感觉到它正在向这边急速的移动。大火球越来越大,越来越亮。霎时间,男人们停止了祈祷,女人和孩子们停止了哭泣,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惊恐疑惑地死死盯着那个急速移动中的大火球看。人们也不知来者何物是凶是吉,是祸是福。但人们根本来不及思考,霎那间,大火球已经到了人们眼前的空中。万道光芒照耀着这片土地。所有人都心惊胆战的从地上站起来,相互抱成一团。突然间大火球变成了一只巨大无比的大白鹅。雪一样的大白鹅身体四周却放射着金光。此时此刻,人们仿佛忘记了即将到来的洪水,却被突如其来的新的情况给震慑住了,全都傻傻的盯着飘然而下的大白鹅看。只见大白鹅落地之后,便将身体羽翅展开匍匐在地面上,足足有方圆几十里地宽阔。人们都傻傻的看着这一切。突然有人喊了起来。

    “这是一只神鹅!”

    “神鸟!它是来拯救我们的——”

    人们这才如梦初醒,所有的人都欢呼雀跃起来。男人们喊叫着,拖拉着东西,呼唤着自己的妻儿老小向大白鹅奔去。女人和孩子们擦掉挂在脸上的泪水、鼻涕,紧跟着男人们一起向前涌。突然,不知是谁带头跑了起来,所有的人全都发疯般的向大白鹅冲去。人们互相帮扶着全都爬到了大白鹅的身上。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其它生灵也都纷纷爬了上来。不知何时,大白鹅的四周已经成了汪洋大海,浑浊的洪水猛烈地冲撞着大白鹅的身体。大白鹅却稳稳的趴在洪水之中岿然不动。

    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生灵全都得救了。人们欢呼庆幸,感谢大白鹅的救命之恩。洪水退后,这只大白鹅便化成了人们脚下的土地。人们一个个流着感恩的热泪为这只挽救了自己生命的大白鹅塑起神像,并把自己脚下的这块——大白鹅用身体和生命化成的土地命名为“鹅驮城”,简称“鹅城”。

    鹅城县面积不大,从地理形状上看还真像一只卧在地上的大白鹅。鹅头、鹅嘴、鹅脖以及鹅的身体、翅膀和尾巴都十分分明。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内有一个鹅城公园。公园大门前矗立着神鹅的塑像和各种姿态的石雕像,有“神鹅放光”、“神鹅飞降”、“神鹅伏地”、“神鹅展翅”、“神鹅长鸣”、“神鹅戏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公园内是与县城外的小河相连通的人工湖。这个小湖是人们为了神鹅戏水而专门挖建的。湖中碧波荡漾、微风涟漪。走近湖边到处可以看到雪一样的白鹅的影子。它们在湖面上游玩戏水,在荷花丛中,在芦苇荡里嬉戏追逐,不时的从这里或那里传来几声清脆的鸣叫声。这些白鹅在鹅城人为它们创造的这个宁静祥和的自然环境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着。这是鹅城人一颗颗感恩的心的共同美好的祝愿。生活在鹅城县的人们世世代代都是听着这个美好感人的传说长大的。因此,他们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全都会说会讲这个古老的小小的传说。

    鹅城县城南有一个村庄叫鹅头堡。据说就是那只神鹅的头变成的。鹅头堡村子不大,有十几户人家,其中有一户姓刘的人家和一户姓王的人家。刘家的儿子刘佩明和王家的女儿王素珍,两个孩子就是从小一起听着那个美好的小小传说长大的。

    在鹅头堡村村旁有一条小河,当地人都说是神鹅的长嘴和舌头化成的。常年川流不息的河水正是大白鹅的唾液。大白鹅用身体挽救了当地人的祖先的生命,并用她的唾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鹅城人的子孙。

    缓缓流淌着的河水犹如明镜一般清澈见底。河底淡黄的河沙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河里的草鱼悠闲地游来游去,就像浮在玻璃水缸里,不时的吐几个泡泡,仿佛人们在酒足饭饱之后轻轻地伸伸懒腰打个饱嗝吐口气一样。小河两侧长满了翠绿茂盛的芦苇,远远看去犹如一道绿色的长城。芦苇的生命力极强,它将根须深深地扎在河底深处,吸足了养分,蓄积了力量以蓬勃的气势钻出水面,挺着秀拔笔直的腰身,拼着命一起向天际长去,气势咄咄逼人。清风吹来芦苇随之飘荡,犹如仙子们在翩翩起舞。

    突然从不远处的芦苇丛里传来一阵“喔喔喔……”的鸣叫声。是白鹅?对一定是白鹅!不一会儿,河面上、芦苇丛、岸边的草地上已满是雪一样的大白鹅。隐隐约约的看到河边的草地上还有两个孩子的身影。原来是刘佩明和王素珍放学回来了。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后都会跑到河边来自由自在的玩耍一会儿,然后再一起赶着两家放养的白鹅回家。鹅头堡以及附近村子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白鹅。他们每天早晨将白鹅从家里赶出来赶到河边,让它们在小河里游戏觅食,等它们都吃饱玩够之后到傍晚再来把它们赶回家。

    夕阳斜照,红灿灿的余晖洒在河面上、芦苇上和岸边的草地上,到处都是金光闪闪的,连白鹅雪白的羽毛也涂上了一层金色。

    “素珍,天还早。咱们坐下来歇会儿,也让白鹅它们再玩一会儿吧。你看它们还没玩够呢。”

    “好,那咱俩就坐在草地上看白鹅它们玩耍吧。”

    于是,两个孩子在草地上坐下来,高高兴兴地欣赏白鹅在小河里嬉戏。它们有的在水面上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把长长的嘴巴伸进水里去捕食水草或其它生物,有的则到芦苇丛里去捉迷藏。看着那些酒足饭饱后的白鹅挺着大肚子一步三摇地走上岸来,然后慢慢地蹲到草地上歇息,两个孩子都开心地笑了。不时的会有一两只白鹅“喔喔喔……”的叫几声,便引得岸边或河里的白鹅一片声的全都叫了起来,好像在庆祝它们今天的郊游野宴举行的相当成功似的。

    刘佩明和王素珍听着这一片声的响亮欢快的鹅叫声,又想起了那个古老的传说……

    “素珍,那只白鹅真伟大!”刘佩明突然开口说。

    “……哪只?”

    “就是传说里的那只。”

    “……”王素珍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头看着刘佩明笑嘻嘻的说:“佩明哥,要是咱们养的这些白鹅里面有那么一只伟大的白鹅就好了。”

    “会有的,一定会有的……”刘佩明的目光里充满了憧憬充满了自信。

    王素珍看着刘佩明的神情,自己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她的小小心忽悠飘到了遥远的过去,忽悠又飞到了不久的将来……

    小河附近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夕阳下,勤劳的当地人还正在田地里忙碌着。青翠欲滴的麦苗已经长了半人高,一阵微风吹来人们皆如浮在碧波荡漾的大海里。雪白的毛巾搭在人们的肩头,不时有人抬起头来擦擦汗,脸上洋溢着幸福知足的表情。这里人们的生活虽然清贫些,但也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他们生活的来源主要靠种庄稼,另外就是家家户户靠养几只鹅卖了蛋换几个零花钱。从庄稼地里不时传出来嘻嘻哈哈的男女的说笑声畅心悦耳,还有年轻女子轻声哼着动听的乡间小曲如百灵鸟在婉转。这一切快乐的声音轻轻的穿过田野飘过小河钻进刘佩明和王素珍的耳朵里。两个孩子都深深的陶醉在其中了。

    刘佩明和王素珍今年都十七岁了,正在上高三,再有几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王素珍找来一些花草坐在地上编花篮。刘佩明手里拿着一根树枝漫不经心地敲打着地上的青草。他心里还在想着刚才两个人的谈话。他突然扭过头看着王素珍一脸认真地说:“素珍,等我们将来长大了也要像那只神鹅一样帮助乡民发家致富,让他们将来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你说好吗?”

    王素珍抬头怔怔的看着刘佩明半天才说:“好!佩明哥,你……你就是我心中的那只伟大的白鹅。”

    刘佩明浑身热血沸腾,脸上涨的通红。“素珍,我想考大学。我妈说只要上了大学就能到县里参加工作,就能吃上商品粮。”他暗暗用力伸手一把抓住王素珍那双细嫩的小手。“素珍,我……我不想当什么官。但是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真的当了官。我会尽我最大的能力让我们家乡的亲人都过上好日子的……”

    王素珍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心里扑通扑通的乱跳。她把头埋得低低的,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来,“佩明哥,你真有志气……我支持你。”

    “素珍,我能听到你的心跳声,‘扑通扑通’可欢了。”

    “佩明哥,我也听到你的心跳了。”

    两个孩子的心贴得更近,四只手也握得更紧了。

    在不知不觉中天地已经暗淡了下来。庄稼地里的人们正陆陆续续的穿过小桥往村子里走。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挎着镰刀,有的背着粪篓,有的牵着牛羊。原本静悄悄的小桥此时此刻一下子忙碌起来。人们的脚步声、说话声以及牛羊的叫唤声混杂在一起,响成一片。

    “佩明哥,我们该回家了。”王素珍低着头轻声说。两个人同时抬起头来,相视一笑。半天,四只手才依依不舍的慢慢分开。“素珍,走……咱们赶鹅回家。”两人将鹅赶拢到一块,慢慢赶着往回走。

    “佩明哥,再过几个月就要高考了,你可一定要加倍努力呦。”

    “嗯,我会的。素珍你也一样。我们两个要一起参加高考,一起进同一所大学读书。”

    “佩明哥,你放心。我还要和你比赛看谁将来为家乡做的贡献更多一些呢。佩明哥你敢吗?”

    刘佩明感到黑暗中有一双眼睛正紧紧地盯着他。他拼命地点点头说:“好,比就比。”

    他俩赶着鹅刚走上小桥,突然同时想起来一件事。“呀,咱们的粪篓还在草地上放着呢。”刘佩明急忙跑回去,提回两个空粪篓来。“素珍,咱今天忘了拣鹅粪了。”王素珍咯咯地笑起来。“没关系,明天早点起我陪你多拣点儿。”“好——”刘佩明答应着,心却已经回到了十年前。他想起了他俩第一次一起拣鹅粪的事。

    那年他俩才七岁,都还没有上学。一天,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得正高兴。突然王素珍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看着刘佩明问道:“佩明,你想不想上学?”

    “想……很想,可是我家……”刘佩明刚才玩耍时的那股高兴劲儿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忧愁。“我爸说家里太穷了,供不起我上学,要过几年再说。”

    王素珍想了想,兴奋的说:“佩明你想不想早点上学?”

    “当然想……你……有办法?”刘佩明也眨巴眨巴眼睛说。

    “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咱们可以去拣鹅粪。咱拣好多好多的鹅粪,这样你爸妈就可以把鹅粪送到田里去,田里就可以收好多好多粮食,到那时你家就有钱了,你就可以去上学了。“

    “素珍你真聪明……”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跑回家背起小粪篓一溜烟向村外跑去。

    “走喽……拣鹅粪去喽!”村外响起了小铜铃般的欢笑声。

    从那以后,两个孩子每天都要出去拣鹅粪,从没有间断过。转眼一年过去了,两个孩子捡回来的鹅粪堆成了两垛小山,然后又被大人们送到田地里。到了第二年秋天,两个孩子都如愿以偿的上了小学。上学之后,他俩仍然坚持每天放学后都要到小河边去拣一篓鹅粪,然后再赶鹅回家。

    不知不觉中两人赶着鹅已经走到了王素珍家门口。素珍家养的鹅都自觉的排成一队顺着门口走进院子里,佩明家养的鹅却继续往前走着。说来也怪,两家养的鹅经常在一起玩耍却绝不会混淆,绝不会走错门。

    “佩明哥,我到家了。”王素珍在自家门口停住脚步说。

    “啊啊……到家了,那你进去吧,我走了。”刘佩明猛地从记忆中回到现实,脑袋里像断了电似的,断断续续地说。

    “那你当心点。”

    王素珍说完转身往家走,刚走两步又听到刘佩明在身后喊起来。

    “素珍,等等,你可别忘了咱俩的约定哟……啊,我说的是考大学的事……好了,你进去吧,我走了。”

    王素珍不由的激动起来,心里暖暖的。她终于幸福地笑了。一直目送刘佩明消失在黑暗中看不见了,她才转身慢慢走回家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