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国密码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偶遇

    wed jun 22 21:10:32 cst 2016

    下午大家都还有些酒劲没过,就没有安排娱乐节目,愿意睡觉醒酒的就睡觉,愿意到农家乐旁边的茶馆去喝茶就喝茶,各随其好。

    江警督自己是川人,自然知道蓉城有四绝:火锅,麻将,茶馆,广场舞,还没有这农家乐。

    就拿排在最末的广场舞来说,不仅遍地开花,而且规模宏大,当地曾经组织过一次世界第一的广场舞,参加人数竟然有上万人。

    而蓉城四绝中最能够体现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当数茶馆。

    老派的茶馆可以一边品茶一边玩点桥牌或者麻将,更多的是听川剧、川江号子等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戏曲,以川剧变脸和散打评书为代表的节目更是深受欢迎,可惜的是消费水平有些高。

    蓉城的茶馆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也多,市区的茶馆讲究一个富贵或者是商务性,郊区的茶馆则突显的是一种天然,寺庙的茶馆则带有几分禅意,道观的茶馆则多一些古朴,商务型茶馆强调的是一个服务,休闲式茶馆品尝的则是一份逍遥,通常的茶馆体现一种实用性,而居民小区的茶馆则着重人与人的交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就拿江警督他们眼前的这一个茶馆而言,建在郊区,傍着一条清澈的河流,两岸茂竹丛丛,在竹林中间铺上水泥,摆上几十套桌椅就成了一个茶馆,一边喝着茶,一边看鹅鸭戏水,那叫一个悠闲!

    这茶馆不大,只有一个老板,也只有一个服务员,而且老板就是服务员,而且还是一个妙人,把毛巾往肩上一搭,施施然过来沏上水,把开水瓶放在旁边,听江警督他们这一群人的口音大多不是本地人,就操着一口川普给客人做交待,“哥老倌些,美女些,我这儿没得麻辣烫,看不了花录像,可以晒点小太阳,再整一圈小麻将。话说透,水管够,不够就吆喝,我来照顾哥,哥要走,茶钱有,放在桌上随时走!”

    因为蓉城的茶馆种类太多,很多外地人来搞不清楚,闹了不少的笑话,所以有些外地客人多的茶馆为了方便客人,就用散打评书的方式编了些诙谐的段子给客人介绍自己的经营项目和服务内容。偏偏江警督遇到的这老板普通话不标准,说得怪腔怪调的,再加上散打评书通常都比较诙谐,所以经他这么一说,就像大夏天吃火锅喝白酒一样,很刺激人的感官细胞。

    这哥老倌说完了,自己还没有发现他这一段话很有喜剧效果,看着江警督他们还一本正经地问,“我这点点儿普通话哥老倌些还听得懂噻?”

    其他几人走南闯北,趣人见识多了,倒还没什么,只有上官若兰平时很少出来,在这种幕天席地的茶馆消遣就更没机会了,猛然看见这一脸憨厚的茶馆老板突然整了这么一套诙谐表演,一时没忍得住,一口茶喷了江警督一个满头,半天没缓得过气来。

    这茶馆老板看上官若兰想笑又不好意思,憋得小脸通红,丝毫不以为忤,还在一本正经地说,“我普通话不标准,惭愧,惭愧!”

    弄得李高元都差点把茶喷了出来!

    小插曲过后,众人一边喝茶,一边听茶客们聊天,很自然地就融入了氛围。这七八十张桌子起码有六十张桌子有人,聊天时,不过都是说些张家长,李家短,三只蛤蟆四只眼。聊着聊着,竟有几人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听得旁边的人不觉莞尔。

    大家正优哉游哉地品茶醒酒时,江警督看见有两个和尚远远地过来了,其中一个仪态**,头发花白一片,脸色却如婴儿一般红润,一对眼睛极为清澈,举手投足间,显得特别的安详和从容。另一个和尚左脚穿着一只僧鞋,右脚穿着一只草鞋,而且鞋面还穿反了,那僧鞋不仅脏兮兮的,而且破烂得只剩下几根布条,黑乎乎的脚趾头大半露在外面,身上穿着一套和尚的小褂,袒胸露乳地摇着一把蒲扇,看上去倒有几分济公的样子,只是没像济公那样戴一顶僧帽,而是光着脑袋,头发足有两三寸长,油乎乎的,给人感觉有几十年没有洗过头了,两只眼睛一只大一只小,显得很是滑稽。

    这一**一诙谐的两个和尚走在一起,视觉落差有些大,自然很容易引人注目,引得众人都盯着他们看稀奇。

    江警督有些看不懂这个邋遢和尚,但是他知道头发花白的和尚绝对是个高人!

    先看这老和尚的绑腿,那打得叫一个漂亮,从脚踝处一直缠到膝盖,最后用一根布条固定住,一圈一圈的,缠得极其均匀,没有一个褶子,那一圈一圈的圈痕就像螺旋而上的层次分明的波浪,既有层次感又有动态感,整个人往那儿一坐,就像一棵古松立在你面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再看这老人家的衣服。虽然穿着一身满是补丁的小褂,居然一点也不显得寒酸,就像一块美玉上裹了一层破布,破布反而把美玉衬托得更加光彩照人了。

    交待一下,在汉传佛教(这里指显教)里,和尚一般的衣服有小褂,大褂和袈裟(或是海青)三种。小褂是日常服装,平时休息或者普请时穿;大褂相对正式一些,多用于待客接人时穿;而袈裟是法衣,只能在做法事时穿,而且是受了比丘戒的和尚才能穿,没受比丘戒的出家人被称为沙弥,沙弥不能穿袈裟,即使参加法事也只能穿海青而不是袈裟。

    真实的出家人绝不是像电视剧描述的那样,动不动就披一件袈裟,如果违制或者对法衣不敬,轻则跪香,重则面壁。

    而绑腿是和尚冬天保暖用的,相当于袜子的作用,到了夏天,和尚一般都是光脚,如果有法事,最多穿一件僧袜以示敬法。

    可能我说得啰嗦了一点,大家可能还没有听出什么名堂。

    简单点说,只有一种人在一种情况下,才会在夏天打绑腿,就像江警督看见的这个和尚一样。

    什么人?那种情况?

    得道之人,游方之时才会这么做!

    夏天本来就非常炎热,你往腿上缠一层厚厚的布条,试一试,看你受得了不?只有得道之人,他可以自由调节自己的体温,才受得了这种高温。这些得道之人这么做也不是为了故意标新立异,或者显摆,他们出门游方,多走高山峻岭,为了防止毒蛇和昆虫叮咬,或者防止荆棘划伤腿脚才打绑腿的。

    出家人的服装多是宽袍大袖,虽然看上去很**,但是将一件满是补丁的小褂穿出一种神圣来却非易事,所以江警督一看这老和尚的小褂和绑腿就知道遇上了高人。

    而且这老和尚往那儿一坐,如古松一般,体自端庄,性自沉静,虽粗衣素服,却暗合得道之人“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衡量标准。像江警督这种老江湖当然一下就看出来了。

    这两个出家人大约也是渴了,坐了下来点了两杯绿茶。

    这茶还没开始喝,那邋遢和尚就歪歪扭扭地走了过来,径直走到李高元面前,抖了抖只有半截的袖子,一本正经地向李高元一问讯,“阿弥陀佛!李高元施主,你贵姓啊?”

    李高元站起来正准备回答“免贵,我姓李!”刚开口就发现不对,你都明明叫我名字了,怎么还问我贵姓?

    李高元生性不喜欢玩笑,看对方这样问,以为对方在耍自己,不禁皱起了眉毛。

    这和尚一看李高元皱眉毛顿时就不高兴了,拍着桌子嚷嚷到,“好你个小李子,都35岁了,看见我老人家招呼都不打,还皱什么眉毛!不是我老人家,你老娘早被墙压死了,你还敢跟我瞪眼!”

    这几句话就像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李高元的脑海。

    李高元小名就叫“小李子”,而且这事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今年35岁,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和尚是怎么知道的?

    最离奇的是,二十年前,李高元还在读中学时,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正和几个同学在河里捉鱼,突然来了个和尚,敲了他脑袋一下,说,“你还捉鱼,你妈要被人捉走了!”

    李高元父亲死得早,全靠他母亲养活他,他也很孝顺,一听母亲有事,吓得赶紧一路飞跑回家,结果发现他卧病在床的母亲啥事也没有,只是想上厕所,于是李高元背着母亲就往厕所走,刚出卧室,卧室的后墙突然倒了下来,正好砸在他母亲的床上。

    可惜当时跑得急,李高元连那个救他母亲一命的和尚是啥模样都不知道,一直以为憾事,没想到今日又见着了。

    反应过来了对方是谁,李高元自然不好再皱眉,愣了一下,有些尴尬,讪笑着起身给和尚让座。

    这和尚一点也不客气,坐下来后,还余怒未消,“你怎么也不问问我老人家有什么需要啊?就知道傻笑!”

    旁边的人,特别是江警督不知道李高元和这和尚之间发生过的事,就见平时从不服软的李高元居然任由这和尚呵骂自己,腔都不开,还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坐都不敢坐,都深觉罕异。

    李高元见和尚余怒未消,不敢再触霉头,只得顺着对方的话问,师父有什么事啊?

    和尚气呼呼地用黑漆漆的鸡爪手一指头发发白的和尚,“看见那颓驴没有?我跟他一起混得可惨了,都没钱吃饭了,给你个机会孝敬我老人家,一千元就够了!如果你嫌少了,可以多给,但不能少给!”

    自己也是和尚,却叫对方颓驴,听起来都让人忍俊不禁。而那头发花白的和尚似乎司空见惯,就像没有听见有人在骂自己颓驴一样,依旧笑吟吟地喝自个儿的茶。

    李高元自然不敢笑,赶紧掏出钱夹一数,只有980元,想起对方说的不能少给,有些尴尬,小心翼翼地递过去,“师父,您看,只有980元!”

    这和尚一把将钱抓过去,“好了,好了,还差我20元,下次记得补上啊!”

    看得旁边的人瞠目结舌,这是化缘还是抢劫?别人给你钱怎么还变成别人欠你20元了?虽然大家看得奇怪,但也看出来了,李高元和这和尚之间必有故事,因此谁也没有上来拦阻。

    这和尚把钱塞进呲牙咧嘴的鞋子,才抬头对另一个和尚说,“颓驴,我们收了人家的钱,你得告诉你那宝贝徒弟,该救小李子的时候得救一下!”说完回头对李高元说,“没有他这宝贝徒弟,你小子这辈子起码得多死两次!”

    说完后也不和李高元打招呼,起身摇摇摆摆地就走了。

    李高元听他话来得蹊跷,正准备问一下,可以救他两次的人是谁,还没开口,这和尚就回头了,圆瞪着一大一小两只眼睛,呵斥到,“问什么问,该你知道的时候你自然知道!”

    那头发花白的和尚大约怕李高元尴尬,起身接过话头,“阿弥陀佛,李施主,你和小徒缘分非浅,日后你自然知道他是谁!此时倒不好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