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记
字体: 16 + -

22、东夷和第四层思考

    fri jun 24 12:29:46 cst 2016

    于是,他采取了行动,率先发动了对黄帝进攻。

    这样就发生了前面说到过的事情。生死存亡之际,黄帝先生埋头苦干,调动全部人力,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打服了炎帝。

    战车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具有相当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炎黄部落联盟结成,黄帝从此天下无敌。

    当一个人觉得他天下无敌的时候,他可能还没睡醒,所以要叫醒他。

    黄帝先生的美梦很快被叫醒了。

    新的敌人出现了。

    黄帝先生的敌人,叫天灾。

    部落强大没有了战争,只是消除了人祸。可是却避免不了天灾。

    黄帝和炎帝原来住的的姬水、姜水一带黄河泛滥的很厉害,不能打猎圈养牛羊也不能种地了。黄帝先生和炎帝先生不得不带领部落沿着河流向东方移居。

    黄帝先生东移的方向大致是,沿着北洛河(渭河支流)向下游水草丰富的地方跑,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山是太行山、水是河水也就是黄河。遇到黄河过黄河。最后黄帝先生来到河北张家口市一带。

    可是呢,新地方并不是无人地带,不是无人地带就一定会遇到人。在张家口附近黄帝先生遇到了当地一些土著,这些人也可能是从东方来这里的不久的外族人。总之,就这么遇上了。

    双方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土地,土地有限,谁也不乐意让给谁。

    黄帝先生说:“我来这里讨口饭吃,你忍心眼睁睁的看着我们饿死吗?况且你们也是刚来这里不久。”东放野人说:“你从哪里来就滚回哪里去。”

    对于黄帝先生来说,他们就一群东方野人。

    道理讲不通,那就打吧。打赢了可以有土地,打输了就做奴隶。

    东放野人的强悍出乎了黄帝先生的意料,几个回合下来,战无不胜的自己居然没占到对方便宜。

    现在看一下炎帝先生的东迁之路。

    自从和黄帝先生结成联盟后,炎帝先生辛勤劳作,无奈天干地旱,不得已,只能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的沿着黄河往东跑。

    终于跑到了东放野人的地盘上了。

    由于商量不好,炎帝先生和对方干了一架,输了。

    炎帝先生很郁闷。

    以前打不过黄帝,现在又干不过外族,面对要吃饭的一大家子,炎帝先生非常惭愧。

    惭愧不能当饭吃,没有饭吃就不能活下去,所以郁闷归郁闷,炎帝先生的行动一点都不含糊。炎帝先生磨磨刀,立马又上了。

    又输了。

    屡败屡战,总的来说败多胜少。

    炎帝先生和东方野人干了很多场,在老底儿赔光之前,他决定带领老弱残兵向北方的黄帝先生请求友情援助。

    面对小弟的请求,大哥自然要主持公道,黄帝先生很爽快的答应啦。炎帝先生顿时感激涕零,说“你真够哥们儿”。

    当然,为炎帝出不出头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也成天被这批野蛮人扔石头。

    面对共同的敌人,黄帝先生决定和炎帝先生联合起来。

    炎黄部落就和东方野人干上了。由于打仗经常吃亏,他们对这些人的愤恨有加,为了表达自己对他们厌恶,藐视,把他们叫做“夷人”,夷人在东方,简称“东夷”。 取这样的名字是为了和自己区别开来,俺们是文明人,而夷人是东方无理兼无礼的野蛮人。打仗有时打输了,口头上多少要骂回来点。

    不过东夷只是一个泛称,“东方的人”的意思。此时的东夷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土著,一个九黎。

    土著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居民,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一带世代相传。他们抱着祖宗土地不得有尺寸损失的态度,和迁移来的外族人死磕。由于保卫家园由于理直气壮,土著人还是具有相当的战斗力的。

    和炎黄二位先生交手的人中,一部分就是这批土著人。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让炎黄吃亏的主要对手,另有其人。

    土著人很强悍,土地还是不断被外族人强抢豪夺。外族人更强悍,双方谈不拢,那就打服。美其名曰,“先进文明吞噬落后文明”。

    这是一个著名论点,各个时代的专家各有各的理解,层次之深,颇为罕见。为了简单解决这个论点之谜,我们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层,直接层,这只是侵略者杀戮的借口。关于这一点侵略者没有太多异议,“我们在帮助他们进步,”一名侵略者一边砍死一大家子,一边这么对我说。

    第二层,专家学者层,学者们在总结人类文明进步的现象说,这是“先进文明冲击了落后文明,进而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这是对社会实验的一种总结。客观来讲,这点并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层,感受层,我们看着侵略者提着刀奔着下一家子去了,说:“这是侵略者的借口,我看到的没有文明,只有屠杀。”

    这也是对的,包含当年明月先生写出的一些看法也是这样的。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第四层。

    真相。

    人们所面对的每种问题,都有答案,都可以解决。之所以没有解决,协商无果,最后诉诸武力,屠戮,是因为屏障的存在。

    我们用树苗打比方吧。这里有两棵茁壮成长的树苗,屏障的作用就是使他们保持距离,各自充分生长。

    人和人之间,屏障的作用也是这样。但人们很难做到的一点是,确定屏障的位置。

    树苗之前,屏障的位置很好判断,就是两棵树苗中间,一分为二。

    但人之间的屏障不同,人们很少能控制好它的位置。为了保护自己,甚至把屏障立在对方脚下,使得对方无立足之地,让对方死路一条。

    所以人们可以把外族人称为野人、蛮人、下等人,所以不通商,不交往,不接纳。用屏障侵夺了本属于对方的空间。

    对方要生存,人们却要对方死。谈不拢,那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