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兵的真实战争记忆
字体: 16 + -

第90章:第七十六章金乡认母

第七十六章金乡认母

第八支队党委领导,特别照顾这对战场上的新婚夫妻,特意批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新婚假日,回国去充分休息和探亲访友。

这一个月的时间,是多么珍贵呀!都干些什么呢?座在“河内直通北京”的国际列车上,他们仔仔细细的盘算着:“我的战友李金辉才二十岁,入伍刚满两年,就在首日告捷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而部队的保密条列又规定:援越抗美期间的任何情况,目前任何人不得泄密。可他的爸妈和姐妹,好吗?我们应该首先去探望英雄的父亲和母亲。行吗?”东亮和银菊商量说道。

“好啊!金辉的爸爸妈妈,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先去看她老人家吧。”银菊赞许地说。

“他的姐姐早已成家立业,两个小妹妹还小,分别在初高中读书。这半年来的平安家信,每月一封,都是由我代写的。”东亮继续说道。

“呀!由你代写的,炊事班那么忙,怎么不早告诉我呢?”银菊疼爱地抱怨说。

“又不是发表通讯报道,只不过是报告学习进步,训练进步,保卫边疆,保卫祖国,一切都平安的家信,不必惊动你的。”东亮回答道。

[ 书客网 shuke.com ]“行,就按你的打算做,还有什么计划?”银菊一边仔细询问,一边动情地望着窗外,看着一闪即过的大片大片的田野,花草树木,锦绣河山,使劲握紧了东亮哥的手。

东亮说道:“顺路办事,可以吗?”

“怎么个顺路法,你说说看?”

“这躺国际列车始发点河内,终点站是北京,中间经过山东省的兖洲。在兖洲下车后,可乘汽车去金乡县李金辉家。”

“哈哈……你的地理知识,倒是挺熟的。”说着,更拉紧了东亮的手,继续问道:“第二个下车点呢?该是天津了吧。”

“不,我想是不是先在北京下车,等你向解放军报社领导,汇报完了金花姐嘱咐你的工作,我们再回天津休假,探望双方父母。好吗!”东亮认真说道。

“你的计划,倒是精打细算,统筹法也倒是学得满精通的。”银菊说道。

“鼓捣柴米油盐习惯啦,必须小心谨慎,稍不留意,就有差错呢!”东亮答道。

“出过差错吗?东亮哥。”银菊问道。

“出过不少呢,有一次打靶演习,忘了带火柴,只好按老祖宗的办法,钻石取火。”东亮忆起往事说。

“嘻嘻嘻,厉害。启不成了猿猴啦!”银菊咯“咯咯咯“地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忘了带引火纸,只好抽出衣服里的棉花,做了引火纸。”东亮继续回忆往事说道。

“行呀!你的脑袋瓜,很机智很灵活呀!”银菊笑得前仰后和。

“没办法呀!只能急中生智,逼上梁山了。”东亮对历史记忆犹新,如数珍宝地诉说道。

“这也叫实践出真知吗!不吃梨子,哪能知道梨子的味道。”银菊笑嘻嘻地说道。

“哈哈,是呀,教训得多了,经验也就逐步丰富起来了,对吗?”东亮谦和地说道。

“是呀!关键是善于积累,善于总结,善于吃一斩长一智,聪明人就是这样逐步成长起来的!”

“哈哈,你的理论知识倒是很棒的,也是很系统的。”东亮赞许地对妻子说道。

“在大学里,我们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基础课的。但是,只有理论这还不够,还有待于自己更进一步的努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更好的运用它!”银菊继续说道。

“好呀!真是我的家庭教授啦。”东亮说道。

“嘻嘻,看你还讽刺我不?”说着,银菊轻轻扭了东亮的耳朵两下。

“不敢了,贤妻。你看,哪是什么?”东亮手指着窗外说道。

“没什么呀?好象是到了一个停车站。”银菊说。

“是,到了兖洲火车站了。我们该准备下火车了,再从这里改乘汽车,就可以赶在天黑之前,到达李金辉的家乡---金乡县的金山村。”东亮回答道。

“好的,再有几个钟头,我们就可以见到英雄的妈妈啦!”银菊喜出望外地说道。

出站不久,他们小夫妻二人,便乘座上了直达金乡县的长途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沿着宽阔的柏油公路,向金山村飞驰电挚般地奔去。

东亮和银菊,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功夫,赶在天黑之前,他们就顺利到达了金山村的李金辉家。

恰巧,战斗英雄李金辉的妈妈爸爸,和两个刚刚放学的妹妹,都在家里,正准备做晚饭吃呢!老人家又惊又喜的望着他们,问寒问暖地说道:“谢谢,你们代替金辉来探家,见到了你们,就是见到了金辉。”

东亮解释说道:“金辉刚当兵两年,还不能享受探亲假。我已经超期服役了,又是享受婚嫁。再说也是顺路的,所以来探望您老人家。”

“爸爸,妈妈,我们和金辉都是兄弟姐妹相称呼,祝福您老人家身体健康!”银菊衷心的说道。

“谢谢你,姑娘。金辉有你们这些个好兄弟,好姐妹照顾,我十分放心。”金辉妈妈感叹的说道。

“谢谢你们,好孩子。从地图上看,由广西的边陲城市凭祥市过来,好远呀。金辉的通讯地址,这大半年来,写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第八号信箱第八零一一号分箱。”

爸爸双手小心翼翼地,递过来近期的一封金辉家信。

小妹妹一把抢过来,有声有色地朗读道:“爸爸,妈妈:您们好!姐姐好吗?两个小妹的学习好吗?千万嘱咐她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当三好学生。她们寄给我的新春贺卡,我已经收到了,勿念。我们的训练较忙,在边疆过春节很热闹,也很有意义。另外,报告您一个好消息:我的战友赵东亮回家探亲,并享受婚假。很有可能顺路去探望您的,但是时间不好确定,也很可能给你一个惊喜。再见吧!妈妈,爸爸。祝福您二老身体健康!儿子,金辉,六六年三月一号。”

已上中学的小妹妹,十分流畅地朗读完了这封家信。

按照保密规定,早已心中有数且心照不喧的银菊,一边听着热情洋溢的家信,一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一一送到爸爸妈妈和小妹妹们的手上,亲亲热热地说道:“爸爸,请吃喜糖!这个烟袋锅,是金辉和东亮他们手工制做的,你瞧,多好看呀!你老人家试一试,好用吗?”

说着,她熟练的给老爸装了一袋旱烟,并亲自点上了火。爸爸笑眯眯地抽起了旱烟袋,两眼似乎笑成了一条线。

银菊又拿起了四架飞机模型,一一递送给两个小妹妹,每人两架,说道:“小妹,你们看,多精致呀!这也是金辉哥,与东亮他们一起,亲自手工制作的。”

“是么?将来,我要考军事大学,学习飞机制造专业,为部队造飞机。好吗?”已上高中的大妹妹说道。

“我要学会开飞机,当女飞行员。行吗?银菊姐。”另一个在上初中的小妹妹,兴奋的说道。

“当然行了!这是你们的理想呀!肯定都是能够实现的。”银菊说道。

“好的,现在就可以当预备役民兵呀!给,这是你们的军装,是银菊姐姐送给你们的。”说着,东亮把两套女兵服装,送到两个小妹妹的手上。

两个小妹妹,双手接过草绿色的军装,在身上比试了一下,十分合适,高兴极了,一个劲的“谢谢姐姐,谢谢姐姐”的道谢声不停。

妈妈笑哈哈的,喜不自禁的看着东亮和银菊,他们与金辉在家时一个样,给这个山村小家庭,带来了无限欢乐无限幸福。妈妈她那久经风霜的脸上,落下了一个个激动的泪花,一个劲地催促道:“孩子们座了两天两夜车,累了,赶快吃饭,早点睡觉休息吧!”

“妈,不累的。还有你的礼品呢,这是银菊送给你的内衣。”东亮把一套内衣,呈送到妈妈手上说道。

“好孩子,想到这么周到呀,好,我收下。银菊,你也是妈的小内衣,小棉袄呢!”妈妈高兴的接过内衣说道。

晚饭开始了,妈妈端上了刚刚做好的家常便饭:蔬菜里,有白菜炖豆腐,肉炒土豆丝,微山湖鲫鱼,大葱炒鸡蛋,还有一锅小米稀饭,主食是煎饼和米饭,十分丰富。

两个小妹妹,一左一右,紧紧靠着银菊而座。爸爸妈妈,则把东亮夹在中间,又是夹菜,又是敬酒。

爸爸十分高兴地说道:“来,孩子们,咱们喝几盅。首先,祝福您们东亮大哥和银菊姐姐,新婚幸福美满;再祝愿部队的指战员们,身体好,工作好,为祖国保卫好南大门。”

东亮和银菊,也频频举杯,回敬着二位老人;两个小妹妹,互争着向东亮哥和银菊姐的碗里夹菜夹饭;山村小院里,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人人兴高采烈,个个欢欣鼓舞,欢声笑语不断,回荡着和和睦睦,亲亲切切的家庭气氛,似乎预示着:明媚的春天就要马上到来。

只听读高中的大妹妹,略有所思的说道:“今天,还是三八妇女节呢!银菊姐,我们首先祝贺自己的节日愉快,同时祝愿您和东亮哥,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谢谢您,小妹妹。希望你明年考上军事大学,攻读飞机制造专业。”银菊对大妹妹说道。

“嘻嘻,我也要考上飞行员的。”小妹妹着急的说道。

“肯定没问题的,你的身体这么好,只要上完了高中,就能考空军飞行院校的。”东亮答复她说道。

“哈哈,你们都去吧!都去学好本领,都去保卫国家吧。家里就只剩下我们老两口了,我们安心种地,多打粮食,多交公粮,支援国家建设了。”

晚饭后,爸爸妈妈为东亮和银菊,准备好了睡觉的房间,那是金辉入伍之前居住的房间。房间内的陈设和被褥,依然是干净利索,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躺在暖和和的睡炕上,东亮和银菊久久不能入睡,小声地商量道:“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老双亲,他们是多么扑实伟大呀!我们就是他们的亲生儿女,孝敬他们,为他们养老送终,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