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兵的真实战争记忆
字体: 16 + -

第8章:第八章政委座车,第九章夫唱妇随

首日、首战胜利的捷报,传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江南北,也传遍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山山水水。贺电、贺信、贺词,就像雪片般的飞到了部队。指战员们人人兴高采烈,个个欢欣鼓舞。

毛泽东主席给第八支队发来的贺电,更是让大家热血沸腾。毛主席在贺电中写道:“打得好,打得好!”这几个大字,给全支队的指挥员战斗员们,带来了骄傲,增添了喜气。

这些战斗在前线的指战员们,手捧着毛主席的亲笔贺电,高兴得手舞足蹈!内心深处激动无比!又是歌唱,又是舞蹈,又是诗词朗颂。大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互相传来传去,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一次又一次地仔细观看,好像看多少遍,都看不够!读多少次,都读不够!每个人的内心里,似乎是喝了蜂蜜一般甜密;大家的心情,就像在飞机上跳舞一样---高兴的上了天!

支队党委会决定:由政委王佳音同志,亲自带领一个政治思想工作小组,立即奔赴各阵地,向指战员们传达毛主席的贺电,让全支队的指战员,都来分享这个喜悦;同时,也直接传达军委和前线指挥部对下次战斗战役的指示精神。

次日一大早,王政委带上宣传干事等几人,坐进了他的专用“座车”---北京吉普,向37毫米高射炮兵阵地奔去。

这个阵地位于701#高地的1#方位,处于谅山与友谊关之间,紧靠通往河内的唯一铁路和1#公路,也是敌机经常侦察、轰炸的地段。1#公路是通往这个阵地的必经之路。

政委的专用“座车”,正飞速疾驶在1#公路上,忽然传来一声刺耳的吼叫声。顺着声音,向天空中定睛一看:原来是---贼头贼恼地窜出了一架敌人侦察机,它一边偷偷侦察地面上的所需目标,一边超低空盘旋,俯冲,还不时地用机枪向地面射击。子弹扫向地面的目标和不幸的人群,地面上无辜的越南老百姓,东奔西跑的躲避着子弹,场面惨不忍睹。

“不好,我们也被敌机发现了!”司机大声叫道。

只见这时,超低空飞行的敌机,已把政委的这架专用“座车”当作了目标,准备俯冲射击。

王佳音政委富有作战经验,看到路的左边有一棵参天大树,政委就势利用了这个地形地物,对着司机大声说:“向左转弯,赶紧靠近大树隐蔽,停车!”

“座车”左拐弯行走几步,立即急刹车停靠在了大树下,驶离了1#公路,躲开了敌机的视线。

与此同时,敌机猛烈开火了,射出了一连串的机枪子弹,仅距“座车”7、8米远,全都打在了公路中间。

“好险呀,政委,我们可够幸运的。”年轻的司机高兴得喊了起来,眼睛里流出了激动泪花。

“老天有眼,不让我们当国际烈士,是看我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啊!”老宣传干事慢条斯理地说。

敌机丧心病狂地狂轰滥炸一阵后,把携带的炸弹、子弹都打光啦,便气急败坏地狼狈逃窜了。

政委他们一行几人,钻出专用“座车”,向四周一看,只见公路上、公路旁全是炸弹坑,两侧的田边、地头烟雾弥漫,火光缭绕,泥土、沙石一片狼藉不堪……

这条公路是一条一级战备公路。可由于敌机的几次轰炸,已经不象一条正常公路了,六米宽的路面,变得仅剩了两米左右,过车行路都十分困难。政委的这个专用“座车”,只能靠着驾驶员的高超技术,对付着在道路上边勉强行使。

当他们把车开上道路以后,发现问题更严重了。

不远的前方,三颗没有爆炸的定时炸弹,高高地斜插在路边的泥土中,虎视眈眈的盯着公路,盯着政委的“座车”……

怎么办?等爆炸后再行?不行!时不我待!

绕道而行?根本就无他路可走!

只有一个办法,高速度强行通过。这是不到万不得已,才使用的“虎口脱险”的唯一办法。

年轻的司机尽管有着娴熟的驾驶技术,可他的思想上还是顾虑重重。他担心,当“座车”真要强行通过时,可将那些个炸弹一碰引爆。万一炸弹爆炸了,我们当战士的安全事小,可是统率“千军万马”的支队首长的安全,假定得不到保障,这事情就大了!我就使失职,我就是罪人呀!万一……

王佳音政委早已看出了司机的心思,他斩钉截铁地说:“别担心,汽车要高速度强行通过,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假定做到人、车安全是最理想的目标;假若发生爆炸,我们也死得其所了;豁出去了,看运气如何,做好准备,鼓足勇气,冲过去!”

年轻的司机,仔仔细细地,再次准确地测算了距离;认认真真地,又把发动机重新做了更精确的检查;几个人又一次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在座位上重新坐定。

一切就绪后,只见“座车”被加大了油门,开足了马力,像一把离弦的箭,似一股疾驶的风,呼啸着,风驰电掣般冲刺而过!

“座车”刚刚走出十几米远,路边炸弹,“轰”地一声爆炸了。

弹片掀起的泥土,砂石,从空中纷纷跌落下来,重重的砸落在车身上,车身上面被砸出好几个洞。

十分幸运的是,车上的几人均平安无事;除了留下了几个洞作纪念外,政委专用“座车”基本完好,仍可照常行驶。

就这样,政委和他带着弹孔的“座车”,按计划、较及时地到达了目的地---炮兵大队37毫米高射炮阵地。

第九章夫唱妇随

王佳音政委一行几人,冒着枪林弹雨,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在中午11时抵达了目的地---37毫米高射炮部队阵地。

听说首长来到了阵地,指战员们纷纷跃出“猫耳洞”,争先恐后地跑到王政委身边,与王政委热烈拥抱,亲切话语,共同庆祝首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共祝同志们安然无恙。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指战员们对每一次的重逢,是那样的宝贵;对每一次的相见,都是那样的珍惜!

这时,只见人群中的一名身材苗条的战士,竟然紧紧地拥抱着王政委,轻声地抽泣起来……大家均被惊诧了,不知所措;王政委也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了头脑。

又只见那个身材苗条的战士,边抽泣,边摘下了军帽;嗨,大家不约而同地睁大双眼,定睛一看:她的脑后还垂下了一条又粗又长、又黑又亮的大辫子。王政委内心“嘭嘭嘭”连跳几下,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便一手扳着那个战士的双肩,仔细一瞧,哟,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心爱妻子---“金花”!

“呵!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孩子们都好么?”王政委焦急地有些吃惊地问道。

“爸爸妈妈都很好,孩子们都很好,他们现在正天天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呢。”金花笑嘻嘻回答道。

王政委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子竟然同自己一样,也出现在了“援越抗美”的战场上!

原来,王政委的妻子---“金花”,是《解放军报》社的一名资深记者。这次,她是作为军报的首席战地记者,是奉命来前线进行现场采访和编辑任务的。

看到这个夫妻喜相逢的场面,人群顿时寂静下来。只听见金花细声细语地说道:“我和同事刚刚到达这里,还不到一个小时,是前线总指挥部用直升机送我们空投过来的,还没来得及向你报到呢!”紧接着,她又把一同前来的另一名女同事,向王政委和大家作了介绍,“这是我的同事---银菊。”

两位刚刚新到的战地女记者一身戎装,亭亭玉立地站立在炮兵阵地上,是那样的妩媚动人,又是那样的英姿飒爽;指战员们那颗青春似火的心,均被深深地打动了;指战员们那种求战心切,有战必斗,有斗必胜的战斗情绪,更加激昂无比了!为她俩的到来,人们爆发出了一片“呱,呱,呱”的欢迎掌声……

支队政委王佳音与金花,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俩人不仅是同乡,还是同学,同时毕业于“陕西省延安中学高中部”,又同时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两人在大学又是同班,成为建国后首届新闻专业的毕业生。

在校时,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毕业后,男儿卫国当了兵,女儿为“兵”当了记者;一男一女,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比翼齐飞;婚后,生有一双儿女,真是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

眼下,两人已经一个季度没见面了。连续三个月,部队从北方换防到南方;到达南方后,王政委一直带领着部队,在广西友谊关一带,“摸、爬、滚、打”的进行出国作战的适应性训练。部队规定在此期间,不准探家,也根本没有时间探家。

这三个多月,随着王佳音来信的不断减少,作为一名记者,凭着职业的**,金花断定部队在向越南方向集结,肯定同越南战场有关。阅读军报的各条“内部参考”后,更使她确信自己的判断无疑。所以,早在报社开会动员“赴越采访”之前,她就做好了奔赴越南前线采访,当一名战地记者的准备。

细心入微的金花,把日思夜想孙子孙女的婆婆和公公,也早就接到了北京的家中,跟两位老人嘱托说道,自己近来很忙,有公务在身,需要出差一段时间;佳音在部队上又很忙,也暂时不能回来探家。所以,孩子就只好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了。

两位老人根本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如何,只管和孙儿孙女一起在家高兴玩耍,充分享受天伦之乐呢!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此时此刻正在硝烟弥漫的越南战场哩!

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在报社的动员会上,领导的讲话刚一结束,金花就第一个走上讲台发言,申请报名“赴越采访”,即刻得到了领导批准,成为一名首席战地记者。

知道这些情况后,王佳音政委的心情万分激动,他挥舞着手中的拳头,刚毅有力的对战士们说道:“我们今天战斗在这里,就是为了让全世界,全中国、全越南的老人和儿童,尽享天伦之乐。为了他们的幸福美满,中国军人战所不辞!责无旁贷!我们要让他们在家中,等待我们胜利的捷报!”

他那鼓舞人心的热情讲话,再一次赢得了全体指战员们---那排山倒海般的热烈掌声……

他又紧紧地把妻子搂在胸前,深情地说:“你来的太好了,也太及时了。希望你能实事求是的把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及时准确地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汇报;向我们伟大的人民汇报;同时,也向全世界作以客观报道。从今天起,我们俩不仅是夫妻,还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让我们共同去赢得战斗的胜利!”

靠在自己丈夫宽厚有力的臂膀上,金花情深意长地连连点头。

中国自古就有“夫唱妇随”之美好传说;现如今,已成了“夫战妇随”,金花紧随丈夫之后,持笔参战,可歌可敬!

史无前例的“援越抗美”之战,有我们伟大的中越两国人民手拉手,肩并肩作战,岂能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