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忆人生
字体: 16 + -

第七篇 老人与孩子之:偷老瓜

    thu may 26 19:47:50 cst 2016

    县城南门郊外附近,有座南华山,它向阳的这一个斜面,坡度平缓,好多年都被绿油油的苞谷林覆盖。那是犟伯统领的地方。那片领地不是国家或者地方领导赏赐的,也不是战胜敌人从他们手里夺过来的,而是他一锄头一十字镐挖出来的。

    苞谷林深处,有座坟墓,里面埋着犟伯的堂兄。

    两兄弟是从北方大平原里的一个村子出来,只不过一个在前,一个稍后,相隔了一年多的时间。见面后不几天,堂兄就牺牲了,剩下犟伯一个人过了一辈子,到老了,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就叨叨:“来了就死,倒不如不来。”

    苞谷地的一边紧靠旧城墙,旧城墙下有两间石墙石板房子,是犟伯一个人躬着腰,在山脚取石头盖的。山脚有取不尽的石头,除了盖房子,大部分石头都用来砌地埂。他的双臂就像两条粗绳子,把石头牢牢地捆绑,放在他凹进去的肚腹上,石头鼓起,像兜住大肚子的女人。有的石头太大,他抱不动,就用一根撬棍,让石头在撬棍下滚动,顺着一条滑槽,到达他想让它到达的位置。

    苞谷地突出来的那一片,延伸到有人居住的一排房档头,那儿有两扇一丈围圆的磨盘——是大家晚饭后散坐闲聊的地方。太阳已经翻过西山,地面上还散发它留下的热气,那一排房子里五六家老老小小十多人,就陆续来到磨盘边,选择自己坐惯了的地位,放好烟盒,茶罐。等到都来齐了,年纪大的起个话头,就都轮流说起来,捡白天遇到的事说起,一件事牵涉另一件事,你说你的看法,我说我的看法。而那七八个在附近转来转去的小少年,听到有他们感兴趣的言语,就站到大人跟前去插话。这时候往往被大人横出手来一推,说:“去去,还没得三泡牛屎高,懂个啥?

    犟伯从不肯走出苞谷地,有点像抱蛋的老母鸡,一心一意地守着鸡窝。苞谷地里有西红柿,有向日葵,有豆,还有瓜,就是他窝里面的蛋。此时,他坐在打横的锄把上,慢吞吞掏出叶子烟袋,塑料纸已揉皱而且很脏,里面有两片干黄的茶叶,夹着剪成段的烟叶,一张一张放在舌根下软化。犟伯不轻易到大磨盘边来,这边的人也不注意他。年龄差异是一回事,而对现实生活的看法,认为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理解不了今天的生活方式。磨盘边的大人白天上班,要处理很多杂事,天黑了,聚在一起,脑筋才会清爽,正是休闲找乐的时光,一定要倍加珍惜。孩子们在旁边转来转去,总是惹他们心烦意乱,自由论谈的氛围遭到破坏,往往毫无道理地大声吼:“滚远一点,别吵。”这时候你会发现犟伯那双兴奋的眼睛闪烁着,不时向大磨盘这边探望,盯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等到大人们拿小孩开玩笑:“……起来起来,看,毛虫咬小雀雀了,要飞啰!”大磨盘边笑声震天,他在那边什么都听见了,忍俊不禁,一张嘴,烟杆落在怀里,忙用双手扑打。

    等到孩子们离开大磨盘,开始苞谷地靠近,这正是他期盼已久的时候。他把他破烂的旧军棉衣反穿过来,是自己与月光融为一体,他就像一只夜猫,孩子们成了小老鼠,那情景就是猫捉老鼠的游戏,感到好兴奋,好紧张。他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暨看得清楚,又不会影响孩子们的行动。孩子们探头探脑,这里瞄瞄,那里瞧瞧。犟伯心里盘算,这一地段的西红柿可能要遭殃了,还没有成熟呀,青不青黄不黄的,他使自己蹲得更低,肚腹贴近了泥地,顺势抓一把土,从背后“呼——”地撒去。听见他们哇哇叫,一边跺脚抖土,一边望头顶的天空,以为是星星屙下来的屎。犟伯在这边,狗一样趴着,抿紧了嘴巴,在肚子里“咕噜咕噜”笑。

    夏秋交际,是苞谷林里面对好玩的时节。月光下,孩子们聚集齐了,在苞谷林里窜来窜去,密集的苞谷叶被掀起一浪一浪,孩子们或三五成群,或单独行动,就象鱼,在水草里游荡。随着苞谷进入了成熟期,南瓜藤上颜色由深变淡,渐渐地大叶片开始枯萎,一个个大南瓜又油绿开始发白,最后变黄。这时候孩子们也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再耐心等待一阵,那个等待了一年的重要节日,八月十五偷瓜节,就要隆重地降临了。

    天擦黑,孩子们陆续就集中了。这时候,观察挑选南瓜也是最为忙碌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有责任,按照大人的做法,抓阄来确定分工。抓着侦查的孩子负责监视犟伯。不要让他知道这边的目的,挑选好某个大老瓜,就做上记号。通常是用大量的草叶把它覆盖,要连犟伯本人都看不出来。

    其中有个孩子自愿当侦察兵,任务是跟踪犟伯。他在包谷林里梭巡,一半天也没有找见犟伯的踪影。犟伯会开展反侦察,要是发现孩子们选定了的瓜,就会采取了措施,把瓜提前摘了,那伙伴们就百忙一场,侦察兵就失职了。这个孩子赶紧向大部队靠拢,发出要求增派侦查员的信号。不过当他横过那座坟的时候,不自觉地站住了。他看见了犟伯一个人正蹲在石碑面前说话,好像还有另一个人,和他面对面。仔细看,阴影里,什么也看不见,应该没有人。他是和睡在里面的堂哥说呢。孩子们平时经常从这里穿过,根本就没有想到石碑后面,永远地躺着一个人。后来想起,会小腿打颤,肩背上毛骨悚然。

    过来了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一前一后,回到石碑附近。他们看见犟伯还在那里,轻言细语地说着。多久不见的亲人才会有这种状态。叙说日久的想念就需要时间。可是石碑一句也不说,冷冷地看着他。他挑了一大脾烟叶,裹好一支粗大的烟,点燃了,轻轻放在石碑下面。烟好像熄灭了,他又给点上,说:“哥,你张开嘴嘛,抽一口嘛,一年三百六十天,你都不吭声,我不生你的气,你反而不高兴?……他必定已经喝了很多了,说话都是嘟嘟哝哝的,舌头都是直的。好像听到了什么,他反复问,啥?啥?他说……你说大声点,你现在知道错了?”

    他自己大口大口抽烟,抽一口,说一句:“我很想回一趟老家呢,可是我真的要是去了,这里就剩你一个人了。那些小鬼头们在地里头跑来跑去,倒是热闹,但是他们和你搞不拢,不在一个壶尿尿。那几个瓜也长大了,等八月十五,娃娃们偷过瓜了,再去也不迟。你有什么要求?和嫂子怎么说?实事求是?适当撒一点谎?坚持硬到底,说不是你决策失误,是我们强行出动?”

    中秋节如约而至。偷瓜就要开始了。偷瓜讲究程序,要公开来,先到有挂的人家大门口,喊应了,今晚偷你家的瓜,这样心里虚的愿才会实现。却有吝啬的,赶紧去把瓜摘下抱回家来。而胸怀宽广的人家不光希望瓜被偷,还拿出糯米,冰糖放在孩子们必经的路上。

    侦察兵巡视了一遍地,发现所有的瓜都还在,一个都没有摘。这消息让孩子们犯难,按规矩偷来的瓜要在野外煮来吃,必须吃完,那样才会保证明年继续。犟伯让所有的瓜都留在地里供孩子们选用,那我们也要讲点义气才对呀。选好的两个之外,剩余的全都给他留着。孩子们拿下瓜上的标记,把遮盖物统统掀开,你看吧,一个个瓜全都裸露在月光下,就像一个个光屁股趴在地上的小孩。

    月亮在朝南华山攀爬,时间到了,孩子们用石块修建了灶。支好大锅,干树枝有的是,点燃了不用吹,很快,半锅水就咕嘟咕嘟翻滚起来。

    等到月亮靠近山顶,老瓜稀饭就煮好了。香味在头顶弥漫着。侦查兵报告说,犟伯又在和坟讲话了。他一个孤寡老人,越是这个时候,越想和亲人见面,说话。由着他吧,不要去惊动他才好。他把瓜留给我们,我们就不能忘恩负义,应该舀一碗,给他送去。谁去呢?哪个先吃饱哪个去,就都吃慢下来。或者不用送,派人过去喊他,喊声不要过大:犟伯,吃瓜稀饭啰!他一定会听到的。瓜稀饭的香味飘好远,他种的大南瓜,就像自己的孩子,身上的气味一定闻得到。

    犟伯来了,果然是闻到了香味,一来就说:“哟呵,小鬼头们,干别的都不会,瓜倒是煮得好香。”

    犟伯端了碗,挤在孩子们中间盘腿坐下来,喝了一口,突然又站起去,说:“来,再加一瓢。”端了满满一碗稀饭,转身回去。有孩子跟上,看见他把稀饭放在堂兄的坟前。

    “来吧,哥,我端稀饭来给你了,吃呀,好吃呢。让你啃大南瓜肯定不舒服,小鬼头们煮了稀饭,一张口,哗哗哗就下去了。你快点吃,吃完再添,多得很呢。”

    他回来和孩子们一起吃,还不时地抬头朝那边张望。

    两三碗下肚子后,大家跳起来,双手按住肚皮,往下勒。犟伯过去拿碗回来,嘴里自言自语:“吃了,真吃完了,我还有点不相信,你怎么吃的,没看见,可是真的都吃完了。”

    他刮着锅底说:“厉害,大半锅稀饭,都吃完了,你们的肚子,都是水桶呀?呵呵!小鬼头们,这最后一碗,归我了啊,呵呵,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