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沉浮
字体: 16 + -

第19章 新的开始

第十九章

转眼到了坤宁四年三月。

早春,寒气还没有散尽,绿油油的草苗开始从地里钻出脑袋,塞外荒凉的荒原上,也开始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

帝国,京都,东宫金銮殿。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每天的惯例,决定着帝国未来的一系列走向。对帝国来说,早朝,是个很重要的议会。

今天戴神宗气色不怎么好,慵懒的坐在圣座上,看着底下静悄悄的群臣。

突然。。。。。。

“臣有奏本!”打破了朝堂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朝那个发声的方向望去。

戴神宗猛地一惊,然后看见从左边文官列里走出一个人。

“臣,吏科给事中,杨洪有奏本上!”

“呈上来!”戴神宗说。

“是。”旁边一个老宦官快步走下台阶,双手拿走了跪在地上的杨洪的奏疏,又快步走到神宗左边。

“念!”

“臣左都御史监察,吏科给事中杨洪奏上。臣今日得平都巡抚冯铎奏报,平都兵部尚书、辽王戴世纪与地方将领勾结,大肆给予钱财,是为拉拢军队。又为藩王,恐有不臣之心。又闻其与夷贼密谋,六月之变,皆为辽王属下所谓,是为大恶。望圣上明察!”

读完。

当听到杨洪弹劾的对象是辽王时,朝堂内顿时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大家议论纷纷。

昨年六月,夷贼南下入侵,帝国损失及多。幸亏辽王指挥得当,最终一雪国耻。

怎么现在来弹劾辽王。

戴神宗也吃了一惊。他看着跪在地下的杨洪,问道:“勾结官将,是谁,又有确凿证据吗?”

杨洪把头低得更低了,说:“并州指挥、知府,副将公子印,常与辽王勾结。辽王亲自给他白银数十万两,允许他私佣部属。证据确凿!”

“大胆!竟敢诬陷皇亲忠臣!”杨洪刚说完,有一个响亮的声音震破朝堂。

一个人闪出队列,跪拜道:“杨洪一人之言,不足以信,望圣上明鉴!”

兵部侍郎,左弘一。

戴神宗也认为不对,问道:“爱卿又和高见?”

左弘一说:“辽王精忠卫国,戍守北边疆域。或因有小人作祟,北边防线不保,辽王日理万机,不足以发现。六月之事,非辽王罪也。给予公子印官银十万两,因为并州新破,百废待兴,实需银两。况公子印私佣部属,只是为了练兵戍边而已。东北军丁不足,所以需要更多士兵。杨洪所说,一派胡言!”

戴神宗点点头,大喝一声:“长生军,来啊,把杨洪拖下去,着实打三十大板,外放了做官,永不入京任用!”

杨洪猛地抬起头,大喊道:“圣上,明鉴啊,明鉴啊!”左右两个长生军早就架住脱出大门。不久就传来了额撕心裂肺的叫喊。

戴神宗转头对左弘一说:“兵部的事,好好做好,密切注意东北,不可怠慢。”

左弘一马上跪下:“是!”

兵部尚书林平此时走出队列,说:“圣上,兵部的是,我们肯定会做好。只是吏部和督察院时刻阻碍兵部的行动,多次弹劾有功军将。无赖之言混淆视听,望圣上明察!”

左一个明察右一个明察,没完没了。

戴神宗心情非常郁闷。虽说他是个帝国历史上少见的不管事皇帝,但他却时刻监视着帝国的一举一动。

兵部和吏部,作为帝国;两大实权机构,矛盾历来已久。

但作为一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竟然敢弹劾藩王,胆子着实不小。神宗很清楚,这种情况除非脑子坏了,那么只有是受人指使,并且甘愿为人付出一切。

长生军走进殿内,汇报打完了。

戴神宗挥挥手:“退朝吧!”

金鼓敲了三下,群臣走出金銮殿。

神宗并没有离开。

辽王,真的没有野心吗!?

吏部。

“督察院那帮混蛋,为什么平白无故去弹劾辽王,找死啊!”

“谁知道,但幕后肯定有人主使。”

吏部公房内,尚书昆东和几个侍郎、主事正在讨论朝上发生的那幕。

昆东说:“这样一来,肯定又会惹到兵部了。那帮丘八,可都是些粗人。咱们和他们好久没有闹过事了,督察院怎么搞的!”说着,喝了口茶。

“这一定是一次有预谋的攻击。不知目的为何,但肯定对辽王不利。”侍郎戚如蘷说。

“怎么回事呢。。。。。。?”吏部的人可都是老油条了,人精一个。见惯了风吹雨打,愣是没有看清督察院的那一招棋。

既然他们不懂,拿我来说吧。

坤宁年间的政治,可谓是————一塌糊涂!

朝廷内,兵部和吏部虽然不惹风波,但彼此水火不容。

底下,六部给事中混乱不堪。督察院、御史台、中央台彼此攻击。

等到了后来,大家彼此消停了。因为,其中有一部分人找到了一个共同目标————打到辽王!

先皇虽有多个儿子,但活到现在的,就只有戴神宗和辽王了。

更重要的一点,神宗无后。

所以接下来,一旦神宗驾崩,即位的只有辽王。

神宗虽然不老,却病痛交加,一天内两次太医疗养。但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了。

当时的朝政混乱不堪。特别是京官,受贿贪污现象十分严重。而辽王,有一本册子,详细记载了收回贪污官员的名字。

所以为了打灭辽王即位的机会,也为了自己的安全,必须阻止他。

而其中,受贿现象最严重的御史台和中央台,首先策划了这次试探性攻击。

等着吧,还有,没完呢!

三天后。

林平正在办公处理公务,心情因为督察院搞的很糟糕。突然兵部的大门被猛地打开。

林平一惊,只见来人急忙把一封书信给林平。林平读了大惊失色,赶忙跑到宫中。

“圣上,时候不早了,快点用午膳吧!”

“唉,朕身体不适,等等吧。”

“这。。。。。。午膳凉了,就不能吃了。”

“等等。”

“是。”

“圣上,林平求见。”一个小宦官从屋外说。

“这时候,干什么事。。。。。。让他进来。”

林平急匆匆的走进来,扑通一声跪拜在地,脸色十分慌乱。

神宗看了不免心生疑虑,赶忙问道:“林爱卿,何事如此慌张?”

林平焦急的说:“圣上,大事不好啊!刚才南都兵部急报,远西、山南两地,连年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州府不能有效管理,以至于百姓无法过活,纷纷起义。两省大乱,郡府接连失守,南军不可抵挡,现在请援!”

神宗大怒,拍案而起:“什么!我去年刚拨的四千万两官银,怎么会让百姓如此潦倒!”

林平跪在地上不说话。他很清楚这是为什么。

京城拨下去的赈灾物资,还没出京城,就被京官扣下大半。到了各省,被省官扣下一点;到了郡府,郡官再扣下一点;到了州府,州官再扣下一点。到百姓手里,只剩下米壳银屑了。

督察院御史台整天忙着斗来斗去,且他们也没有少收贿赂,当然不说话。

“圣上,注意龙体啊!”

戴神宗脸色涨得通红,厉声问道:“为什么不说话!”

林平只好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督察院。。。。。。。好啊,。。。。。。”突然一阵咳嗽打断了神宗的说话。

林平惶恐不安,这还是那个当时意气风发,宣读胜利诏书的那个天子吗!

“快,宣太医!圣上,保重龙体啊!”

“(咳嗽声)林平,先退下吧。吏部。。。。。不管你的事。你马上点齐军队,南下平叛。内府库八百万两官银,你拿去赈灾。。。。。。”

“臣,遵旨。”

林平快速走出了神宗的宫房,远远的传来咳嗽声。

并州。

并州的重建计划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小小的善后工作依然在继续。总之,一切都有了新的面貌。

西尔维亚、陆春寒都被安置得很好。公子印在幕僚的帮助下也把并州管理的井井有条。

中前卫的农田都已经冒出了新苗。等到夏天夏收,四百亩的田,肯定会大丰收。

“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啊!”公子印走出府衙,准备去伐木场看看。

“哥,你今天已经说了三次了。”陆春寒睁着水灵灵的眼睛无邪的说。

“是吗。”公子印到已经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大人,兵部急报。”

“哦?”公子印诧异的从飞驰来的铺兵手里接过了兵部的信封。

“哥,这是啥啊?”

“军令,别看!”“哼!”

公子印拆开信封,展开纸读了起来;

“兹令平都副将、并州指挥公子印,携所部三千,即日起,赶往西卫与史且威集结,南下平定叛乱。急令,不可违抗,违者军法!”

公子印一字一句的读了出来。

“啊?哥要去打仗啊!”

“是啊。范东,你给我看好这个丫头。快让并州军做准备!”

“是!”

“你给我在并州乖点啊,别捣乱,我会回来的。”

“好!”陆春寒竟然很爽快的答应了。

(公子印突然觉得世界很美好)

“我不在的时候,张革嘉、种显御可要管理好啊!”

“大人放心,那两人可是能干得很。”

“哦。快点,明儿就走。”

“是!”

第二天寅时,并州城外。

“粮草准备如何?”

“每人带三天干粮,到绥林在整备,这是兵部的意思啊。”

“人都到齐了?”

“齐了!”

两千新募军已经转正,公子印手下的并州军已经有了三千。个个都配上火铳,还有一千军马。

手下将官,除了王显外,还有新提拔的韩成柏,外加上新的将领西尔维亚(别惊讶,这样一个统御人才不用就浪费了)。

公子印站在队伍正前,大声说:“并州军们!你们背负这个荣耀的名字,就是为了为国争光,为国杀敌。现在,帝国有难,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全力去履行义务。此次出战,刀必沾血,铳比出火,人必杀敌!我并州军,威武!”

“威武!威武!威武!”

“出征!”

一列列队伍开向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