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沉浮
字体: 16 + -

第12章 犒赏

第十二章 犒赏

八月二十二日,平都

除了赵至、张远还在巡防坡子口-韩关一带,其余的参战军队都已经抵达平都回合。

因为皇帝要来了。

自从戴神宗听到失地光复、斩杀贼首之后,那叫一个兴奋,赶忙命令林平准备车驾(虽然这事不归林平管),兴高采烈的前往平都。

皇帝的车驾移动的很缓慢,毕竟经过各府县都要稍作停留、与民同乐嘛。所以,趁着这段时间,刘邝、沈京等快马加鞭赶回平都,因为不能让皇帝等咱们啊。

不过还好。除了公子印、史且威还没有到,其他部队都已经按照原计划在二十二日抵达平都。

此刻的平都城内,彩旗飘扬,人民兴高采烈,文人士子仗剑出游,放声高歌,一片欢腾景象。

西华门外,辽王领着平都留守六部的所有大小官员并且所有参战将领、精锐军马出城等待。

因为前一夜有三千营的快马报告给辽王,皇帝今天会到。

所以不能怠慢。

辽王站在路口,望着西边。

突然西边冒出一大片尘土,继而遮天蔽地,远远看去旌旗招展,长枪林列。

到了。

除了仪仗队外,辽王并文武众人赶忙迎上前去。

走在皇帝车驾前面的是五千长生军,黑衣黑甲,皆步行善战之士。前面的手执五十面黑底白花七星大纛,然后又是五十面蓝底白花七星大纛,分别是帝国的国旗军旗。

长生军后面的,是帝国御林六卫的一甲精锐部队五千人,从京营戍卫六军中挑选出来的精壮士兵担任皇帝的护卫工作。

随后是属车八十一辆。大戴礼法:帝出巡,大驾八十一乘,小驾三十六乘,以之多而显礼之至耳。

很高的礼仪。

这八十一辆属车里,坐的都是皇亲国戚、文物百官,包括兵部尚书林平在内。每一辆车除了车夫之外都可以坐两人。而且每辆车上都插有国旗。

紧跟在后面的就是皇帝的车驾了。还有一里路的距离,辽王就喊道:“吾皇万岁!”

说罢,辽王跪拜,百官跪拜。

虽然是皇亲,相互之间可以不行跪拜之礼。

迎面来一个长生军骑兵,对辽王说:“主上有令,众卿平身!”

“谢圣上!”

不愧是皇帝,车驾都有这么大的排场。十六匹马拉的大车,上面盖有大厅一座,设施一应俱全,侍女两人,护卫五人,哪像个马车,简直是现代的房车!

圣驾后面的是三大营(三大营、神机营、五军营)的直属精锐。

前面的一万军和八十一辆大车,到平都门口后分为两列排列。圣驾径直向西华门驶去,在辽王面前停下。

内侍赶忙跑上前撩开车帐,戴神宗满面笑容的走了出来。

辽王马上跪下(注意这个细节),文物众人也纷纷跪拜。

戴神宗不乐道:“不都说了不用跪拜吗,快快平身!”

“谢主隆恩!”

按照礼部的意思,戴神宗是要在城门外进行表彰将士、宣读诏书的仪式。

按部就搬吧。

城外早就搭建好了专门的高台进行仪式。在一番寒暄后,戴神宗和辽王并其他主要皇亲国戚、高官大员在台上落座。在礼部的指挥下开始表彰。

阳光明媚。

阳光倾泻在地面上,并帝国将士的衣甲上,那粼粼金光闪的神宗睁不开眼。

三声礼炮响,仪式开始。

首先是京军刘邝、沈京的五千厢禁军整齐的列队走到高台正前。

神宗看了不禁大喜,对身边的辽王说:“不愧是朕的亲军啊,气势多高!”

辽王连忙应和:“是,是啊。好多仗都是刘邝指挥的呢!”

“刘邝这人,真是国之栋梁啊!”

“圣上有福啊!”周围的人也插嘴道。

司礼官宣读他们的表彰:“擢升刘邝为羽林将军、护军,赏银一万两。沈京为京城将军、上骑都尉,赏银一万两。追授郭昃、孙立、薛华、金勇、秦可为副将、长史。诏恤其家。”

刘邝沈京赶紧跪下:“谢主隆恩!”

随后是平都指挥使马顺、武威总兵洛安明,领军到皇帝跟前。旌旗招展,刀枪林列,一副强军猛卒之相。

皇帝和文物众人互相指点观看,司礼官打开诏书宣读道:“平都指挥使马顺,屡立战功,擢升为都尉、北京(平都)留守。洛安明战功赫赫,擢升为武威将军,并担任武威总兵。各赏银一万两。唐周、周显、刘安、耿仲追授车骑将军,诏恤其家。”

“谢主隆恩!”

戴神宗心情无比畅快,不由说道:“这么多军队,可以算是强军了!”

辽王听了赶忙奏道:“圣上不知,还有两支军队因为雨天路难走,还没有赶到平都。”

“哦?”戴神宗感兴趣的惊讶道。

突然西边尘土飞扬,马蹄声从小到大逐渐清晰地传了过来,从西边驰道的尽头顿时闪出一大批骑兵。

这批骑兵一刻也不怠慢的飞驰,进了场地,为首一人滚鞍下马,对着高台跪拜道:“末将西卫总兵史且威拜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戴神宗赶忙说道:“爱卿平身!”

“谢圣上!”

史且威站起身来,身后的一万西卫骑兵排列整齐,骑枪、马刀林列,如同平原上生出来的一大片丛林。

林平感慨道:“此军之壮,不亚于三千、关宁也!”

戴神宗对着这支军队看了又看,对辽王说:“怪不得,还有如此强壮的骑兵啊,看来以后可以不用愁了。”

司礼官照样宣读诏书,擢升史且威武德将军,赏银一万。

“应该没了吧,朕还要宣读诏书,饮犒三军呢。”

辽王大急道:“圣上且慢,史且威后面还有最后一支军队没来得及到,请屈驾再等一会。”

就在司礼官宣读完史且威的诏书后不久,西边又是传来马蹄声,不过规模比史且威来的小得多。

辽王微笑着,想:总算来了!

首先映入百官眼帘的,是一批骑兵,然后是一面大旗。

眼尖的人看见旗上面写的字是:并州铁骑。

并州军!

“并州军来啦!并州军来啦!”

等到并州军飞驰进入场地,为首两人滚鞍落马。一个是公子印、一个是王显。

“末将公子印、王显叩见圣上!”

“平身!”

皇帝看着两人,并他们身后的军队。

仅仅一千人不到。

但是这一千人散发出的种种强悍的气息似乎比京军都来的猛烈。

一个个虎背熊腰,披坚执锐,身后背的三眼铳黑乎乎、阴沉沉,跨下的战马也强壮无比。

戴神宗看了又看,不禁拍案而起:“好,强军!”

“谢圣上!”

周围顿时响成一片,夸赞声不绝于耳。

不是有人指点说什么第一排第三个那个如何精壮或者那边几个是多么英俊。

但不管怎么说,确实,这并州军是东北少见的强军。作为一支骑兵部队,在边军骑兵大规模部署在南卫及正北边防的时候,并州军俨然已经成为了东北边军骑兵甚至是整个东北边防军的精神支柱和象征。

中前卫之战,打响了并州军的声名。并州铁骑从被编入城防军到被遗忘,再被辽王和公子印重新启用,他们找回了以前的那种傲气与精神。

相比起胆小的某些边军和慵懒自大的某些京军,他们表现的,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军人精神,一种保家护国的忠勇。

“擢升公子印为副将,兼任并州指挥使、留守、知府。赏银一万两!擢升王显为参将,并州副留守。王洪为万户,追授左庶将。”

“谢主隆恩!”

别小看公子印担任的职务。副将,正六品。大戴帝国的武官阶都是品级小的权力越大。到正五品以上解除兵权。

一般来说,一般人要到四十岁才可以得到一个副将的职位。公子印,时年27.

祖坟上何止是冒青烟,都要要喷火了。

再看他兼任的职务。并州指挥使、留守、知府。也就是说,他已经掌握了并州的军政大权。虽然并州此时破城一座,但凭它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势必会在不久重建。

更重要的是,一旦掌握并州,就可以把并州军彻底纳入囊中。

看来皇帝对他还是非常信任的。

另一边。

王显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他弟弟虽然战死,但也得了个左庶将。算是可以瞑目了。

噢,对了,还有一伙人。

大战开始后不久,韩关大败依旧记忆犹新。三人和其他总兵轻敌冒进,是导致这次大败的重要原因。

由于战争激烈,暂时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喉咙三人倒也戴罪立功,所以处以这种责罚。

当然,还有一些阵亡的将领如简德 、龙大威、徐汇、阮玉、胡尚、关天厓、德里雅科等也都一一追赠官职,诏恤其家。

另外,对于战死的总兵张宇,皇帝没亏待他:

追授张宇忠国公,领三品俸禄,加授龙牙将军。荫一子为康州指挥使。诏恤其家,赏银一万五千两,米五百石。

第一部分结束了。

然后皇帝走在高台前,宣读起礼部的诏书。

长篇大论,引经据典。。。。。。

最后,当读完最后一个字,戴神宗学起公子印、洛安明的样子,振臂一呼:

“我大戴军!”

底下毫不犹豫的大喊:“威武!”

“我大戴军!”

“威武!”

“我大戴军!”“威武!威武!万胜!”

响彻云霄。

自大戴坤宁三年六月五日起,至大戴坤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结束,历时七十八天的东北之乱彻底结束。

大戴损失军马245762人,斩获敌首224350枚,被虏去人口八十余万。

兵部、户部耗银六百多万两。另外给阵亡将士的抚恤金更是高达三百多万两。(戴国钱制,一两银子按照市值计算可以买五十斤大米)

结束了?

不,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