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沉浮
字体: 16 + -

第9章 内奸

第九章

当塔都听到战报之后,他老人家差点没有昏过去。

都怪自己轻敌冒进,结果把自己手下的五万骑兵都填在平并道里了。眼下自己手里只有十万人,该如何是好。

守着并州这个破城?显然不现实。

待在并州三天后,八月四日,他决定撤退了。

不是因为平并道之战的缘故,而是。。。。。。

八月一日,张远、赵至、龙大武等彻底收复北疆安抚司、坡子口,正向韩关----定襄一带进军。

如此一来,自己的退路就要断了。

于是,塔都收拾残军向定襄撤退。

同样,待在平都的辽王得知塔都走了,立马来了劲,招呼刘邝、沈京、马顺、张宇四人领八万(有一部分属于平都城镇驻军外调)跟在后面。

发布完这份命令后,辽王转过身回坐在案后,开始准备干另一件大事。

整个帝国的东北边防区,也就是韩关、燕平军区,驻军原本计划是三十万。除了少部分精锐在野外驻扎,相当一部分是守在城里的。

虽然人数可能并不会满员,但有个二十来万是没有问题的。

众所周知,戴军长于守城、弱于野战,所以面对大规模骑兵侵略,最好的方法就是坚壁清野,死守城市,然后面对撤退的夷骑来个痛打落水狗。。。。。。

但是呢,开战十几天来,整个东北就几乎全部沦陷。

夷骑再厉害,冲到城墙下就没辙了,总不能指望他们用马来撞城墙吧。

但各大城池堡寨的失守速度似乎太快了。

当辽王第一次见公子印,看到他手里的调军令后,一种不安的心里涌上心头。

该不会。。。。。。

后来,一系列军事行动让他一时管不上这些,当塔都撤走后,他才拍拍手准备干这件事。

八月五日,平都,平都兵部议事厅。

这是个繁忙的地方,相比平都其他的清水衙门,就这里是最忙也是最重要的。

但今天不同于往日,在议事厅里,只坐了四人:

兵部尚书戴世纪、兵部侍郎刘晔、平都守备御史汤中、平都知府甄梦龙。

后三人都是辽王的心腹。

辽王首先开口说:“平并道一战,甚是大捷,可谓皇天之幸啊!”

三人都唯唯迎合。

辽王笑了笑,突然话锋一转,对三人说:“可是,战争才刚开始啊!”

三人顿时愣住了,相互看了几眼,然后刘晔咳嗽一下对辽王答话道:“是啊,塔都新败,如今乘胜追击,才可真正大捷。”

“我不是这个意思。”

“属下愚昧,不是辽王有何高见?”刘晔低下头回答。

辽王又笑了一下,对三人说:“诸君,我有一机密事务告诉你等,妄不可外传!”

三人当即跪下,叩头道:“我等必不外泄。”

辽王连忙说请起,等重新落座,他缓缓说道;

“我们有必要除掉内奸了!”

惊讶。

这就是辽王的后怕。

当他看到公子印的调令,上面的官印,是平都兵部的官印无疑。

也就是说,兵部里有人在伪造命令发往外军。

这样一来就好解释了。

如果在各大城池准备防御之时,接到伪造的凋军令撤走,只留下空城一座,那么城池就会很容易被拿下。

那些撤走的军队也会被夷贼屠戮殆尽。

东北失守的八府三十六县,没有一支军队成功撤回,公子印只是唯一一支活着回到平都的部队。

所以在扭转战局之后,当务之急就是杀掉兵部里的内奸。

三人愣住了,他们此前从未想到兵部会出这样的事。

侍郎刘晔,战时被辽王命令主管平都防务、军备调集之事,守备汤中、知府甄梦龙,也只是协助刘晔干事而已。

所以辽王相信,他们并不是内奸。

而在兵部里,能牵扯到命令发布的,有四个:

兵部军机司主事顾兴祖(起草命令)、兵部军机司郎中朱琪德(审核上报),兵部宝印监主事魏刘忻(盖章),兵部行人处主事钱辛甲(封存外送)。

“以上四人,皆是我所怀疑之人。”

汤中插嘴道;“恕卑职愚昧,既然辽王早知,何不立马把他们收押拷问?”

辽王顿了一下说:“若不是他们,就打草惊蛇了。”

汤中沉默了。

辽王见谈不下去,便打发三人走了,但留下刘晔,对他说:“留心那四人,若有疑问立即上报!”

“是!”

送走三人后,辽王走过议事厅的后门,回到辽王府。

突然,一个主意闪过他的脑海。

八月六日,平都在晨曦中闪现出新的活力。当居民走出大街上,却发现街道两旁贴满了告示。

“告之于民:大戴平都府内,有信报陈述,确有内奸,辽王钦旨下令,于今开始大力查处内奸,望广大戴民多报身边疑祟之人,一经查实,必有重赏。”

刘晔、汤中、甄梦龙看了,顿时大惊,三人风风火火跑到兵部,面对辽王,也顾不上什么问安礼仪之类,开口便问:“大人,此举打草惊蛇啊,妄不可实行!”

辽王笑了笑说:“没事,诸位看着好了!”

这下可是全城轰动了,许多人也不干事了,就在街上瞎转悠。刘晔急得直跳脚,如此下去,治安怎么办!

更热闹的还是兵部的大厅,辽王亲自坐镇,审问带上来的所谓嫌犯,一天有几十个,但到后来全部放走了。

但官府还是很出力的,经常到各大官员家拜访,一大号人去,还不乏士兵和长生军(大戴特务机构,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

乱了。

两日后,一件事的发生,推动了上面的一切。

八日,兵部行人处主事钱辛甲被发现死在家中,死因不明。

辽王意识到;敌人开始动手了。

大理寺立刻封锁了消息,在辽王的授意下,长生军和大理寺对另外三人进行严密的监视。并确保做到不被任何人发现。

十日,辽王接到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顿时让他感到害怕甚至是恐惧。

汤中、刘晔死了,死在家中,疑似中毒而死。

敌人在暗处,自己找不到他们。

怎么办!

甄梦龙立刻找到辽王,哆哆嗦嗦的说:“辽王,再这样下去,不是内奸的问题了,你我性命都保不住了!”

辽王同意,三个兵部大臣,就这么随意杀死在自己家中,看来敌人不缺暗杀的高手。

更何况自己向汤中、刘晔家已经增派了护卫,就连钱辛甲家也派了长生军和大理寺的密探。

辽王感到自己的安全即将不保。

“看来得加强军队的保护了。”辽王说。

甄梦龙立刻打断,大声反问道:“难道辽王就这么相信军队吗?!”

辽王怔住了,是啊,兵部大臣都能随意暗杀,万一军队里也有夷贼的内奸,自己。。。。。。

看来在逼我动手啊!

辽王和甄梦龙谈论了一下,最终决定,调军内防。

当夜,公子印接到兵部的加急快马军令,带所部一千军马回防平都。

进城之后,公子印立刻受到了甄梦龙的邀请,去辽王府赴宴。

等他到了辽王府,发现面对他的不是满桌的宴席,而是辽王的阴沉的脸。。。。。。。

八月十二日,夜。

“既然这样,就只能出手了。”

“是啊,都卫使大人,尽早解决他,不然就没有命了!”

八个黑影穿梭在平都阴黑的街道上,灵活的躲过一对对巡夜捕军,到了辽王府门口附近。

四个哨兵。

突然,四个黑影一拥而上,几把尖刀顿时插入了哨兵的体内,鲜血染红了府前的台阶。

又有几个黑影开始翻墙。等他们跳下去,却突然从里面传来几声大吼:“不许动!”

门口的四人吃了一惊,刚想往回跑,大门却一下子被冲开,一大伙士兵冲出,把四人团团押住。

紧接着人群分列两边,走出辽王,后面跟着甄梦龙、公子印。

他们走到那八个黑衣人前,一把扯过面罩。

“魏刘忻,果然是你!”

另外七人,却是军中的百户、牙将。

等到审问过后,一切明了。

兵部宝印监主事魏刘忻,平都行省韩关府远州县人。早在夷贼侵略前,他就被胁迫发布伪造军令,以他的家属为人质。

于是,在威胁之下,他开始利用手中之权(保护、使用印章)开始伪造调动各地驻军回访的军令。

当他收到夷贼给他的一万两赏银后,他又以此为契机,开始大力拉拢对辽王、朝廷不满的军中人,为他办事。当然,还有另一个兵部官员,即钱辛甲,加入了他的队伍。

但由于辽王的“清除内奸”活动宣传太有效了,钱辛甲开始动摇,并有投降的迹象。

魏刘忻当机立断,杀了他。

并且他还注意到刘晔、汤中两人与辽王来往密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都在他们的饭食中下毒。

杀来杀去,就算到了辽王的头上。

于是魏刘忻集结了他所拉拢的七名青年军官,准备暗杀。

当他听闻公子印入城时,决定尽早解决辽王。

但这个尽早,还是晚了两天。

在八月十号,辽王就把一切告诉了刚入城的公子印。

于是乎,就有了上面的精心准备的反对策。

辽王又笑了,似乎他是很爱笑的。

眼前这人,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也是认为最忠实的人。

想不到他竟被夷贼用家属胁迫,伪造军令,至使各地军务空虚。

更让他想不到的事,一个处心积虑把坏事做的无法察觉的人竟然谋划了一次如此失败、如此疏忽的暗杀。

辽王想起了简德、齐金、阮玉、徐汇、龙大威。。。。。。还有一切记不住名的士兵,十几万军队、几百万百姓惨遭屠戮,竟是由于一个小吏之手。

辽王抢拔出公子印的佩刀,走到魏刘忻前,挥下一刀。

然后又是一刀、一刀、一刀,直到眼前的人被砍成肉泥。

其他人也愤怒了,纷纷拔出武器,对着剩下七人又是一阵砍杀。

对待内奸,就是要这样。

坤宁年间的一场最大(后果)的内奸案,结束了。

不管有没有余党,暂且不管了,想必他们也不敢了。

八人的尸首(肉泥),被装载容器中,巡视边区。

嘛,主要是为了交代为什么前面打成这个鬼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