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字体: 16 + -

第75章 滇西大反攻

第七十五章 滇西大反攻

密支那久攻不下,驻守在八莫,滇西的日军蠢蠢欲动,如若他们救援,那中美联军的形式将不容乐观。这个时候,另一支部队出现了,他就是史迪威计划中的y部队,从中国反攻的滇西远征军。

1943年底,整个二战格局开始改变,为了配合驻印军的反攻,国民政府纠集20万大军,重组远征军。由卫立煌担任远征军总司令。

卫立煌一上任,就将司令部由昆明推进距离怒江前线不足50公里的保山县,并命令下属各集团军的司令部逐次前移,这样便于各级指挥官深入前线指挥战斗。

那时候的保山各乡村都住满了远征军战士,每当清晨,当地的百姓都会听见嘹亮的军号,操练的声音此起彼伏。

当驻印军接连不断的传来捷报,各界人士在欣喜之余,也将目光聚焦在滇西远征军身上,盼望着他们能早日反攻,收复失地。

到了5月,反攻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怒江江水依然滔滔不绝,王为正站在陡峭的岸边,眺望东岸。心情久久不能自已。此时的王为正已完成军官考核。随着郑庭笈升任48师师长,他也被郑庭笈要来,担任连长。

两年前,远征军在缅甸惨败,自己和幸存的战友跨过怒江,狼狈的逃回国内。而自己的兄弟和恋人却远走他国,从此万里相隔。两年来,他无时不在盼望着反攻,不仅是为了洗刷曾经的屈辱,更是为了迎回在异国的兄弟和爱人。

而如今,反攻的时机到了,王为正誓要收复故土,迎回亲人。滔滔不绝的江水震耳欲聋,似乎在为战前咆哮。王为正的思绪随着滔滔江水渐行渐远。“我的兄弟,我的爱人,现在你们到了哪里,身体还好吗?你们等着我,我这就去接你们回家。”

1944年5月,反攻的号角终于吹响。

卫立煌制定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由霍奎章的20路集团军担任北线进攻任务,他们将从400里的多个渡口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北斋公房,收复沦陷的腾冲。宋希廉的11集团军向龙陵,芒市,畹町等重镇发起攻击。

出征前,蒋介石在次强调:此次渡江出击之胜负,不仅关乎我国军之荣辱,更为我国抗战全局成败之所系。

然而渡江作战,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渡江。怒江自古以来就是天险所在,两年前,日军的铁蹄被它所堵,两年来,日军面对天险,尚不能越雷池一步。远征军要快速的渡过怒江,谈何容易。

然而在远征军没有捷径可走,想要进击日军,就必须硬着头皮渡过这道天险。

担任渡江重任的先头部队是54军的198师,师长是叶佩高。面对着湍急的河水和对面日军的阵地,他们行动的成败,关系到后面整个集团军的成败。

5月11日凌晨,在江雾的掩护下,198师开始强渡怒江。起初很顺利,在浓漫的江雾中。将士们乘坐在小舢板上,向对岸慢慢驶去。但快到江对岸时,还是被日军发现了,日军随即开始阻击。

将士们在江面上与日军展开大战,但在江面上根本没有掩护,被击毙的士兵掉落在江中,把江水都染红了。但全军将士仍旧争先恐后的向对岸驶去,许多士兵跳入水中,拼命向日军阵地游去。

经过一场血战,不知死伤了多少将士,198师592团终于成功渡江。然而这时,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电话线屡架屡断。

因为怒江水流湍急,电话线一浸入水中就会被冲断。部队正在渡河之中,如果电话不通,不能指挥联络,必被日军各个击破。

师长叶佩高对此心急不已,他命通讯连连长张兆凯亲自去架线,如在一个小时内没有架通,就军法从事。

接到死命令后,张兆凯亲自背上电话线去架结。但是一次次的架结,确实一次次的失败。在张兆凯的回忆录里曾经写道:在那生死关头,我曾经想过,我是不是跳进江去,死了算了,让别人来完成任务。

从这里看出,张兆凯压力很大,他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但张兆凯还是没有放弃,他还是努力去完成架线任务。

也许是老天开眼,就在一小时的死限快要来临的时候,江水突然变稳了,电话线接通了。

198师肃清了东岸日军。在其后的几天里,滇西远征军从十几个渡口,分别过江。

然而渡过怒江,只是战斗的开始,横在198师前面的是逢高坡陡的高黎贡山,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山上气候多变,白天还是温暖的天气,到了晚上就变得如严冬般寒冷,环境十分恶劣。

很多士兵都没有准备,也来不及准备,穿着夏天的衣服就冲上去了。因山路险峻,补给很难跟上,士兵经常饿肚子。又加上雨季,每天大雨不断,士兵身上的衣服被浇透,到了晚上,气温下降到0°,全都冻的跟冰棍似得。战士们饥寒交迫,死伤无数。

为了应对困境,美军空投下雨衣,但不一定都拿得到。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掉进悬崖,还有的被风吹到日军阵地。捡到雨衣的战士就能活命,没有捡到的,只能是冻死的命运。

驻守高黎贡山的日军,用两年的时间在各个要塞,修筑了碉堡工事,这些工事都是半永久性工事,及其坚固。日军依靠有力地形,决心以一当百,与远征军决一死战。

198师在山谷间艰难的推进,阵地反复争夺,死伤惨重,部队推移缓慢。当部队攻到日军最后的阵地——北斋公房时,在也无法向前了。

北斋公房地势险峻,卡住从高黎贡山进入腾冲的咽喉,易守难攻。日军在此修建了半永久性工事,将远征军堵截于此。

第一天的战斗,就牺牲了594团团长谭子斌。其后的日子里,无论部队怎样冲锋,连日军阵地的边都摸不到。

面对着眼前的天堑雄关,一向足智多谋的师长叶佩高,也一筹莫展。高黎贡山一日不破,身后的几十万大军,就一日无法向前。

北斋公房久攻不下,师部参谋长下达了一到手令,命令592团负责攻击的一营马上攻占北斋公房,否则营长拉回师部枪毙。592团团长陶大刚赶紧拿着这份手令跑到前线,找到一营营长鲁抵中,把这份手令给他看。

鲁抵中看了之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说:我到前边看看去。”

不到5分钟,一个战士跑回来说:营长牺牲了。

陶大刚赶紧跑到前边去看,只见鲁抵中营长,身上哪还有囫囵的地方,浑身上下被打得跟筛子一样。

副营长直接跑到密林里不出来,陶大刚把他拽出来的时候,他跪下就哭了。说:我不跟你去师部!这里我也打不下来!你看敌人那个阵地,前面的深沟两个人摞起来都够不到顶,人下去就上不来,我怎么攻啊!

对于北斋公房的战斗,陶大刚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我知道北寨公房的攻陷只是时间问题,可是一个营,只有几门六零式迫击炮,拿人命去拼,没道理啊!

然而在八年的抗战之中,不都是这样吗?在那个武器,装备,条件都不如人家的时代,胜利就是靠人命堆出来的,就是靠这么一级压一级硬憋出来的。

直到最后,还是师长叶佩高找到当地的老乡,打听到在山脊之间有一条小路可以绕到日军背后。这样,整个师的战局才有了突破。

叶佩高命令一支部队绕到敌人背后,切断日军补给线,前后夹击敌人。经过十多天的鏖战,198师终于攻克北斋公房和冷水沟阵地。

当战士们冲到日军阵地时,眼前的景象不由得让他们感到恶心。阵地上很多日军的尸体,被割去了大腿和臀部上的肉,阵地上的大便都是黑色的。这说明断粮的日本人在吃人肉,吃他们同伴的肉。

北斋公房攻克了,20集团军的十万大军越过高黎贡山,兵指腾冲。而11集团军,早在北斋公房鏖战时,就渡过怒江,开向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