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字体: 16 + -

第31章 败局已定

第三十一章 败局已定

仁安羌大捷,中国军队胜了,38师神兵天降救了英国军队,可是英国人的策略一点也没变,他们的战略就是一个字——撤。

此前,孙立人已经把112团调来,在平凉河布防,企图和英军一起防守仁安羌,伺机反击日军。而英军却招呼不打一声就跑了,把孙立人气得大骂英国佬不仗义,早知道这样,就不营救他们了。

孙立人只好让赶来的112团,与113团梯次掩护撤退

此时的英国人早已把缅甸这块殖民地划出,他们认为,只要保住印度这颗王冠上的宝石就可以了。

仁安羌的胜利并没有改变盟军在缅甸的整个战局。就在仁安羌战役进行的时候,盟军指挥官的内部矛盾全面爆发。4月19日英军从西线传来消息,说在桥壳巴当附近发现大量日军,史迪威命令200师火速前往。

当200师从堂吉星夜兼程赶到时,却没有这里除了38师在掩护英军撤退外,并没有发现日军,而日军趁机占领堂吉。杜聿明为此和史迪威爆发争吵,争吵的结果是,杜聿明拒绝服从命令,率领军队向眉苗转移。

第一次入缅作战就是这个样子,盟军矛盾重重。中美矛盾,中英矛盾,美英矛盾交杂在一起,这仗没法打了。

这天晚上,史迪威给美国总统报告中,悲观的指出:英国人早已经放弃缅甸,中国人同样不会为英国人卖命,缅甸战局失败难免。

史迪威话虽这样说,但是还在一心计划他的“曼德勒会战”,妄图力挽狂澜,改变战局。他和罗卓英密谋,不顾整个战局的变化,将东线兵力向曼德勒地区收缩,企图在此与日军决一死战,而日军在曼德勒地区按兵不动。东线兵力的收缩,致使防御空虚,让日军趁虚而入。

令从多出,此时的缅甸战场已是一片混乱,其实明眼人都看的出,自同古战役之后,中国军队的布防步步后退。而史迪威却看不到这些,还在那雄心勃勃的策划他的曼德勒会战。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请,极大的消弱了史迪威对胜利的信心。

20日,曼德勒正面防御的英军,在一次没有通知友军的情况下,继续西退,并且炸毁曼德勒大桥,防止日军追击。英军的举动不仅打击到了史迪威,也彻底动摇了中国军队残存的信心,蒋中正当晚从重庆发来急电,命令远征军将会战计划改为纵深防御,御敌国门之外,防御的重点是腊戌。

23日,200师回师堂吉,经过两日激战后,重新占领堂吉。但在此前一天,在日军猛烈的进攻下,第六军被迫放弃雷烈姆,日军占领雷烈姆后继续北进。

26日,200师因兵力所限被迫放弃堂吉。

在此危急情况下,史迪威再次指挥失措,他命驻守在腊戌的28师以最快的速度增援200师,同时调令29师回防腊戌。但就在此时,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传来,令远征军心惊胆寒——腊戌失守了。

原来,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在同古战役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支擅长山地作战的部队遁入泰缅边境的森林中,避开远征军主力,用20天的时间完成千里大迂回,遁入远征军后方,抢先一步占领腊戌,并将刚刚开动的28师击溃。而增援的29师在到达的前一天,腊戌已被日军占领。增援不及,反被日军以逸待劳,打了个措手不及。

腊戌是远征军后方补给,远征军的坦克,装甲车,国内运送的物资,大部分存放在腊戌,此刻却被日军所夺,补给线被切断。

腊戌更是归国道路,腊戌失守,就意味着远征军的退路被切断了,所谓的“曼德勒会战”成为泡影,眼下全军撤退是关键。

这时那位因“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的将军亚历山大,又故伎重演,他率领英军不顾一切的向印缅边界撤退,此时日军大军逼近曼德勒,史迪威和罗卓英下令放弃曼德勒,随即跟随英军撤退。

撤退的命令一下达,这个缅北战场混作一团。远征军东线方面,第6军于1942年4月24日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1942年5月12日,第六军渡过萨尔温江进入泰国,随后经老挝撤回国内。

而中路方面数万大军只能向密支那退却,但此时的日军已经掌握缅甸的制空权,飞机每天都跟随中国军队轰炸,导致中国军队损失,行动迟缓。在腊戌失守十天以后,日军五十六师团的坦克部队,又先一步占领密支那,八莫等地,从而彻底切断远征军北归的去路。归国去路被阻断,远征军开始绝望了。

此时唯一的回国路线就是密支那以北,方圆近百里的无人区——胡康河谷。此处是一片望不到头的原始森林,森林深处遮天蔽日,在里面很容易迷路。当地人对此处谈之色变,胡康河谷缅语意思就是魔鬼居住的地方,传及此处有野人出没,因此当地人也管它叫做野人山。

5月的缅北,摄氏温度已达40多度。在缅北公路上,大势已去的中国军队头顶烈日,背负着沉重的武器,队伍好像一支灰色河流,沿着河谷公路缓缓行进。他们就像陷入狼群的羔羊,内心充满恐慌,只有回国才能让他们感到安全。

温佐是位于缅中地区的一座小城,当数万远征军从这里撤退后,小城又恢复到以往的平静。然而在城外的公路上却留下了两个人,他们竟是戴安澜和杜聿明。两人均莫不做声,低着头站在那里,似乎都怀有心事,他们身后各停着一辆汽车和几个哨兵。

杜聿明率先打破沉默,他说:“衍功,你我相交有多少年头了。”

戴安澜想了一下,说:“记不清了,少说也得十几年了。”

“是啊,我也记不清了。”杜聿明叹了一声,随即说道:“这次把你留下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战局骤变,把你留下掩护,我知道情况很是艰险,但我环顾全军,唯独你能胜此重任。”

戴安澜说:“我知道你的苦衷,我保证完成任务。”

“哎~”杜聿明深叹一口气,说:“虽然情况艰险,但相信凭着你的经验,能力和胆识,一定可以化险为夷的。”言到此处,杜聿明眼里已经闪现泪花,他背过身去,擦了一下眼睛,笑道:“不多说了,我等着你们200师平安归来。”说罢,杜聿明和戴安澜告别,上车离去。

戴安澜站在原地,目送着杜聿明的汽车走了很远很远,一直到汽车消失,戴安澜还站在那里。戴安澜就这样呆在那里很久很久,直到参谋长叫他回师部,他才回过神来。

一连几天,头顶的烈日一点也没有消融,黑色的公路充分吸收住阳光,形成一道道热浪烘烤着这支败军。王为本跟随着队伍缓缓前行。高温让他们嘴唇发干,需要不时伸出一下舌头,湿润一下嘴唇。

王为本只感到喉咙冒火,他拧开水壶将最后一滴水倒入嘴中。那一滴水犹如泥牛入海,根本起不了一点作用,反而让他更加升起对水的渴望。

“大哥,喝我的吧,我还有一点水。”小猴子将水壶摘下递给王为本。

王为本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嗓子立刻像久旱逢甘霖一般舒爽。

水让王为本恢复了些许精神,他望着前方队伍,根本就望不到头。想当初这支军队入缅的时候何等的威武,此刻却如同斗败了的公鸡一样,各个低丧着头。

“赶快回家,老子受不了了,他娘的,缅甸真是太热了。”大牛的抱怨打断了王为本的思绪。

看到大牛,他又想起两个兄弟,王为本知道第五军是和他们一起撤退的,四个师轮番掩护向北撤退。他虽然不知道两个兄弟现在走到哪里,但是他知道只要回国,就能再次相聚。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家人,王为本心里还是非常激动的。

“嗡~”破啸的噪音划破长空,“敌袭!”伴随着一声呐喊,灰色的潮流四散开来,纷纷寻找掩护。一枚枚炸弹从空中投下,卒不及防的队伍当场被炸死几十个人。寻找好掩护的战士,当即开枪还击,飞机顺着队伍向前飞去,飞一路炸一路。

“菩萨保佑,保佑我两个兄弟平安回家。”王为本双手合十,倚着一棵大树虔诚的祈祷。

可就在这时,新38师突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