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字体: 16 + -

第1章 大战帷幕

第一章 大战帷幕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资源富饶的东北三省,这一天是我们的国耻日,是中华民族伤痛的开始,但日寇的狼子野心并没有就此结束。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的铁蹄踏上中原,中国军队虽誓死抵抗,但装备悬殊太大,加之汉奸背叛,中国军队一败再败。日军在接连的胜利中不断壮大,并放出豪言:6个月内彻底占领中国。

日军的铁蹄不断难推,**着黄河文明的每一寸土地,中华同胞也在觉醒,军民誓死抵抗,日军的侵略行径也越来越不顺利。

1937年8月31日,在上海爆发中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此次会战均投入自己大部分实力,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共计20余万人,中国军队共投入1148个师和24个旅,共计60余万部众。双方进行了最激烈的战斗,这一打就是三个月。最终中国军队以死伤30万人的代价击毙日军4万余人而惨败。

淞沪会战的惨败使得南京门户大开,最终导致南京失守,日军在南京展开疯狂的报复,屠我35万同胞这一令世界发指的“南京大屠杀。”

“淞沪会战”也使得日本认识到想在6个月内毁灭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中国虽弱但国大人多,日本虽强但国小人少。想要彻底摧垮中国的抵抗力量就必须封锁国际上对中国的物资救援。这样中国就是“瓮中之鳖。”征服他就只是时间问题。

日军于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海南.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日军从海上封锁了我国。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这一时期的中国工业十分的落后,光是石油的产量每天只有几百公斤,战争的供给基本靠国际上的救援,日军从海上封锁了中国,那么救援的路线就只剩下一条,那就是“滇缅公路”。

中国政府看出日本封锁中国的阴谋,早在1938年初由云南省主席龙云提议,动用滇西28个县共计20余万民众,在抗日救国的鼓舞下,历经10个月,用双手和血汗浇筑成这条公路。“滇缅公路”由昆明开始,经云南西部陡峭的山峦蜿蜒盘旋直通缅甸腊戌。这样援华物资可在仰光港上岸,经铁路运到腊戌,再由滇缅公路运到中国的大西南。

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输血管,日军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要切断这唯一的输血管。但是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起初日本不敢轻举妄动,直到1940年6月4日,战争的炮火燃遍欧洲,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被德军击溃,德军占领法国,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无暇顾及远东殖民地,进而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日军占领了太平洋上英国的殖民地,开始对“滇缅公路”没日没夜的轰炸。

缅甸只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但是它的陷落会危及到印度,此时英国大部分的资源供给都来自印度。而中国,如果日本占领了缅甸,就等于失去滇缅公路这个唯一的补给线。美国也知道如果中英被德日击溃,日后也会危及到美国。中英美三国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形式岌岌可危。此时国内正是长沙会战期间,第九战区炮兵第一旅在岳麓山阵地用炮火压制敌人,战争进行到最惨烈的时候,炮弹却快打光了,第一旅急忙电报重庆,得到的回复却是:炮弹尚在仰光,待运。

因为日军进攻和对滇缅公路的轰炸,补给终于出现了短缺,而防守缅甸的英军只有两个师,兵力落后日本数倍。宋子文先生作出估计,如果滇缅公路被切断,国内的军队物资紧够维持作战3个月。形式非常危急,蒋中正先生急忙在重庆召开中英美三国军事会议,会上中正先生宣布:“中国不日出征缅甸,扫平日寇!”

中国即将出兵缅甸的消息令世界哗然,国内外报纸纷纷上载,各国也大都质疑,中国自身都难保了,怎么有实力出国作战?

重庆,国民党总部。在巨大的办公室内坐着清一色的军官,这些军官有的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生,如杜聿明,有的则是从反清时期就追随中山先生的元老级骨干,如陈诚,卫立煌,何应钦等这些国民党中的名将。能把这些人召集在一起开会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居中上座的蒋介石蒋中正先生。

蒋公眉头紧锁,用他那双冰冷刚毅的眼睛划过众人,说:“对于出征缅甸,诸位有何看法。”显然蒋公虽下了表态,但心里还有一丝犹豫,但是缅甸又不得不守,否则就会断了滇缅公路这唯一运送带。

卫立煌答道:“委座,末将认为出兵缅甸势在必行,如若缅甸失守,不光丧失滇缅公路这条唯一的国际补给线,还会导致我国西南门户大开,到时盘踞在长江的日军与缅甸的日军两路夹击,我军必将腹背受敌。”

卫立煌讲完,大家纷纷赞同。一位参谋长补充道:“况且此次出征有美国支持,和英军一起共敌日寇,我军必能全胜。”

蒋公眉头稍稍有些舒展,说道:“我唯恐兵力不足,若是我军权力奔赴缅甸,后方必造成空虚,若是给日寇可趁之机,如何是好。”

一位年轻的军官答道:“委座不必担忧,正像委座庐山讲话一样,值此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必是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论男女老幼,皆有保家卫国之心,我中华健儿何止千万,届时募兵告示一出,必有无数保家卫国之士挺身而出。”

蒋公的眉头一舒接着又一紧,一拍桌子道:“好,募兵,出征缅甸。”

“誓死追随委座!抗击日寇!”众人站起来齐道。

募兵的告示贴满大西南的大街小巷,年轻的爱国志士纷纷摩拳擦掌,各路商绅纷纷捐财捐物,学生们活跃在城市里人多的地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慷慨激昂的爱国演讲,中国不亡,民族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