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向心海全是泪
字体: 16 + -

艰难出生

艰难出生

锁柱媳妇花嫁到锁柱家两年来一直没有身孕急坏了婆婆,婆婆到处求神拜佛,看老中医给媳妇吃药,两年后终于修得正果。自从花怀孕后,肚里的孩子就开始折腾她,妊娠反映特别强烈,一点东西都不能吃,只要一吃东西就呕吐,整天在炕上躺着。而到了怀孕后期,花的肚子又特别大,干什么都很吃力、很费劲,肚子尖尖地挺着,见到花的人都说是双胞胎,且是男孩子(民间有一种说法:判断女人怀孕的时候是男孩子还是女孩,一般看女人的肚子,肚子尖尖的就是男孩,不过还是挺准的)。

这样的日子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阳历八月中旬,也是最热的季节,在一个闷热的三伏天,花突然肚子有了感觉,开始阵阵疼痛,伶知道花要生了,让锁柱赶紧去找接生婆,半个多小时后,接生婆一手拿着烟袋,一手拎着药箱走进了家中。花已经躺在**,肚子挺得老高老高的。接生婆从药箱里拿出一条毛巾、一把剪刀,把一个洗脸盆放地炕上,把一切准备好开始抽烟。剪刀是农村家里平常用的裁剪剪刀,黑亮黑亮的。用接生婆的话说,第一胎通常要痛16个小时,小孩才会出生,第二胎以后,一般只要七八个小时。所以当接生婆把一切都准备好后,呼噜呼噜地开始抽烟。

而花那种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让她好几次差点晕过去,花不停地喊叫着,接生婆并不急于搭理花。

接生婆很镇定,检查了胎位,听了胎心音,消好毒,又拿出接生包里的垫布,帮产妇垫好,就等她再次发作了……接生婆轻声地安慰着花,让她放松。

时间一点点过去,花的阵痛越来越密,豆大的汗珠沿着她的脸流到枕头上。花痛苦地喊叫,两只手乱抓,垫的被褥都蹬得乱七八糟的了。花在炕上抓住一把笤帚把,用力地攥着,只到两手全部攥出血泡。接生婆一边稳住花,一边轻压着花的肚子,大声地叫着“用力,用力!快要出来了!”突然接生婆神色紧张起来,她看到的不是婴儿的头,而是一只脚。“胎儿移位了,难产!”接生婆脑中闪过这一念头。她毫不迟疑地伸出两只手,轻柔地顶住婴儿的脚,慢慢地往回缩,直到婴儿的两只脚平了,她才松了手。这一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接生婆感觉是那样的漫长,这时她们最怕的事情,如果出现难道,以她们的技术根本没办法解决。打电话叫救护车或赶车送医院,估计人早就完了。那时候农村条件就这样,都是在家里请接生婆接生,没有到医院去生小孩子的。也因此,农村生孩子死亡率极高,达到30%以上,大人也很容易出事。

此时,她才发觉,自己的两臂有些酸痛,穿在里面的内衣也已经湿了。又过了一会婴儿的头发露出来了,按照以前的经验,婴儿的头就应该接着从产门中滑出来,可它始终不肯出现。

看着花在**、在挣扎,接生婆的汗也刷刷地往下淌。山农村里,一直有一种习俗,当产妇正在分娩时,小孩若迟迟不肯落地,接生婆就要打开箱子,把所有带盖的家具统统揭开,并打开所有的门窗和家具的抽屉,让所有有门的摆设物件全部敞开。接生婆唱着催生歌:‘大柜小箱开了口,娃子才敢往外走’。接生已经叫家人赶紧打开所有的门窗,可婴儿还是迟迟不肯出来。只见接生拿起剪刀就是一剪子,血顺着阴门流出,而疼的再一次疯狂地大叫不止,这时的花疼的已经没有一点力气。接生婆也急的要命,猛然接生婆双手从花的产门伸进去,轻轻地托住婴儿的头,均匀地用力往外拉,同时大声地叫花用力。终于花痛苦地翻滚着大叫了几次,一股羊水涌了出来,婴儿的头也就慢慢地滑了出来。接生婆小心地用手托住婴儿的头,轻轻往外一带,一个小生命诞生了。接生婆用剪刀快速的将脐带剪掉,然后把婴儿倒挂过来用力啪了几下,婴儿“哇!哇!”大哭着,一切都算过去了,一个大胖小子降落人间,以后会是什么样命去等着他谁也不知道。花满脸大汗,斜斜地歪着头看着接生婆手里的孩子,汗水、泪花和疲乏的微笑一齐涌现在她显得有些苍白的脸上。花闭上眼睛,泪水漫漫溢出,是幸福还是痛苦。女人生孩子可以说是在鬼门关游走了一趟,多少人没有闯过这一关,而死去,接生婆成了“催命婆”。

花算遇到了一个好接生婆,有经验,反映机警,否则遇到这种情况,大人和孩子都会有生命危险。

虽然经过一天多的折腾但孩子总算顺利降落,最高兴的是伶和锁柱。

孩子80%继承了爷爷的基因,除了脸型外其他地方都很像爷爷。军是像刘德华一样的心型脸,而辉是标准的方型脸。

该给孩子起名字了,锁柱非常喜欢乾隆皇帝,也爱听古书,希望孩子将来像乾隆一样有所成就,给孩子起名字乾隆。花不同意起这样的名字,这样的名字让人家听了笑话,好像自己希望孩子将来当皇帝不成,而且那个年代起这样的名字不是给自己找麻烦。花喜欢演员杨丽坤,认为那是她看到过所有电影里最美的演员,而自己的孩子长的好看,有些像杨丽坤,所以起名乾坤,这样既带了乾字也带了坤字。

锁柱家隔壁住着一位能掐会算的人,人称孔秀才,村里谁家生孩子了,少不了他要给人家掐算一番命运,还要讨人家一顿饭吃,这类人爱说,想说,能摆显。辉的出生少来了请他来掐算一番。只见孔秀才用手指来回算了好久说:“这孩子命里不能少火和土,要围绕着这个两字起名字。”于是大家开始为孩子起了多个与火与土有关的名字。‘煜坤、炫坤、焕宇’,‘焕宇’意为换了人间,照耀人间的意思。

伶发话了:“听我的,就叫张辉,这个名字我定了。”

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给孩子起这么个名字,既然老太太这么说了,就叫张辉吧。因此孩子有了两个小名,一般情况大家都叫辉儿或小辉,有时候爸爸妈妈一高兴会叫儿子小坤。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老太太并没说。

有一次老太太讲爷爷的故事,一高兴告诉辉,她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铁窗烈火》,是一部反映我党地下工作的是电影,电影里张少华的扮演者,颇有军人的风采,她的孙子长的极像扮演烈士张少华的演员张辉。

故事讲的是:解放前夕,上海发电厂青年工人、共产党员张少华打入反动工会,与反动派展开斗争。为了配合解放军全面反攻,党组织发起了支援“申九事件";的募捐活动。为了破坏募捐活动,敌人盗用张少华的名字,张贴出禁止募捐的布告,被张少华揭穿。接着,工贼姜阿六受敌人指使在发电机上放铁屑,诬陷张少华,以破坏发电机的罪名将其逮捕。敌人用尽各种酷刑,想迫使张少华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借以破坏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但张少华铁骨铮铮宁死不折。敌人又伪造自白书,乘张少华受刑昏迷时在上面按了他的手印。党组织揭穿了敌人的阴谋。狱中,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汤司令临刑时极大地教育、鼓舞了张少华,同时张也看到妻子阿琴在党培养下迅速地成长。这一切使张更加坚定了斗争的决心,在法庭上揭露了敌人的阴谋,最后被敌人杀害,英勇就义,牺牲时的场景很感人。特别是最后一句,声音说的很低,但很深沉:同志们永别了。这句朴实的话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每当电影演到这个情节时,都会听到人们地台下抽泣声。那天老太太看完电影后,一直哭着走回家,而且坐在院子里什么也不干,也不说一句话,就这么默默地坐着,坐到很晚。所以她给孙子起了这么名字,因为他觉的孙子像电影演员张辉,因为他的爷爷是地下工作者,是烈士,让伶想起了军,而且军五官也有些像演员张辉,特别神态上更像电影里的张辉。

后来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网查了这个和他同名同姓,影响他起名字人的信息,张辉为中国著名知名作家田汉的女婿,是个多才多艺不可多的才子,人长的帅气,还有才气。当过江苏省话剧团团长、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张辉可以说是话剧界和电影界的一面旗。在满足苏话剧院几乎所有的男主角永远属于他。曾经有人这样评论他,电影《家》中将叛逆青年“三少爷”演的度翩翩,《铁窗烈火》将地下党员张少华演的英姿勃发,在《风从东方来》将留苏学生王晓演的意气风发的。这个在银幕上那迷倒无数少女的英俊少年将阿q演傻大黑粗憨厚而愚昧、且有一丝狡黠,他的戏路很宽,演什么像什么,是当年中国四大是影帝之一。那时候人就是这么低调,没有那么多宣传,在那个明星还是一项革命工作需要的年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大人物。他们远远比现在的许多明星辉煌。就像梅兰芳唱的再好也是那个年代的人,现在没人听了,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当时到底有多红。也没有多人还记得中国话剧、电影界有张辉这样一个优秀演员。而田汉更不用说了,是中国近代上最出名剧作家,泰斗级的人物。话剧“文成公主、关汉卿、白蛇转”(后都担成电影),为歌曲作词更是不记其数,最出名的要数“义勇军进行曲”(我国的国歌)。

由于那个年代缺少营养品,孩子缺钙造成头骨浮肿变大,因此,让花如此难生产,而且这件事让花变成一生的痛苦回忆,花后来和锁柱说,下辈子说什么也不做女人了,一定让锁柱做女人,她做男人,让锁柱体验一下生孩子的痛苦。多年来花一直怕生孩子,所以第二胎隔了很多年才要了第二胎。要第二胎也是生了辉后,可能是伤了元气,身体一直不好,大家劝花再要一个,这样生孩子时落下的病会自然会好,花才要了第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