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26章 喜极之泪

第二百二十六章 喜极之泪

帝王五世第五年,学相刘温韬开启了经济改革2.0,在帝国工商业不太发达的地区益甘丰州、坦特哥州和海崖半岛建立了大型的国有纺织工场,在工场附近的几个城镇乡村里会纺织的女人被召集到工场做工,工资按计件算,在做到一定工时后,还会有保底的薪酬,如果做满一年,还会有年终奖金。可以说,在国有工场做工的纺织女工比她们在家里纺织衣物所获取的收入要多得多。国有纺织工场的效益也不错,这是因为市场对纺织品有很大的需求,而且也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能换来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市场的高需求使国有纺织工场的营业收入非常可观,在维持国有纺织工场正常运营下,上缴给帝国一定的税收。

学相刘温韬认为国有纺织工场一旦建立,定能很好的维持下去,只要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大型的国有工场要比个体散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即使是私人的纺织业,也无法同国有工场相比。当然,国有纺织工场不能与私人的机织业争地盘,因为这会破坏当地的工商环境,产生与民争利的恶劣影响。不过,在益甘丰州那些在国有纺织工场做工的家庭妇女,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妇女都说到到国有纺织工场做工后,她们的收入比以前多了,她们家的生活水平更好了,能用手中的钱币购买更多的日用品和手工制品。这个帝国的学者写道,“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进人们的消费,而生产力的提高使消费变得更加的兴旺,使社会的经济得以发展”。但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会出现隐患和危机,那就是过度膨胀的生产导致产能过剩,引发产品的积压,进而导致经济出现停滞。对于纺织业而言,其生产也受到原材料供给的限制。

刘温韬让经济部门对国有纺织工场作出可持续发展的规定,要求国有纺织工场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原材料的供应,不可盲目做大做强,须适度发展。国有纺织工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刘温韬的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除了国有纺织工场,刘温韬把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瞄准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上,对普通百姓的民宅进行一番改造和新建。对民房的修建,各方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有的人认为可以先试点,然后再作大规模的推广,还有些人则担忧普通民众无法担负起新房的费用,大量的贷款无法转化为政府想看到的偿还的现金流,反而形成大量的次级贷款[注],导致众多的坏账[注],让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

帝国的一个学者曾完成过一个伟大的经济证明:穷人是讲信用的!该学者规定的贷款原则是:不用任何抵押,穷人也能贷款;乞丐也能借钱,还不用支付利息。在这样宽松的借贷条件下,贷款的偿还率却高达百分之九十九。有了这么一个经济证明,刘温韬认为为普通百姓修建新房,可对百姓提供无息的分期付款,具体的操作方式可多样化,如允许百姓对房款可以无首付,无息的分期付款;可首付一部分,余下的实行无息的分期付款。对百姓不同的收入状况,实行不同的付款方式。帝王明尚丰支持学相刘温韬的这一做法,不过明尚丰也提了自己的意见,对此一房建的方案先试点,然后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逐步扩展。

刘温韬对帝王明尚丰说,对房建工作,由政府先垫付一部分资金给参与土木工程的各行业,只要对百姓提供无息分期付款这一宽松的还款方式,建房是有利润可图的,肯定能促进经济发展。不过,刘温韬考虑到对分期付款的所定的付款年限和付款的时期间隔还须作更为细致的规定和区分,比如说规定多少年把所欠的房款付清,分期是多少期一付。在这些细则的规定上,刘温韬认为既要有一个大致的框架,也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刘温韬指示房建部定下建房和收款的流程:

一、政府拨出一部分资金给建房各行业,由房建部官员负责给指定区域的百姓建新房。

二、对百姓支付所建新房的费用,要对百姓说清,并调查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确定建房的款项。

三、在征得当地百姓的同意后,根据不同百姓间的收入水平,采取灵活的付款方式。最好一次性付清,若无法一次性付清,则采取首付一部分,余下部分无息分期付款,若无法首付的,则全部采用无息分期付款。

四、规定付款的年限,先定五年,分期以月为期,大致可一月一期,一期最多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另定。如五年付款期无法全部还款,可相应延长时限,在这方面可灵活处之,不必统得过死。

五、建房部的官员干事切实督办此事,以利此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到了帝王五世十五年,经济改革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国有纺织工场发展得不错,新房的还款率也是颇高。刘温韬高兴地说,穷人都能讲信用还款,对那些有一定收入的人来讲,在宽松的无息付款的借贷条件下,肯定能付清所欠房款。帝国的财政收入在缓步增长,刘温韬对帝王明尚丰说,现在帝国政府的收入一直在增长,国库的银两与日俱增,帝国如同是一个巨人,在缓步前进。帝王明尚丰说:“这就好比一个人,走得太快了会摔跤,吃得太快了会噎食,对帝国来讲,缓步前行才能可持续发展,帝国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帝王五世十六年一月一日,为了庆祝帝国对蒙古汗国取得的胜利,帝王明尚丰下令在帝都曼蒂兰斯特举办一个盛大的吃野餐的活动,参加的人有几十万之多,在那个欢庆的晚上,在曼蒂兰斯特的夜空到处可见烟花爆竹,在夜空中绽放出璀璨的“花瓣”,整个帝都狂欢了一个晚上。赵迪昊等将领回到帝都曼蒂兰斯特后,帝王明尚丰在帝宫葛罗米斯设宴款待,整个帝都的文武官员都沉浸在喜气的氛围中。帝国在平定了金国后,又征服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在把河南地区归还给帝国后,决定与帝国和平相处,两国达成和解,帝国的和平得到了保障。帝王明尚丰心感欢喜,这一梦寐以求的一刻终于在他执政的时期大功告成。爱妻关芝照陪伴在明尚丰身边,身后跟着儿女,明尚丰踱步在葛罗米斯的城墙上,望着夜空中的星星,他想到了那些已经死去的为帝国南征北战的将士,诗情地念道:

天上繁星亮晶晶,

地上灯火红彤彤。

无数将士赴国难,

戎马倥偬志不渝。

一心系忧天下事,

腔腔热血为太平。

大功告成身先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关芝照问明尚丰:“宴会什么时候开始?将领们都已到了帝都。”

明尚丰回答道:“此事学相等内阁官员正在安排中,我也并不清楚何时开始。”

关芝照说:“难道你不问问,将领们都在帝都翘首以盼呢。”

明尚丰笑了笑,说:“不急,不急,让他们在帝都观光观光,难道他们还急着吃一顿饭”。

关芝照说:“这顿饭意义非凡,吃了这顿饭餐,可没下顿了。你以为这样的宴会隔三差五就会举行的。恐怕以后呀,是再也没有了。”

明尚丰笑着说:“夫人这话倒说得是,多少将领想吃这样一顿胜利的晚宴而吃不到。你倒也是挺能理解这些将领的。也是,这样的宴会对谁都意义重大。”

关芝照说:“自从你上任的第二年为罗夫康将军等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后,这次是第一次。”

明尚丰略带感慨地说:“是呀,当年罗夫康将军平定金国,帝国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这次,我们降服了蒙古汗国,所以也要为此举办一场晚宴,庆祝我们取得的重大的胜利。”

关芝照说:“你的运气可真好,什么好事都被你赶上了。你的爷爷,你的父亲,为帝国栽树,让你乘上了凉。”

明尚丰听了关芝照的话后,笑呵呵地说:“什么运气好,他们那个时候是解决不了好吗。再说,这打仗靠将士,我也是托了将士们的福”。

明尚丰和关芝照在葛罗米斯的宫墙上边走边聊,身后跟着明尚丰和关芝照的儿女。此时的关芝照,第一夫人的地位早已稳固,她和明尚丰的关系融洽,常常形影相伴,不同于其她夫人,关芝照还会向明尚丰提出自己的政见,间接影响明尚丰所作的一些决策。明尚丰把自己晚上走在城墙上所念的诗给关芝照看,关芝照看了后,提笔回应了一首:

大江滚滚东逝去,多少英雄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遥想将士勒马拔剑,血洒疆场。

此情可待成追忆,如今,物是人非。

何以报答他们?和平光照,帝国盛景。

看到关芝照写下的这首“诗”后,明尚丰开心地笑了笑。关芝照是个颇有才学的女子,这也是明尚丰喜欢她的地方。

庆祝对蒙古汗国的胜利的盛大的晚宴在葛罗米斯的宫殿里举行,宴会席上,文武官员齐聚一堂。在宴会开始的时候,明尚丰举起酒杯,大声说:“这次我们为取得了对蒙古汗国的重大胜利而举办了这场晚宴,在座的许多将领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曾为帝国抗击外敌牺牲的那些将士。今天,我们举起手中的酒杯,向所有在抗击外敌中作出牺牲和付出血汗的将士敬酒献礼,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谢。”

宴会上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宴会正式开始后,青衣曼舞,乐声缭绕,碰杯说笑,欢声笑语。胜利的喜悦弥漫在了整个宴会上。除了帝国的上层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那些普通战士的家属也为自己亲人的安全归来欣喜不已。当战士的妻子每每在晚上想到正在塞外作战的丈夫,她们的心中便会油生对丈夫的牵挂和思念。帝国的一个诗人为此作诗道: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弹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夫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又有一诗述说相思道:

长相思,在曼蒂;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危城难。

长相思,摧心肝!

随着对蒙古汗国战事的结束,帝国北边的边患得以消除,和平日子的到来,一些官兵离开了他们所在的部队,复员回家。帝国一师的中队长康特斯给上级的复员回家的报告得到了批准,他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在家乡有他的妻子儿女。康特斯有二个女儿,一个儿子。他的大女儿康丽在得到自己父亲回家的消息后感到很高兴,小女儿康娜和儿子康德也是如此。由于长期在外作战,康特斯回家的时间不多,即便回到家里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康丽回忆起上次父亲回家还要追溯到六年前,“每次打仗的时候我都祈祷自己的父亲能活下来,完好无缺地活下来”,康丽说道。“当我们听说北方的仗死了很多人时,我们心里面就会担忧父亲的安危,希望他没事。”康丽说这话的时候,她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心境。好在,康特斯活了下来,对蒙古汗国的战事一结束,帝国北方的统帅部就批准了康特斯的复员回家。

当康特斯回到家的那一刻,大女儿康丽首先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她兴奋地跑了出去,她张开双臂朝父亲跑去,神采飞扬,脚步也轻盈如飞。她的母亲洛蕾拉和弟弟妹妹,也紧跟着飞奔过来。“很高兴能见到父亲”,康丽后来回忆说,“那一刻,我们所有的祈祷得到了回应,我们所有的愿望都成真了。”

这一幕,被一位善于诗工画的作家看到了。这个作家被这一幕深深的感动了,他说这种欢迎军人父亲的归来是一种“爆发的喜悦”,并把这一幕画了下来。这位作家把这幅画送给了康特斯一家,康特斯的家人对这个作家表示感谢。康丽说,“我们希望父亲回到家里,让我们这个家变得完整”。康特斯表示,“我很高兴可以重新见到孩子们,我爱他们,现在也是,我知道他们在我不在的时候很想念我,我也知道,我每次随队打仗都会给他们带来痛苦。我选择回来就是要肩负起一个父亲的职责,当然也有很多其他要处理的事”。

康特斯二十岁进入帝国一师,为帝国一师征战二十年,“我是帝王四世二十年加入帝国一师的,跟随着罗夫康将军打了许多仗。后来罗夫康将军走后,跟着饼德将军打仗,升到帝国一师中队长的职位。我很高兴我能活着回来,没有缺胳膊少腿,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当年随时做好在战斗中牺牲的准备,有许多身边的战友在战斗中牺牲了,他们有的已成家,有的没有”。说到这里,康特斯顿了顿,然后康特斯接着说道,“每当我想起跟家人团聚的那一刻,我心中总会涌出幸福的感觉,看到自己能与家人团聚,我总会想到那些不能团聚的家庭,他们的亲人死在了战场上。我没有什么好埋怨的,比起他们,我是幸运的一个”。

康特斯肯定想不到,自己的成名是因为一幅他回到家里的画,在画中他身穿整洁如新的墨绿色的军服,头戴锃亮的墨绿色的钢盔,穿着洁净的墨绿色的军靴,显得威风凛凛。画中,他的妻儿高兴喜悦的表情令人过目不忘。虽然,在画中康特斯威风的是他的背影,但在画中让人们感到了劫后余生的那种喜悦,令人动容。这幅画在市场上的销量很高,成为了帝国在这一时期有关回家画的代表之作。

这幅画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热捧,是因为这幅画是帝国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对和平的向往,一直是当时乃是以后很多人深切的心愿。而这幅著名的回家画也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喜极之泪”。

注:次级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贷款机构的次级贷款越多,坏账也会随之增多。二○○八的金融危机就是由次级贷款危机引起的。

注: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坏账在金融机构里是指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贷款。坏账可以衡量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坏账越少,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就越好;坏账越多,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就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