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17章 经济改革2.0版

第二百十七章 经济改革2.0版

帝王五世五年九月的一天,探险家汉?里克斯在考察寒带一处叫咕鲁多迪的地方时,他发现了一只卧躺在地上,早已死亡了的白熊。“这只白熊是被活活饿死的,它的身上似乎一点肉都没有了,干瘪瘪的,饿死在了这片它活动的区域里,真可怜。”汉?里克斯把这段话记在了自己的日记本上。从这只干瘪瘪的白熊处放眼望去,汉?里克斯看到咕鲁多迪草木茂盛,水源充沛,是寒带地区里一处难得的好地方。但是,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汉?里克斯却感到了一丝哀伤:“绿茵茵的草地,白白黄黄的花朵,清澈的河水溪流,躺着一只干瘪的白熊”。

汉?里克斯比较熟悉白熊,这些胖乎乎的家伙的主食是海豹,一只成年的白熊一年要吃掉几十头海豹才能维持其生存。而白熊要想捕猎海豹,必须等到寒冬之际,要等到海面结冰的时候。这样,白熊便能利用海面浮冰的掩护,捕获海豹。如果没有海面的浮冰,白熊要想捕捉海豹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白熊跟其他寒带动物不一样,其它寒带动物是夏天捕食,冬天休眠以度过寒冷的天气,白熊恰恰相反,它是冬天捕食贮存体内的能量,到了夏天的时候,白熊常常饥肠辘辘,饿的时候就捕食一些小动物,甚至高攀悬崖,吃悬崖上的鸟蛋充饥。由于夏天海冰融化,没有海冰的掩护,白熊根本无法捕捉到海豹,只能吃点别的食物将就将就,待冬天到来的时候,再美美地饱餐一顿了。

可是,咕鲁多迪远离海岸,处于内陆,汉?里克斯却发现有许多白熊冬季会到这里觅食,这是什么原因?出于这样的好奇,汉?里克斯决定探个究竟。汉?里克斯进一步深入前行,越过高山,他看到了一个湖泊,从上往下看,清澈的湖泊好像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珍珠,晶莹透亮。这个湖泊与大海相连,因此到了冬天,湖泊里有不少的海豹,它们顺着相连的通道进入了湖泊,难怪许多白熊会到这里觅食。汉?里克斯明白了白熊喜欢到这里觅食的原因。在进一步的考察下,汉?里克斯察明了有一群人来到了这片地域,这群人便是金军达勒善的部众和跟随他们的百姓。在汉?里克斯看来,“庞大的人群占据了这片地方,但是这里出产的物资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他们想尽办法猎取这里的一切生物资源。他们在冬天捕猎海豹,成群的海豹被他们杀死。如果湖水里游进了一头鲸鱼,他们也会猎捕鲸鱼,把鲸鱼的肉当作他们的美食。但是,他们无法充分利用海豹。对那些世代居住于寒带的民族,如卜赛亚托人、纽尼基斯人,在这些人眼中,海豹那是一身都是宝:他们以海豹为主要食物,用海豹皮缝制衣服,做褥子,用海豹油点灯照明,取暖,用海豹的骨做针,甚至把海豹的肠子制成干丝当线。但是,对于那些本来并不是生活在这一带的外来户,他们对海豹的使用上仅仅是用来充饥,填饱肚子。我想,这对他们来讲是勉为其难了。”

探险家汉?里克斯在经过一番考察调研后,得出了白熊死亡的原因:是人类与熊争食,导致这只白熊因为在冬天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给而熬不到下一个冬季便倒下了。

达勒善率领他的部队来到这片苦寒之地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愈发感到当初不该北上。达勒善之所以北上是为了救金国,可如今金国已亡,而他的部众因救自己的祖国在与帝国军队的作战中损失了近半的人马。现如今,达勒善领着一万多人马不用说收复失地,自保恐也困难。为了能够保全自己,达勒善只好率领部众迁居到更远的北方。往北的苦寒之地,物资匮乏,天气又非常寒冷,达勒善的部众及跟着他们的百姓为了活命,就尽可能地获取物资,只要是活的看起来可以吃的东西,金军的将士和百姓便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捕杀,带回去烹煮。只是,呆在这片地方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达勒善的部下建议离开这片苦寒之地,另择适宜的区域。有的部下建议去寻找费朗的金军,与其会合。达勒善对部下的建议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说道,“离开这里,另择它地,那么到底哪里是适宜我们居住的地方呢?即使我们找到了,那也是别人的地方,我们是寄人于篱下,而且很容易被帝国军队发现,被他们追杀。去寻找费朗的金军,可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他们。”

达勒善不愿率部去寻找费朗,当年两人意见不合在葛达巴力分道扬镳,现在让达勒善派人寻找费朗,达勒善不愿,而且两部相隔甚远,音讯全无,达勒善也不认为自己能找到费朗等人。但是,这么多人马一直偏居苦寒之地也不是个办法,达勒善允许一部分人到中西亚的城镇定居做生意,与那里的人开展贸易,把贸易所得的物品再送到达勒善的住地,以供生活之用。为了能获得更宽广的活动区域,达勒善的人与卜赛亚托人时常发生矛盾,引发了卜赛亚托人对达勒善等人的不满。这事传到饼德耳中,饼德派人与卜赛亚托人洽谈,希望卜赛亚托人帮助帝国查探达勒善的住地。同时,饼德派出侦察兵深入到北方去侦探达勒善部的动向,而来自北面的一部分卡布诺尼人跑到中西亚做生意的事自然也瞒不过饼德。饼德已派人盯住这些卡布诺尼人,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在饼德看来,卡布诺尼人的南下说明了他们在北边的境遇不太好。饼德开始做起准备,发动对达勒善部的进攻,消除北面金军的威胁。

一些将领建议饼德今年(帝王五世五年)就动手,剿灭在北边的金军。饼德也认为,对北边达勒善的进攻是越快越好,免得到时夜长梦多。只是,在攻击的时间上,必须有所选择,为了能出敌不意,应选择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对达勒善部发动进攻,这样才能起到奇袭的效果。于是,饼德把发起进攻的时间定在帝王五世十二月到帝王五世六年的一月这两个月里面。九月,饼德把自己的作战计划上报给了帝王明尚丰,得到了明尚丰的批准。这场代号为“雪夜”的作战方案正式开展起来了。

在帝都曼蒂兰斯特作总参的罗夫康,对饼德发动“雪夜”之战深表赞同,同时罗夫康去文给饼德,告诉饼德不应忽视东面的威胁:“北方现在主要还是受到金军的威胁,主要是在西北方向上。但是,你们不应忽视东边的威胁,尤其是在多洛亚德人已经吞占了加洛慕尼岛后,多洛亚德人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所以,你们须警惕多洛亚德人的行动,这是因为侵略者的侵略是不会自行结束的,在他们的欲望还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多洛亚德人在海上横行霸道,靠的是他们的坚船利炮。我们在北方有不少的岛屿,大一点的有陆希莱的卡里几亚岛和冯易兴的亚湾律加岛。这两个岛屿有可能会遭到多洛亚德人的进攻。多洛亚德人的海军很强,但不要以为他们的陆军就很弱,因为我们没有跟他们交过手,所谓的强弱只是相对而言,因此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我们的陆军可以轻易战胜他们,犯轻敌的思想。”

就在帝王明尚丰批准了饼德的“雪夜”方案时,明尚丰让赵迪昊和周敏华率部到蒙古汗国的河南地区,执行扫荡任务。明尚丰很清楚蒙古汗国的河南地区已没有成建制的蒙古汗军的部队了,派赵迪昊和周敏华去河南地区更多的是为了准备将来与蒙古汗军的大战。明尚丰对赵迪昊和周敏华说:“此次你们前去蒙古汗国执行作战任务,还是跟上次的一样,只准在源河以南地区作战,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准越过源河作战。河南地区并没有什么像样的蒙古汗军的骑兵部队,如果敌人率部来攻击你们,你们就逐次后退,诱敌深入,然后视情况作歼敌行动。”

赵迪昊对帝王让他再次率部扫荡河南之地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赵迪昊感到将来帝王还会策动对蒙古汗国更大的作战,好戏还在后头。果然,帝王明尚丰也向赵迪昊交了底:“你们这次的作战是我们发动对蒙古汗国征讨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大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你们。”赵迪昊和周敏华领着他们的部众出发了,朝着蒙古汗国进军。对帝国军队又一次“光顾”河南之地,蒙古汗王莫克洛和其将领观望着帝国的骑兵部队在河南地区的动态,在看帝国的骑兵部队会不会越过源河。蒙古汗国大将亚克力瑟向莫克洛建议,让左贤王的部众离开河东地区,向西北纵深处靠拢。莫克洛下文给左贤王,要求他及其部众在帝军进犯时向王庭靠拢。左贤王没有接受莫克洛的要求,表态将率部誓守河东之地。亚克力瑟对左贤王的固执深为不快,他对莫克洛说:“左贤王实在是糊涂,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已成为帝国军队嘴边的一块肥肉了吗?”莫克洛听后,撇嘴说道:“他是王叔,既然他愿意为蒙古汗国守卫疆地,就不要过于责难他了。”

莫克洛知道左贤王的部众离开他们的住地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左贤王不愿离开,就让他守着,莫克洛也不强求。赵迪昊和周敏华率部在河南“扫荡”了一阵后,便返回帝国。莫克洛和亚克力瑟心中明白帝国军队对蒙古汗国的河南地区的进犯是在为接下来的战斗作准备。亚克力瑟预测,帝国的骑兵部队不可能老在河南地区打转转,下一步他们的进攻目标是左贤王部。听了亚克力瑟的预测,莫克洛煞有其事地说:“是到了左贤王尽忠的时刻了”。

蒙古汗国河南之地的草原上的草在风的轻抚下摇曳着,源河的水静静地流淌着,源河像一条动脉一样,维系着草木的繁茂,滋润着周边的花花草草,这是一片被绿覆盖着的土地。可是,在这片繁盛的土地上却没有多少人流的往来,只有帝国骑兵的战马在此呼啸穿行,为将来征讨蒙古汗国“开路”。

帝王五世五年,除了开展军事行动外,新一轮的经济改革开始提上日程,正式展开。二年前,当刘温韬当上学相时,他就开始酝酿对帝国进行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不过,在进行经济改革之前,当上学相的刘温韬首先要做的是清查全国的土地,调查帝国当前土地兼并的状况,并以此作出相应的处理。当上学相后的刘温韬召开内阁会议,农业司司长马瓦尔尼向他汇报了帝国农业目前的现况:

1.海州、益甘丰州一带水利建设频繁,且颇有成效,致使“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而数百里之内,常获丰熟”。

2.“海州人治田比坦特哥人尤精,芜湖一带土壤肥沃,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复车水入田,名曰‘还水’,其劳如此。还水之后,苗日以盛,虽遇旱灾,可保无忧。其熟也,上田一亩收六七百斤。故谚曰‘芜湖熟,天下足’。”

3.在南方地区培育出一批新稻种,新稻种具有耐干旱,稻穗长,生长期短的优点,现已在岭南、岭北、脱布达犁、湖庆、肃西、江宁、隆德区、海州和益甘丰州等地推广。

学相刘温韬听了农业司长马瓦尔尼的汇报后,说:“自帝王四世初年农业司长斯波特业发动农业新政,帝国的农业发展便不断向前,农作物的产量也不断提高。对这一农业革新必须得持续下去,增加耕田面积,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进行水利建设,革新农耕技术,培育新稻种新的农作物品种,同时在保证主粮充足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种植经济作物的面积,使农产品的结构能多样化,促进帝国各行业的发展。”

农业司长马瓦尔尼说:“自帝王四世执政以来到现在近三十年,培育出了新稻种六十多个。”

学相刘温韬说:“新稻种的出现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比如说新稻种具有的一些优点,生长期短,便能一年多熟,耐干旱就不易死亡,减少了水稻在极端天气下的死亡率,稻穗长增加了单株水稻的产量,使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提升。因此,可以说,对新稻种的培育是今后我们要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向帝王明尚丰汇报工作中,刘温韬向帝王说到了农业发展的状况,顺便提起了当年韩国谊主政时发动的经济改革。刘温韬对明尚丰说:“韩学相当年发起的经济改革,以提高农民收入和降低日用品和手工业品的价格为核心,这轮经济改革进行了十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库的税银年年增长,经济的形势也稳步上扬。”

帝王明尚丰点头应道:“是的,韩学相当年推动的那轮经济改革,搅动了之前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的市场。当然,这一切都是配套措施,是农业革新在前,经济改革在后,使帝国经济增长的幅度有了明显的升高。每年上缴的国家税银也有所增加。”

刘温韬说:“但是,任何一项经济改革所产生的成效都是有限的,如果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不对原有的经济改革作一番必要的改动,那么它所释放的潜力便会逐渐耗尽,出现停滞和阻塞。所以,我认为,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形态,进行相应的改革是必须的。”

听了刘温韬的话后,明尚丰问道:“不知学相有什么新的经济改革方案?”

刘温韬回答说:“新的经济改革方案,我正在与内阁的成员商议,待梳理成熟了再报予帝王。”

“好”,帝王明尚丰应声道。

刘温韬的新的经济改革方案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帝国学者印然成所著的《帝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在《帝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本书中,对剩余价值有这样的表述:“所谓的剩余价值,打个比方,一个农户的一年收成,一部分留作自用,剩下的那部分就是剩余的农产品,这部分剩余的农产品具有的潜在的可以兑换货币的价值,便是我们所说的剩余价值。当然,农民能不能把剩余价值兑换成货币,这要看他们能不能把手中的剩余的农产品卖出去。一般来讲,农民的剩余价值越大,他们获得的收入就越多。”根据对剩余价值的这一理解,韩国谊把提升农民的收入的钥匙对准提升农民的收成,扩大农民的经营范围,鼓励他们经营农副产品,尽可能地增加农民手中的剩余价值。刘温韬认为,增加人们的收入固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要素,但是要想发展经济还必须想方设法让人们用他们手中的积蓄去消费,即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

韩国谊通过降低日用品和手工业品的价格来促进人们的消费。刘温韬决定更进一步,探究出更多引诱人们消费的方法。刘温韬认为,人们有钱了,就向往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这个更好的生活大致是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更多的文化娱乐的活动等。在这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是最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了。因为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往往带动一连串行业的发展。刘温韬与内阁的官员商议制定出一个改进房屋样式和结构的方案,旨在让帝国的人们能住上更好的房子。这个方案的内容是:改建危房、病房,修建样品房,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民情地形气候修建多种样式的样品房,供人们选择。在确定人们最喜欢的一种再逐步推广。在售卖新房时,允许住户分期付款,不收利息,若住户无法按期付清房款,可以用房租费按期支付,直至付清为止。

在建新房的方案中,刘温韬决定由国家出资建房,让建筑行业在国家的资助下修建新房,先划出一片区域或指定一个地方修建新房,待条件成熟后逐一扩大,为有需求的人们提供他们想要的新房。除了建房,刘温韬还决定修建马路,为交通运输困难的地方提供一条便利的通道,促进那些地方经济的发展。当然,在刘温韬的经济改革方案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建立大型的国有手工工场。这个建立大型的国有手工工场的方案流程是,帝国提供设备、资金、原料、修建纺织厂房,招收会纺织的女工,生产纺织品,然后经过收集,运输,对内对外销售,工场所得收入的一部分通过税收的方式上缴给帝国。

刘温韬之所以萌发出要建立国有的手工工场的原因是他看到许多地区的纺织业是以个体家庭为主体。那些会纺织的女工把织好的棉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棉花,接着再去织布。如果把她们集中起来,可能会有更好的生产效益。于是,刘温韬觉得在那些纺织家庭多的地区建立大型的手工工场,把那些会织布的妇女集中起来,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这样不仅能提高劳动效率,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刘温韬认为建立大型的国有手工工场是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帝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一书中提到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入市场,会促进商品经济的活跃:“大量的农产品与手工制品等产品涌入市场,使商品货币贸易活跃起来,促进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带动了商品和货币周转的速度,并进而带动与之相关的行业的发展,提升其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使经济变得更加繁茂。经济的繁盛又为开拓海外的市场创造了条件,促使海外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内,这样就更加把帝国助推到了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的繁荣昌盛的时代。”只是,无限制地扩大生产,也会带来危机。《帝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对经济危机有这样一番表述:“一旦生产商和制造商过于逐利,无法遏制地扩大生产,当产出能力远超消费能力时,便会引发经济危机。为了消除经济危机,国家或私人资本会以强制的力量破坏和消除部分生产力,使得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得以暂时缓解。但是,当危机渐渐消除后,并不意味着危机将永远不会再现。只要人的逐利性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资基础。”

《帝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中对战争和经济有如下的表述:“当产出能力远多于消费能力时,便会触发经济危机。当一个国家无力摆脱经济危机时,那么他会通过发动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通过战争掠夺他国的国土和物资,屠戮他国的人民,这样才能逐渐抵消经济危机带给他的影响,缓解因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一个国家发动战争的主导因素是掠夺他国的物资,那么当他认识到通过正当的双边贸易所获取的物资要多于战争掠夺时,那么战争就会戛然而止。”

刘温韬把自己的经济改革方案上报给了帝王明尚丰。明尚丰召刘温韬等内阁官员开会商讨经济改革方案的事宜。在会上,刘温韬说:“我们这次拟定的经济改革方案,其原则和精神与当年韩国谊学相的经济改革有许多相一致的地方,比如说进一步发展农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扩大产出,降低手工业品价格等。而此次经济改革方案的特色是扩大固定资产的投资,为交通运输困难的地区修建马路,改造危房、病房,修建新房,建立大型的国有手工工场等。”接着刘温韬逐一说到这次经济改革方案的特色:“扩大固定资产的投资,会带动许多行业经济的发展,改造危房、病房,修建新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对于此项措施,先在小范围内试验,修建一些样品房,改造一些富裕地区的危房、病房或旧房,为其修建新房。看看百姓是否满意,看看房价是否合乎人们的收入水平,待条件成熟,再逐步推广。”

明尚丰点头同意道:“好,此事就按学相所说的办。”

刘温韬向明尚丰说起了大型手工工场:“关于建立大型的国有手工工场,其流程是国家提供设备、资金、原料、修建纺织厂房,把分散的个体户集中起来,生产纺织品,再通过收集,运输,进行对内对外销售,所得收入的一部分通过税收的形式上缴给帝国。我认为建立大型的手工工场有许多好处,一是这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经营形式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通过密集的生产有助于降低生产产品的成本,使产品在市场销售中能产生更多的销量;三是增加机工的收入,有助于她们消费,扩大人群的消费能力;四是有利于扩大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销售渠道,增加海外收入;五是密集生产能助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更新,促使研究人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明新的生产工具,促进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新建工场厂房还能带动砖窑厂、水泥厂、瓦窑厂、沙石厂、玻璃厂和木材厂商的发展。总之,建立大型的手工工场是好处多多,能进一步促进帝国经济的发展。”

听了刘学相的一席话后,帝王明尚丰说道:“那就按刘学相所说的办吧。不过,由于大的手工工场是一种新的经营形式,先在符合新建的地方建几个这样的工场,如果发展好的话,再适当推广新建更多这样形式的工场。不知学相,意向如何?”

刘温韬回话道:“帝王所言甚是,职等也是这个意思。”

“那好吧,学相与内阁官员草拟的这个经济改革方案就不用再交给我过目了,你们直接跟最高法官那几个常务法官打交道吧。”帝王明尚丰说道。

刘温韬应声道:“职等明白。”

内阁的几个官员对刘温韬说:“跟最高法院那几个老家伙打交道,得多留几套方案。”

刘温韬摆摆手,说:“不用,只要我们这个经济改革方案体现利国,利民,自愿的精神,那几个老家伙是不会过于麻烦我们的。我在制定这个方案时,早把这些考虑到了,我们不用对方案作过多修改,先呈上去,不对可以再改嘛。”

对自己一手策划拟定的经济改革方案,学相刘温韬是胸有成竹。如果我们把当年韩国谊学相制定的经济改革方案称之为帝国经济改革1.0版的话,那么刘温韬的这个经济改革方案就是帝国经济改革的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