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05章 卸下包袱

第二百零五章 卸下包袱

帝国一师的官兵攻入了沃梅赫金殿,在接近一座厅殿时,几个帝国一师的战士看到厅殿内的黄座上躺着一个身穿华丽衣服的男人,他们环顾四周,慢慢靠近厅殿,在殿外向里面张望了一下后,几个战士小心翼翼走近那个穿着华丽衣服的男人,走到其面前,才发现他已经死了。帝国一师的战士们后来才知道,这个躺在黄座上,一动也不动的男人是金国的君王迈立阳。其中一个帝国一师的战士后来回忆道:

我们在一座厅殿内发现一个身穿华丽服饰的男子倒在金黄色的座位上,走进去发现他已经死了。在他身边的地上有一个酒杯。一开始,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不过从他的外表上看想必是一个王室贵族。后来,我们把他抬了出去,经过殿内侍女和侍官的指认,才确认他原来是金国的国君迈立阳。在他身上,没有外来的创伤,故金国国君之死是死于自尽,他喝的那个酒后来检测有毒。金国国君迈立阳是喝了自己的毒酒而死的。

联队长尼赛洛把金国君王迈立阳之死上报给了在庆顿城的罗夫康:

罗夫康将军,得报,金国君王迈立阳在自己的金殿里饮毒酒自尽,其尸体被我战士发现,并得以确认。我军将士已完全占领了金国的大殿,正在对金殿内的每个角落进行仔细的搜查。从前方传来的消息看,有不少夫人、侍女和侍从等人在自己的居室自尽,尸体颇多。依我所见,这些人之所以自尽有忠于金国的举动,更多是出于对我们官兵的恐惧所致。现米里斯提城内比较混乱,仍有几处地方顽敌仍不肯投降,依然在拼死抵抗。

罗夫康去文下示尼赛洛,“对金国君王的尸体必须派人保护,按君王之礼将其安葬,对金殿内其他的尸体择地葬之”。罗夫康指示帝国一师的官兵把迈立阳安葬到金国君王的王陵中,以“君王之礼”将其葬之。身边的参谋官问罗夫康,这么做是不是合适?会不会引起争议?罗夫康的回答是:“就这样办吧。反正人都死了,何必拘泥于这些小节。若帝王问起,我会向他说明和解释。”

尼赛洛部和三旗军占领了米里斯提和沃梅赫金殿,米里斯提之战遂告结束。由于米里斯提核心区域,包括沃梅赫金殿藏有大量珍宝,三旗军的将士为了抢夺这些珍宝,发生了斗殴。消息传到罗夫康那里,罗夫康下令给尼赛洛,冈仁齐、法蒙克和德里亚,不准随意抢夺城内殿内的珍宝,把那些玉石宝器看管起来,然后逐一分配给各部。罗夫康这个命令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约束力,除了帝国一师的将士能很好约束自己外,三旗军的将士不时会发生争夺珍珠宝石等财宝的行为,“因为金国王城内的财宝实在是太多了,金的、银的、珠光宝器的,谁看到了,就被谁拿走。谁又知道谁拿走了呢。有些将士衣服里塞满了金银宝物,几乎所有的将士都能拿到一二件金银及珍珠异宝。”

在三旗军将士眼中,金国的王城是一个聚宝盆,这也是他们卖力攻城的原因。

到了十月底,米里斯提最后一道城内的敌人全部被肃清,帝国北方军彻底攻占了米里斯提。罗夫康上文给帝王五世明尚丰,对米里斯提作了一个总结性的捷报:

至十月底,我北方将士已占领敌之核心金国的沃梅赫金殿,突破了敌人在城内布置的防线,攻占了金国王城米里斯提。金国君王迈立阳在殿内服毒自尽,职等命令将其葬入金国的王陵中,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米里斯提之战,自去年三月开始,持续了一年多之久,在此持久战中,我北方将士共歼灭城内金军六万二千四百余人,我方将士伤亡五万余人,阵亡将士二万三千三百多人。纵观攻打米里斯提这一阶段,我北方将士共歼灭金军逾八万人,自身伤亡超过八万,三万二千七百多官兵战死沙场,殊为不易。然能取得这一阶段的胜利,圆了北方将士的心愿,圆满完成了我们制定的任务,至为可喜。

在得到帝国北方军攻占金都米里斯提的捷报,帝王五世明尚丰贺文给罗夫康,贺文中用了“举国欢腾”的字样:

罗夫康将军,北方各将士,攻占米里斯提,举国欢腾,振奋人心。将士英勇,创此伟绩,实为一惊天动地之喜事。望罗夫康将军详报参战各部将士及其伤亡人数,以资犒劳抚恤,并希代向北方全体将士抚慰,期申悃忱。

帝王五世元年十一月,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终于占领了金国的都城米里斯提,结束了在金国上区的大规模作战,也基本消灭了在金国上区的敌人,金国上区的战事遂平息,卡布诺尼人的金国也随之灭亡。就在罗夫康的北方军占领米里斯提的时候,费朗的金军在斡朵儿瀚的国土上对斡朵儿瀚军发动了一连串的战役,意欲扩大自己占据的领土,为外逃的卡布诺尼人赢得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攻占了斡朵儿瀚的王城库斯格列后,费朗和他的金军将士开始向西扩张,蚕食斡朵儿瀚人的国土。金军兵分三路,一路由索克麻指挥的三万人马,一路是由克苏哈指挥的二万人马,一路是费东廷率领的二万人马。此时,面对着异族的侵略,斡朵儿瀚人也组织起了一条从北向南的防线,北边由大将克拉玛率部坐镇基沃勒城,往南有科尼巴德率领的二万多人马,南边詹西默率二万人马守卫慕利尼斯城。索克麻与克苏哈和费东廷决定先攻打斡朵儿瀚的北方城市,即克拉玛坐镇的基沃勒城。当克苏哈和费东廷率部杀到基沃勒时,大将克拉玛去西边的多罗巴瀚国搬救兵去了,守城的指挥官对杀到城下的金军态度强硬,拒绝向金军投降。克苏哈与费东廷即率部包围了基沃勒城,随即便攻打该城。索克麻部负责阻击来援的科尼巴德的二万斡朵儿瀚军。金军在攻破基沃勒的城墙后,杀进了城,基沃勒城内一片混乱。斡朵儿瀚的援军在索克麻的阻击下难有大的进展,被阻于萨波热摩的流域,便再也无法向前推进了。基沃勒内的军民在金军猛打猛杀下开始出城向外逃,他们发现在城的西南一角没有敌人,十几万军民潮水般向西南一角涌出。在萨波热摩一带被阻的科尼巴德所部在感到金军在向其侧后运动时,感到不妙的科尼巴德连忙率部朝西北方逃脱金军的围捕。科尼巴德的人马与逃出城的军民碰在了一起,当他们正往西逃时,发现前面有金军的骑兵拦在了他们的面前——这是金军的将领布下的局,把基沃勒的军民和斡朵儿瀚的援军一网打尽。索克麻和克苏哈及费东廷开始率部围拢,对在旷野上的斡朵儿瀚的军民展开了屠杀。金军的骑兵冲了过去,犹如在猎杀围在笼中的猎物一样,逮谁杀谁,惨叫哀嚎之声充斥着这片土地上,令人心悸。

科尼巴德率部与金军拼死作战,但在金军密集的箭支下,科尼巴德和他的部众只有被动挨打的命了。金军的铁骑迅猛地将科尼巴德的斡朵儿瀚军分割成一块块,陷入与金军的厮杀中,一个接着一个成了金军骑兵的刀下鬼,科尼巴德本人脖子中箭而亡。战斗进行了十几天,有二十多万的斡朵儿瀚军民被金军屠杀,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他们倒下的土地,史称波多弥亚之战。

当波多弥亚之战行进尾声时,斡朵儿瀚大将克拉玛率五万援军赶了过来,克苏哈率金军人马迎战克拉玛的斡朵儿瀚军。两军人马鏖战在了一起,索克麻率部斜插到克拉玛部的背后,切断了克拉玛所部的补给。克拉玛率部想往南逃,遭到费东廷部的阻击,克拉玛不得已,且战且退到西北方向靠近缅珀斯坦山脉的附近地域。金军在得到费朗一万五千人马的增援后,对克拉玛部发起三面总攻,克拉玛也率部跟金军打起了对攻战,在激烈的战斗中,克拉玛和他的一部人马经过浴血奋战,冲出了金军围攻,朝西南的切夫普东隘口跑去。此战,克拉玛的五万人马,最后只有不到二万人活着逃了出来,金军歼灭克拉玛的斡朵儿瀚军三万多人。

经过一连串的大小战役,费朗和他的金军将士总共歼灭斡朵儿瀚军十六万多人马,自身伤亡五万多人,阵亡官兵不到二万,无疑对费朗的金军来讲,这是空前的胜利。对斡朵儿瀚人来讲,他们则遭受到了灭顶之灾。金军所到一处,对斡朵儿瀚人肆意抢掠屠杀,毫无节制。据统计,被金军杀戮的斡朵儿瀚人(不包括斡朵儿瀚的将士)在五百万到六百万之间。在斡朵儿瀚的国土上,有三块著名的红土地,即占庭之战的那片土地(斡朵儿瀚大将达古?莫马川战死的地方)、库斯格列之战的那片城土以及波多弥亚之战的那片区域。

当帝国的军队在攻打金国王城米里斯提的时候,费朗的金军则在斡朵儿瀚的国土上连战连捷,不停掠杀着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斡朵儿瀚人,扩张着卡布诺尼人的控制区域。而斡朵儿瀚军之所以在跟金军的作战中屡战屡败,除了在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兵员人马弱于金军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斡朵儿瀚人在与金军的作战中没有集中兵力,分兵来援,以致被金军各个击破,逐一消灭。

当费朗率领他的金军在与斡朵儿瀚人的作战中所向披靡,连战连捷,攻城掠地时,驻在金国西北边境重镇葛达巴力一带的饼德部则一直等待着费朗金军的来犯。饼德预测外逃的金军在帝王四世二十四年不会进犯葛达巴力。所以,到了帝王五世元年,饼德和他的将士就格外防范金军的进犯。派出去的搜寻队走出五六百公里之远依旧未发现金军的踪迹,饼德令搜寻队不用再深入搜寻敌踪,保持这样的搜寻范围。饼德对搜寻队的队员们说:“该来的自然会来,你们就在这一带活动,察探敌情吧”。饼德和他的将士一直关注西边敌人的动向,北边达勒善部的突袭着使令饼德和他的将士有点措手不及,饼德去文给罗夫康将军,询问罗将军该如何对付北边之敌?罗夫康复文给饼德,“北方之敌,敌情如何暂不得知,若敌人人数多,你部与董向焘部一起对付北边之敌;若敌人数不多,董向焘所部及三旗军一部可以应付,你部暂不动,仍应集中力量应付西边之敌”。罗夫康令饼德派一部监视米里斯提西北方向的敌情。于是,饼德和他的将士开始做两面准备。只不过,随着北边金军的原形毕露,饼德和他的将士确定金军的主力在西边,在北边的敌人人数不多,应该是外逃金军分化出去的一支部队。

帝王五世元年二月,罗夫康去文给饼德,告诉饼德“北面之敌在董向焘部和三旗军一部的进攻下大败向北逃窜,这证明北面之敌实力有限,不足为惧,你们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这说明外窜金军主力是在你们这个方向上。当此我攻城部队攻占米里斯提的重要关头上,你们须对西边之敌抱以足够的警惕,随时做好敌来犯的准备。要做好足够的侦探工作,以便能及时做好对敌的作战准备,制定好相应的作战方针战术,从容应战。”饼德和沈澄、萨富默及多里亚商讨对敌的方针。饼德认为,金军要想收复他们的国土,会采取两种作战样式,一种是一步到位,直接攻打葛达巴力;另一种是先攻打中西亚的其它国家,逐步向前推进,跟帝国一师开战。沈澄、萨富默和多里亚认同饼德的说法,根据金军采取的两种作战样式,饼德和他的将领们制订的作战方案是“若敌直攻葛达巴力,把主力部队部署在外侧,用坚城拖住敌之主力,外侧主力缠住敌军,与来援的帝国北方军各部队一起打击敌人;若敌逐次来攻,先攻打中西亚各国,待敌进入到我军控制范围时,先出一部与敌作战,把敌人拖住后,其余部队再对敌人发动攻击,等帝国援军一到,对敌人发起总攻,消灭敌人。”

饼德和他的将士在葛达巴力一带一直在等着费朗金军的到来,转眼到了帝王五世元年的年末,费朗的金军未见踪迹,金都米里斯提被尼赛洛部及三旗军攻占了,紧接着,罗夫康将军的示令送到饼德的面前,罗夫康令饼德和他的主力部队回到噶巴布斯河以南,只留一部分驻防葛达巴力城。

米里斯提之战,牵制了帝国北方军二十多万人马。在攻打米里斯提期间,罗夫康和他的北方军时刻要做好二手准备,攻城和歼敌。罗夫康既要派部攻打米里斯提,又要对付外敌的来攻。在外线上,饼德部和董向焘部采取守势;在内线上,尼赛洛部和三旗军则采取攻势。罗夫康用一句话风趣地形容道,“我们在金国一边要攻城,一边要跟外敌作战,好比一手杀猪,一手宰牛,两手都要顾及,但也要分个轻重主次,若牛来,则先磨刀霍霍去宰牛;如牛不来,则挥起剁刀,杀猪放血,然后等牛来,再宰牛。”现在,米里斯提之战胜利告捷,待把米里斯提这只“大肥猪”的肥肉分完后,罗夫康下令饼德部主力、董向焘一部、三旗军主力、尼赛洛攻城一部、金国上区西边朗鹏的一部回到噶巴布斯河以南。十多万帝国北方军的人马回撤到噶巴布斯河以南一带,三旗军陆续回到他们的旗地,帝国一师的部队则驻在噶巴布斯河以南一带地区。

罗夫康召北方将士在脱布涅顿的庆顿城召开了一个庆祝大会,罗夫康在会上把帝王五世明尚丰发过来的贺文念给在座的将官听,罗夫康表彰了在金国上区作战和驻防的所有将士,说道没有参战将士的英勇作战,就不可能取得米里斯提之战的最后胜利,平定金国之敌的伟大功绩。罗夫康接着说道,“我们攻打米里斯提,一边攻城,一边阻敌。大家也知道,敌人有十多万的人马逃了出去,一部在我们的北面,在我们的打击下,渐渐气尽,游荡在北边的苦寒之地苟延残喘。还有很大一部分,向西逃去,至今不知迹象。我们在派部围困米里斯提时就不能不防范来自西边敌之主力的来袭。可以说,我们是攻城歼敌两不误,两手都要抓,不抓不行。”“米里斯提是敌人的王城,敌军重点防守的重城,攻城的将士在攻城中付出了很大牺牲,并最终攻占了金都米里斯提,实属不易。在外线防御的各部在攻城时要时刻防范外逃之敌的来攻,为攻城的部队充当屏障,保护攻城的部队不受外敌的袭扰,劳苦功高,亦值得嘉赏。”说到这里,罗夫康向在座的将官**了自己的心扉:“在攻城的时候,我是时时刻刻做着两手准备,一边观察着攻城的情况,一边注视着外敌的动向,以便同时与敌人作两线战斗,跟敌人打一场大战。现在,这个心结解开了,敌人的主力没来,我们便解决了米里斯提之敌。这使得我们今后可以全力与外敌作战而不用被敌一城一镇所牵制,被束缚住一部分兵力。我们攻占了金都米里斯提,在金国的战斗自此告一段落,我们也可以卸下沉重的包袱,轻装备战,显得自如洒脱,游刃有余了。”

在罗夫康看来,大军屯集在米里斯提城下,围困攻打如同是让一个人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而现在当米里斯提终于被帝国北方军攻占后,罗夫康的心头上就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样,让罗夫康感到轻松了不少。这样,罗夫康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外逃之敌,以期彻底翦除金军对帝国北方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