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02章 新人新气象

第二百零二章 新人新气象

费朗的金军在把莫马川的斡朵儿瀚军一网打尽后,在从一名死去的斡朵儿瀚的军官身上,费朗得到了一张地图,从地图上,费朗看到斡朵儿瀚王城库斯格列的方位。费朗若有所思,很快作出了决定:率部攻打斡朵儿瀚的王城库斯格列。费朗领着五万金军长途奔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没有任何防备的库斯格列。库斯格列的斡朵儿瀚守军来不及作有效的抵抗,凶悍的金军便杀到他们的眼前,在金军凶狠的攻击下,守军抵抗了一阵后,就在金军潮水般的汹涌的冲击下垮了下来。金军冲进了库斯格列城,大肆杀戮,斡朵儿瀚的国王和他的家人及王族宗亲全部倒在金军的屠刀之下。城内斡朵儿瀚的将士也无一幸免,被金军屠杀殆尽。城内的斡朵儿瀚平民百姓有一部分也未能逃脱金军的追杀,金军几乎杀光了库斯格列城内所有富裕的百姓。库斯格列城在金军的杀戮下,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斡朵儿瀚的王城库斯格列城内的人惨遭金军的洗劫和屠戮。费朗和他的金军决定以库斯格列为起点,把斡朵儿瀚国的国土变成卡布诺尼人主宰统治的区域,发展壮大自己,再杀到自己的祖国,与罗夫康的帝国军队一较高下。

当费朗的金军在遥远的斡朵儿瀚国攻城掠地时,在金国东边的海岛亚湾律加岛上,帝国的部队与守岛金军的战斗日趋白热化。达古彦在得到援军后,朝着敌人构建防线的纵深处推进,在帝国一师官兵射过来的密集箭支和炮弹火箭下,密林和茅草下随时可见金军战士的尸体。对那些躲在洞中不肯出来的金军,帝国一师的战士用火攻或把炸药扔进洞中,躲在洞里的金军不是被炸死就是被火熏死和烧死,跑出洞的金军若不肯投降,则都在帝国一师的战士的攻击下,一一毙命。达古彦指挥各部对岛上的金军完成了分割包围,逐步缩小包围圈,汤宗也裕布置的防线在帝国一师各部的围攻下,变得支离破碎。眼见帝国部队离自己的驻地越来越近,汤宗也裕决定离开亚湾律加岛,逃往海外。汤宗也裕的逃跑计划没有得逞,在逃跑的路上,汤宗也裕被帝国一师的战士击毙。

亚湾律加岛之战,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在这两个月的作战中,达古彦指挥的帝国一师部队和卡瓦勒的海军陆战队共歼灭岛上金军六千六百八十多人,其中击毙金军六千二百多人,俘获四百多人金军官兵,守岛总指挥汤宗也裕被“我战士射杀”。参与岛上作战的帝国部队,阵亡官兵三千一百二十四人,伤亡七千二百多人。

亚湾律加岛之战结束后,罗夫康让卡瓦勒的海军陆战队在亚湾律加岛上驻防,达古彦部和梁秦部回到原地休整。亚湾律加岛的金军被全部肃清后,金国东边的岛屿争夺战只剩下最后的扫尾阶段。在金国东边的其他岛屿上还盘踞着一些金军,罗夫康决定再派部把其它岛屿上的金军扫除干净。考虑到七八月份是台风频发的月份,罗夫康把接下来的扫除其他岛屿上的金军的作战推迟到十月份进行。

在取得了亚湾律加岛的胜利后,罗夫康着手实施攻打金都米里斯提的行动。罗夫康让三旗军再派出一部分兵力参与攻打米里斯提。三旗军决定再各派一万人北上,不过,罗夫康去文给哈盛莱、巴达武和卡德茨,特意告诉他们“凡是埃西霍余部的将士一律不准参加攻打米里斯提的行动”。罗夫康听到从帝国北方传来的一些风声,埃西霍的余部在看到帝国北方军已围住了米里斯提后,扬言要把米里斯提变成莫亚比兹。罗夫康知道埃西霍的余部与金军有着深仇大恨,一旦让埃西霍的余部参与攻打米里斯提,那么埃西霍的余部肯定会把仇恨发泄到米里斯提城内的所有人身上。这是罗夫康不能允许的。罗夫康对北方军发布了攻城的准则,准则强调不得滥杀米里斯提的百姓,只要他们肯归顺帝国,则予以妥善安置;对投降的金军将士和王族宗亲也必须保证其人身安全,然后再作相应处置;对顽抗不降的金军,则坚决彻底地消灭掉。

罗夫康对他的将士们说道,“我们对金国的百姓,绝不能像金军对待我们北方的军民一样,肆无忌惮地随意杀戮,惨无人道。对待金国的百姓,只要他们不敌对敌视我们,不对我们采取不利的行动,都要保障他们人身和财产安全,并妥善安置好他们。对那些向我们投降的金国的王族宗亲和金军将士,也要保护好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过段时间,再对他们作相应的处置。我们在攻打金国的都城和其他城镇时绝不能滥杀乱杀,因为这样将会极大激化我们与卡布诺尼人的矛盾,不利巩固我们胜利的基础,也会削弱我们打击金军的机动力量,亦不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胜利的战果。”

基于罗夫康制定的善待卡布诺尼百姓及向帝国投降的王族宗亲和金军将士的行事准则,罗夫康明令“埃西霍的余部不准参加攻打米里斯提的军事行动”。同时,罗夫康一再提醒攻城的将士要按照他制定的这个准则行事,用实际行动对米里斯提的军民发起强有力的政治攻势。

就在罗夫康着手实施攻打米里斯提的准备工作时,在金国北边蛰伏的达勒善的人马向围困米里斯提的法蒙克的镶蓝旗军发动了突然袭击。达勒善部的突袭让法蒙克的镶蓝旗军猝不及防,法蒙克急忙向冈仁齐和德里亚求援,冈仁齐和德里亚派部与法蒙克的镶蓝旗军一起击退了达勒善的进攻。法蒙克的镶蓝旗遭金军袭击的消息传到了罗夫康那里,引起了罗夫康的高度重视。罗夫康不会想到在金国的北面竟会有一支金军部队。北边怎么会有金军的部队?外逃的金军不是向西逃了吗?在北边的金军有多少人马?一连串的疑问萦绕在罗夫康的心头上。罗夫康现在亟须要弄清楚的是在北边的那支金军有多少人马。从传上来的情报看,突袭法蒙克的金军人数不多,估计在二到三万人之间。不过,罗夫康不敢大意,突袭法蒙克的金军也许只是北边金军的一部分。在得到法蒙克的镶蓝旗军遭金军袭击后,罗夫康调集七万人马北上,增援正在困城的三旗军和尼赛洛部,在金军被击退后,罗夫康在法蒙克的北面部下了三万帝国一师部队,由董向焘统一指挥这三万人马。三旗军各自得到一万旗军,尼赛洛部也增加一万五千人马,现在包括董向焘部在内,米里斯提周边有近十四万兵马。

为了防范北面金军的来袭,罗夫康令达古彦部一万五千人部署在镶蓝旗的北面,耿健华部一万五千人部署在镶蓝旗的东北面,饼德派一部监视米里斯提西北面的动向,法蒙克的镶蓝旗军二万五千人,一万人用作攻城,另一万五千人则保护攻城的部队;镶红旗军和镶白旗军抽出一万人马为机动部队,尼赛洛部也预留一万人为机动人马。同时,为了应对金军有可能的大规模的来袭,罗夫康拟订了在北面与金军决战的计划:金军主力部队若从北面大规模来袭,从金国东西两边各抽调一万人马,再加上在下区的三万人马,以及董向焘部三万人马及三旗军和尼赛洛部,外加饼德的主力部队,总计近十八万人马,与来袭的金军大部队在米里斯提以北的区域决战。罗夫康还作出了决战与攻城同时进行的决定。在给饼德的去文中,罗夫康告诫饼德道:

法蒙克的镶蓝旗军遭到北面金军的袭击,来袭之敌已被击退,但对北边之敌却不能有任何大意。因为我们不知北边之敌有多少人,大致估计,北边之敌人数不会很多,可能是从外逃之敌中分化出来的一支,但我们不应对其有任何的轻视,必须准备最坏的情况。你们派一部监视在西北方向敌之动向,防备北边之敌可能会对你们发起的进攻。若来敌人数甚众,我将集结北方主力部队,与你们一同对敌,与敌一战。在与敌决战时,困城部队也会对王城米里斯提发动进攻。发动攻城的时间不会受外敌的干扰,以我现有兵力,与敌决战和攻城可同时进行。何况,我方发动攻打王城之战,可能会引诱敌人来袭,方便我们与敌军作战,尽快达成消灭金军的目的。所以,你们在葛达巴力一带要做好作战的准备,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突**况。至嘱。

被达勒善一搅和,本来罗夫康下达的九月初各部攻打米里斯提的命令不得不往后推迟。在对北面之敌防范的安排布置妥当后,罗夫康已经决定不管北面之敌是否前来,攻城一定要即将打响。达勒善的金军袭击围城之敌,令金国君王迈立阳看到了一丝希望,不过,迈立阳的希望很快便被帝国北方军的攻城冲淡了。达勒善的进攻,没有缓解金都的军事压力,在九月二十七日这一天,三旗军和尼赛洛部对米里斯提发动了进攻。在炮火的掩护下,攻城的各支部队朝米里斯提发起了攻击,米里斯提的外墙被一发发炮弹击中,砖石迸裂,硝烟腾起,攻城的各部队架起云梯,爬上城墙,与城墙上的金军扭打厮杀起来。

吸取了上次攻城的教训,这次攻城的部队采取了硬战与巧战相结合的作战方式。在敌人的火攻面前,攻城部队用火攻对火攻,以火止火,巧妙扑灭了敌人设置的火带。在突破第一道城墙后,攻城部队与城内守敌开始街巷战和房屋战,双方围绕着一条街,一条巷和在房屋中进行激烈的争夺战。在与敌人的作战中,攻城的部队总结出了不少对付敌人的好方法,在局部以多打少,把持防御和攻击兵器的士兵组成一队,协同作战;先扫清敌人藏匿的住宅民房,再对敌发动进攻,等等。其中,镶蓝旗有一支十多人的小队受到了罗夫康的表扬,罗夫康提到这支十多人的小队用“机警和灵活的动作,完美的团队配合,盾牌手挡箭,弓箭手和火箭手射击,炸药手爆破,长枪长矛手刺敌,大刀手斩敌,每人各司其职,又互相协作,自身无一人伤亡却毙敌五十多人,实为其他各攻城部队学习的楷模。”

到了十二月中旬,攻城各部队基本控制了米里斯提第一道防御区域,把“城内之敌逼进第二道内城墙里”。罗夫康见攻城部队的第一阶段的作战已顺利完成,给三旗军及尼赛洛部下达了一道命令:

一、妥善安置卡布诺尼人的百姓,保护好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先把他们集中起来,听候安置。

二、对向我军投诚放下武器的金军将士及王族宗亲,在不损害他们人身和财产权利下,派人先把他们看管起来,到时再作相应处置。

三、扫清攻打敌城第二道城墙的所有障碍物,如有可能,拆除敌第一道城墙内外所有的住宅建筑,把他们夷为平地。

就在罗夫康向攻城各部队发布这道命令时,从帝国中央传来了一个重大消息,帝王四世明威俊病逝了。帝王明威俊在位二十四年,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帝王明威俊去世的消息传来,罗夫康因“战事繁忙”无法离开北方,副统帅郑维浩则代表罗夫康参加帝王四世的葬礼,三旗军、纽爱尔人、陆希莱的卡瓦勒海军以及德里埃的脱布涅顿和腾默莱的拉赫耶母派出自己的代表到帝都曼蒂兰斯特参与帝王四世的葬礼。帝王四世明威俊去世后,其长子明尚丰继承帝位,是为帝王五世,改明年为帝王五世元年,即为帝王五世第一年。

明尚丰把自己的登基大典定为元年的一月二十五日。明尚丰的登基大典的日期通知给罗夫康后,罗夫康回应新帝王,他会参与帝王五世的登基大典。当年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罗夫康没有去,这次罗夫康不能再错过帝王五世的登基大典。当然,罗夫康进都不仅仅只是参加帝王五世明尚丰的登基大典,他还要向新帝王汇报上一年的北方战况。进入帝王五世元年,一月十七日,罗夫康在交待好自己的手头的事,等副统帅郑维浩到庆顿城暂代其职务后,罗夫康便进都去参加帝王五世明尚丰的登基大典。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也许是帝王四世明威俊的去世提醒了罗夫康,让忙于战事的他有感到自己在北方度过了快二十个年头了。曾经的那个志气奋发,锐意进取的青年,已过半百,罗夫康不得不心生感慨。作为帝王四世执政时期的见证者,面对着那些时光如同像流水中的瓶子、树叶等从其眼前经过,且渐行渐远。罗夫康内心有种莫名的言状,或许他能深刻地感到时间是把杀猪刀,总是飞快地催人老。

帝王五世元年一月二十五日,明尚丰的登基大典在帝宫葛罗米斯的景观天坛如期举行。天坛里站满了帝都及从各地来的文武官员。三鞭响,一鞭帝王到,二鞭答谢礼,三鞭戴王冠。在明尚丰的一位王叔把亮闪闪的王冠戴到明尚丰的头上后,学相韩国谊走了上来,接过玉锦卷,展开来后,念道:

先王离世,新帝登基。盱衡海内外,帝国大体安定。然北方战事未熄,西北太平不定,南方残敌贼心不死,帝国的安全仍有不少隐患。帝国之大,军政之事繁杂,现治理帝国之重任,落入吾之肩上,吾责无旁贷,尽心尽力,扛起治理帝国之重任,把帝国治理好,发展好,维护好。对内做到上下通达,对外广交睦邻;使官民将士忠心为国,使外番属民不离心生异,做到内外兼修,争取让帝国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学相韩国谊在念完帝王明尚丰登基的开场白后,退了下去。接着,帝王五世明尚丰对着下面的文武百官大声说道:“我愿率帝国的将士臣民,同心协力,把我们的帝国治理好,发展好,维护好。”帝王五世明尚丰话音刚落,底下成群的文武官员便大声回应道:“我们愿在帝王的领导下,兢兢业业,把帝国治理好,发展好,维护好。”众文武官员齐声说道,声若洪钟,响彻帝宫内外,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站在人群中响应帝王话的罗夫康,见新帝王英姿焕发,锐气十足,确有一番励精图治的精神气,把帝王四世明威俊末期的怠政的阴霾一扫而光。历经帝王三世、帝王四世,现在又到了帝王五世执政的时代,罗夫康顿觉有恍若隔世之感,心头油生历经沧桑,已跨越一段长长岁月的老人心态:

普天同庆贺新君,

一代帝王一代新。

时光荏苒几十载,

跨越三帝老人心。

旧主离去,新人乍到。伴随着帝王五世的开启,帝国又一次完成政权的更迭,迎来了新君。而帝国在完成了最高统治者的新阵代谢后,又焕发了勃勃的生机,有诗道,“病树前头万木春”。正是:

一代帝王一代新,新人带来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