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88章 风云突变

第一百八十八章 风云突变

贝当富沫,中西亚的一个国家,在中西亚广袤狭长的地域,贝当富沫处在中间的位置。贝当富沫的都城叫亚历默斯,都城内住着数十万人,还有数万守军。此时的亚历默斯,全城戒严,守城的大将萨拉林指挥着城内的守军抵抗着一群身穿黑色盔甲的敌人。金军贝勒多玄里正指挥着金军攻打这座眼前不肯向他投降的中西亚一个国家的都城。守城官兵的抵抗比多玄里想象得顽强得多,但多玄里依然对金军的攻城充满信心。他正准备着对这座都城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可是现在金军的后勤物资需要补充,多玄里上文给君王迈立阳,请求补充箭弹粮草物资,并再增补些人马,以继续攻打未被金军征服的中西亚的国家。

萨拉林指挥守军击退了敌人的攻城,他忙把这一情况向贝当富沫的女王艾丽亚妮汇报。此时的贝当富沫国王刚刚去世,王子诺罗比特才只有十五岁,艾丽亚妮只好担起守卫贝当富沫的重任,在强敌攻城的情况下,守住都城亚历默斯。萨拉林向女王艾丽亚妮汇报守军击退了敌人攻城的捷报。艾丽亚妮对萨拉林说:“殊闻当面敌军之前在中西亚横行暴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若被彼等占领,必遭灭顶之灾,希萨拉林将军务必守住都城,挫败来敌。”萨拉林向女王保证道,一定守住都城亚历默斯。艾丽亚妮相信萨拉林守城的决心,因为她的大女儿嫁给了萨拉林,萨拉林和她是一家亲。

艾丽亚妮二十岁嫁给贝当富沫的国王诺曼茹博,她是贝当富沫公认的大美人,身材修长,体态丰腴,婀娜多姿,为国王诺曼茹博生下二女一子。艾丽亚妮不光有迷人的身姿,更有讨国王喜欢的温顺和贤惠。国王诺曼茹博爱屋及乌,在艾丽亚妮为他生下儿子诺罗比特后,诺罗比特就被诺曼茹博钦定为王位的继承人。现在诺罗比特还小,强敌攻城下,艾丽亚妮不得不担起守卫都城的重任,暂时接管对贝当富沫的统治。

多玄里把金军攻打贝当富沫的重点放在亚历默斯上,是因为他垂涎于亚历默斯的繁华和富庶。贝当富沫在中西亚诸国中算是一个国土较大的国家,除了都城亚历默斯,还控制着十几个城堡和几百个村庄。多玄里不知道贝当富沫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作为一个以掠夺他国财富人口和土地的侵略者,哪里获利多就往哪里攻是多玄里的金军的一个本能行为。多玄里等着君王的回复,他渴望继续攻打中西亚的国家,可是多玄里等来的是君王迈立阳下达给他的“速回金国”的命令。在看到君王让他和他的金军“速回金国”的命令后,多玄里感到有点惊讶。前来的一个将官告诉多玄里,金军在与帝国军队的作战中损失严重,君王现决定集中兵力对付帝国北方军队,征讨中西亚的事只能暂且搁一搁了。多玄里得知金军在南边作战不利后,心有不甘,看来攻打眼前这座都城的军事行动是要化为泡影了。

艾丽亚妮和萨拉林紧张地注视着敌人下一步的举动,可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攻城的金军撤退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敌人陆续向东远去。萨拉林派出侦察人员去察看敌人的动向,确认敌人是真的走了。艾丽亚妮和萨拉林不知道金军撤退的原因,他们不知道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队救了他们。

金国君王迈立阳之所以紧急召回多玄里的金军,是因为迈立阳得到罗夫康还活着的消息。罗夫康的死一度让金国高层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随之传来罗夫康没有死的消息却使迈立阳和他的将领们半信半疑。一些将领认为这是帝国北方统帅部放出的一个烟火弹,想借此迷惑金国的将帅。可帝国国王的一个通令却使迈立阳再也高兴不起来,帝王的这个通令写道,“在罗夫康身体恢复健康期间,由副统帅郑维浩暂代行统帅之职”。看来罗夫康还活着,只是在战斗中受了些伤,正在“恢复健康”。一些金军将领仍表示怀疑,但最终从帝国北方得来的情报确认罗夫康依然可以像以往那样正常地处理职务。迈立阳的心里紧张了起来,他有种不安的感觉。

罗夫康毕竟是一个不安分的将领,果不其然,帝国北方统帅部就传出了要把战斗进行到底的风声,迈立阳的危机感陡然骤增。看来,把费朗的金军撤回上区是对的,多玄里的金军也必须立马召回,集中所有金军,固守金国上区,这是迈立阳潜意识里面对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队的威胁后,急须应对的对策。迈立阳集中金军所有兵力固守金国上区,那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在金国下区唯一还有金军军事力量存在的安莱托布该怎么办?迈立阳召集亲王贝勒等将领开会,商讨应对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队的对策。会上,参加会议的将领们争议不休,争论的焦点在安莱托布上,争论的话题可简单归纳为安莱托布的军民是撤?还是守?

那些坚持保住安莱托布这个战略据点的将领们认为,安莱托布的存在是金国在下区仍有影响力的唯一体现,金军坚守安莱托布将牵制帝国北方一部分兵力,使罗夫康要来攻打金国上区多了一份顾虑,迫使帝军无法全力来袭,能缓解帝国军队对金国上区的压力。持反对意见的将领则认为,安莱托布的军民应尽早撤到上区,因为安莱托布突出于整条战线上,过于孤立,罗夫康肯定不会弃安莱托布于不顾,必会首先率大军拔掉安莱托布这个据点,到时金军管还是不管?如果金军不管,不去营救安莱托布,于心何忍;如果金军去解救安莱托布,这是不是就中了罗夫康的圈套?所以,放弃安莱托布是利大于弊。

睿肃王洛瑞什说道,“现在罗夫康不会率大军进犯我们,可二三年后就不得而知了。罗夫康肯定是会来攻打我们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早做策划,应对罗夫康在未来对我们的进攻”。智亲王艾敏博葛说道,“提前做好准备,我们才能对敌人的来袭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备才能无患”。迈立阳也表态道:“安莱托布是撤还是守要看安莱托布对我们是否有利。若安莱托布利于我们对付罗夫康的军队的,那么就该保留安莱托布;若安莱托布已成为我们对付敌军的一个累赘,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安莱托布,把安莱托布的军民撤到上区。”

正当金国高层在为安莱托布是否弃守争论不休时,罗夫康也在制定下一阶段帝国北方军队进攻金国的具体的方案。综观北方的局势,在金国下区,东边斯甘尼斯已成为陆希莱部和镶蓝旗的共管区,德里埃的脱布涅顿已投靠了帝国;中部腾默莱的拉赫耶母虽没有明确表态,但其首鼠两端的墙头草作风使罗夫康无须在意他的政治立场;在西边,费朗的金军已撤回上区。在下区,金国唯一还保有的城镇便是安莱托布。对于罗夫康来讲,要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中把战火引入金国上区,就必须首先拔掉安莱托布这座重镇,彻底扫清金军在下区的军事力量。所以,罗夫康制定了下一阶段帝国北方军队第一步作战目标是攻打安莱托布。在罗夫康看来,攻打安莱托布既是攻城,也能引来金军,寻求与金军作战,达到歼灭金军一部的目的,可谓是一箭双雕。

大战过后,罗夫康首要做的是整军,提拔一批新的官兵,填补那些在作战中牺牲的将领的位置。董向焘的联队仍回到阿里斯达,饼德依旧率部屯驻在凌河一带。张国雄、段举飞和陈世允的联队长之位分别由尼赛洛、沈澄和陈湘峰接任。这样,帝国一师的五位联队长是董向焘、饼德、尼赛洛、沈澄和陈湘峰。菲歇姆的三万多士兵充入到帝国一师,补充帝国一师在特勒拉斯之战损失的兵员。经过补充后的帝国一师的兵力与特勒拉斯决战之前的相差无几。罗夫康拟定了在第三个年度,即帝王四世十九年,率部对安莱托布发起进攻。

帝国北方军队在特勒拉斯决战胜利所夺取的最大战果便是把特克鲁的斯甘尼斯占为己有。在特克鲁的势力被彻底逐出斯甘尼斯后,陆希莱的部众与卡德茨的镶蓝旗军共同管理斯甘尼斯。罗夫康进都面见帝王明威俊,就向明威俊提到了斯甘尼斯,罗夫康向帝王明威俊提到了斯甘尼斯交由北方管理。明威俊同意了罗夫康的要求,明威俊对罗夫康说,帝国中央不插手斯甘尼斯的事务,斯甘尼斯全权交由北方来管理。得到了帝王的明确表态,罗夫康可以放手接管斯甘尼斯。罗夫康让斯甘尼斯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地区,只派少量兵力驻防斯甘尼斯地区,其中达利纽曼以及沿岸的港口划给陆希莱部管理,陆希莱派部驻防;达利纽曼以南区域由卡德茨的镶蓝旗军管辖,以北区域由陆希莱部所管。斯甘尼斯的军政令要统一,所有政策的制定都要经过北方统帅部的同意才能颁布执行。在利益的分配上,斯甘尼斯收缴上来的粮秣,分成同等的三份,给陆希莱部、镶蓝旗军和阿里斯达的统帅部;所收缴的税收,除海上货物贸易税外,也分成相等的三份,给陆希莱、镶蓝旗和北方统帅部;海上货物贸易等税赋,陆希莱部分七成,另三成给北方统帅部。

罗夫康指定在斯甘尼斯收缴的农作物不得超过农民收成的三成,工商税则依旧维持现状,并向卡德茨和陆希莱强调了各方权责的分配。罗夫康告诉陆希莱和卡德茨,一旦金军来攻斯甘尼斯,迅速予以放弃,不得以任何形式固守斯甘尼斯。这是罗夫康让斯甘尼斯成为一个不设防地区的妙义所在。

北方的局势又稳定了下来,但是谁也不会认为战争就将离北方远去,战争与和平的风云突变使北方这片帝金两国的交战区又会在将来的某个时期爆发一连串的战斗。对帝国来讲,北方一隅暂且是平静了,西北部又将卷入战火之中。喜欢“渔翁得利”的蒙古汗王尹稚单即将率领他的蒙古汗军的骑兵军团入侵帝国的西北部,开启蒙古汗军在帝国西北部“得利”的大规模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