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83章 嘹亮的军号声

第一百八十三章 嘹亮的军号声

军号声在特勒拉斯的草原上又一次响起,巴达武和他的第二批增援部队赶到了战场。

望着面前惨烈的战场,巴达武拔出佩剑,对将士们命令道:“拔出你们的刀剑,跟着我,冲过去!”巴达武第一个拍马冲向金军,第二批增援部队的将士们也前仆后继冲向敌人。看到眼前向他们冲过来的一群群帝国的骑兵,金军的指挥官叫喊着自己的官兵改变进攻的方向,调整好部队的进攻阵形。金军的步骑兵迅速摆好阵形,迎击帝国军队的迅猛冲杀。

“开火!”在冲锋时,帝国的炮手把一发发炮弹倾泻到敌人的阵群中。炮弹在金军的前头部队爆炸开了花,在密集的爆炸下,金军的前头部队垮了一大片。第二批增援部队的骑兵风驰电骋地杀入金军的阵群中,一个又一个金军的战士倒在帝国骑兵的刀剑下。

虽然巴达武的第二批增援部队凭着猛烈的火炮在刚开始发动进攻时先声夺人,压制住了金军,但是金军的将士毕竟训练有素,作战顽强凶悍,他们很快便稳住了阵脚,迎击冲过来的帝国的步骑兵。帝国的战车协助骑兵大量杀伤金军的铁骑,金军的炮手瞄准目标,一炮击中了一辆战车,只见那战车被炮弹击中后,一下子飞出去了数米之远,战车上的人被甩了出去,牵着的马与战车翻倒在地,哀鸣着无力再起。在金军炮兵的轰击下,冲过来的帝国部队蒙受了不小的伤亡。当然,金军的进攻有多猛,帝国部队的反击就有多快。帝国的骑兵炮手把一发发炮弹精准的打击在了敌人上,其中有一金骑兵,被数发炮弹击中,在剧烈的爆炸中,那名金骑兵竟连人带马被炸了上去,在空中打了个翻后,在战马的惊鸣声中人马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一命呜呼。

金军的抵抗很顽强,面对着第二批增援部队的数万人马,金军的将士毫无惧色,奋力阻击着帝国步骑兵的进攻。同样,第二波增援部队的将士们义无反顾地朝金军冲了过去,与金军厮杀在一起。巴达武一马当先,率先冲入敌军,怀着对金军的一腔仇恨,巴达武的伯父巴克洛、祖父巴德,都死在金军的手上,巴达武把对金军的仇恨一股脑儿地发泄到了这场与金军的决战上。在巴达武身先士卒的表率下,身后的将士们也一个个呐喊着奋不顾身向金军冲了过去。也许这是罗夫康为什么要让巴达武指挥第二批增援部队的原因。其实,早在凌河—弗玻里圣之战中,罗夫康就看到了巴达武率领的镶白旗军旺盛强悍的战斗力。任命巴达武指挥第二波增援部队担当进攻金军的重任,罗夫康相信巴达武不会让他失望。

巴达武拍马勇敢地冲入了敌群,见一个杀一个,在巴达武炽热的攻击下,一个又一个金军的战士被巴达武夺去了性命。好个巴达武,勇冠全军,以一挡十,一路冲杀,敌军难挡!只是,金军的将士也不是吃素的,双方的将士混杀在一起,像两头抵着角的公牛,谁也不让谁,一时竟难分胜负。

得到巴达武部队的增援后,第一批增援部队的剩余的将士,士气大增,他们与当面的敌人鏖战在一起,死战到底。

在特勒拉斯的草原上,帝国和金国的几十万将士激战在一起,一时不相伯仲,整个战局呈胶着的状态。

菲歇姆率领的三万六千人的第三波增援部队按罗夫康的指示,进入北方后先到阿里斯达城面见副统帅郑维浩。菲歇姆的部队赶到阿里斯达后,郑维浩与菲歇姆碰了面。郑维浩告诉菲歇姆,部队在阿里斯达稍事休整后,出发赶往登克里堡,赶到登克里堡后会有人接应你们赶往特勒拉斯的战场。郑维浩给了菲歇姆一张北方地图,在地图上标注着登克里堡和特勒拉斯的方位。郑维浩派人指引菲歇姆的人马赶往登克里堡,菲歇姆的人马赶到登克里堡后,在接应人的指引下赶往特勒拉斯战场。

菲歇姆的三万六千人马赶到战场后,罗夫康的第一批增援部队在得到数万人马的增援后,开始朝着当面的金军发起反击。罗夫康的作战设想渐渐成为了现实:金军两面受敌,在两面帝国军队的进攻下,金军力不能支,逐渐后退,战局逐渐朝着不利于金军的方向发展。

看到这场决战胜利无望,一些金军将领建议睿肃王洛瑞什和旗王阿勒儿率军撤出战场,避免大军遭受更大的伤亡。洛瑞什征求阿勒儿的意见,金军是否可以撤退?阿勒儿不想撤退,他不甘心自己指挥的这场决战就这么输了,他不认输。可战局的发展已越来越不利于金军了,如果说巴达武的增援部队金军可以顶一下,并与其杀得不相上下,那么菲歇姆的数万人马加入战场,与罗夫康第一批增援部队联合起来向当面的金军发起进攻后,金军便渐渐支撑不住,全线后退。纵然金军强悍善战,但终究抗不住帝国援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看到战局已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时,睿肃王洛瑞什当机下令,金军逐次撤退,撤出战场。

睿肃王洛瑞什给阿勒儿下达了命令,“当下局势渐朝不利于我方发展,再硬抗下去,只会使我方陷入敌军两面夹攻的窘境。全军应迅速组织撤退,使我方将士能安全撤出战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请速执行此项命令,不得有误。”阿勒儿接到睿肃王的命令后,观望着战场的动向,他终于感到大势已去,正是:

不认输不行,不服软不成。

阿勒儿终于下令,金军的中央集团军群逐次撤出战场,返回金国。在洛瑞什和阿勒儿下达的撤退的命令下,在特勒拉斯战场上的金军开始组织撤退,准备离开这片血腥的战场。

洛瑞什之所以急于下令金军从战场上撤离是基于他对当前战局的考虑。眼下,帝国的援军源源不断地赶到战场,受到两面进攻的金军开始支撑不住,出现后退的迹象。在特勒拉斯的金军,当面和西面皆有敌人的重兵,东边是大海,北面则是连绵的群山。想必洛瑞什也看出了罗夫康的作战企图,那就是两面的帝国重兵集团通过不断地压迫金军,把金军压迫至群山中,歼灭金军主力或重创金军。因此,在撤退前,洛瑞什格外注意背面的群山是否有敌人活动的迹象,并派出一部扼守群山间的出口,抢占各处山头高地。

派出去的金军没有在山群的侧后发现有敌人大部队活动的迹象,得到这个情报后的洛瑞什心里放心了不少,随即他又增派了一批金军赶往北面的群山,保障金军后退出路的安全。按照洛瑞什的命令,金军官兵控制住了群山间的各出口要地,并抢占山头高地,砍伐山中林木,搭建炮楼,掩护金军大部队的撤离。

洛瑞什派贝勒卡豪给正在指挥攻城的藤山传达撤退的命令,藤山把撤退的命令传到指挥已攻入城的金军将官固勒星海巴。星海巴指挥麾下的金军正跟德里埃的守军进行着街巷战,在星海巴看来,只需一天时间,他指挥的金军便能攻入波黎亚的中心地带,并逐一剿灭城内的守军。所以,在接到撤退的命令后,星海巴并不想走,他对传令官说道:“我们只需再努力一下,便能攻占波黎亚,再给我几天的时间,我就能率部踏平波黎亚。”传令官告诉星海巴:“现在帝国的援军不断到来,在特勒拉斯的金军渐感吃力,快顶不住了。如果我们再不撤退,就会遭到帝国大队兵马的围攻,蒙受重大的损失。所以不管你们局部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绩,都必须服从全局的安排。我到这里来,就是传达上面撤退的命令,上面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撤离,违抗者军法处置。这是死命令,你必须立刻率部撤出去,不得有误。”

见传令官撤退的口气严厉,星海巴只好下令所部撤出波黎亚,其他得到撤退命令的围攻波黎亚的金军部队也相继撤退,离开了波黎亚。

金军后面的部队开始陆续撤出战场,帝国援军见金军开始撤退,不断压迫金军,逐渐把金军压迫到北面的群山边。山上,金军的火炮不断轰击山下的帝国部队,掩护大部队的撤离。有一部分金军被帝国援军逼上了山,帝国的将士攻了上去,想歼灭掉上山的金军。但是,在敌人顽强的阻击下,攻上山的帝国将士进展迟缓,在呼啸飞来的箭支和炮弹的爆炸下,伤亡不小。巴达武看到攻上山的帝国部队被金军压着打,急了,他连忙调来帝国一师的炮兵,对准敌人制高点上的火力轰击。在一发发炮弹精准的打击下,金军在山上搭建的炮楼一个接一个被炸塌掉。帝国部队重新调整进攻,在炮火的支援下,帝国的将士开始不顾一切地冲上山。

阿勒儿和卡豪等将领被帝国部队逼上了山,眼见帝国将士呐喊着冲上山来,阿勒儿和卡豪等将领急忙撤退,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在阿勒儿身边爆炸,把阿勒儿和卡豪炸昏了过去,好在其他金军官兵把阿勒儿和卡豪抬下山去,得到救治后,阿勒儿和卡豪都醒了过来,且并无大碍,跟随撤退的金军部队返回了米里斯提。

张德能的特兵队奉命赶到群山的后面,他们从山背后爬了上去,与冲上山的帝国将士一道消灭盘踞在山上的金军。在山上的金军,除撤下山的以外,其余金军皆被帝国官兵所灭,一个个倒在帝国战士的手下。战斗结束后,巴达武走上了一座山的山头,见山顶上“敌尸横七竖八躺在山上,被炸垮的炮楼挂着血肉模糊的残肢,地上散布着敌人丢弃的武器物品和一处处构筑的防御工事”。

帝国特兵队的战士在夺占了一个山头后,把一面帝国的旗帜插了上去,那面旗帜迎风飞扬,在光芒的照耀下风采十足,这是一面飘扬在山上的象征着胜利的旗帜。

当西下的阳光照耀在特勒拉斯的草原上,草原上躺着一片片帝国和金军的战士的尸体。还活着的帝国的将士看到山上那面“胜利”的旗帜,他们看到了胜利,知道这场大战在此刻落下了帷幕。看到身边倒下的帝国的将士,还活着的他们内心是复杂的,那些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快要死了的帝国战士,在临终的一刻有幸见到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身受重伤的帝国将士在以后的岁月中将会诉说自己军事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战,他们身上的创伤便是这场战役的最好的见证。

当马儿眷恋着死去的骑士,当胜利的光芒照在特勒拉斯这片大草原上,站在最后一只倒在他手下的野犸象的尸体上的赵润丰,战后被授予“野犸象勇士”,并得到了一枚奖章,奖章的正面刻着一只野犸象的头像。这枚精致特别的奖章一直被赵润丰保存,直到他离开人世。而这枚别致的奖章也见证着赵润丰,这位帝国普通的战士,对这场决战作出的贡献。也正是像赵润丰一样的一个个英勇的帝国战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赢得了这场对金军决战的胜利。

金军撤退了,波黎亚保住了,望着满目疮痍的波黎亚,德里埃心里面有说不出的感觉。在看到金军撤出战场后,昂利图很高兴,他连忙把敌人撤退的捷报告诉给了德里埃,德里埃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当他站到高台,向远处望去,看到特勒拉斯草原上满布着帝金将士的尸体,德里埃心感沉重,这场战争的惨烈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将军,你看山顶上升起了我们的旗帜。”身边的一个战士对饼德说道。饼德顺着战士手指的方向看见了飘扬在山顶上的那面帝国的旗帜。“我们胜利了!”身边的战士大声地说道,饼德默不作声,他看着罗夫康将军,心中没有多少战争胜利的喜悦。饼德忽然听到罗夫康将军身上有动静,他解开罗将军军服上的纽扣,吃惊地看到一枚箭正射在罗夫康将军佩戴的帝国勋章上。帝国勋章上的裂缝迅速扩散,伴随着“砰”的一声,帝国勋章的碎片迸裂开来,一部分掉落在地上,还有那支箭。

在余晖的残照下,帝国勋章的碎片熠熠生辉。

在睿肃王洛瑞什的指挥下,撤退的金军渡过了噶巴布斯河,返回米里斯提,帝国的援军没有深入追击,在追至北面的群山后,便停止了进攻。帝国的援军连日作战,人马疲乏,已无力再追击金军。特勒拉斯决战,就这么结束了。

这场帝金两国的决战,帝国的援军部队战死四万六千人,重伤致残有八千多人。德里埃的波黎亚守军作战中亡七千五百人,伤八千多人,城内百姓伤亡二万多人。金军的伤亡,据战后的统计,金军战死者五万四千余人,重伤致残者约六千多人,不包括全军覆没的野犸象军团、忍者、加洛慕尼的海盗舰队等雇佣军的伤亡人数。

特勒拉斯决战的结局给北方带来深刻的影响。在金军中央集团军群撤出战场后,在斯甘尼斯的特克鲁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在巴达武所率援军的大兵压城下,特克鲁向巴达武投降。在斯甘尼斯的达利纽曼的攻防战中,特克鲁的部队伤亡逾万,陆希莱的卡瓦勒海军陆战队在攻城中也伤亡过万,攻城的镶蓝旗军伤亡千余人。特勒拉斯决战过后,费朗的金军奉命离开了驻地,返回金国的上区,回到了金都米里斯提。至此,卡布诺尼人在下区只剩下安莱托布这么一个重城据点。

特勒拉斯决战胜利的捷报传到帝都曼蒂兰斯特后,帝王和中央的各级官员高兴不已,很快决战胜利的喜讯在帝国迅速传播开来。帝国的一位诗人,为特勒拉斯决战创作出了一首诗歌,名为《嘹亮的军号声》:

草原茫茫,传衔急;

狼烟升起,大军集;

特勒拉斯决战启。

万众一心,海陆齐;

城内军民急躁气,

帝军一到安人心。

军号一响,势如虎;

军号二响,勇往前;

军号三响,胜负定。

军号嘹亮,响彻野;

可歌可泣在眼前。

军号嘹亮,威震天;

北方一战定乾坤。

就让那嘹亮的军号声,

再次响彻在这片广袤的大草原上;

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