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80章 翘首以待

第一百八十章 翘首以待

决战的通令一下达,罗夫康和他的将领们忙碌了起来。在发给三旗军统领的命令中,罗夫康要求他们派出二万旗军,并且再分出五千兵力,充入到帝国一师的部队中,组成第一波增援部队。都哈滨和鲁斯珀德各派出五千纽爱尔的铁甲骑兵赶到了阿里斯达。董向焘的部队也已在弗玻里圣一带驻防。罗夫康告诉巴达武,董向焘的联队驻在弗玻里圣一带,是为了保护弗玻里圣的军民,好让镶白旗集中主力部队投入到与金军的决战中。巴达武被罗夫康任命为第二波增援部队的指挥官,第二波增援部队有一万五千人的镶白旗军、一万五千人的镶红旗军、一万五千人的镶蓝旗军,以及尼赛洛的一万八千人的帝国一师和施坦因的五千纽爱尔的铁甲骑兵,总计兵力六万八千人。为了便于指挥,罗夫康要求镶红旗的哈盛莱和镶蓝旗的卡德茨各派出一员得力干将指挥各自一万五千人的旗军,统归巴达武指挥。

由于罗夫康率领的第一波增援部队先行出发,罗夫康令三旗军先抽出五千人马与帝国一师会合。为了尽可能缩短大军集结的时间,罗夫康所率的帝国一师先要等镶红旗的五千人马,等镶红旗的五千人马到来后,再北上与镶白旗的五千人马会合,然后来到登克里堡,与镶蓝旗的五千人马会合。在登克里堡部队集结所有人马后,再赶往特勒拉斯,与金军决战。

哈盛莱令斯润察指挥五千镶红旗军,赶往阿里斯达与罗夫康的帝国一师会合。斯润察的五千镶红旗军来到阿里斯达后,罗夫康即下令大军出动,向北朝登克里堡进发,与镶白旗军和镶蓝旗军会合。

在巴达武他们离开阿里斯达前,巴达武问罗夫康:“西面的金军会不会离开他们的驻地,进入到东面的战场?”

罗夫康回答道:“我派董向焘的部队驻防在你们这里,就是为了对付西面的金军,拖住他们不让他们离开。”

罗夫康对西面的金军会不会加入到东边的战场,他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眼下的战局,也许唯一令罗夫康担心的是西面之敌的动向,这是一个x因素。不过,罗夫康也有理由相信,西面之敌不会被调到东边去。把西部的金军调到东边的战场对整个战局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呢。金国的君王及他的那帮亲王们应该能看到在西边留有一部分金军的价值所在。

在罗夫康大军即将出动的时刻,罗夫康已经得到金军大部队出动的情报,情报中提到此次金国举全国之兵,所发兵马人数甚众,一眼望不到头,估计此次金军出兵人数当在十四万以上。罗夫康无法判别情报人员传递上来的有关金军动向的情报是否准确无误,不过有一点罗夫康倒是能确认,金军的中央集团军出动了,就像罗夫康当年令镶红旗的梁栋成部重筑凌河城引来金军那样,金国的君王会把金军的主力兵团投入到东面的特勒拉斯的战场,迎战来援的帝国军队。

大军涌动,旌旗翻飞,数万人马的出动把阿里斯达搅得不得安宁。大战又一次降临在北方的土地上,在罗夫康的妻子周亚莉看来,这次决战在动员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六年前的第二次凌河之战能比的。很明显这次决战是罗夫康倾注全力的一战。与之相对应的是,金军对即将到来的大战肯定也投入了很多的兵力。双方都把这一战看作是关乎北方命运的关键一战,故把能投入的部队都派到战场上来了。对周亚莉来讲,每一次罗夫康率队出征,都是一次生死离别。作为一名征战在沙场上的将领,无法预料自己会在哪一场战役被夺去生命。死在北方的高级将领还算少吗,远的不说,埃西霍,还有周宾,一想到这,周亚莉的心里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今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规模是空前的,率队出征的罗夫康能幸免于难吗?周亚莉当然希望罗夫康能活着回来,每一个出征将士的亲人都希望自己的亲人能活着回来。可战争是残酷的,即将到来的大战不知会夺去多少将士的性命。周亚莉看到罗夫康将要出征了,她走上去,对罗夫康说:“你们要走了吗?”

罗夫康转过头,看到周亚莉在问他,面带微笑地说:“是的,我们快要出发了,前方已经打起来了”。

“你可要当心,在战场上,我盼着你归来。”周亚莉面带悲戚的脸神,动人地说道。

罗夫康听到周亚莉这句动人的话后,走到周亚莉的面前,双手放在周亚莉的肩膀上,两人的额头轻轻碰了一下,罗夫康微笑地说:“我会平安地回来,我保证”。

周亚莉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两人相视一笑。说完,罗夫康走了。带着数万人马,罗夫康和他的将士们离开了阿里斯达,朝着东北方向奔驰而去。

周亚莉站在阿里斯达的城上,望着浩浩荡荡向北开去的大队人马,他看到了一丝希望,感到了一丝忧伤。

一部分金军越过了噶巴布斯河,消息传到波黎亚,波黎亚的军民空前紧张,战争来临了。守城的将领胡挺峰估计,金军主力将在第二天到达波黎亚城外。入夜,万籁俱静,大战到来前的紧张气氛令胡挺峰和他的将士们的内心无法平静。金军的大批人马正往波黎亚赶来,战斗很有可能会在明天发起,波黎亚的守军能否顶住敌人的进攻,等到罗夫康大军的到来?胡挺峰无法保证,他只能尽自己的力量保卫波黎亚。天色渐渐明了,当胡挺峰站在城墙上,向远处望去,他见到了平生中让他难以忘记的一幕:金军,眼前满是黑压压的金军,一眼望不到头。看到眼前的一幕,胡挺峰倒吸了一口冷气,看来金军这次是出动了所有的主力。

一个将官跑过来告诉胡挺峰战况,发现金军的部队在波黎亚的两侧移动。听到这个战报后,胡挺峰很快就反应过来,他对那个将官说道:“金军这是想切断我们的后路,他们是要包围我们。”“走,我们到指挥室商讨守城的对策。”胡挺峰边走边说,快步朝着指挥室走去。

金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大部来到了特勒拉斯草原,望着大门紧闭,严阵以待的波黎亚的守军,阿勒儿下令金军先把波黎亚围住,等把波黎亚包围后再向波黎亚发动攻击。金军的火炮开始安置在离城不远的地方,投石器也安装好了,只等攻击令一下,大量的炮火和大块的火石瞬间就能让波黎亚的军民感到恐惧。自从当年见到了中土苏拉丁军队里头的投石器后,阿勒儿和他的将领们就对这庞大的攻击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金军建造了十几架投石器,阿勒儿把这些攻城的利器用到即将到来的攻打波黎亚上,与重型火炮一起,轰击当面的波黎亚的守军。

攻城的金军正做着准备,波黎亚的守城将士紧张不安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从金军传来的声响令波黎亚的将士们感到空气就像凝滞了一样,让他们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胡挺峰和他的将官们正在指挥室里部署着最后的应敌对策。胡挺峰和他的将官们围在放着一张城防图的桌旁,胡挺峰一边在图纸上指指点点,一边说道:“据最新得到的消息,金军的部队正在向我们守城的两侧移动,敌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先包围我们,然后再对我们发起进攻。我们的身后还没有敌人,敌人很可能不会在我们城后布置兵力,而是在城后的两侧埋下伏兵,引诱我们出城。待我们出城后,再对我们发起攻击,把我们逼下海去,对我们赶尽杀绝。所以,我们决不能中了敌人的圈套。我们应该与攻城之敌拼死一搏,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我们能顶住敌人的进攻,坚持到帝国援军的到来,我们就能守住波黎亚。望将士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抱着与波黎亚共存亡的决心,死守波黎亚,赢得战斗的胜利。”

接着,胡挺峰说到了金军攻城的方向:“见金军此番部置,意图很明显,重点攻击的方向是在波黎亚的西面。其它三个方向是围而不打,或配合西面的强攻对我们发动进攻,意在牵制我们的一部分兵力。所以,我们重点守卫的方向就是我们的西面。”在交代好守城的工作后,胡挺峰急匆匆来到德里埃的官邸,向德里埃报告守城的工作。德里埃对胡挺峰的守城部置表示满意,德里埃对胡挺峰说:“如今敌人已兵临城下,这场仗是非打不可了。战斗很快要打响了,告诉守城的将士们,帝国的援军很快就会到达,叫将士们坚持一下,我们很快就会转危为安。”

“我会的。我将率守城的将士们誓死抵抗金军的攻城,与波黎亚共存亡。”胡挺峰向德里埃保证道。

德里埃颇为感动地说:“好,我们一定能守住波黎亚。我已派人往城内的瞭望塔放置重炮,配合你们一起打击攻城的金军。”

从德里埃那里回来后,胡挺峰和他的将士们等着金军的攻城。金军没有立即对波黎亚发动攻击,阿勒儿打算做好充分的攻城准备后,再对波黎亚发起猛攻,一口气攻下波黎亚。阿勒儿在攻打波黎亚上动用了两万兵力:一万人正面强攻,在波黎亚的北面和南面各部有三千兵力,波黎亚背后的两侧再布下两千人马。阿勒儿打算在波黎亚背后故意留下一个空子,让波黎亚的军民从城后面逃出去,然后金军趁机对所逃的军民截杀伏击,把他们赶下海,赶尽杀绝。阿勒儿没有把波黎亚放在眼里,波黎亚的城防十分单薄,只有一面城墙,区区两万金军便能扫荡整个波黎亚。在得到金军按他的部署围住了波黎亚后,阿勒儿令攻城的将士准备好充足的弹药,明日对波黎亚发起进攻。

攻城的金军将士摩拳擦掌,攻打波黎亚的日子近在眼前。在等了金军一天后见金军没有动静,胡挺峰知道明天必将是一场恶战。到了第二天,伴随着金军的一发炮弹打在波黎亚的城墙上,波黎亚的攻守战开始了。攻城的万名金军将士发出阵阵声响,那声响就像大海的浪声,极具穿透力,波黎亚城内的百姓听到敌人发出的声响后,内心惊恐不安。

金军的炮火和火石朝波黎亚飞了过来,猛烈地撞击在城墙上。守城的将士也不甘示弱,他们发炮还击。在对波黎亚施以猛烈的炮击后,万名金军顿时沉寂了一下,在攻城金军指挥官的一声命令下,万名金军战士手持利矛和刀剑,像潮水似地涌向波黎亚。

“开火!”波黎亚的守军叫喊着,炮弹射向了冲过来的金军。与此同时,金军的火炮和投石器开足了马力,疯狂地把炮弹和火石倾泻到了波黎亚的守军头上。砖石迸飞,守军在轰击下出现大量伤亡。胡挺峰亲临第一线,他指挥守城的将士竭尽所能阻滞冲过来的金军。波黎亚城内瞭望塔的重炮也发炮轰击攻城的金军,配合守城的将士尽可能地多杀伤攻城的金军。炮火在城内外飞来飞去,在双方将士的叫喊声中,箭矢如成群蝗虫密集地射向攻守双方,不时有人在箭矢飞窜,炮石横飞中倒下。在一声声的哀叫声下,逝去的是一条条的生命,这是他们在临终一刻所发出的最后的声响。

瞭望塔上的重炮手们井然有序地把一发发炮弹打向城外冲过来的金军。作为波黎亚最高的站台,瞭望塔上的火力点已成为金军的眼中钉。阿勒儿下令金军的炮手敲掉敌人制高点上的火力。金军的炮手瞄准目标,对瞭望塔施以凶猛的轰击,在一次次剧烈的撞击下,波黎亚的瞭望塔轰然倒塌,塔上及塔内的官兵在一片悲叫声中与高塔轰鸣倒下一起骤然消失在了人们的眼前。

波黎亚的攻防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罗夫康所率的第一波增援部队也正快速朝着特勒拉斯赶来。在金军攻打波黎亚之前,罗夫康的部队集结在预定的地点登克里堡,等着最后一支部队——卡德茨的五千镶蓝旗军的到来。六万人马暂驻在登克里堡的草原上,显示了它的雄姿盛容:整片草原,营寨林立,旌旗翻飞如浪,战马发出阵阵的厮鸣,令人怵心。罗夫康骑着马,在护卫军的簇拥下,视察着沿途的各支部队。所到之处,不时有官兵向罗夫康敬礼,并喊出“罗将军”,向罗夫康致敬。罗夫康也向那些对他敬礼和致敬的官兵回礼,看到将士们坚毅和高昂的精神面貌,罗夫康无不为指挥他们感到自豪。沿途,罗夫康见到镶蓝旗的人,罗夫康问他们道:“你们的部队何时到来?”

“快了,将军,他们已离开了威川脱克,正朝这边赶来。”镶蓝旗的人答复罗夫康道。

听到镶蓝旗人的回答后,罗夫康点点头。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许多人在谈到军事,谈到战争,谈到打仗,往往自然而然地夸大将领在战争中的作用,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那些成千上万的普通战士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打仗是需要本钱的,而这个本钱说到底就是军队,而在军队中所占人数最多的是那些普通的战士。在决战即将到来之际,那些奔赴战场的帝国的普通战士,他们中许多人正行走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对于那些征召进入帝国一师的战士,他们大多不是北方人,但是他们服从命令,平时刻苦训练,决战令下达后,他们便无所畏惧地跟随着大部队赶赴战场。在数万帝国一师的官兵中,有一位普通的战士从驻地给他的家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写了他在帝国一师的军旅生活:

来到北方,成为帝国一师的一员,我们屯驻在阿里斯达城的后面,作为我们平时训练生活的基地。帝国一师的官兵从头盔到军鞋,全都是墨绿色。从长官到普通战士,着装几乎没什么区别,唯一有差别的是,长官的口袋要比我们多几个,其余的没什么差别。帝国一师装备齐全精良,每一位战士,不仅配有头盔、军裤、军靴、皮带、冬天还有棉裤、暖内衣、短皮袄、护耳皮帽、防寒手套,另外每个人还有防护衣。听说,这种防护衣制作精良,穿起来厚实有弹性,能有效减缓刀箭枪剑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被称为“软护甲”。防护衣在其他部队,只有长官能穿上,而在帝国一师,则是每个战士都有的装备。

平时训练比较艰苦,犯了错误,长官从不打骂我们,而是严肃指出我们的错误,帮我们改进作战的技能。平时的伙食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收入也不少,且根据兵种和承担作战艰苦任务的不同有不菲的奖励和津贴。军中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军中有足球、篮球、网球、琴、棋、音乐等活动设备。在备战期间,部队不时会对战士们作思想动员工作,向我们渲染战斗快要到来的紧张气氛,阐述金军一天不灭,北方永远也不得安宁的事实。在教导人员的激昂宣讲下,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必须消灭金军,才能制止敌人对北方的侵略,才能永保北方的和平,否则不仅北方保不住,我们也会被金军消灭掉。因此,部队里长官和士兵斗志高昂,随时做好了与金军作战的准备,要把侵略我们的金军消灭掉。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了光,在营帐中脱下外衣佩戴在罗夫康胸前的帝国勋章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那是谁的荣耀?当夕阳西沉,即将落入地平线时,站在登克里堡草原上的罗夫康,望着红彤彤的落日,陡生感慨地说:“我不知道,在大战过后,不知会有多少将士再也见不到那落日的夕阳。”此时,站在罗夫康旁边的饼德说道:“我相信,肯定会有很多人看到的”。

罗夫康转过身,看到饼德如此说道,不禁微微点头,他深情地轻声自言道:“是的,是会有的,我希望是这样”。

罗夫康的部队集结在登克里堡,没有很快出动,罗夫康希望得到金军的更准确的情报,他在等着金军来到特勒拉斯,传递给他敌人来袭情况。在这之前,罗夫康虽然得到了金军出动的消息,但是罗夫康不能确认金军与帝国北方军队在特勒拉斯决战的方式:金军是一次性投入自己所有的主力部队?还是像当年凌河之战那样分批来援?大军集结在登克里堡,坐等金军到来的罗夫康必须得明确金军决战的方式,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作出相对应的决策部署。

在率大军赶往登克里堡时,罗夫康派人让巴达武到登克里堡,他要向巴达武面授机宜。

随着金军步步逼近波黎亚,有关金军的情报也越来越准确,在金军相继越过噶巴布斯河时,一份有关金军人数的情报送到罗夫康手上,这份情报说到“金军人马前后连绵数十里,人数甚众,据估算,人数在十四万以上”。看到这份情报后,罗夫康心中已经明白金军这次攻打波黎亚是倾注全力而来,目标当然很明确,就是冲着他而来。

罗夫康召张国雄、段举飞、陈世允、饼德等人开了一个短暂的会议。会上,罗夫康根据情报上的内容说:“根据最新上呈来的情报,再综合之前传递上来有关金军动向的情报,可以确定金军这次攻打德里埃的波黎亚是派出了他们所有的主力部队,是倾注全力要跟我们打这一仗。”

陈世允说:“看来敌人是决心在特勒拉斯与我们决战。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只好奉陪到底了。”

“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既然金军要在特勒拉斯与我们决一高下,我们就放开手脚,跟他们大干一场。”张国雄气势轩昂地说。

罗夫康表态道:“对,敌人敢来我们就敢战。我们等这个机会等了很多年了,眼下正是我们消灭金军的大好机会,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个战机,赢得对金军作战的胜利。”

与会的将领都赞同罗夫康的说法。最后,罗夫康对与会者说道:“那好,各位将军都回去做好准备,我们明天准备出发,开往特勒拉斯。”

会开完后,罗夫康问接应巴达武的官长:“巴达武将军来了吗?”

“快到了,将军,巴达武将军正往这里赶,再过几个小时就到了。”官长回应道。

“好”,罗夫康说了一声,罗夫康现在就等巴达武到来了。金军把他的主力都投入到了特勒拉斯战场,敌人的作战方式已经明了,罗夫康也已想好了对付金军的战术,并把这个战术告诉给巴达武。巴达武带着一队人马到了,罗夫康与巴达武会面后,罗夫康了解了巴达武第二波大部队的集结状况后,告诉巴达武把部队集结到预定的里热巴顿,并向巴达武面授第二波大部队的行军事宜。

金军的大批人马云集到了特勒拉斯,波黎亚危在旦夕。罗夫康知道波黎亚守军在金军连续不断的进攻下,撑不了多久,他不能失信于德里埃,眼睁睁看着波黎亚失陷于金军之手。就在金军开始攻打波黎亚的那一天,罗夫康的部队也出动了。在“出发,向特勒拉斯进发”的喊声下,罗夫康的第一波增援部队集结了所有的人马,排山倒海地朝着特勒拉斯大草原开去。

罗夫康的部队正急速朝着波黎亚赶来,无论是阿勒儿的金军还是波黎亚的德里埃的守军,他们都翘首以待着罗夫康亲率的援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