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76章 狼烟升起

第一百七十六章 狼烟升起

按罗夫康当初的设想,是德里埃先对外宣告脱布涅顿脱离金国,投靠帝国后,罗夫康接着起兵响应,向北方全体军民发出作战的通令。可是,德里埃的自保迫使罗夫康不得不向北方军民发出作战的通告,告诉他们德里埃的脱布涅顿倒向帝国,以此造成庞大的声势,把德里埃逼上绝境,逼迫他对外叛金。但是,罗夫康这么做是有不小的风险,德里埃会不会向罗夫康所设想的那样正式对外宣告脱金倒帝?是存有不确定性的。罗夫康无法乐观地看到德里埃会做出他想看到的那一幕。

好在德里埃终于鼓足勇气,正式对外宣告脱布涅顿从金国独立出去,不再归金国管辖。

看到德里埃终于表态后,罗夫康心中释然了不少,他赞赏地说道:“很好”。

德里埃表态了,罗夫康立即响应,对北方全体将士发布作战的指令,命令中罗夫康宣布北方进入战备状态,集结北方所有能作战的人马,深入金国下区,应对有可能在金国下区爆发的决战。罗夫康把自己的这一命令上报给了帝王明威俊,之前,因罗夫康给北方各地将士下达作战通令却没有将此事上报给帝王,引起了帝王明威俊的不快。帝王明威俊下问罗夫康,这么重大的事,为何不报告?罗夫康上文答复帝王的责问,罗夫康说道,“此事倘没有结果,职想等局势再明朗化时,再向帝王上报,请帝王予以谅解。”为了让帝王宽心,罗夫康上文给帝王,阐述了他应对这场大战的做法,“此战敌不动,我不动;敌先动,我后动;敌先进攻,我再进攻”。也就是说,罗夫康发动对金国的大战是要看金军的反应,如若金军不动,那么罗夫康也就不会率北方大军进攻金国。在文中的末尾,罗夫康向帝王明威俊说道,“只有金军先向我方发动攻势,我军才能出击作战,与金军决战”。

罗夫康向北方将士发出备战的通令,响应德里埃的宣告后,罗夫康一直在观注金军的动向。罗夫康知道,这场大战的爆发全看金军的反应。如果金军倾其主力来袭,那么罗夫康便会集结北方主力部队应战;如果金军按兵不动,没有声响,那么罗夫康也不挥师北上,不率先出击,也按兵不动。而罗夫康向北方将士发出备战的通令,是要应付金军有可能的来袭。

战争的气息弥漫在帝国的北方,好像一场与金军的大战一触即发似的。凡是帝国北方所有能派出作战的武装部队都调动起来了,纽爱尔的铁甲骑兵、巴达武的镶白旗军、哈盛莱的镶红旗军、卡德茨的镶蓝旗军、陆希莱的卡瓦勒海军还有罗夫康的帝国一师。只不过,这场帝国北方军队与金军的大战是否会真的发生?作为这场战争的策划者,罗夫康还未能下结论。因为罗夫康正在看金军的反应,金军的反应主导着这场大战的爆发。

那么在金国的高层,金国君王迈立阳和他的那帮将领对德里埃的宣告和罗夫康的响应会作出什么样的应对举措呢?

德里埃正式宣告脱离金国,倒向帝国,紧随而来的是罗夫康的起兵响应,在金国君王迈立阳看来,罗夫康即将对金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那么,金军该怎么应对罗夫康的进击?金国君王迈立阳召智亲王艾敏博葛、睿肃王洛瑞什、旗王阿勒儿和贝勒王拓善跋开会,商讨应对之策。这么多年来,迈立阳一直在防备着罗夫康可能对金军发动的进攻,如今罗夫康的宣战,迈立阳并不感到吃惊。但是,如何应对罗夫康的这次进攻,迈立阳心里七上八下。罗夫康进攻的方向不是如阿勒儿所料的是在西边,而是先选择在东边作为突破口,迈立阳希望四位亲王提出意见,作出决定,对罗夫康将要率帝国大军的进攻,金军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粉碎敌人的进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对罗夫康这次以脱布涅顿脱离金国为突破口实施大规模进攻的计策,阿勒儿并没有感到多少惊讶。虽然罗夫康出击的方向并不是如阿勒儿所想的那样,是在金国的西面,但这不会使阿勒儿乱了方寸,相反令阿勒儿感到高兴的是,罗夫康终于把他的底牌打出来了。对罗夫康来讲,这次以脱布涅顿的反金之时是他率帝国北方军队出击的战机。在阿勒儿眼中,罗夫康找到了出兵的时机,而他阿勒儿也看到了寻歼罗夫康主力军团的战机。阿勒儿不惧怕罗夫康的大兵团出击,因为就在罗夫康将要率帝国军团向东面出兵时,一个击溃罗夫康帝国北方大军的作战方案在阿勒儿的脑中渐渐形成。

在会上,阿勒儿把自己的作战想法说了出来,阿勒儿说道:“此次罗夫康趁德里埃的脱布涅顿脱离我们之际,集结北方军队向东面出击,我认为应该趁此时机,金军当在脱布涅顿与罗夫康的大军一决高下。”

迈立阳问阿勒儿:“不知旗王有什么高见?说来听听。”

阿勒儿述说道:“罗夫康这次之所以集结北方大军与我们开战,是他策反了德里埃。罗夫康想把脱布涅顿当作一个突破口,扩大帝国的势力范围。我们完全可利用这次时机,倾注全力,在罗夫康还未发动进攻前,率金军的中央集团军前往脱布涅顿的波黎亚,先进攻德里埃的部众,迫使罗夫康在还未集结所有部队的情况下分兵来援。而我们金军则集中优势兵力,利用罗夫康各部到达战场的时间差,逐一击破罗夫康各部,击溃罗夫康的进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阿勒儿在会上提出的在罗夫康还未发动进攻前,金军率先对脱布涅顿的德里埃发起进攻,迫使罗夫康分兵来援,金军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时间差对罗夫康的各部施以各个击破,从而一举挫败敌人的进攻,赢得这场决战的胜利。

会上,迈立阳和其他三位亲王论证阿勒儿提出的这个作战方案是否可行。阿勒儿提出的作战设想若要成功必须得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在罗夫康还未发动进攻前金军要发起对波黎亚的进攻,二是金军对波黎亚发起的进攻要迫使罗夫康分兵来援;三是金军能利用罗夫康援军各部到达战场的时间差击破罗夫康援军的各部。阿勒儿认为金军完全可以抢在罗夫康发动进攻之前攻打波黎亚:“罗夫康的部队分散在北方各处,要把他们集结在一起,需要不少时间,而我们金军的主力则一直聚集在一起,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抢在罗夫康发动进攻前率部攻打波黎亚。”“德里埃既然投靠了罗夫康,他遭到我们的攻击,定会伸手向罗夫康援助,罗夫康基于对盟友的义务和责任,肯定会尽快增援德里埃,分兵来援。”阿勒儿接着说道。至于能否利用时间差逐一击溃罗夫康各部,阿勒儿信心满满地说:“只要罗夫康分兵来援,我们就能利用罗夫康各部到达战场的时间差,集中优势兵力击溃罗夫康各部。我认为,这是完全能做到的。”

在会上,阿勒儿阐述自己提出的作战方案的可行性。迈立阳和三位亲王对阿勒儿的这个作战方案均无异议。智亲王艾敏博葛认为阿勒儿所提的这个作战方案“切实可行”。睿肃王洛瑞什和贝勒王拓善跋表态阿勒儿的作战方案“可行”。迈立阳也深以为然,迈立阳说道:“旗王阿勒儿所提出的这个作战方案,大胆新奇,使我金军从当前被动的态势一下子转为了主动,把战争的主导权又重新握在了我们手中。”

本来,这次开会所讨论的应对罗夫康进攻的对策是具有多样性的,没想到,阿勒儿的作战方案一出,会议的整个进程都集中讨论阿勒儿的作战方案上了。这是主持召开会议的迈立阳所没想到的。迈立阳再次对阿勒儿刮目相看一番。之前,阿勒儿向迈立阳提出新奇的“猎豹行动”,令迈立阳颇为赞赏。如今,阿勒儿又提出了在东部的脱布涅顿与罗夫康的北方军团决战的方策,让迈立阳颇为高兴。阿勒儿,这个年纪轻轻便被当年的金国君王迈卡威封为旗王的金军将领,具有敏锐的战争嗅觉。迈立阳心中对阿勒儿深为赞赏,并由衷的感慨道,阿勒儿能从诸多金军将领中脱颖而出,不是没有原因的。

会上,迈立阳通过了阿勒儿的作战方案,并决定在明天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正式达成决议,出兵作战。散会后,迈立阳叫乾禾等人把阿勒儿讲的这个作战方案整理一下,明天开会向与会者宣读。

第二天迈立阳召开的军事会议,把阿勒儿昨晚提出的作战方案告诉与会的将领们,多数人赞同阿勒儿出兵的计划。虽有个别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但在赞成出兵脱布涅顿的作战计划的人占压倒性情况下,不费多少口舌,会议便通过了阿勒儿的作战方案。迈立阳下达了金军在脱布涅顿与帝国军队决战的命令:集结全国金军的主力,编为金军中央集团军群,包括金军及雇佣军,海盗舰队,野犸象战队、金雕部队等,任命睿肃王洛瑞什为总指挥,旗王阿勒儿为战场指挥,领贝勒将领们,率中央集团军群开赴脱布涅顿,执行作战计划。

随着金国君王迈立阳下达了金军在脱布涅顿与帝国军队决战的命令,金军的精锐主力军团,中央集团军群迅速行动起来,即将奔赴预定的战场。

大战临近了,德里埃却仍然幻想自己的脱布涅顿能逃过战火的劫难。德里埃认为脱布涅顿虽脱离金国,但并没有说要投靠帝国,所以德里埃觉得可能金军不会对他发起进攻。德里埃还有一个想法,即金军真的进攻波黎亚,那么到时罗夫康的帝国军队会赶在金军到来前,与金军开战,那么波黎亚就不会遭到金军的进攻了。德里埃想的很美,但罗夫康不会照德里埃所想的那样去做。罗夫康把德里埃牢牢绑在同一战车上,策动德里埃抵抗金军的进攻。在罗夫康的作战计划中,只有当金军进攻波黎亚后,罗夫康才会率帝国大军到来。也就是说,波黎亚的守城战,德里埃是打定了。

在得到金军大部队正气势汹汹朝着脱布涅顿杀来时,德里埃连忙召集昂利图等人商量对策。与会的人给出大战将近脱布涅顿应付金军来攻的对策是向罗夫康救援和集中脱布涅顿所有兵力固守波黎亚。德里埃别无它法,他一面集中所部兵力,加固波黎亚的城防工事,钦定守城的主将准备应战外,连忙派人向罗夫康救援,希望罗夫康的援军能快点到来,同时点燃烽火台,升起狼烟。

波黎亚山边的烽火台被点燃了,浓浓的狼烟升向天空,像点燃了一连串的爆竹,引起了连锁反应。北方的烽火台相继被点燃,狼烟升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