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69章 维持现状

第一百六十九章 维持现状

中西亚,一片与卡布诺尼人的金国西北接壤的狭长地区,林立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国家。金国为了开拓疆土,把征服中西亚当成他们的一个重要任务,金国君王迈立阳派贝勒王拓善跋率三万六千金军向西北方出击,攻打中西亚诸国。

贝勒王拓善跋偕贝勒多玄里、遏隆尔和特尼库柏率三万六千金军将士前往中西亚,执行作战任务。拓善跋的金军攻打的第一个中西亚国家是兴剌里,兴剌里遭到金军的攻打后,他的军队抵抗了一阵就投降了。兴剌里的军事力量与金军相比,简直是不堪一击,拓善跋的金军没费多少力气就把兴剌里征服了。兴剌里的国王向拓善跋投降,表示愿意归顺金国,成为金国的一部分。可是,等到拓善跋的金军离去后,兴剌里的国王就出尔反尔,把金军拒之门外。拓善跋再率金军攻打兴剌里,在攻陷兴剌里后,拓善跋下令将国王和他的王族宗亲全部处死,连同兴剌里的守军在内,也遭到金军的屠杀。同时,拓善跋命一部金军将士驻守兴剌里,把兴剌里牢牢控制在卡布诺尼人的手中。

吞并兴剌里仅仅只是拓善跋的金军征服中西亚诸国的一首前奏曲。拓善跋率金军每攻占中西亚的一个国家后,就会下令处决这个国家的国王和他的所有王族宗亲,包括他们的军队,若平民百姓敢反抗,拓善跋下令“一律屠杀,一个不留”。拓善跋的金军正在用他们流水线的操作吞并一个个中西亚的国家,为金国扩张领土。

拓善跋途中离开,返回金都米里斯提后,西征金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多玄里。金国君王迈立阳召拓善跋回都,是想了解金军攻打中西亚国家的情况。迈立阳问拓善跋:“大军攻打中西亚国家,进展如何?有无困难?”

拓善跋回答说:“我出征之军攻打中西亚的国家,进展顺利。中西亚的国家军力不强,以我军强悍的战斗力,收拾他们没有什么问题。”

听了拓善跋的回答后,迈立阳放宽了心,轻松地说:“听了贝勒王的话,我就放心了。看来我们率军攻打中西亚是对的,那里地广人多,军事力量也不强大。我们前去攻打他们,不会损失太多,却能得到很多。”

拓善跋赞成地说:“是的。那里人口稠密,物资丰饶,民风也不那么强悍,非常易于被我们征服,成为我们的后方。”

迈立阳点头说道:“看来我们不用太担心西北那边的事了。这次我召贝勒王来就是想了解你们出征的情况。我想,既然攻打中西亚我们不会碰到多少问题,贝勒王就不需再挂帅出征了,就留下来。西北的事就交给几位贝勒来做吧。不知贝勒王有什么感想?”

拓善跋回复说:“既然西北那边的战事在几位贝勒的指挥下完全应付得过来,我也就不必再去,留下来让多玄里他们继续做讨伐工作。”

拓善跋顺水推舟,愿意留在米里斯提,迈立阳高兴地说:“好”。迈立阳把拓善跋留在金都,是有他的想法,他是想让四位亲王都留在米里斯提,与四位亲王商量一些重要的事。贝勒王拓善跋既然返都不再回到西征的部队中,迈立阳就把西征金军的大权交给了多玄里,令多玄里与遏隆尔和特尼库柏共同指挥西征的金军。

多玄里率领金军继续征讨未被他们征服的中西亚诸国。中西亚的那些国家,在金军重炮的轰击下,气就馁了三分,在金军甲兵铁马的冲击下,很快就败下阵来。金军的战士在战斗中展现出来的锲而不舍地强劲的鏖战能力连帝国的精锐部队都吃不消,更不用说那些中西亚的国家了。

眼见中西亚的一个又一个国家在金军的攻打下屈服于金军,多玄里和他的将士得意不已。相比于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队,中西亚那些国家的军队简直就是一群豆腐渣,好攻得很。在多玄里的眼中,这些被他们征服的中西亚国家有着异国他乡的风味,建筑的风格、平民百姓吃喝种植的食物及迥然不同的服装穿戴和生活习俗。中西亚一些国家的女子也长得很漂亮,白皙的皮肤、美貌的容颜、婀娜多姿的身材惹人垂涎。

每征服一个中西亚的国家,多玄里和他的金军将士除了大开杀戒外,就是抢夺那里的物资财宝和美女,一部分留给自己的将士享用,另一部分当作胜利的战利品运到金都米里斯提,给君王和其他文武官员,以展示西征金军的作战成果。

战争的胜利使多玄里和他的将士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得到了莫大的满足和享受,也使得多玄里和他的金军像巨怪一样,张开血盆大口,吞噬着更多未被征服的中西亚国家的领地,除非力尽能竭,便永无休止。

多玄里所率的金军在中西亚取得的一连串的胜利令金国君王迈立阳及其将士百官和金国的子民高兴不已,那些被金军征服的中西亚国家的领土纳入到了金国的版图中,多玄里运来了从中西亚国家劫掠来的金银财宝、土产物资、年轻貌美的女子等战利品给金国君王及高级的文武官员。战争又一次令金国尝到了甜头,带给了卡布诺尼人丰厚的收获。多玄里和他的将士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威武的金军在中西亚连战连捷,所向披靡。正是:

一声炮响惊敌胆,

铁马甲兵敌胆寒。

大军冲涌敌丧胆,

扑通一声大门开。

君臣鼠窜败下来,

胜利之果落入怀。

这首在金国流传的“诗”,展现了金军攻打中西亚国家是多么轻松惬意,比起帝国的北方军队,中西亚那些国家的军事力量实在是不值得一提。多玄里总结了金军攻打中西亚诸国的胜利之匙,就是重炮、铁马和甲兵。

在中西亚,金军的出征是高奏凯歌;在北方,阿勒儿的出征是为了寻找能帮助金军的军事盟友;在西边,金国依然奉行与蒙古汗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在东边,金国与一些流窜在海上的海盗建立起了关系;在南边,金国仍与帝国互为对峙,沿着凌河、锦央、塔子山一线,帝国北方军队建立起来的防线稳如泰山。到了帝王四世十五年,金国君王迈立阳在思考着金国当前所处的环境及将来实行的战略行动。迈立阳在一张地图面前,环顾着金国的四周,北边苦寒之地,迈立阳派旗王阿勒儿出征仅仅只是为了寻找盟友并深入与阿尼?卜赛亚托的军事合作关系,希求从北方那边得到一些能增强金军的军事力量。迈立阳对北边的寒冷之地没有扩张领土的欲望,那片极寒的不毛之地也无法带给金国所需的人力和物资。西边是蒙古汗国的土地,蒙古汗国有着数十万的骑兵部队,迈立阳依旧延续先王迈卡威与蒙古汗国缔结的军事同盟关系,使蒙古汗国成为金国的盟友。东边是大海,迈立阳派出使者,出访岛国多洛亚德,说服多洛亚德人派出一部分战舰在未来爆发的战争中助金军一把,结果多洛亚德人说不干,派不出战舰。无奈的迈立阳只好退而求其次,与海上的一些海盗建立起了联系,努力招募那些海盗及他们的船只为金军所用。西北那边,多玄里的金军征战的形势是一片大好,迈立阳对西北边的战事甚感满意。唯独南边,罗夫康的北方集团军令迈立阳颇感担心。

罗夫康的北方集团军,部署在凌河一带就有五万重兵,与金国对峙的前线有十多万人马。再往后的阿里斯达及深克利特要塞等地也有近二十万人马,还有卡里几亚岛的陆希莱海军,帝国在北方的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之众。迈立阳认为,罗夫康完全具有调动一支二十万的庞大军团发动对金国的战争。因此,迈立阳无论如何都不敢对罗夫康的北方军队掉以轻心。南边的威胁,是金国面临的最大威胁,迈立阳深感必须对南面的帝国军队有可能对金国作出的行动做好相应的准备,制订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便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事。

帝王四世十五年四月的一天晚上,金国君王迈立阳召四位亲王,艾敏博葛、洛瑞什、阿勒儿和拓善跋在沃梅赫金殿一间密室里召开了一次机密的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商讨金军未来的战略方向和军事行动。除迈立阳和四位亲王,还有两位高级官员,一位是首席文臣也是迈立阳的老师常盛隆,另一位是迈立阳的心腹兼记录官乾禾。在乾禾的记录下,这次机密会议,迈立阳和四位亲王主要谈论了以下几个话题:

一、扩张领土和增强金军的力量[出征西北的中西亚,出征北方,向东边海上的多洛亚德人及海盗加洛慕尼寻求雇佣军为金军所用](简略)

二、商谈与蒙古汗国结成军事同盟的几种可能(详谈)

(一)派出使者传达与蒙古汗国结成盟军入侵帝国西北部的意向[不成功]

(二)继续维持与蒙古汗国军事同盟关系,在战略上依然可行且对金国有利[达成一致]

三、详谈针对帝国在南边可能对金国采取的军事行动,研商相应的对策

(一)金国与帝国相安无事,长期维持和平[此种可能性不大]

(二)金国主动挑起战争,进攻帝国的北方[可能性不大,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

(三)帝国军队主动向金国发动进攻[这种可能性较大,且有多种可能]

(1)金军引诱帝国军队主动出击,但战斗规模不会很大[费朗的金军可应付之,顶多再派些人马过去即可]

(2)帝国军队大规模进击,率主力军团深入金国发动战事。对策:延长帝国军团的补给线,引诱其不断深入,抓住战机一举粉碎敌人的进攻[做好帝国大军从各个方向出击金国的准备]

(3)猎豹行动:引诱帝国一部进攻安莱托布,调费朗部北上使帝国的主力军团被吸引到安莱托布一带后,金军倾注全力与前来的帝国大军决一死战,重创帝国的北方军队[正在实施中,有一定的可能性和成功的机率]

在密会上,迈立阳与四位亲王对金军在西北方和北方的战略行动所谈不多,金军在西北方向和北方并未感受到多少威胁,在西北方和北方金军采取军事行动是为了增强金国的国力和军力,开疆拓土,壮大自己。多玄里的金军在中西亚进展顺利,阿勒儿与阿尼?卜赛亚托建立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关系,从卜赛亚托人中又雇佣了一批野犸象战队。在东边,辽阔的大海是卡布诺尼人陌生的,卡布诺尼人没有发展自己的海军,他们对海军并不重视,也没有从事海事的相关的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所以卡布诺尼人的海军相比他们的陆军,逊色得多。迈卡威曾经想派一波人到多洛亚德学习造船技术并接受多洛亚德人的实训,可效果并不好。迈卡威还想雇佣多洛亚德人的舰队,也未能成功。迈立阳继位后,效仿其父,派出使者携带重金去多洛亚德,想与多洛亚德缔结军事同盟,结果多洛亚德人谢绝了迈立阳的好意。迈立阳转而与一些横行在海上的海盗建立起了关系,在会上,迈立阳说到:“加洛慕尼的海盗船队愿意为我们效力,他们有舰船几十艘,威力不可小觑。我们招募到他们,可在未来的战事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智亲王艾敏博葛表态道:“只要他们愿意为我们卖命,对我们就是有帮助的。”

其他三位亲王纷纷赞同艾敏博葛的说法。

迈立阳随即把话题转到蒙古汗国上,谈到他派出使者出访蒙古汗国的结果:“前些日,我派出使者出访蒙古汗王,想与蒙古汗王商请蒙金是否能结成联军,入侵帝国西北的可能。蒙古汗王推托婉拒,蒙古汗王不愿与我们结成同盟军。”

睿肃王洛瑞什发表自己的意见:“蒙古汗王的表态实属正常,当年先王不也想与蒙古汗王再次结成同盟军,再度西侵,蒙古汗王就没有答应,婉言拒绝。所以这次蒙古汗王再次拒绝我们的这个请求,也没什么好意外的。”

“蒙古汗王他这是想单干,不愿再拉上我们了。”贝勒王拓善跋一句中地的说。

智亲王艾敏博葛说道:“不管蒙古汗王愿不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与蒙古汗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应一直牢牢维持。只要蒙古汗王不与我们为敌,对我们就是有利的。”

迈立阳赞同道:“智亲王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应牢牢地把蒙古汗国拉到我们这边,不与金国为敌,这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如今,我们遭受的最大威胁就是南面的帝国军队。”迈立阳话锋一转,提到了罗夫康的帝国北方集团军。接着,迈立阳说到了他对南边的担忧:“帝国军队在北方有三十万之众,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对我们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因而我们必须对此要有所准备,防范罗夫康率帝国大军主动来犯。”

睿肃王洛瑞什分析道:“帝国军队有可能对我们发动进攻,规模有可能大,也有可能不大。我们也可以主动引诱帝国军队出击,费朗的金军可以引诱一部分帝国军队出击,但战事规模不会很大,费朗的金军可以应付,在我们已向他增派一万人马的情况下。如果罗夫康率大军来袭,那么我们就采用诱敌深入之策,拉长罗夫康大军的战线,伺机切断罗夫康大军与其后方的联系,寻找战机,击溃敌人的进攻。”

洛瑞什话声刚落,艾敏博葛就接话道:“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到时发生,只能具体分析对策。不过我们对付来敌的策略是明显的,那就是先不寻求与帝国军队决战,在把敌人拖垮后,再寻找战机与敌人决战。”

“也许我们可以用一用当年迈任容率军直袭莫亚比兹这一招。”贝勒王拓善跋提到了往事。

此时,默不作声的阿勒儿开口道:“罗夫康可能不会再犯庞倪胄的错误,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我认为罗夫康如果真亲率大军主动入侵金国,那么他一定不可能作漫无目的的寻找,他肯定会针对某个地方和某支金军发动攻击,以此打开一个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将会在我们下区的西部,罗夫康所针对的目标无非两个,一个是我们在下区的重镇安莱托布,另一个则是费朗的部队。罗夫康的大军一旦进攻他们,我们应该趁此战机,把罗夫康的大军吸引到安莱托布一带,再倾注全力,调动所有部队,在安莱托布与帝国军队决战,包围帝国大军一部,重创罗夫康的军队。”

阿勒儿说出了他的“猎豹行动”,迈立阳深为赞同,此前阿勒儿对他说起过这个行动计划,迈立阳就认为这个计划可行。这次阿勒儿又说了出来,迈立阳满意地说:“如果按阿勒儿所想的那样做,我们的成功性是能得到保障的,我们很有可能打赢这场我们与帝国军队的决战。”

洛瑞什问阿勒儿:“这个行动计划可行吗?”

阿勒儿略带自信地说:“完全有可操作性。据从阿里斯达传来的消息,罗夫康可能正在策划一场沿着贡雅拉玛山脉偷袭安莱托布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引诱他们这么做。”

洛瑞什、艾敏博葛和拓善跋听了阿勒儿的话后,觉得阿勒儿提出的这个诱敌之策倒是有实现的可能。阿勒儿说得既具体也有针对性。不过,也正如迈立阳所言:“只要罗夫康一直迟迟不动,这个看似很快的歼敌计策永远停留在可能上而得不到实现。”

迈立阳在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后得出了总结:“我们目前对帝国北方的策略,是不主动进攻,如果我们主动发起进攻,很难抓住歼敌战机,倒是有可能会使我金军主力受到不小的损失,因此主动攻击敌人于我不利。敌人若率先主动出击,我们可视敌人的出击动向采取相应行动,或诱敌于我重城之下,或深入我境让其孤军深入,凡此情况,在抓住灭敌良机后,大军全力出击,重创或击退来敌。目前情势,敌不动,我亦不可动,若敌我双方维持这一和平态势,也对我有利,我们可趁此时机发展壮大我们自己,以便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胜利。所以,在当前的局势下,我们所须做的便是维持现状。”

在这次密会上,金国君王迈立阳与四位亲王协商后,制定出的金国未来的全局上的战略行动是:向西北积极发展,适度向北延伸,伺机向东扩展,西边维持与蒙古汗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而在南面与帝国北方军队的对峙情况则是迈立阳乐于见到的“维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