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44章 拆散同盟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拆散同盟

朱久和他的车队每次来到蒙古汗国的地界,就会感受到蒙古汗国与帝国的不同。来到蒙古汗国,放眼望去,一片空旷,除了耸立着的山和一个个庐包,就再也没有什么显眼的东西了。一片翠绿的草地上繁花似的牛羊,蒙古汗人以畜牧业为主,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蒙古汗人吃羊肉,喝羊奶,朱久看到蒙汗骑兵携带一种将牛奶干燥处理后的奶粉食品,食用时只要将奶粉放入皮囊中,加入水,挂在马背上,通过马奔跑时产生的振动,奶粉溶于水后便可以食用。据说就是得益于这种便于携带,营养丰富的食物,蒙汗骑兵才可以远途征战,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蒙古汗人起源于何时这不得而知,也许他们很早就生活在拉脱摩克亚草原上,由于他们是游牧民族,所以他们以庐包为居,没有建城镇、厅室,不事农耕,以部落为基本单位。蒙古汗人性格强悍,勇猛尚武,精骑善射,成年人个个能弯弓,全部披甲跨马,以马上战斗为主,马不仅是蒙古汗人的武器,还是他们的伴侣。蒙古汗人平时都是牧民,一到战时青壮年都成了骑士。在帝国人的眼中,蒙古汗骑兵在马上的作战能力蔚为精湛,“蒙古汗人的骑兵上山下坡,出入溪涧,在陡峭倾斜的险道一边飞驰,一边射箭,栉风淋雨,忍饥挨饿”。

蒙古汗人的地盘本来是不与帝国发生关系,随着蒙汗骑兵的扩张,蒙古汗人的地盘逐步推进到源河以南。源河,是蒙古汗国境内的一条大河,它就像是一条天然的分割线,把蒙古汗国分成南北两块。源河以北的地区被称为河北,源河以南的地区被称为河南。源河以南的地区曾经是伊曼鲁努帝国的领地。伊曼鲁努帝国衰弱后,他们就渐渐放弃了这块无人居住的地盘。等克里斯蒂国击败了伊曼鲁努帝国,占领了伊曼鲁努的国土,克里斯蒂人也没有对河南地区产生兴趣,于是这块土地并未纳入帝国的版图。蒙汗骑兵进入源河以南这片无人管的地区,就把这片河南之地占为己有,成了蒙古汗人的领土。

蒙古汗人把河南归有己有,他们的领土即跟帝国接壤了。一开始,两国人民倒也相安无事,直到蒙汗骑兵向南扩张,才跟帝国的军队发生了冲突。蒙汗骑兵侵略越是强烈,帝国军队的抵抗就越是激烈。起初,蒙汗骑兵的向南扩张是有强烈的侵占土地的动机,只是帝国西北的军队抵抗,让蒙古汗王默落感到帝国不好惹。帝王二世二年,公元一三二年,蒙古汗王默落率二十万蒙古汗军入侵帝国,当时的西北都尉宁厉军集结十五万西北大军迎战默落,两军在阿塞克疆相遇,激战数日,不分胜负,这时一支帝国军队出密哈拉比城(危都城)从背后包抄默落的蒙汗军,默落自知不敌,率部败退。

经这次败北,默落知道了帝国军队的实力,也暂时打消了默落向南扩张领土的欲望。默落传话给帝王二世明青栋,表达了蒙古汗国愿与帝国和解,并允许两国之间互相通商。帝王二世明青栋也愿意与蒙古汗国保持和平,同意了两国之间可以进行贸易上的往来。蒙古汗国与帝国之间的和平维持了不到十年,就因两国在贸易往来上引起的摩擦而终止。蒙古汗国率先挑起战端,默落派出十万蒙古汗军攻打帝国的密哈拉比峡口,同时派出数支万人以上的蒙汗部队攻打帝国在西北的城镇。一时间,帝国西北之地硝烟四起。默落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跟帝国大军决战,而是改以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攻打帝国西北的城镇,劫掠西北之地民众的物资。当这一作战的效果令默落与他的蒙汗将士尝到甜头后,蒙汗骑兵侵略帝国的作战风格遂被固定下来,成了以后蒙汗骑兵每每挥师南下屡试不爽的招术。

蒙古汗军对帝国的侵略令帝王二世明青栋极为火冒,他认定蒙古汗人乃是一群不可开化的民族,一定要给他们教训看看。帝王二世十五年,公年一四五年,帝王二世明青栋调集二十万作战军队,决心深入蒙古汗国,重击蒙古汗军。默落闻知,令蒙古汗人全部撤到源河以北,避免跟帝国大军作战。在佐尔格的带领下,二十万帝国大军在茫茫的草原上寻找着蒙古汗军的踪迹,在苦苦寻找中由于所带粮草渐渐耗罄,默落的蒙古汗军与佐尔格的帝国大军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佐尔格在空旷的草地上率领着大军东奔西走,始终找不到蒙古汗军的主力,只好悻悻而回。

默落的战略战术令帝王及他的军队无可奈何。蒙古汗国与帝国大不相同的文化、习惯、吃住习性让深入蒙古汗国的帝国将领深有感触。佐尔格上文给帝王二世明青栋说到,“蒙古汗人的住地,无城池,无厅堂,他们以庐为帐,居无定所,行踪不定。我军进入蒙古汗国,东奔西走,始终捕捉不到蒙汗军的主力,粮草耗尽,不得不无功而返。”

帝王二世明青栋看到蒙古汗国的生存状态后,也一时想不出对付蒙汗骑兵的妙招。蒙古汗国地域广阔,若派大军深入其地,因蒙古汗人行踪不定,来去无踪,帝国大军要想捕捉到刻意在回避的蒙汗骑兵是非常困难的;若派大军占领蒙古汗人的领地,该地都是空旷之地,占领它们也没什么意义。思来想去,帝王二世明青栋最后只好决定在没有歼敌把握下,帝国的部队不宜深入蒙古汗国。

蒙古汗王默落同样也知道,蒙古汗国的人民与帝国大不一样的生活习性是蒙古汗军跟帝军周旋的一大优势。默落对他的部下说:“我们蒙古汗人没有固定的住所,逐水草而居,只要有水草有牛羊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不像帝国的人,有固定的住所,有城有村落,这使得他们无法像我们一样可以毫无顾虑,集中人马,全力以赴对敌人发动进攻,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可以说,蒙古汗人并不是不能建造土木工程,在蒙古汗国,蒙古汗人也建了几座城郭,且都在河北的纵深之地。只是蒙古汗人不愿多建固定的住所,因为居无定所,以庐为帐的流动生活是蒙古汗人与强敌对抗周旋,得以生存下来的生存之道。

蒙古汗王默落知道,蒙古汗国不是帝国的对手,帝国的强大远在蒙古汗国之上。只有让蒙古汗国一直保持相对原始的状态,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才能使蒙古汗国在与帝国的对抗中不落下风。蒙古汗军不时侵犯帝国的西北部,一阵风式的掠夺和攻城,确实令帝王和将领头疼。默落去世后,继任的蒙古汗王墨顿向帝王二世提出两国和解,互为通商的要求,无奈帝王二世明青栋对蒙古汗军成见已深,对墨顿所提要求置之不理。两国之间的战斗不时发生,大战没有,小战不断。

帝王二世明青栋没有断过派出大军讨伐蒙古汗国的想法,只是明青栋对大军深入蒙古汗国能否重创敌军感到没有把握。这倒不是明青栋担心帝国军队打不过蒙古汗军,而是顾虑帝国军队能否在蒙古汗人的地盘上捕捉到蒙古汗军的主力。帝王二世明青栋感到心里没底,于是派大军征伐蒙古汗国的想法永远只能停留在明青栋的脑海中了。到了明青栋执政的晚期,内忧外患接连出现,先是南方赛丽加的成王杰庄宣布独立,明青栋亲率大军征伐。然后又是北方的卡布诺尼人趁噶布巴斯雪狼兵与镶黄旗火并之后,趁虚而入,点燃了北方大战的烽火。卡布诺尼人的军队的异军突起,使帝国碰到了劲敌。帝王二世明青栋两次派大军讨伐卡布诺尼的金军,都惨遭失败,损兵折将,大大削弱了帝国的军事力量。客观上,也减轻了帝国对蒙古汗国的军事压力。

在北方外患难除的情况下,帝王二世明青栋没有停止对蒙古汗国的讨伐。在得到蒙古汗军在河南有驻屯军后,帝王二世末年,公元一六五年,帝王二世明青栋派出陶省利的七万大军,去扫荡源河以南的蒙古汗军。陶省利率七万将士出征,在击破蒙古汗国河南的右大将部后,陶省利并未按帝王要求的那样收手,而是继续追击残敌。不料,在追击途中,被蒙古汗王墨顿的十万蒙汗骑兵截断退路,陶省利的七万将士在蒙古汗军的围攻下尽没。帝王二世末年帝国征伐蒙古汗国的失利使帝国丧失了对外敌主动进攻的优势力量。帝王三世明正诚执政后,决定对金国和蒙古汗军采取守势,停止主动进攻。

帝王三世明正诚决心积蓄力量,养精蓄锐,终帝王三世执政时期,帝国未能对蒙古汗国和金国有所主动,一次进攻也没发动过。帝王三世二十四年,金国君王迈卡威与蒙古汗王尹稚单缔结军事同盟条约,蒙金两军联合入侵帝国的西北部,战争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给帝国西北部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继西北长战的结束过去了十来年的时间,西北之战的惨痛仍印刻在罗夫康的心头上。罗夫康的心中一直有这么一个担心,罗夫康担心金军在无法突破帝国北方的防线,陷入徘徊不前的局势下,又会与蒙古汗军勾结在一起,两军联合入侵帝国的西北部。罗夫康思索着,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拆散蒙金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