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38章 谁是胜者?

第一百三十八章 谁是胜者?

面对着金军的两面攻势,帝国一师在一开始处于被动的情况下很快缓过劲来,顶住了金军凌利的攻势。罗夫康决心对深入帝国一师的金军组织起反击,打算对分割帝国一师的拓善跋和阿里札部来个“反分割”,派部切断深入金军的后路,歼其一部。

在光秃秃的黄土高地上观察战情的迈卡威,眼见两部金军攻击受挫,无力取得更大的战果,为了避免楔入帝国一师的拓善跋和阿里札的部队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迈卡威当即下令拓善跋和阿里札迅速撤出战场,返回原地。迈卡威的及时撤退令罗夫康的反击落了空。在金军的撤退号声中,拓善跋和阿里札率部且战且退,摆脱了帝国一师官兵的纠缠,撤了出去。

在侧翼的金军部队的撤退,大大缓解了罗夫康身上的压力。同时罗夫康也不敢有任何大意。侧翼的金军是撤出了,但罗夫康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真的撤了。罗夫康下令严密监视撤出金军的动向,右翼的部队要全天候戒备,随时做好敌人来袭的准备。

在帝国一师右翼的部队是撤了,但正面的阿勒儿的金军依旧对帝国一师的前头部队保持强势的前凸态势,零星的战斗不断。在祭出的两把尖刀的攻势受挫后,金国君王迈卡威传话给阿勒儿,“在帝国部队未发动反击前,你部继续保持进攻的状态;帝国部队向你们发起进攻,在敌人的压迫下,你们先期可予以反击,做出力不能敌的且战且退状。然后在适当的时机逐次后退,引诱敌军追击,诱使他们进入我方预伏的地点”。

在无法分割帝国一师的情况下,金国君王迈卡威没有放弃歼敌一部的设想。迈卡威令阿勒儿的金军引诱帝国一师的先头部队出击,在预定的地点设下伏兵,打算分割包围突出之敌,一举将其歼灭。迈卡威令回来的拓善跋和阿里札的部队在预定的地点的一侧埋下伏兵,堵截前来的帝国的部队。

在得知侧翼的金军真的撤回去后,罗夫康令帝国一师恢复阵形,按部就班地向前挺进,照原计划对当面的阿勒儿的金军展开压迫式的进攻。阿勒儿见帝国一师全军压了上来,令费朗、莽泰和藤山率部边打边退,顶一下,顶不住退下来,然后逐渐脱离与帝军的战斗,开始向北撤退。

在阿勒儿的金军逐步退却下,罗夫康的帝国一师稳步向前。在前进的过程中,罗夫康不断督促帝国一师各部密集靠拢,稳扎稳打,尤其是前锋部队不可急进,并且严密注视着部队右翼一侧的敌人的动向。当罗夫康得到当面的金军开始向北撤退时,罗夫康命令先头部队不可追击撤退之敌,按原计划稳步推进,“违令者无论作战成败,一律严惩不殆”。

罗夫康谨慎稳重的作战打法使帝国一师各部在向北前进中井然有序,前后部队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金国君王迈卡威见罗夫康的部队在金军撤退部队的引诱下没有冒然出击,一直以密集型的阵形稳步前进。战机迟迟未现,使迈卡威想分割包围敌人一部的企图化为了泡影。现在对迈卡威来言,要想阻止罗夫康的帝国一师向凌河城靠近的唯一办法就是与帝国的大兵团进行正面对决。只是迈卡威认为这么做金军战胜帝国军队的胜率不容乐观。

金国君王迈卡威认真考虑过金军与帝国一师正面决战的事,只是面对着滚滚而来的帝国兵团,迈卡威感到以现有能用来对付帝国军队的金军,兵马人数并不占优,因为还要留一部分用来监视对付凌河城的镶红旗军和弗玻里圣的镶白旗军。一旦迈卡威集中金军全部兵力与罗夫康的帝国一师开战,罗夫康部骑兵人数甚众且战斗力强,金军必然陷入与罗夫康部的苦战中。这时如果三旗军倾其主力赶来参战,支援罗夫康,三旗军和罗夫康的部队集中全力攻打金军,二十万人的庞大部队,金军必然吃不消,抵挡不住落败而逃。这画面太惨,迈卡威不愿多想。迈卡威可以再从米里斯提派出一部分金军前来参战,不过即使金国动用全部兵马与帝国的北方部队决战,金军也未必能占多少便宜。何况,迈卡威并没有充分做好与帝国北方部队决战的准备。

罗夫康在帝国一师行进中遵循的稳扎稳打的稳步推进的战术打法确实令迈卡威一时无从下手,被迫不得不与帝国兵团正面对垒——这是金国君王及将领最不愿看到的。

罗夫康知道金军铁骑的战斗威力,知道金军将领战胜敌人的拿手好戏,也知道自己部队的战斗能力。罗夫康认为,帝国一师大部队在增援凌河城守军的行军途中,只有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用重兵集团滚进的方式与金军作战才是最有把握战胜金军的方式。因为帝国一师出征部队兵力甚众,金军的兵力没有把这么多帝国部队包围消灭的能力,更何况,北方还有人数不菲,战斗力颇强的三旗军。

在迈卡威的两面割裂攻势中领教了金军铁骑的厉害后,更加坚定了罗夫康稳扎稳打的战术,罗夫康绝不允许任何一支部队孤进急进冒进。在罗夫康一再命令下,帝国一师的部队没有被撤退的金军所引诱,坚定不移地照既定的方针执行。金国君王迈卡威见罗夫康的部队抱成一团,稳步前进,滚滚而来,像一颗坚硬的核桃,不是轻易啃得动的。迈卡威思来想去,终于做出了抉择:全军撤退,返回金都。

在命令全军撤退之际,迈卡威还想再做一次努力,引诱帝国的部队前来追击,趁机歼其一部。但是罗夫康的帝国一师在金军反复引诱下始终不为所动,没有中招。就这样,迈卡威的金军在帝国一师的注视下渐渐脱离了战场,向北远去,回到了金都。

在金军离开后,罗夫康一边派出侦察兵侦探金军是否真的离去,一边率部继续稳稳向前。帝国一师的出征部队终于与凌河城的守军会合了。而在得到金军确已全部回到河内后,罗夫康和周宾等将领也如释重负。这场帝金两国争夺凌河城的战役至此结束。

帝国史中,把这场战役称之为第二次凌河之战[注]。第二次凌河之战,被罗夫康称之为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参战的帝国军队有十八万之多(包括凌河城和弗玻里圣的守军),金军参战的部队也有近十五万人。在战役中,金军伤亡一万四千五百人,其中亡六千一百二十人;帝国军队伤亡一万四千八百人,其中亡六千三百五十人。战役以帝国一师逼退金军而告终。

罗夫康率部出征凌河后,帝王及中央的官员们紧张地注视着罗夫康的帝国一师的战况。诚如学相韩国谊所言,罗夫康没有统率大兵团的经验,凌河之战会打成什么样还不好说。帝王四世明威俊认为学相韩国谊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帝王明威俊此刻只能相信罗夫康,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这场战役对明威俊来讲十分重要,它不仅关乎罗夫康个人及出征将士的命运,还关系到帝国能不能一举扭转在北方的颓势。这是一场证明罗夫康能力和帝国能否守住北方的战役。帝王明威俊焦虑地等待着从前线传送过来的消息,希望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直到罗夫康传来的击退金军的捷报飞送到帝都,送到明威俊的面前,明威俊和中央的官员们为此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心中顿时油生欣喜之情。

对第二次凌河之战的评价,官方的结论是“帝国雄师击退金军,守住凌河城”。非官方机构对此的评论五花八门,有的机构出版的刊物评价这场战役是“帝国保住凌河城,两军以平局收场”;有的机构出版的刊物认为这场战斗中身为统帅的罗夫康用兵过于谨慎保守,错失可以扩大战果的机会。也许帝国一师中有些将领会对罗夫康在这场战役中的谨慎保守的打法颇有微词,但是无人敢撼动罗夫康在帝国一师的地位。民间一些出版的刊物中则称这场帝金两国爆发的大战“毫无亮点”。显然,这“毫无亮点”指的是双方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对攻战,多是些规模不大的战斗。但是从双方统帅在谋略较量的层面上看,这场战役却是一场精彩的战术对抗的经典之战。

事后的评论总是显得有点苛刻,就像后人点评埃西霍兵败一样[注],况且当时的战况形势是错综复杂,非亲历者不能深有体会。从战略上看,罗夫康率部逼退了金军,守住了凌河城,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从战役上看,两军伤亡相差无几,罗夫康的部队伤亡要略高于金军。在两军实力难分高下,不分伯仲,处于均势的情况下,一个疑问萦绕在了双方将领的心头上:谁能在战争中获胜?

注:第二次凌河之战:帝国史把埃西霍率部救援凌河城的战役称之为第一次凌河之战,与此相对应的是,罗夫康率部保卫凌河城的战役被称之为第二次凌河之战。

注:后人点评埃西霍兵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埃西霍在救援被围的凌河城只带了六万人马,后人认为埃西霍带六万人马救援凌河城处置失当,丧失了对战情的客观判断,表明埃西霍只是一个防守型的将领,不会出外带兵打仗。显然,后人在点评埃西霍出兵救凌河城没有充分考虑当时的战况。一些人指出当时围困凌河城的金军只有六万,埃西霍带六万人马前去救援,是符合当时的战情的,即埃西霍的部队能得到凌河城和弗玻里圣的支援,还有凌河城和弗玻里圣的守军可以依靠,埃西霍率六万部众逼退金军并无不妥之处。只是埃西霍没有想到,金军会大部来援,从而导致了这一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