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21章 不测风险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不测风险

帝王四世明威俊在把帝国的十万骑兵交给罗夫康后,希望罗夫康能利用好这些兵马来安定北方目前不安的局势。罗夫康得到援军没多久,金军又再度来犯。金军的侵犯一度令帝王四世明威俊及中央的官员们紧张兮兮,他们不知道刚到北方的罗夫康能否打退金军的这次进攻。阿里斯达传来的捷报驱散了明威俊和文武官员心头的担心,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生的喜悦。经历了这一仗后,帝国北方算是稳住了,罗夫康也顺利地通过了成为北方统帅的“初试”,赢得了帝王的信任。在打退了阿里札的金军后,罗夫康给帝王写了一份战斗报告,叙述了帝国一师与金军作战的具体情况:

……金军围攻深克利特要塞不成,转而进攻阿里斯达。阿里斯达的守军英勇顽强地抵抗着金军的攻城。在金军攻城的时候,职令布署在阿里斯达城后面的十万帝国一师骑兵部队,分成左右两路,左路军在段举飞和董向焘的带领下,在金军左翼迂回;右路军在陈世允和张国雄的带领下,在金军的右翼迂回;打算切断金军的退路,对敌施以包围。敌人在察觉到我军的企图后,很快退却,紧忙向北撤离,致使我军包围金军的企图未能达成。我军左右两路部队与金军的后卫部队交战一番,予敌以杀伤。考虑到这是新来的援军进入北方的第一战,追击的部队没有深入追击逃窜之敌……

阅过罗夫康的战斗报告后,帝王四世明威俊在给罗夫康的复文中批示道:“酌奖赏此战有功的将士,吾甚感欣慰”。帝王四世明威俊对罗夫康击退来犯金军的表现感到满意。

罗夫康在送别了镶白、镶蓝、镶红的首领后,就他与三旗军首领的面商会谈之事写了一份报告给帝王四世明威俊。在这份报告中,罗夫康写到“在与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的三位统领在阿里斯达城接触了几天后,职等了解他们那边的一些情况。弗玻里圣、威川脱克和深克利特在三旗军的经营下,俨然如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金军若想攻占它们,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职等与三旗军的统领会面商谈过后,使我们认识到三旗军将士的抗金的立场是坚定的。我们要想在北方有所作为必须要依靠三旗军的力量,否则要在北方立足是困难的。所以,帝国对三旗军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帮助。”

看过了罗夫康上呈的这份报告后,帝王四世明威俊写了一个“阅”字,表示看过了罗夫康的这份报告。

作为帝国的统治者,每天有许多事要帝王四世明威俊来处理,帝国北方的事无疑是最令明威俊牵肠挂肚的。除了北方之事,帝国西北的军事与南方岭南的安定也是能引起明威俊格外关注的要事。

自罗夫康的帝国一师被调到北方后,董大钟感到自己这边应付蒙古汗军的侵袭就吃紧了。帝王四世明威俊在帝国西北之地构建了三层防御体系,这三层防御体系在访间被戏称为“外层没防守,中层搞牵制,内层重隘口”。董大钟负责的防区虽然处在三层防御体系中的内层,但是在“外层没防守,中层搞牵制”的情况下,他的内层防区实际上就处在抗蒙古汗军的前线上。蒙古汗军到时入侵帝国,董大钟主管的防区肯定是蒙古汗军入侵的对象。没有了帝国一师这支机动兵力,董大钟要对付蒙古汗军的大规模来袭,就显得极为被动。为此,董大钟上文给帝王四世明威俊,请帝王“给予指示”:“帝国一师北上调动后,以职现有的兵力多用于防守,机动部队就只有武勒的三万人马,因此蒙古汗军率大量人马来袭,以目前所有的机动人马,想在运动战中有效打击蒙古汗军是颇为困难的,只能选择死守,方是守住关西隘口的稳妥之策。我的意见如何,请帝王四世给予指示。”

帝王四世明威俊在看过董大钟的上文后,心里面清楚地知道帝国一师的离去大大减弱了西北地区的防守力量。可明威俊暂时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西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当前最要紧的是稳定北方的局势,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明威俊必须要把大量的兵力派往北方,这就使得明威俊在短期内无法给董大钟以实质性的援助。

西北之地是战争的重灾区,蒙古汗军对西北地区的威胁时刻存在,但是比起金军来,蒙古汗军对帝国的威胁要弱一些。在有限的兵力无法两头作战的情况下,帝王四世明威俊只能把兵力调配的重心先放在北方,对西北的防务只能在现有兵力的条件下做出相应的调整。帝王四世明威俊在给董大钟的示文中这样说道:“在固守关西隘口的基础上,利用现有可以调配的兵力资源,相机行事,痛击来犯的蒙古汗军”。

帝王四世明威俊知道,对蒙古汗军的打击肯定是要进行的。明威俊也在做着相关的准备,准备用来打击蒙古汗军的兵力,并挑选合适的将领。只是这一切还有待时日,明威俊必须先稳定住北方的战局,等罗夫康能稳定住北方的防线,构建起一道防守北方的坚固战线后,明威俊才会把蒙古汗军的作战提上付诸实施的日程。

西北的兵员配置暂且只能维持现状,岭南的安定之事则是刻不容缓。帝王四世明威俊在与淮王明德丰的战争中祭出的三把尖刀一起捅入淮王老巢的计划奏效后,迫使淮王明德丰率部南撤,避难于彤趾国。帝国军队虽然进占了岭南,但是由于淮王的军队并没有完全被消灭,这就使得帝王四世明威俊不敢掉以轻心。据推测,南逃的淮王还有近五万淮军,这真叫帝王四世明威俊担心。因为淮王还有卷土重来的资本,明威俊不能不防备淮王的再度来袭。

在赢得了岭南之战后,帝王四世明威俊令滕冲的中路军驻守岭南,王祥敏所部驻守脱布达犁,孙炳南的肃西军接管瓮城并派一部扼守摩棱口。岭南地区设都尉和市守,滕冲为都尉,林赖风为市守。脱布达犁设中尉和市守,王祥敏为中尉兼市守。帝王四世明威俊还派出大批中央官员到脱布达犁和岭南负责行政和财务。

淮王的势力退出脱布达犁后,由于淮王在脱布达犁不得人心,在江宁都尉康泽生的建议下,帝王四世明威俊下令那些被淮王强占的土地都一一分给原主。脱布达犁,这个曾是黄金甲领地的地方,在历经四十年后,终于真正被帝国牢牢控制,成了帝国的一个直辖区。

脱布达犁的问题容易解决,但是与脱布达犁接壤的岭南,因淮王明德丰经营岭南达四十年之久,在岭南的影响力根深蒂固,帝王四世明威俊要“安定岭南民心,肃清淮王遗毒”不可能一下子水到渠成。明威俊任命嵇厉宁为岭南的行政首长,负责岭南的行政事务。嵇厉宁在得到任命后,面见帝王。嵇厉宁问帝王:“职等请示帝王,在我们去岭南赴任前,帝王对我们有什么嘱咐?”

帝王四世明威俊反问嵇厉宁:“厉宁,不知你有什么高见?”

嵇厉宁见帝王要先征询他的意见,就开口说道:“以我所见,我们要迅速稳定岭南人的民心,就要把淮王在岭南实行的仁政全盘继承下来,不可轻易否决和推翻。除此之外,对这些好的政策再作细微的调整。比如说淮王在岭南实行的土改,赢得了底层农民的拥护,我们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改善农民们的农耕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感到淮王离开后,他们的生活更加好了。这就会促使他们渐渐忘记了淮王,更加依靠帝国。”

“好,你的想法不错。”帝王明威俊肯定嵇厉宁道。“不过除了改善岭南民众的生活水平外,你到岭南后也要告育岭南的子民,岭南是帝国的领土,淮王是帝国派到岭南的中央官员。淮王背叛帝国是弃师背祖的行为,天地不容,人人得以诛之。这一点你到岭南后也一定不能忘。不能忘了对岭南的民众灌输忠帝爱国的思想教育,以肃清淮王遗毒。”帝王告诫嵇厉宁。

“明白。”嵇厉宁回应道。

帝王明威俊又说:“你们到岭南述职后,如碰到什么问题或难事,可随时向我报告。有什么要求,也尽可提出。岭南不比脱布达犁,你们到那边要做的事很多,不要心急,一件一件地去处理。”

“明白。”嵇厉宁说道。

在嵇厉宁为首的行政官员还未到岭南前,帝王四世明威俊对岭南实施军管,先让军队的将领代理负责岭南的一切事务。虑及淮王仍有相当的势力,明威俊下示滕冲:“淮王仍有数万精兵强将,你们驻守岭南万不可轻敌大意,要时时刻刻警惕防备,打退淮王有可能发起的反扑,彻底消灭淮王的力量。谨记。”

在以嵇厉宁为首的中央官员动身去岭南前,帝王四世明威俊又给滕冲写了一份示文,文中明威俊让滕冲所部与嵇厉宁为首的官员搞好关系,配合他们的工作:

你们驻守岭南,大部应用在机动打击敌人上,一部分用来守城,守城的兵力不可过多。要跟岭南的民众处理好关系,将士粮草的征收不可过重加深民众的负担。如有必要,可向其它区征集,注意不可强索强取。你们现在在岭南的任务,一曰维稳,二曰防敌。待嵇厉宁的中央官员到来后,你们就可专心用于守卫岭南的事上了。你们要与嵇厉宁的官员搞好关系,配合他们的工作。反之,他们也亦然。此点吾也会相告于他们。只有你们彼此团结合作,岭南才可始初定。岭南之事比较复杂微妙,你们处理起来不可过于简单,尤其不能引起民愤,反受其累。尤记,勿忘。

为了彻底根治岭南可能出现的尾大不掉,帝王四世明威俊责令学相拟定出一个对岭南的军、政、财的首长实行有限任期的制度,不让岭南三界的一把手长期留在岭南,以便消除有可能发生的不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