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13章 欢迎来攻

第一百十三章 欢迎来攻

帝国派往北方的五万军队准备出发,帝王四世明威俊问徐统尉:“五万人马准备得怎么样了?粮草带足了吗?都做好出发准备了吗?”徐统尉回话说:“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帝王一声令下。”“有谁带队?”帝王四世明威俊问道。“埃里托布将军带队。”徐统尉回话道。帝王四世明威俊说道:“你叫埃里托布带队小心,不要麻痹大意,以免在去阿里斯达的路上碰到什么意外。”“是,我会把帝王的话转达给他,叫他在路上小心。”徐统尉说道。“好,那就让他们出发吧。”明威俊下命令道。

五万人马在埃里托布的带领下向北驶去,另外的五万人马也正做着准备,准备早日出发,赶往北方。

罗夫康、周宾和四个联队长在阿里斯达城开会。在这之前,罗夫康得到帝王四世明威俊给他的告文,文中明威俊告诉罗夫康五万人马很快将到,另五万人马也已准备出发。罗夫康得到援兵将至的消息后,召集周宾和四个联队长开会,讨论援兵到来后,帝国一师的指挥体系该如何调整。会上,罗夫康和周宾及陈世允、段举飞、张国雄和郑维浩达成一致,十万援兵到来后,帝国一师的指挥体系沿袭原有的“四四制”:一个联队长下四个大队长,一个大队长下四个中队长,一个中队长下四个小队长。把十万大军一分为四,分成四个编队,每个编队二万五千人,交由四个联队长指挥。帝国一师原有的部队也编成一个队,直辖于师部,由罗夫康和周宾统一指挥。在具体的指挥人员的安排上,是这样的:郑维浩负责指挥阿里斯达城内的帝国一师官兵,周宾负责指挥城外的原有的帝国一师官兵,陈世允、段举飞、张国雄各指挥一个编队,另一个编队交由副联队长董向焘指挥,罗夫康为总指挥。

新来的五万人马先分给董向焘和段举飞,另五万人马给陈世允和张国雄。师直属编队的骑兵部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骑兵大队,擢升普林宏为骑兵大队的队长,负责指挥城外的师直属编队的骑兵。罗夫康把援兵过来后的指挥人员的安排都做好了,剩下就是接收到来的那五万人马了。

埃里托布带领的五万人马来到阿里斯达,罗夫康、周宾和四个联队长等将领们都出外迎接埃里托布和五万兵马的到来。埃里托布和罗夫康等人会面后,简短地跟罗夫康讲了几句,在把五万人马交给罗夫康和他的将领后,埃里托布没有做过多的停留。虽然罗夫康和汉弗里请他和他的人到城内休息片刻,吃顿饭再走,但是埃里托布谢绝了。埃里托布推辞说,帝王让他做完交接工作后马上回来。也许对埃里托布来言,帝国的北方不安全,现在北方的局势紧张,埃里托布不想做片刻停留,还是早回的好。

五万兵马已到来,另五万兵马也即将赶到,大量的人马聚集在阿里斯达,罗夫康在忙着把新来的兵马归入编制时,也在思忖着如何用好手头上的即战力,打退敌人的进攻。

金国君王迈卡威在得到罗夫康入主北方的消息后,召集将领们开会,让将领们对帝国北方新的人员调整发表一下各自的看法,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会上,迈卡威说道:“近日我得到消息,帝国的国王已任命罗夫康为北方的统帅,他的部队也进入了北方,还有后续部队,也会陆续来到北方。帝国国王的这一部署调整完全是针对我们的。看来我们想吞占帝国北方的领土注定是艰难的。”迈卡威的开场白,在座的将领们没有及时回应,一时会上鸦雀无声,底下的将领们似在若有所思,谁也不说一句话。迈卡威接着说道:“罗夫康这个人,想必你们都有点耳闻,不知你们对他怎么看?”迈卡威说完后,看了阿勒儿一眼,恐怕这里的将领没有谁比阿勒儿更熟悉罗夫康,因为他们俩曾经交过手。迈卡威对阿勒儿说道:“阿勒儿,你觉得罗夫康这个人水平怎么样?”

一提到罗夫康,阿勒儿就想到八年前的那场远征。阿勒儿知道罗夫康就是当年从杀谷跑出去那队人马的首领,在阿勒儿布置的第二轮围捕行动中,又是那个罗夫康从他设置的包围圈逃了出去。阿勒儿对此心有不甘,也许没能干掉罗夫康是阿勒儿当年远征帝国西北部留下的一大遗憾。当金国君王迈卡威问他“罗夫康这个人水平怎么样”时,阿勒儿轻蔑地说:“罗夫康的水平也就那样,他只会逃跑”。

阿勒儿的这句话,把在座的一些将领逗乐了。

阿里札说道:“如果罗夫康只会逃跑,当年你那达朗的六千人马怎么就被他消灭掉了。”阿里札的话说到了阿勒儿的痛处,阿勒儿看着阿里札,面露愠色。阿勒儿知道,阿里札对他不服气,总是喜欢挑他的刺,跟他作对。阿里札用不屑的眼神瞧着阿勒儿。阿里札觉得阿勒儿为人轻狂,自以为有高人一等之感,除了君王和三位亲王,没有一个人入得了他的法眼。阿里札认为自己不逊色于阿勒儿,阿勒儿在他之上完全是运气比他好。阿里札曾对他的亲信说:“阿勒儿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君王也给我这么多人马出师远征帝国的西北,有蒙古汗军的协同作战,我也能取得佳绩。”

阿里札看不上阿勒儿的轻狂高傲,阿勒儿瞧不起阿里札的自大。两人明面上没有交锋,暗地里则较着劲,谁也不服谁。

阿里札的话戳到阿勒儿的痛处后,会上气氛变得凝重,又陷入沉寂。睿肃王洛瑞什开口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不管敌人是谁,我们都要遵循这一原则。”智亲王艾敏博葛紧接着说:“睿肃王说得对,不管敌人是谁,我们都要认真应对,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争取更大的胜利。”两位亲王一开口,金国君王迈卡威谈到了他对罗夫康的看法:“依我本人的直观感觉,罗夫康要比埃西霍厉害,罗夫康更擅长进攻,埃西霍更注重防守。”贝勒王拓善跋说道:“罗夫康重攻不轻守,埃西霍重守不常攻。罗夫康和埃西霍两人各自的作战风格不同,很难说罗夫康比埃西霍能强到哪里去。”

“我也赞同贝勒王的说法。罗夫康并不比埃西霍强多少,因为他们俩并无多大的可比性。”卡豪说道。

阿勒儿说道:“只是罗夫康那家伙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是一个会主动出击的人。如果他有不少兵力,可能他不会固守待毙,他会按捺不住,主动发起攻击。”——想必,阿勒儿说这话的时候,心中肯定深有体会。

“不管罗夫康是重攻轻守,还是能攻会守,我们都不用忌讳,因为他总是有弱点的。帝国的国王把罗夫康调到北方对我们来讲是个威胁,同时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可以利用罗夫康作战的特性,争取更大的战果。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们要接受这个挑战,把握好机遇,争取更大的胜利。还是睿肃王说的那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迈卡威对召开的这场会作了一个总结式的发言。

会开完后,阿里札在思索着一个问题。阿里札想罗夫康和他的部队刚到阿里斯达,立足未稳,何不抓住这一良机,利用罗夫康等人认为金军不会很快进攻阿里斯达的想法,趁罗夫康和他的部队在北方立足未稳之际,金军出其不意杀过去,没准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阿里札想着由他指挥金军南下攻打阿里斯达城,打罗夫康一个措手不及,攻破阿里斯达,这不是没有可能。如若自己的这一想法能够成功,阿里札就为金国立下了一个不朽的殊勋,也能在自己的军功簿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想到自己这个想法取得成功后所获得的巨大的收益,阿里札就感到身上来了劲,有了动力。阿里札心里暗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这个想法付诸于行动。

几天后,阿里札面见君王迈卡威,向迈卡威说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君王,罗夫康和他的部队刚到北方,人生地不熟,无法马上构筑起坚固的防线,我们何不趁此时机,率军南下,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也许能一举攻破阿里斯达,取得像莫亚比兹之战的胜利,彻底消灭敌人,断掉帝国军队在北方的后路。”

听了阿里札的陈述,金国君王迈卡威没有回声,他心里在盘算着阿里札出兵的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阿里札见君王没有说话,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阿里札遂毛遂自荐道:“如果君王肯出兵,我愿率队出征,为君王分忧,为金国建功”。

金国君王迈卡威知道阿里札的真实想法后,说道:“好的,这个再容我考虑考虑,等我想好后我会通知你的”。

金国君王迈卡威考虑着一个针对阿里斯达的军事行动,罗夫康则忙着布置阿里斯达城的防御工作。城内的防御部署已基本安排妥当,城外另五万派到北方的军队也到了。帝王四世明威俊把十万兵马如约派到北方,归罗夫康调遣。阿里斯达的背后云集着十多万人马,罗夫康打算在阿里斯达背后的开阔地上建一个兵马基地,供大军屯驻之用。在罗夫康看来,给十多万兵马一个安置的地方是必须要做的。帝王四世明威俊答应罗夫康,为十万人马的屯驻提供人力物力,在阿里斯达的后面建一个屯驻大量兵马的后方基地。明威俊知道,这些兵马是维系北方安全的保障。

罗夫康的部下接管这十万人马后,罗夫康下达了命令,命令在城外的部队要“控制住附近的水源”,“及时充分做好战斗的准备”。“金军肯定是会来攻打阿里斯达城的”,这样的话罗夫康对他手下的将领说了好几次了。罗夫康深信不疑,挟胜利之威的金军是不会放过帝国北方新的抗金中心阿里斯达和他的部队的。

也许是对罗夫康说过“这样的话”的回应,金国君王迈卡威同意了阿里札几天前向他提出的出兵的想法,这也就意味着金军即将要对阿里斯达发动一场进攻。

当罗夫康得知金军南下的情报后,罗夫康和他的将领迅速行动起来,迎击金军的进攻。罗夫康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金军来进攻阿里斯达。如果金军真的把进攻的矛头指向阿里斯达,那罗夫康就等着敌人犯错误了。罗夫康对周宾说道:“金军若来攻阿里斯达,我欢迎金军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