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07章 阿里斯达

第一百零七章 阿里斯达

帝王四世明威俊在让罗夫康任北方战区的统帅后,叫罗夫康拟出稳定目前北方战局的命令。罗夫康在接到这个命令后,想了一个晚上,拟定了稳定北方目前局势的方案:

大战刚刚结束,为了以防金军再次祭出困城之术,帝国需向北方的弗玻里圣、威川脱克、深克利特、阿里斯达输送城内军民一年以上的粮草物资,以便城内军民能够固守待援,逼退金军的围城。

帝王四世明威俊在看过罗夫康拟出的这个稳定北方局势的方案,与他的不谋而合。其实早在金军离开帝国北方后,不少将领和官员建议帝王迅速给北方的重镇输送大量的粮草,稳定北方当前风雨飘摇的局势。帝王明威俊迅速行动起来,把大量的口粮运送到了北方的弗玻里圣、威川脱克、深克利特和阿里斯达。在未向北方增派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继续坚守住还未被金军攻占的北方重镇,是帝王四世明威俊目前唯一能做的可以暂且稳住北方动荡局势的事了。

罗夫康临行前,帝王四世明威俊召见了罗夫康。罗夫康向帝王汇报了他们开会的情况:“我和帝国一师的将领们商量好了,我、周宾、张国雄、陈世允带着一队卫兵先去北方看看,熟悉一下北方目前的情况,待对北方有大致的了解后,再把部队拉过来。”

“好。”帝王明威俊赞同道。

“我希望部队在去北方前,帝王能把答应给我们的骑兵部队先给我们一部分。”罗夫康说完后,看了看帝王,想看看帝王的反应。帝王明威俊听了罗夫康的话后,想了一下,对罗夫康说道:“给你们骑兵的事,我一定会说到做到。你们先把帝国一师拉到北方,我会尽快把十万骑兵如数交给你们。在这点上,你们不用担心,我绝不会食言。”

帝王四世明威俊告诉罗夫康:“我给你们的骑兵部队,会按帝国一师的装备标准来,跟你们穿着同样的军服,一切都与你们一样,并给你们的部队配备帝国最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罗夫康听了帝王这番话后,有点感动,说道:“谢谢,帝王”。

罗夫康回来后,与周宾等人碰头。周宾问罗夫康:“怎么样,帝王答应在帝国一师动身之前给我们一部骑兵吗?”

罗夫康回答说:“帝王先让我们把帝国一师拉到北方,他会答应给我们的骑兵部队会悉数给我们的。”

周宾听了罗夫康的回答后,没有说话。罗夫康说道:“要相信帝王,他会兑现给我们十万骑兵的承诺。”接着,罗夫康向周宾等人说起了帝王会履行承诺的缘由:“帝王曾跟我说起过,莫亚比兹的沦陷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于情于理,帝王都不会放弃北方。所以我们去北方定会得到帝王鼎力的支持,这一点不容怀疑。帝王还对我说了,他给我们的骑兵部队会按帝国一师的标准来装备,跟我们穿同样的军服,并给我们帝国最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帝王说他会尽快把骑兵交给我们。我们应该相信帝王。”

罗夫康和周宾等人,即将离开曼蒂兰斯特,前去北方的危途上。罗夫康遥看北方,那片硝烟刚散去的土地,急需重新整顿,拾起北方军民战胜金军的信心。作为刚刚当上北方统帅的罗夫康,他知道北方未来的命运已跟他紧紧联系在一起,挽救起北方当下的危局,他责无旁贷。

罗夫康、周宾、张国雄和陈世允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了曼蒂兰斯特,向北驶去。层峦叠嶂的山脉在罗夫康的眼中渐渐隐约可见,越来越近。这条被克里斯蒂人称为目多洛亚的山脉是帝国的斯波尔摩与北方的分界线。为了抵御金军的进攻,帝国在层峦叠嶂的山脉里构建了一条长城式的星罗棋布的堡垒群,总计有十二万人马,其中有二万骑兵。

帝国在目多洛亚构筑的防御体系是帝国为防止金军进犯的第二层防线。一旦北方沦陷敌手,目多洛亚的“长城”要塞就是帝国与金国对峙的前线。只是没人知道,这条绵延几百公里的长城式防线能否抵御得住金军的进攻。当罗夫康看到目多洛亚的山脉时,知道他们离北方近了。过了目多洛亚,就到帝国的北方了。罗夫康对周宾说:“周宾,你看,我们就要到目多洛亚山脉了。目多洛亚,帝国北方的临界线。”

“罗夫康,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走得这么远,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越过目多洛亚,但我没想到会是这一天。”周宾说道。

周宾的话,似也触动了罗夫康,罗夫康略有感慨地说:“是呀,我也没想到我会有今天。”比起罗夫康和周宾,张国雄和陈世允对眼前的目多洛亚并不陌生,他们曾跟着李世雄在北方与金军作过战。这不是他们第一次经过目多洛亚了。

看到目多洛亚的那一刻,张国雄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当年他跟着李世雄在北方作战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后来他们又远离战场,跟着李世雄当上了特兵队的教官。这次当张国雄再次来到目多洛亚时,距他上一次离开目多洛亚过去了十几年了。张国雄对陈世允说道:“世允,还记得吗,我们上一次来到目多洛亚,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仿佛昨天还在眼前。”陈世允追忆往昔,说道。

张国雄接着说道:“世允,你还记得吗,当年凌河的山寨铺我们差点被金军包围”。

“记得,记得,那个时刻真是命悬一线呀。”陈世允回忆道。

周宾插话说:“后来,后来你们怎么样了?”

“后来,后来多亏我们跑得快,躲过一劫,才幸免于难。”陈世允回答说。“否则肯定是被金军干掉了,金军的强悍善战,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予以深深体会的,金军的强大可不是吹出来的。”张国雄说道。他对金军的凶悍有着深刻的体会。

“嗯,不过帝王总算是为北方找来了一个可以跟金军这个强敌相抗的人。”陈世允若有所指的说道。

罗夫康听了陈世允的话后,笑了笑。陈世允的这句话绝非是奉承罗夫康。陈世允对罗夫康出任北方的统帅充满信心。想当年,当离世之前的李世雄把特兵队的指挥权交给罗夫康时,不光是陈世允感到有点不解,张国雄、段举飞、郑维浩也有着相同的感受。但他们尊重李世雄特尉的做法,也相信罗夫康能带好特兵队。而罗夫康此后带领特兵队的表现也赢得了郑维浩、张国雄、段举飞、陈世允等人的尊重。但是真正让特兵队那些比罗夫康资历老年长的人对罗夫康信服的还是罗夫康在北上进攻期间的表现。罗夫康不仅提出了“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策动抗蒙金先锋军北上,还打出了不少漂亮的仗,尤其是在山头堡一举歼灭六千金军,令人振奋。虽然北上作战最后的结果不值得一提,但这与罗夫康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给罗夫康足够的兵力,并给他更大的指挥权,北上进攻不知会打成什么样。陈世允等人无法设想。只不过,北上进攻展现了罗夫康敢于主动击敌,敢于迎难而上的气概。更为主要的是,罗夫康有在主动攻势下击退消灭强敌的能力。这一点作为罗夫康身边的将领,陈世允等人已有所认知,罗夫康是帝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主动攻击性而又有一定作战把握的将领。

所以说,帝国有谁能击退金军的进攻,并且能逐步收复金军侵占的土地,罗夫康不能说是最好的人选,但肯定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罗夫康有这个潜在的能力。

罗夫康等人来到入关口。守在关口的一个军官对罗夫康等人说道:“请出示你们的身份证”。罗夫康和周宾等人把军证交给那个军官。那个军官在拿到罗夫康的军证时,看了罗夫康一眼,他没有翻看罗夫康的军证,就把证件还给了罗夫康,说道:“我想,你一定是罗将军吧”。

罗夫康听了军官的话后,有点惊诧,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是?”

“我从你们所穿的军服就有所知觉。帝王任命你为北方战区的统帅,除了往北方运粮的人员,还有谁会像你们朝这个危险之地过来。”那个军官回话道。

“是呀,你们这个地方确实不讨人喜欢。现在恐怕更甚。”罗夫康说道。

“所以我们都盼着你们的到来。谁人不知帝国勋章的佩戴者,罗夫康将军。我们这些长年守在边防的士兵都对你充满着希望。希望你的到来能使我们这里的日子好过一点。”军官的一席话说得罗夫康怪不好意思的,使罗夫康颇有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之念。罗夫康对周宾说道:“你看看,真是名不副实呀”。周宾听了罗夫康的话后,笑了笑,说:“看来,这帝国勋章可不是那么好带的”。

帝国勋章给了罗夫康莫大的荣光和名耀,也使罗夫康背上了不小的压力。这压力既有来自外面的,也有出于自身的。有时罗夫康能感受到帝国勋章的“沉重”,也使得他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名将领,作为一个帝国子民的责任和义务,勇敢地肩负起帝国给予他的使命。

罗夫康和周宾等人进入目多洛亚,在山中的道路上蜿蜒前行,两边葱葱茏茏的山林翠绿常青,安谧详和。行进在这片静土上,仿佛与世隔绝一样,根本让人感受不到在山林的另一边弥漫着紧张不安,惶惶不知终日的气息。望着两边的山林,罗夫康对周宾说:“周宾,你有没有看到,北方出这么大的事,可我却没看到一个从北方逃过来的人”。周宾也感到有点奇怪,说:“我也觉得有点奇怪,是不是帝王下了命令从北方逃下来的人不准入关”。

“北方的人们之所以没有入关,是因为他们不想离开自己的故土,哪怕是生命有随时受到金军的威胁,他们也不会这么做。他们宁可逃到北方的深山老林,也不会逃到关内,因为北方是他们的家。”陈世允的话解答了罗夫康和周宾心中的疑惑。

走出目多洛亚,一出关,罗夫康和周宾等人即踏上了帝国北方的土地。罗夫康向远方望去,一片蓝天白云下的绿草地,呈现在罗夫康的眼前。这是罗夫康和周宾第一次踏上北方的土地。此时的北方出奇的安静,罗夫康感触道:“好安静啊,北方,方圆百公里无人居啊”。

“就连墓地都比这里要来得热闹。”周宾形象地说道。

“有点死气沉沉的感觉。”罗夫康回应道。

罗夫康转过身,对随行的人说道:“大家做好准备,也许在我们去阿里斯达的路上会遭到什么不测。要做好战斗的准备。”

罗夫康和周宾等人随即提高警惕,策马扬鞭朝着他们要去的目的地——阿里斯达疾速前行。

蓝天白云,皑皑雪峰,绿茵的草地上奔驰着一群身穿墨绿色军装的人马。罗夫康和周宾等人正朝着阿里斯达疾行。忽然,远处传来狼的嗥叫声。听到狼叫声,罗夫康等人惴惴不安,感到有什么事要发生。

“是噶布巴斯!”陈世允一声叫喊,使前行的人都勒紧缰绳,急忙停了下来。

“噶布巴斯!?噶布巴斯雪狼兵不是被金军消灭了吗?”周宾有点诧异,严肃地问道。

罗夫康说道:“看来有一部分的噶布巴斯被金军招安了,成了金军的顺奴。”

“有这个可能。”张国雄肯定地说。

“大家不用怕,拔出身佩的刀剑,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罗夫康命令随行的人员。“出发!”罗夫康一声令下,停下来的脚步又急促起来,重新加快了速度。罗夫康想在天黑之前赶到阿里斯达城。罗夫康没有把噶布巴斯的雪狼兵放在心上,因为这些仍逗留在帝国北方的噶布巴斯雪狼兵只是金军派来的游骑,不仅人数分散,数量也没几个,不足为惧。

随着罗夫康的人马渐渐深入帝国的北方,他们离阿里斯达城越来越近了。途中罗夫康等人没碰到什么意外,当他们看到平地上拔起的一串群山后,张国雄指着说道:“我们快到阿里斯达了,在那些山峰的前面,就是阿里斯达城。阿里斯达城就建在最高的那座山边。”在看到阿里斯达已离自己不远,罗夫康很想看看这座建在山边的城到底是什么样子。

阿里斯达,一座背靠大山,倚靠大山的半圆形的堡垒式城池。阿里斯达城的城墙既高且厚,即便是一般的云梯也够不到阿里斯达城城墙的高度,半圆形的城墙有三层,层层拔高,城的顶端距水平线有一百五十八米的高度。城内以纽爱尔人为主,城内军民有七八万人,其中守军有一万余人。阿里斯达城的人大多都住在山上,他们的食粮除了自产自用,其余的赖于帝国的接济。

眼下,在莫亚比兹被金军攻陷后,位于莫亚比兹西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阿里斯达就成了罗夫康眼中唯一可作为指挥北方剩下军队的中心城市了。罗夫康别无选择,因为阿里斯达是帝国在北方最后一座可以依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