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78章 淮王新政

第七十八章 淮王新政

确定土地分配的原则后,该用什么样的具体方法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执政的官员间有不同的对策。有些官员认为用法令的形式强令地主和富农把一部分田产给贫农,如地主和富农不从或阳奉阴违,则动用武力,强行分配土地,把阻挠分田政策的地主富农逮捕入狱,也就是说用强制力的手段从地主富农手中夺田。一些官员则建议由政府出面,从地主富农手中出价购得一部分土地,再低价买给贫农,如贫农无钱购买,可以用贫农每年从政府给的土地的收成的一部分来分期还本,若干年后贫农即可领得耕地。

在明德丰看来,这两种土地分配的对策都不尽如人意,前者会引起地主富农的反抗,甚至是激烈的反抗,出现流血事件,引起社会的动荡,对于刚来岭南没多久的明德丰和他的那帮人马,一上来就采用疾风暴雨的手段从地主富农手中夺田显得不合适,也不利于明德丰在岭南的长治久安。而后者通过买卖的手段进行土地的重新分配则显得太过柔和,且实际操作起来也是困难重重,难于执行,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政府无钱从地主富农中购得土地,地主富农也不愿这么做。

用什么样的手段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明德丰已想出一个高招,一个让地主富农咽得下去吐不出来的妙策,明德丰能想出这个妙策,是基于他从手下官员送来的一份份对农民的调查研究报告中了解到的岭南农民的真实状况而作出的精准判断的结果。

克里斯蒂人的帝国非常注重公平,在岭南地区并入克里斯蒂国的版图后,考虑到岭南农民贫富差距大,在明德丰和他的那帮人马来到岭南之前,土地愈多的农户所征收的赋税愈重,而名目繁多的服役也按累进税的原则分派,即家室愈是殷富,其负担也愈是繁重。比如招待所所需的马匹、船车和饮食,完全出自富户的供应,一年中又没有限额的供应量,招待的官员越多,他们的负担也越重。可以说,过重的赋税和名目繁多而数额无限的“役”压得地主富农有点喘不过气来。

明德丰看中了这一点,决定以此把它当作一个突破口,变本加厉,用赋税和“役”这两个手段加重对地主富农的盘剥,迫使他们作出让步,达到明德丰实行土地分配所要的抽肥补瘦的目的。

在明德丰的盘剥对象中,中农也在其列,不过中农是一个特殊的阶级,所以明德丰认为对中农的打压要有限度,打压是要打压,但不能压迫过甚。用明德丰的话来说,中农构成了农村中的“一个中间阶级”,他们比贫农富,比富农穷,一种政治上摇摆不定的集团。倘若中农被压迫得太厉害,他们就会跟地主富农站在一边。

一般来讲,苛捐杂税若占一家农户收获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就夺了农户全部剩余劳动的生产物。

明德丰对农民各阶级所征收的赋税是:对小农征收的赋税为收获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对中农征收的赋税为收获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对富农征收的赋税为收获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对地主征收的赋税为收获总量的百分之五十。

一个官员对明德丰说道:“对地主富农压迫得太厉害,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恐他们会逃离。”

明德丰说道:“正合我意”。“他们如若逃离,他们的土地就归政府接管,政府把他们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不过他们不会选择离开,他们能到哪里去呢,除非逃到国外,可是这并不现实。他们就犹如池中鱼,池水干涸,可他们不得不困在池塘里,哪能到别的池塘去呢。”明德丰自信地说。

一个官员向明德丰表达了对雇农和佃农的担忧:“对地主富农剥削得太重,会不会影响到为地主富农打工的雇农?雇农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还有佃农,地主富农在他们身上所收的地租会不会相应增加?”

明德丰听了官员的这席话后,想了想,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我们对地主富农征收的赋税的计量总额是在收获总量再扣除给雇农的劳动报酬后的数额,对地主富农收取地租一事上,可用法令明确规定地租的收取不得超过佃农耕种收获的百分之五十。”

经过多次讨论研商,在明德丰到岭南的第三年,明德丰对岭南农民的梯级盘剥方案正式形成明文规定,以法令的形式进行落实。在提到为什么要加重对农民的负担,尤其是地主富农的负担,明德丰给出的理由是:岭南军政总部为了肃清蛮患,抵抗蛮人入侵,不得不向广大农户征收一定过量的赋税,分摊更为繁多的服役,请家境富裕的农户支持和配合军政总部适应形势的举措。

随着明德丰对地主富农的盘剥不断加重,受不了赋税和名目繁杂而数额无限的“役”这些沉重的负担,不少地主富农倾家荡产,沦为贫农。这正是明德丰想看到的,这些破产的地主富农的田产即被政府接管,除留下一部分给原主外,余下分给无地、少地的贫农、佃农和雇农。

该分配给多少田产给破产的地主富农,考虑到地主富农人口多,明德丰给予他们的田产是有弹性的,即在十五亩到三十亩之间,不低于十五亩,不超过三十亩。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明德丰派官员下去,劝说地主富农和中农把自己的田产的一部分给无地的农民,让岭南的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耕田,若地主富农中农肯这么做,将会享受到公平的土地政策。这个公平的土地政策是一旦岭南的农民都有了耕田,岭南军政府将对每个农民一视同仁,采取统一的征收赋税的比率,把各种名目的赋役折合成银两,以附加税的形式遍加于岭南全境的土地上,不分贫富,计亩征银。这种新的税制被称为“一条鞭法”。

来到岭南的第六年,感到自己执政的根基已经稳固,明德丰对那些未按他的要求献出田产的地主富农以军政首长的名义写了一份促其改变的警告信:

为了能使岭南变成一个耕者有田地的人人公平的地区,那些占有大量耕田的农户应该赶快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一部分耕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户,促成这一公平愿景能够早日实现,如若违背这一根本宗旨,政府必将对那些试图悖于宗旨的农户以更严厉的政策手段,不要说我们没有事先警告过你们!

明德丰对地主富农的态度强硬起来了。

从开始到结束,土地政策的实行用了十来年的时间,才使岭南的每个农户都有了自己的耕田。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土地集中的死灰复燃,明德丰命政府在农民耕田期中最需要用钱的时候,低利息贷给农户,等农户收获之后,再行归还。

在明德丰执政岭南的初期,除了对土地进行改革外,还*了许多政策,明德丰在岭南的施政内容主要有:

一、把岭南划为城、镇(区)、村三级行政区域,行政区域内设独立的财政和行政的机构,用来管制、保护、教育、帮扶行政区域内的子民。

二、鼓励开发渔业资源,但严禁滥捕滥杀,违者处以一定处罚;重者,诉之刑法。

三、开放海上贸易,鼓励海业人员与外国从事贸易,互相交换各自所需的物资,严打那些从事抢劫海上商船的海盗以及任何在海上发生的非法行为。

四、鼓励农民开垦荒土,以及进一步开发土地资源的行为,并依据其行为,给予一定的奖赏。

五、凡是把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所分配的土地必须是连缀成片的,避免分给农民零散的土地,以免因产权不清而发生纠纷。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应贫肥均分,绝对禁止把贫瘠的土地全部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一不公平的事情。

六、动员农民削高地、填低洼,平整土地,改道河流,把零星的土地改造成能稳产高产的优质粮田。

七、对岭南全境的农户实行统一的土地税率,把各种名目的赋役折合成银两,以附加税的形式遍加于岭南全境的土地上,不分贫富,计亩征银。此项政策不适用于仍未交出耕田的殷富农户。

八、在农民耕田期间极需用钱的时候,政府应以低利息贷款给缺钱的农户,农户在收获之后,还本付息,所还本息可是银钱,也可以是实物。

九、每村设一公共谷仓,由每年有余粮的农户以累进的方式摊派,征集收入公共谷仓,为该村的公产,由村民自选的机构保管。公共谷仓应为民用,民享,凶年用来防饥,帮扶急需用粮的农户,必要时也可以挹注贫村。

十、对工商业以及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团体和个人,用累进制收税。

十一、改进考试科目和学校课程,增授地理学、经济学、史学、法学、医学等科目,考试题目中增加以议论为主要形式的考题和作文。

十二、凡是男子应有的权利,除特殊的之外(像军队里的战斗兵不准女子参加等一些不适合女子工作的行业,作者注),女子也应全部拥有,不可在正当权利下有歧视性别的行为。

十三、更新武器,使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强军队训练,淘汰老弱残兵;以岭南子民守岭南,使岭南将士本土化。

这些标记着明德丰个人色彩的政策,是明德丰确立他在岭南人民心中地位的重要举措,在帝国史中,把明德丰在岭南前期颁布的一系列的新政策统称为“淮王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