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77章 抽肥补瘦

第七十七章 抽肥补瘦

当淮王明德丰初到岭南,已决心要在岭南定居的明德丰所关心的就不单单只是消除蛮患的军事问题,还有他在岭南地区的执政,颁发法令政策等一系列改革及确立他在岭南地区统治的问题。对淮王明德丰来讲,要想真正在岭南立足,壮大自己的声势,是要建立一套庞大标注他个人印记的系统工程。而初来乍到的明德丰对岭南的了解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所以明德丰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岭南的风土人情、习俗习惯、社会人口结构、经济构造、基层组织、执政机构、教育水平等一系列的事项。

在取得对蛮人的胜利后,蛮患无法对明德丰构成主要威胁,明德丰便着手派人去调查岭南地区人们的生存状况、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等有关民生之事。在调查人员上报的一份份调查研究的报告中,淮王明德丰对岭南人民的了解愈发加深,岭南*的社会原貌渐渐清晰地呈现在明德丰的眼中。明德丰在一篇文章写到一年来他对岭南的调查研究后的看法:“出于岭南偏于帝国的南隅,又有崇山峻林的阻塞,致使民众的习俗风俗有别于帝国的其它地方,生产落后,土地分配不均,重男轻女,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岭南较为普遍。缘于地理位置和纵横的江河,岭南的渔业资源丰富,海上贸易兴盛,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形成了岭南现有的社会状况”。

在看到岭南地区的优势和它存在的弊端,淮王明德丰下手的着力点便是逐步解决他认识到的岭南存在的问题,在明德丰眼中,岭南的诸多问题中有个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在岭南的人口里,农民是最大多数,对于农民而言,如果你拥有土地,就有饭吃;没有土地,就会挨饿。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即在于此,这也是土地的价值所在。土地问题,归根结底是土地的兼并问题,而土地的兼并问题又与农民所拥有的财富的不同有关。即便是一个地区的人们的贫富相差无几,土地兼并问题也会出现。一个自耕农如果稍有积蓄,他就会把积蓄贷之于亲戚邻舍或其他人,以取得成本之外额外的收益——利息。出于借方有无法偿还本息的风险,贷方往往要借方以其田产的一部分作为抵押品。一旦贷方索要的利率极高,借方由于急需而以这种利率极高的贷款饮鸠止渴,在多数的情况下难于自拔,所抵押的田产也随即为贷方接管。

土地渐渐地向少数人集中,使多数人失去了土地,成为少地、无地的贫农。伴随着地主、富农的出现,定有大量的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沦为佃农和雇农,这就是明德丰所述的“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

了解到岭南农民土地的现状,明德丰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对岭南全境农民的耕地加以详细查实,对岭南全境农民的成分进行划分。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农民的成分,明德丰与主管土地工作的官员有不同的标准。明德丰认为地主富农的形成来自于他们对别人的剥削,用剥削的程度划分农民的成分,是明德丰划分农民成分的标准。明德丰对主管土地的官员谈起他对农民的划分:“根据所拥有的土地不同,农民分为地主、富农、中农、小农、贫农、佃农和雇农。”“地主富农对他人的剥削,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雇佣劳工;二是出租土地;三是借贷收益;一个农户家庭收入的至少百分之十五是来自对他人的剥削的是富农家庭,低于百分之十五的是中农家庭,高于百分之二十五的是地主,低于百分之五的是小农,没有的即是贫农、佃农和雇农”。明德丰道出了他对农民成分划分所持有的标准。

听了明德丰对农民成分划分的标准后,主管土地的官员觉得明德丰所定的划分标准实施起来非常麻烦,一个官员站了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子所定的划分标准好是好,就是具体实施起来恐有差错,会有问题。”

明德丰问道:“会有什么问题?”

那个官员说道:“王子有所不知,我们对岭南农民的土地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岭南的农村多种植水稻,整片田地,由于地形和灌溉的原因划分为无数小块,所以地主富农的耕地极少出现连绵不断,这对于查实岭南每个农民的田产增加了不少难度。如按王子所说的去做,在查实核完岭南农户的田产后再划分农民的成分,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按照王子划定的标准去执行,还要有地主富农的配合,如果他们不配合或从中作梗掺假,到时划分起来也会显得困难重重或难尽如人意”。

明德丰听了之后,觉得所言有一定的道理,问:“那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标准划分农民成分比较恰当?”

那个官员回话道:“在查实核准完岭南每家农户的田产后,直接根据每个农户所拥有的土地的亩数来划分农民的成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们也是这个看法?”明德丰问主管土地的其他官员。

见其他人都表态同意自己同僚对农民成分所取的划分标准,明德丰陷入了思考,他想了又想,决定摒弃自己先前的划分标准,还是按土地的亩数划分好些。于是,明德丰定了划分农民成分的亩数标准:“一个农户所有田产,在五亩以下为贫农;五亩及以上为小农;十五亩及以上的为中农;三十亩及以上的为富农;五十亩及以上的为地主。”

农民成分划分的标准已定,在查实核准好岭南每家农户的田产后,对各家农户的成分划定很快就告完成,一份详细分析岭南农户成分的报告送到明德丰的手上,明德丰从报告中一眼看出岭南农民各成分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对岭南全境农户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地主占百分之三,富农占百分之八,中农占百分之二十,小农占百分之十,余下的是贫农、佃农和雇农。

从这份报告中,明德丰得出了一个如他所想的结论,即无地、少地的贫农、佃农和雇农是农民中的最大多数,土地的分配应向他们倾斜。分配的对象既已确定,土地的重新分配也将会很快展开,至于如何分配土地,明德丰用四个字来加以形象的概括:“抽肥补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