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72章 卷土重来

第七十二章 卷土重来

罗夫康为什么要关注帝国西南疆外的西南小国?罗夫康向周宾说出了其中的原因:“我觉得我们有可能,有可能从西南小国取道,从瓮城的淮军背后出其不意袭击敌人,我觉得有这个可能。”“周宾,你愿意跟我一块去,去西南小国看看有没有这个可能。”罗夫康对周宾说道。

周宾从罗夫康的话中听到最多的是“有可能”这三个字,说明罗夫康只是根据自己的猜测来臆断有偷袭的可能性,他心中无数,不过至少罗夫康有了这个想法,也不妨尝试一下,周宾回答说:“好,我跟你一块去。”罗夫康说:“那我们现在马上准备一下,我们出发后帝国一师暂交老团长管理。”

罗夫康和周宾,交代好事后,穿上便装,带上一队卫兵,驰马朝着西南疆外而去。

罗夫康途经麦戈沙漠的边缘地带,他望着麦戈沙漠,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

罗夫康和周宾,驶过一处集市,突然从集市中传来“马刀鱼”的声音,罗夫康勒紧缰绳,喊了一声停。周宾问怎么一回事?罗夫康回答说他要下马到集市看一下。马刀鱼,是海鱼,罗夫康感到好奇,在帝国西南地区的偏僻之地,怎么会有马刀鱼呢?

罗夫康朝着“马刀鱼”声音传来的地方走去。“马刀鱼,腌制的马刀鱼,来瞧一瞧,看一看”,一个商贩扯着嗓子叫着。罗夫康走到商贩的摊前,一看确实是马刀鱼。商贩看到有客户来买他的东西,笑脸迎道:“这位客家,要不要来几条马刀鱼,腌制的,保证没有腐烂变质,你看看,绝对是好的。”

“这一条要多少钱?”周宾问道。

“不贵,一条腌制的马刀鱼二十文铜钱。”商贩回答道。

“二十文?”罗夫康觉得价钱真贵,说:“我们那边新鲜的马刀鱼才十文铜钱。”

商贩忙解释道:“我看客家你那边肯定离海不远,我们这边偏远之地,能吃上这海货,是相当不易,客家有所不知,这马刀鱼可是从江都转运过来,经多少人层层转手,到我们手里,光是成本价就不止十文铜钱,二十文一条真不算贵”。

商贩无意的一句话,让罗夫康和周宾得到了一个有用的信息,周宾问商贩:“江都?你们是怎么从江都搞到马刀鱼的?”

商贩一五一十答道:“从江都搞到马刀鱼,溯漓江而上,到鞑朗国的都城,再从鞑朗国转运到我们这里,这一路千里迢迢的,你说我们这些卖马刀鱼的商家容易嘛。”

“嗯,确实你们也不容易,那好,我们买个二十条,不过商家再稍微给我们便宜一点。”罗夫康对商贩说道。

商贩一看站在他面前的客户这么豪爽,一下买二十条,心里高兴不已,说:“那再给你们便宜二文,这已是最低价了,客家你看怎样?”

罗夫康示意成交,商贩收到钱交货后,罗夫康问商贩:“想问一下,去鞑朗国往哪条路走?”

商贩犯了难,如实说:“我也是听别人说起过有这个国家,具体的去路我并不清楚,因为我也没有去过那个地方。”

罗夫康和周宾等人离开了集市,从卖马刀鱼的商贩口中罗夫康获得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令他心感高兴,罗夫康终于确切知道从西南小国取道,是能够直达淮王的地盘的。

罗夫康和周宾等随行卫队继续朝西南驰去,寻找商贩口中可顺着漓江直抵江都的“鞑朗国”。

罗夫康一行人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伯,肩扛着一根挂着一条条马刀鱼的竹杠,罗夫康停了下来,下马问老伯:“大爷,想问一下,去鞑朗国怎么走?”

听到有人在问他,那个老伯转过身,漫不经心地说:“鞑朗国?你们去鞑朗国有什么事吗?”

“我们想到那边做点生意。”周宾回话道。

那个老伯上下打量一下罗夫康和周宾,说:“嗯,看你们的样子就知道你们是做生意的,做什么生意?”

“丝织品的生意。”周宾答道。罗夫康接着问:“大爷,你知道去鞑朗国的路吗?”

那个老伯没有直接回答罗夫康,说了一句:“我的嘴巴有点渴”。

罗夫康听出了弦外之音,忙叫人拿酒和碗来,倒上酒,把盛满酒的碗递给老伯,老伯拿到碗,把酒一喝而尽,喝完后,说:“好酒,好酒,真好喝,你们想去鞑朗国?”“是的,大爷。”罗夫康说道。老伯用手指了指,对罗夫康说:“你们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走到一个叫二郎山的地方,有一条山间小路,沿着这条山间小路一直走到没有山的地方,你们就进入鞑朗国了,那里的人听得懂我们说的话,你们想去什么地方,问那里的人,他们会告诉你的。”

罗夫康听了老伯的话后,为了感谢老伯的指明,把刚倒上酒的一罐酒送给了老伯,老伯见罗夫康这么客气,拿着一小坛酒,开心地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哈。”说完,老伯笑眯眯着走了。

老伯走后,罗夫康呆在原地,想了一会儿,对周宾说:“去鞑朗国的路已经明了,我看我们不用再走下去了,先回去。”周宾说:“怎么,你有什么想法了么”。“是的,我要跟孙炳南都尉说一下,毕竟这么大的事我们要向孙都尉通一下气。”罗夫康对周宾说。

罗夫康回到帝国一师的驻地,单独面见了孙炳南,罗夫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孙炳南都尉,罗夫康对孙都尉说:“我和周宾刚刚去了一趟鞑朗国,在鞑朗国有一条漓江,直通岭南的江都,我们可以从鞑朗国的漓江直下,也许可以从敌人的背后偷袭敌人。”

“有这个把握吗?”孙炳南问罗夫康道。

罗夫康不假思索地说:“有”。然后罗夫康把自己的具体的想法透露给了孙炳南:“不瞒你说孙都尉我打算从鞑朗国沿着漓江,从背后偷袭瓮城,我想这次敌人肯定料想不到我们会这么做,这次我们也许可以奇袭成功。”

孙炳南觉得罗夫康这个想法确实要比前一个更有把握,他没有任何理由反对罗夫康的想法,当前战局胶着,也许罗夫康的这个想法能打破现在的僵局,有总比没有好。孙炳南同意了罗夫康的想法,叫他立即动手准备,孙炳南嘱咐罗夫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罗夫康从孙炳南那里回来后,召集周宾、陈世允、段举飞、张国雄、郑维浩开会。会上,罗夫康首先发言道:“我召大家开会的目的是准备一个迫在眼前的作战计划,我和周宾刚刚探了一下路,发现从帝国的西南进入一个叫鞑朗的国家,可从鞑朗国进入岭南,我们可以从鞑朗国取道,进入岭南,从瓮城的背后偷袭敌人。”

周宾说:“我们得知鞑朗国境内有条漓江,顺着漓江而下可直达江都。”

郑维浩问:“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派兵顺漓江而下攻江都?”郑维浩的想法代表了周宾的想法,其他三个联队长也都有相同的疑问:既然可直下江都,为什么要攻瓮城?

罗夫康说道:“我们从别人的国家路过不可能派过多的士兵过去,否则会引起别人的怀疑,黄杰驰也会有所警觉,所以我们这次实施偷袭任务的部队人数顶多只能有几千人,这点兵力直取江都,不可能给敌人造成实质的威胁,而偷袭的部队由于孤军深入,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全军覆灭,我们不能冒这么大的风险从事一个看起来根本无法达成的目的。”罗夫康接着说:“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先把瓮城攻占了,然后在步步推进,向江都逼进。”

罗夫康的一番话不得不使周宾、陈世允、段举飞、张国雄、郑维浩信服。

罗夫康说:“我和周宾即日去鞑朗国说服他们允许我们派部队通过他们的国家,我和周宾去的那段时间你们也要做好准备,等说服鞑朗国的事一成后,你们就要迅速行动起来,我们开这个会就是讨论如何做这个准备。”

张国雄问:“我们这次派部队偷袭派多少人?”

罗夫康说道:“人数不要太多,我看至多不超过五千,人数在三千左右够了。”

周宾说:“我们这次派去的偷袭部队要穿便装,免得引起别人的怀疑,我们到时跟鞑朗国的国王高官去交谈,肯定不会对他们说我们借个道是为了军事行动。”

“对,周宾说的对,派去鞑朗国的部队都穿便装。”罗夫康同意周宾的说法。罗夫康接着补充道:“兵员、武器、装备、粮食和水等这些作战必备物资要在出发前都准备好,我和周宾不在时,依然由老团长负责带帝国一师。”

段举飞说:“你和周宾都不在,万一这段时间帝国一师要随军出战,会不会引起黄杰驰的怀疑?”

周宾说:“世上那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他要怀疑就让他怀疑好了。”

“你们去鞑朗国的路上,我怕会有淮军的密探,这样会不会暴露你们的踪迹。”陈世允说道。

罗夫康说道:“不会,瓮城现在被我们三面包围,他们不敢也不能在我们去的路上安插密探,况且,他们还不一定知道在帝国的西南外还有一个鞑朗国,也就不会注意那个方向,我们去鞑朗国他们是无法察觉的。”

说完,罗夫康向南望了望,帝国的南方,山脉起伏,树林遍野,在山林间流淌着一条条大江河流,在数条江河的交汇处屹立着一座都城,它叫江都,是南方山水风景秀丽之地的中心城市,亦是所有想去南方游览的文墨之士必去之地,有诗曰:

朝发白城彩云间,

千里江都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一次偷袭失败后,不甘心失败的罗夫康决心卷土重来,他要跟黄杰驰再掰掰手腕,继续沿用奇袭计策,不占瓮城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