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68章 将计就计

第六十八章 将计就计

罗夫康回到帝国一师的驻地,见周宾、陈世允、段举飞、张国雄、郑维浩等着他,郑维浩说:“没想到他真的还活着”。周宾对罗夫康说:“你有没有问他,他是如何成为淮军的将领的。”

“我问了,他不想多说,只说是淮王救了他。”罗夫康说道。

段举飞说:“确实也难说清楚,这里面发生的事我看连他本人都一言难尽,还是不说为好”。

“怎么,他难道真的想跟着淮王走,不回头了?”张国雄问道。

陈世允说:“难道你认为他会回心转意,国雄,他要是早想离开淮王早就可以走了,事实上他早已被淮王收买了,一心一意要为淮王效忠了,否则他干嘛要到这里与我们作对。”

周宾说:“不管黄杰驰以前为帝国做过什么事,他现在已投靠了淮王,是帝国的敌人,我们对他决不能怀抱幻想,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头了。”

罗夫康同意周宾的说法:“周宾说的对,黄杰驰已投靠淮王,干起了投敌叛国的勾当,他和淮军是我们的敌人,当前我们要做的是加紧备战,尽早夺取瓮城。”

黄杰驰还活着的消息让在帝国一师中知道黄杰驰的将官感到惊讶,他们万万没想到,失踪已宣告死亡十年的黄杰驰竟然还活着,当上了淮王的将领,发生在黄杰驰身上不为人知的故事成了这些人议论纷纷的话题。

罗夫康向孙炳南都尉汇报他与黄杰驰见面谈话的情况,孙炳南听完罗夫康的汇报后,对罗夫康说:“我认为,黄杰驰被派到瓮城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很可能是针对你和你的帝国一师,你说呢。”

罗夫康听了孙都尉的话后,觉得孙都尉所言有道理,黄杰驰曾是特兵队的长官,他被淮王派到瓮城不是偶然。孙炳南接着对罗夫康说:“我已得到情报,随着黄杰驰的到来,在瓮城的淮军兵力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敌人在瓮城的防御力量得到很大的增强,我们要想硬攻瓮城得手,变的是越来越困难。”

黄杰驰坐镇瓮城,又带来大量的援军,强攻瓮城确实不可取,可眼下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来夺取瓮城吗?罗夫康思索着。攻城成功的第一步是要在敌人的城防打开一个缺口,即突破口,要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就需寻找敌人的薄弱之处,在罗夫康的眼中,敌人的薄弱之处不仅表现在敌人在兵力布置上的不足,在敌人意想不到的会被攻击的地方也可视为是敌人的“薄弱”之处。

瓮城的北、东、西三面皆为一片开阔地,唯有南面背靠密林,罗夫康认为因为瓮城南面皆是郁郁葱葱的树林,驻守瓮城的淮军不会在南面部署足够的兵力,甚至会对南面的防御掉以轻心,所以背靠密林的瓮城的南面是淮军城防的薄弱之处,是西路军能迅速撕开瓮城防线的突破口。

一个偷袭瓮城的计划在罗夫康的脑中逐渐形成。

罗夫康把自己这个偷袭计划面告孙炳南,孙炳南得知罗夫康有破城的良策,极为重视,罗夫康是帝国勋章的拥有者,帝王三世把帝国勋章授予罗夫康,想必罗夫康定有过人之处,否则帝王三世怎会把帝国勋章授给他。罗夫康向孙炳南阐述他的夺城之计:“瓮城的南面是大片树林,敌人肯定不会把守城的重点放在城南,我们可利用南面是敌人城防相对薄弱之处,可派一支部队绕到敌人的南面,奇袭敌人定能突破敌人的城防,攻进城后,发一个信号,到时看到这个信号孙都尉率其余的西路军将士对瓮城发动进攻,里应外合,夺取瓮城指日可待,不成问题。”

听完罗夫康夺城之计,孙炳南深表赞同,他认为罗夫康的这个计划完全可行。罗夫康对孙炳南说,他的帝国一师可担当奇袭的任务。孙炳南同意了,他知道罗夫康的帝国一师是担当奇袭任务的最合适的人选,罗夫康肯定也是这么认为的。

帝国西路军攻打瓮城的方案已然形成,剩下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方案付诸于行动,来达成其目的。

黄杰驰回到瓮城后,知道帝国的西路军即将进攻瓮城,黄杰驰和他的将领在加紧做好应对西路军攻城的守城工作时,也在窥测敌人的动向,以便能及时做出反应。黄杰驰已经很长时间没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了,掐指算起,自黄杰驰被谭佐相调到特兵队作李世雄的副手,就离开了浴血奋战的战场。能到特兵队作二把手,对黄杰驰来讲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耀,毕竟这个位置可不是随随便便找个人就可以做的。

黄杰驰十八岁参军,先是被调到帝国的西北部与来犯的蒙汗骑兵频频交战,后被派到与金国对峙的前线与金军作战。不管是迎击蒙汗骑兵还是抗击金军,在与敌人的交手中,黄杰驰所在的部队是胜多负少,黄杰驰也在战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升到佐尉。在从军的日子里,最令黄杰驰难以忘怀的是当年在帝国北方的凌河的山寨铺,黄杰驰和他的部众千余人遭到金军万余人的围攻,几乎陷入灭顶之灾,这时黄杰驰和李世雄商议必须尽快突围,情况可谓万分紧急,黄杰驰和李世雄决定作出一个大胆的突围行动:从金军结合部的缝隙中突围而出,时间选定在当天的深夜。

黄杰驰至今能清晰地记得那天夜行军的气氛,真是让人透不过气来:

部队在大山中,沿着一条小河沟蜿蜒西进。走上山腰,开始还有小路,走着走着就没路了。借着星光部队攀藤附葛,在山间行进。就在不远的山边是金军的宿营地,灯光闪闪发亮,金军的士兵正严密监视着周围的一切,战马的嘶鸣传过来仿佛它就在眼前。原来我们已经走到金军结合部的间隙里来了,离这里两翼不到几公里便是包围我们的金军。

黄杰驰和他的将士们成功突围而出,如果那晚不能突围,等待黄杰驰的就是覆灭。在李世雄被调到特兵队就任特尉后,李世雄向谭佐相推荐了他的副手黄杰驰,继续作他的副手。谭佐相同意了,李世雄对谭佐相说:“黄杰驰和我一样,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官,他来特兵队帮助我,是完全可担当得起这个职务的。”黄杰驰能进入到特兵队并非完全出于李世雄的推荐,而是黄杰驰本身的实力使他能够担当此任。——这是令黄杰驰感到颇为自豪的地方。黄杰驰曾对他身边的将领说过一句话:“没几斤几两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到特兵队作长官的,能担任长官职务的人,肯定是非常优秀的。”

现在作为瓮城的最高指挥官,面对即将开启的守城战,黄杰驰做好了准备,迎接帝国西路军的挑战,尤其是迎接罗夫康的挑战。

罗夫康获得帝国勋章这件事强烈刺激了黄杰驰。黄杰驰没想到罗夫康竟变得如此出色,对此黄杰驰不禁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年没有离开特兵队,罗夫康肯定取得不了现在那样的成就,帝国勋章也轮不到他。”可是,世上没有“如果”两字。在罗夫康成为帝国勋章的拥有者后,黄杰驰开始研究罗夫康的作战习性和规律。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黄杰驰对罗夫康之前参与的每一场战斗都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研究,黄杰驰渐渐摸到了罗夫康作战部署的思维脉搏。

在黄杰驰看来,罗夫康的作战既有“出奇”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罗夫康敢于出奇制胜,有时出兵作战会违反一般的常识,用兵奇诡大胆;但罗夫康作战更多的是“保守”:总是在来犯之敌的兵力远少于他的兵力的情况下才会作出歼敌的决定。罗夫康很善于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也就是说罗夫康善于运动战,不过在城池的攻坚战中,黄杰驰明白只要淮军坚守不出,罗夫康就无法在运动战中找到歼敌之机,他的这个强项就无用武之地。所以,黄杰驰感到罗夫康很有可能会剑走偏锋,采取迂回作战的方式绕到淮军的侧后,偷袭他的部队。罗夫康的帝国一师是在特兵队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他们完全有这个能力做到奇袭的效果,曾经是特兵队一员的黄杰驰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顺着罗夫康敢于出奇制胜的作战特点,觉察到罗夫康可能会作出不合乎作战常识的军事行动,黄杰驰顺势而动,利用罗夫康的这一作战特点,黄杰驰决定将计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