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39章 决死一搏

第三十九章 决死一搏

帝国一师官兵放假归队后,开始日常训练,武器弹箭装备已补足,又招募二千六百名新兵,帝国一师的战斗兵恢复到一万以上,帝国一师正整军备战,黄马军却准备离开战场,回归故里。

黄马军损失太大,已无战斗力,周世阳和周世康等将领一致认为黄马军应该退出战场。周世阳到江陇县城,准备跟史大尉道别,可史大尉当时因到中都处理事务去了,人不在,他的职权由董大钟中尉代理。周世阳决定等史大尉回来后再提离开一事。

史大尉处理好中部地区民众撤离疏导事务,回到江陇县城,他没有对周世阳的黄马军决定离开回家提出意见,答应了周世阳的这个要求。史大尉知道黄马军牺牲太烈,剩余的人马即使留下来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不如顺水推舟,让他们走吧。但是史大尉还要挽留黄马军,帝国的赏金没到,他希望黄马军等拿到赏金后再走。

周世阳对此没有表态,他有点犹豫。

史大尉见周世阳默不作声,对他说:“要不你们先回去,到时赏金一到我再派人送过来,你看如何?”

周世阳说:“好吧”。

周世阳领着余下的黄马军将士及家眷回到了故乡马县,他们从马县出来时有近三万六千人,现在当他们回来时,人数不足九千。

黄马军走了,史大尉认为鲁军也没必要留下来,鲁军的装备太简陋,接下来的战斗可能是阵地防御战,在防御战中鲁军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史大尉说动鲁军离开,跟黄马军一样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黄马军和鲁军的离开,抗蒙金先锋军剩下中部军、中西军、中东军和帝国一师,总兵力在十万以上,再加上背靠中部地区,兵员粮饷能迅速得到接济补充,敌人若敢来犯,史大尉有信心保住中部,击退来敌。

抗蒙金先锋军在休战时期,内部刮起一股质疑北上进攻的口风。一部分将士指责提倡北上进攻的人,说罗夫康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是错误的,史大尉不应支持主动北上进攻;一部分将士把怨恨撒在黄马军头上,说他们孤军冒进,破坏北上进攻的计划,把蒙古汗军引了进来,反遭更大祸害,连累了其他部队;还有一部分将士受到外界的影响,听到外面的人说北上进攻是失败的闲言,心里接受不了,情绪低落,有的人唉叹北上进攻是白忙活了。

帝国一师的官兵对北上进攻也议论纷纷,他们都把北上进攻失败的矛头对准黄马军,说要不是黄马军孤军深入,他们也不会吃那么多的苦头,仗也不会打成这种结果。

罗夫康听到下面官兵的议论,觉得有必要遏止这种对友军的指摘,他召集小队长以上的将官,对他们说:“北上进攻已经结束,再去争论北上进攻的是是非非毫无意义,我们不能去指责友军,他们为北上进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我们再去说他们的不是,那今后有谁会为帝国效死。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击退敌人,这才是当前我们要应对的问题,而不是纠缠北上进攻的对与错,望你们认清时务,告诉属下战士我们当前亟须面对的任务,不要去探究过日往事,一心一意做好迎敌准备。”

史大尉也做了大量工作,总算平息军队内部这股质疑之风。

日子一天天过去,蒙金军迟迟未动,他们一直逗留在北方,史大尉得到前方的情报,他尚不清楚敌人停留不动的意图,他心中有点惴惴不安,总感到敌人似在准备一场大战。史大尉的参谋人员认为蒙金军正准备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进攻的目标是帝国的中部地区,理由是敌人如果不是在做战斗准备,为什么留在帝国不走,而发动一场大的进攻,目标定是中部,西北部已不值得他们劳师动众了。

史大尉询问将领们蒙金军留在帝国有可能的动向,李仕推测敌人可能只想在帝国多待一段时间,待够了会自动撤出帝国;有的将领觉得敌人待在帝国不走是想把帝国的西北部占为己有,成为他们的地盘。罗夫康分析认为,觉察敌人动向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攻;一是撤。罗夫康说:“扫帚不扫,灰尘自己不会跑掉”。所以罗夫康分析“敌人攻的可能性大些,撤的可能性小点”。

史大尉听取将领们对敌人动向的猜测后,他自然希望敌人主动离开帝国,只是他也觉得这种可能不大,如果敌人发动进攻,史大尉倾向于他的参谋人员的说法,即敌人进攻帝国的中部地区,到时敌人劳师远征,而帝国军队以逸待劳,借助隘口天险,必能打退敌人,迫敌退却,结束战争。

正当史大尉等将领在研究敌人下一步的动向时,帝都的军事将领也在分析敌人有可能的行动。敌人仍在帝国西北部,“徘徊不前”,帝王三世得报,不知敌人在搞什么鬼,着令徐统尉,与其属下分析敌人下一步有可能的行动,呈报上来。

徐统尉及一群将领七嘴八舌纷纷猜测,军参把他们猜测的敌人的动向记下来,整理好,徐统尉阅过加以修改后,呈给帝王三世,在这份分析报告中,罗列了敌人下一步可能的行动:

一、撤:蒙金军可能只想在帝国多停留些时日,不多久即会离开帝国。

二、占:蒙金军可能想霸占帝国的西北部,占为己有,变成自己的领地。

三、攻:蒙金军可能正在酝酿对帝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攻击目标为:

(1)危都城

(2)中部地区

帝王三世阅过后,召徐统尉及将领开军事会议,讨论徐统尉呈上来的这份敌人动向的分析报告。会上,帝王三世说,徐统尉呈递上来的这份关于敌人下一步走向的分析报告他已看过,想必在座的将领也参与其中,他想听听在座将领的看法,你们认为敌人最有可能的行动是什么?

徐统尉站起来,他向帝王三世陈述敌人有可能行动的大小,徐统尉说:“我认为,敌人现仍在帝国西北部,撤和占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敌人打算自动离开帝国,这么多日他们本应走了,可是敌人至今仍没有要撤离的迹象,所以敌人主动撤退的可能性不大。敌人不愿撤,那他们有没有要霸占西北部的企图呢?我看也没有,因为蒙古汗军是游牧民族,他不可能在帝国长驻;而金军远道而来,想占西北部是心有余力不足,无法做到,所以敌人没有要占西北地区的可能。”

接着徐统尉说:“撤和占可能性不大,那么敌人很有可能在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攻击,攻击的目标有可能是危都城,但是我认为敌人进攻危都城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上次敌人进攻危都城,结果由于抗蒙金先锋军的主动出击而告吹,这次他们如若再进攻危都城,定会担忧背后是否有敌军来袭扰进攻,所以恐有后顾之忧的敌军不太可能再进攻危都城。”

在徐统尉看来,敌人进攻中部地区的可能性为最大:“敌人进攻的目标,最有可能者是中部地区。原因很简单,抗蒙金先锋军给蒙金军造成不小的杀伤,尤其是蒙古汗军,他们的领地和一部分人马遭黄马军进攻,蒙古汗王恼羞成怒,意图报复,所以敌人攻中部的可能性为最大。”

在分析出敌人最有可能的行动后,徐统尉提出了对策:“敌人如攻击中部,帝王下令史大尉率军阻击敌人,再派成王的黄金甲经危都城,行至敌后,使敌人面临前后夹击的窘境,敌人必退。”

徐统尉的这番话,令帝王三世甚为满意,徐统尉所言极是,要是敌人果如徐统尉所言去进攻史大尉军队,那么就能调动成王的黄金甲军队,与敌作战,击退敌人。但是,帝王三世心里清楚,只要敌人没有做出具体的行动,撤、占、攻都有可能,只不过可能性大一点小一点而已,到时应视敌人的具体行动而定。

苏拉丁的远征军出动了,为掩人耳目,苏拉丁把部队的出动时间定在晚间,并令各部先分散行动,在尼布罗姆河流域集中待命。

苏拉丁的远征军里头有二件兵器格外引人注目,一件是高塔;另一件是投石器,这两样兵器需拆散才可便于驮运。苏拉丁的投石器不同于一般的投石机,它投出去的石头,块大量重,可重达五六十公斤,形体呈椭圆形或圆形,这种石头只有苏拉丁的伊兰顿国才有,是苏拉丁用于攻城的利器,威力巨大。

这次远征,苏拉丁每架投石器备有一百五十颗到二百颗不等的石头,石头上可浇上松脂燃料,点上火,石头即变成火球。为了能搬运投石器、高塔、石头等武器装备和粮食草料,苏拉丁的远征军光是驮运的骡马有二千多匹,还有不少骆驼。

苏拉丁的远征军在尼布罗姆河流域集中后,作最后一次补充,备足半年所需的口粮草料,朝蒙古汗国进发,苏拉丁下令远征军进入蒙古汗国后尽量减少消耗自己的粮料,多用蒙古汗人的。

苏拉丁的远征军来到蒙古汗国的边界,立刻感到了不同,他们一路上除了尼布罗姆河流域外,所经都是光秃秃的遍布石砾的黄土地,进入蒙古汗国见地上长着稀稀疏疏的小草,继续行进,草木渐渐浓密,草地上的牛羊,如初夏的繁花,一群群浮现在绿茂的大草原上,美不胜收。这里是蒙古汗国的核心地区,土地肥沃,水草充足,物产丰饶。

蒙古汗国的地貌多为平原草地,偶有几座大山,其中有座山拔耸于其它山之上,一览众山小,蒙古汗人的向导告诉苏拉丁,那座山名叫狼居山,是蒙古汗国的圣山。

正当帝国的将领纷纷议论猜测蒙金军下一步的走向时,蒙古汗王和阿勒儿焦急等待苏拉丁军队的到来。苏拉丁的军队离蒙古汗王越来越近了,为了向蒙古汗王展示远征军的雄姿,苏拉丁命令把高塔和投石器组装起来,给蒙古汗军的王相将领瞧一瞧。

苏拉丁到了,当蒙古汗王和阿勒儿看到中土军队一座座高塔和一架架投石器后,蒙古汗王得意洋洋,阿勒儿有些惊奇,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武器,看来当初蒙古汗王的描述并不夸张。

三军聚齐,蒙古汗王制订进攻帝国中部地区的行军计划:“用二十天到二十五天的时间到达帝国的喀拉嘛平原,大军在此集结后,即向关西隘口发动进攻”。

尘土滚滚,马蹄声响,在帝国的西北部一支长长的兵马群向南开进,战火的硝烟即将燃起。

敌人进攻的前夕,爵王要走了,在走之前,当着众将领的面,爵王一吐心中真言。爵王在帐棚内,端坐中间,看着将领们,一吐为快:“什么狗屁的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你看看,你看看,这进攻被你们进攻成什么样了”。

说完,爵王站起来,边走边用手背拍打手心,说:“帝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史大尉见状站起来,走到爵王面前笑着对他说:“这事我已面呈帝王,爵王不用为此替众将士担心。”

爵王看了一眼史大尉,他没什么好说的了。史大尉叫人给爵王递一碗茶过来,爵王伸手拿起茶杯,把茶水一饮而尽,喝完,用拳头捶了一下史大尉,说:“那这事就包在你身上了。”

史大尉回应说:“好的,好的”。

爵王挥挥手,对他的卫兵侍从说:“好了,我们走吧。”

爵王领着他的人马,踏上归途。

爵王离开后没几天,史大尉收到帝王三世的下文,文中帝王三世提到“只要打退敌人最后一次进攻,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抗蒙金先锋军:

敌人迟迟未动,很可能在策划一场大战,目标可能就定在你们身上,望你们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敌人如若前来进攻你们,望各将领晓谕属下兵将坚决勇敢的抵抗敌人,帝国亦会增派兵力援助你们,你们不为战败者,即为胜利者,只要打退敌人最后一次进攻,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望你们高举着胜利的族旗向着火线上去!

帝王三世

四月十五日

无独有偶,在收到帝王三世下文的同一天,史大尉得到前方紧急军报:大量敌人南下滚滚而来。史大尉立即意识到敌人的锋芒指向他的军队,指向中部地区。

史大尉召集将领开会,作战前动员。史大尉站在将领们的面前,语重心长的说:“我已收到前方情报,敌人正向这里驶来,这一年多的时间我知道许多将士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艰险,可是敌人来势汹汹,意欲消灭我们,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同他们作战到底。但是这次我们作战不是孤独的,帝王来文说他会派援兵增援我们,我们只要打退敌人的这次攻势,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望你们下去后告诉自己的将士,坚定战胜敌人的勇气,做好战斗的准备。”

战争日益逼近,罗夫康集结帝国一师所有官兵,开赴战场。锃亮的钢盔、墨绿色的军队整齐划一排列成一排排“一字形”,罗夫康手拿着钢盔,在帝国一师官兵面前大声说:“蒙金军即日将进攻中部地区,帝国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既然我们躲不过去,怎么办?”“那就让他们放马过来吧”。

罗夫康手向后一挥,做出一个让敌人过来的手势,大声说道:“那就让他们放马过来吧!”

对于要保卫“帝国的心脏”的抗蒙金先锋军来言,蒙金军的进犯使他们意识到仗一定要打赢,不能让中部地区变成又一个“西北地区”,这就注定着他们要与来犯之敌决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