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32章 双重煎熬

第三十二章 双重煎熬

正当罗夫康率部行走在布拉哈山脉的穷山恶水之时,阿勒儿的第二轮围捕行动也正在实施之中,阿勒儿的金军和蒙古汗军的先头部队受到敌人的进攻,阿勒儿大喜,令金军截住他们,不要放他们跑掉。经过一番激战,这股敌人被蒙金联军全部歼灭,所得的战果,使阿勒儿确信,敌人的大部队还在后面。

阿勒儿对蒙古汗军的左贤王说:“我们刚才消灭的只是敌人的一支小部队,大部队还在后面,敌人已被我们包围,我们现在去猎杀他们,贤王,你看如何。”

左贤王爽快的说:“那就按阿勒儿将军说的做吧。”

阿勒儿和左贤王率部围捕“猎物”,一切都在阿勒儿的计划之中。

可这次,阿勒儿却失算了。

蒙金联军没能寻找到敌人的大部队,阿勒儿的心情由愉悦变为失望,由失望变成恼火。敌人到哪里去了?阿勒儿心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阿勒儿见到藤山的部队,气冲冲地说:“藤山在哪里,让他马上来见我。”

藤山赶到阿勒儿那里,一见到阿勒儿,就被阿勒儿问了一句:“你们跟敌人作战了吗?消灭了多少?”

藤山回话说,歼灭敌人三千,阿勒儿把藤山所报的歼敌人数和自己歼敌的人数加在一起,才五千人,怎么会这么少,阿勒儿问藤山:“你有没有把敌人漏掉了。”

藤山回答:“绝不可能,我这里没有跑掉一个敌人。”

“那为什么敌人会这么少,只有几千人?”阿勒儿质问道。

藤山不能回答,语塞。

身边的谋士章士奇小声对阿勒儿说:“是不是莽泰贝勒”。

“莽泰”,阿勒儿认为不可能是他,莽泰负责在西南方堵截敌人,如果敌人脱逃,很有可能是莽泰率部截击不力,可阿勒儿在西面碰到的是敌人开路的先锋部队,大部队还在后面才是,难道他们是敌人的殿后部队。

为了澄清疑窦,阿勒儿把莽泰叫了过来。

莽泰来了,他对阿勒儿说,他们没有见到敌人的大部队。莽泰反问阿勒儿,敌人不是都被你们消灭了吗。

藤山和莽泰都没有放跑敌人,说明敌人不可能向南逃走,敌人没有南逃,那所灭的敌人为何只有数千?答案有二个,要么是在包围圈的敌人就这么多,要么是敌人另辟它径,早已脱网而出,逃之夭夭。一想到这里,阿勒儿心中生出一股无名之火,他火冒三丈,生气地说:“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说完,阿勒儿使劲挥了一下手臂,用脚猛踢草地,发泄自己的不满。站在他面前的金军将领一声不吭,屏声静气听着阿勒儿的咆哮。

阿勒儿发完火后,平静下来,骑上马,向北策马而去。

罗夫康的部队回来后,史大尉即着手大军撤退事宜,撤退的序列分为三批:

第一批为爵王的人马和随罗夫康撤下来的人马;

第二批为步兵;

第三批为骑兵。

周世阳和周世康的黄马军,经史大尉同意,已在大军撤退之前先行撤离。黄马军在北上作战中损失惨重,余部饱受长途折腾,已无作战能力,所以史大尉同意黄马军不必随大军一起撤退,可先行撤离。把骑兵部队列为撤退的最后一批,是当蒙金军来攻,骑兵可资抵敌,掩护其他人马安全撤离。不过,史大尉不用担心敌人会来,他收到一份情报,说蒙金军已向北远去。这份情报用词明确,使史大尉确认蒙金军与抗蒙金先锋军背道而驰,安全已有保障。

史大尉率军撤到江陇县城,行军四百多公里,用了八天时间,所有人马都平安抵达目的地。

史大尉在大军撤退之后,留下几支游击队,令他们负责探查敌情,定时汇报敌人的动态,除此之外,史大尉认为可能还会有零星的官兵从敌人的包围圈中逃出来,游击队就能起到发现他们,收容他们,并引导他们归来的作用。

大军撤离后,游击队果然发现了从敌人虎口中脱险的一支约千人的部队,他们是负责阻击左大将和金军的谢廷部、郑世龙和鲁道馆的帝国一师以及黄马军的郑庭汲部。这支不足千人的部队为了逃过敌人的追杀,一头闯进布拉哈山脉,在走出布拉哈山脉后,碰到了一支史大尉留下的游击队,在游击队的帮助下,他们终于也来到江陇县城,与自己的部队会合。

罗夫康得知郑世龙和鲁道馆余部还活着,与周宾等将领一起去迎接他们。郑世龙和鲁道馆见到罗将军和周宾将军等人后,显得十分激动。周宾高兴地说:“你们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郑世龙和鲁道馆部属回到帝国一师驻地,饱餐一顿,美美睡了一觉。

在回到驻地几天后,郑世龙和鲁道馆两人联名写了一份报告给罗夫康,在这份报告中,郑世龙和鲁道馆详细叙述了他们这拨人逃脱敌人的追击,进入布拉哈山脉,历经磨难的全过程:

我们负责完成阻敌的任务后,率部与谢廷部和黄马军的郑庭汲部一起脱离敌人的缠斗,进入布拉哈山脉,我们会合在一起,人数约一千一百三十人。进入布拉哈山脉,我们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绕了一个圈子,山林中,道路湿滑不平,断崖峭壁不断,一路上行走缓慢,部队因此不得不走一段路休息一下,走了十来天,才到达草地的边缘。

草地一眼望去,直抵耸立云霄的一座座雪山,本来过草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已断粮,过草地的时候,不得不找草地上的野草来吃,我们在草地上找到了一张烂马皮,这使我们很是兴奋。我们用小刀刮去马皮上的毛,将马皮切成小块块,然后在锅盆里煮。煮的时候,锅盆突然炸裂,马皮掉进火堆里。我们赶快灭火,把零碎的马皮小心地捡起来,借了个铁锅继续煮。煮了很久也煮不烂,于是干脆就这样吃了。

我们没过草地,天就黑了,我们不得不在草地上过夜,草地上的夜晚阴风萧瑟,寒冷和饥饿令人无法入睡。大家只能用体温温暖着,第二天天亮时有些人怎么也推不醒,他们的身体和结着薄冰的大草地一样冰冷。

过草地,我们一干人的队伍死了数十人之多,但这还没完,等过了草地,我们即将面临雪山的考验。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没见过雪山,郑庭汲和他的部下就是,他们见到高山上竟积着白色的东西感到极为惊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我告诉他们,这是雪。他们说,雪他们见过,但是山上竟然有雪,从未见过。

爬上雪山,风狂雪暴,有的战士被狂风吹下雪谷,有的战士倒下后再也没有站起来,被大雪埋没,有的战士一动不动站在原地,我们碰碰他,身体冻得僵硬,已无呼吸。还有些战士吃了雪水致死的,过雪山死得最多的是谢廷的部队,死了一百多人,其中有一个小队六十多人,全死在雪山上,黄马军也死了六七十人,我们死了十几人,倒在雪山上的加起来超过两百人,真是损失惨重。但是损失最重的是随行的骡马,一匹也没下雪山,全死在雪山上,令人欲哭无泪。

下了雪山,进入平地,我们合在一起数了数,还有八百六十八人,在平地上走了一日后,发现自己人宿营的痕迹,我们心中激动万分,沿途多是平坦之路,翻过几座山后,顺利走出布拉哈山脉。

走出布拉哈山脉,我们点了点所属的部下人数,郑世龙部有一百四十八人,鲁道馆部有一百五十六人,我们俩加在一起,共三百零四人,天黑睡了一晚,天一早,没走出几里地就碰到一支游击队,他们见我们疲乏的样子,给了我们粮食和水,多亏他们的帮助,我们得以安全到达江陇县城,与自己的部队会合。

郑世龙鲁道馆

一月十五日

北上进攻的每支撤退部队都有一段惊险和磨难的历程,他们中有的部队跨越沙漠,辗转上千公里,成功脱险;有的部队一路有惊无险,成功突围;有的部队过草地,爬雪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出敌人的围追堵截,与大部队会合;有的部队则遭敌围攻,血洒战场,无一生还。

正如罗夫康所言:“北上进攻的部队,在踏上返回的归途中,经受了心理和身体的双重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