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8章 突围方案

第二十八章 突围方案

史大尉阅过周世荣传来的捷报,看到出征部队连打胜仗,而且一场比一场打得大,这次一口气全歼右大将所部一万多人,也只有周世荣的部队能打上一场歼敌万人以上的规模不小的歼灭战,因为他们拥有数量众多的骑兵部队,史大尉心感甚悦,起码两支纵队一路高奏凯歌,还没碰到什么难事,在捷报的字里行间,史大尉看不出,也不会有不祥的念头。

假像总会欺骗人,罗夫康派来的信使把“真相”送到史大尉手里。

看过罗夫康送来的地图和示文,史大尉叫了一声:“糟了!”

“嗯?”一旁坐着的爵王惊讶了一下,他走到史大尉身边,看到底什么“糟了”。史大尉把示文和地图交给爵王过目。爵王看过后,才知道确实“糟了”,他不假思索地说:“分兵作战,兵家之大忌”。

“依目前情势来看,唯有撤退一途。”史大尉对爵王说道。

爵王肯定地说:“是的”。

史大尉作出他的决断:令罗夫康统一指挥一切撤退的部队,并尽可能把能撤下来的人都撤下来;部队若南撤不行,可向西南方向撤退。

在史大尉的命令传往途中时,金军已扑到罗夫康部队的面前。罗夫康得到金军在其右翼迂回,将威胁撤退的队伍时,率部迎面向金军冲去,与敌人交战在一起,罗夫康一面率部阻堵敌人的进攻,一面派人用急促和严厉的口气敦促南下的队伍快点撤离。

南撤的队伍一下子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犹如一个人感到身后有一只老虎一样,加速度地离开这片危险之地,奔向安全的目的地。

阿勒儿在构勒出下一步歼敌的行动后,令藤山和崎山,留一部兵力与当面敌人周旋,由藤山率一万五千人直下迂回到敌后,切断敌人的退路。阿勒儿对藤山和崎山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在正阳城以北的敌军全部抓住,你们率部快速赶到敌后,阻敌南下。”但是,当阿勒儿得知阻敌先头部队遭敌击,已有一部分敌军南撤的情报后,他除了再加派二万金军南下,心里有感到把敌人全部抓住的预想恐怕难以实现,于是一个问题摆在阿勒儿面前:是继续执行原有的歼敌方案,把敌人全部困住?还是舍远求近,放一部,抓一部?

从心意上讲,阿勒儿当然希望把敌人网罗俱全,可现实却又告诉他,这难以做到。敌人不是傻瓜,会等着阿勒儿来抓,他们必定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快的速度逃脱。而阿勒儿的金军须要一些时间才能封堵敌人的退路,在这段期间,必有一部分敌人已逃离出去。阿勒儿心中思虑若同时要抓两只兔子,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很有可能一只兔子也捉不到,前功尽弃,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阿勒儿认为,把那些仍未撤出去的帝国部队拖住,切断他们的退路,把他们困住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也是合理的举措,至于已经跑掉的敌军,如果真追赶不上,那也只好放他们一马,专心对付困住的敌人。

决心已定,阿勒儿下达了歼敌命令:令藤山和莽泰率所部快速插入敌后,在一山之城、正阳城一线设置阻击阵地,而后向昂萨城一线运动,占领或控制昂萨城,断敌退路,配合友军完成歼敌使命。

封住未撤敌人的退路,然后阿勒儿和蒙古汗王率部联手,把敌人团团围住,全部消灭。

蒙金联军对罗夫康部队的包围圈逐渐形成。

罗夫康也感到自己的部队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在顶了两天后,由于金军兵力越来越多,部队无力阻挡敌人的攻势,敌人截断部队南下的退路,而他的部队被敌人压回来后,据报蒙金大兵团正向他们这边驶来。一切迹象表明敌人把攻击的目标对准了他的部队,且已开始下手。唯一能令罗夫康心慰的是,他的部队为南下的队伍多争取两天的宝贵时间,现在他们肯定已过了正阳城,只要过了正阳城,敌人对其的威胁就大大减轻了。除此之外,罗夫康下令驻正阳城和一山之城的帝国一师的守军出来,与他的部队会合。

罗夫康又回到那排木屋,周宾对他说:“现在敌人似有包围我们的迹象,想把我们一口吃掉,怎么办?”

听到“包围”一词,罗夫康蓦然间想起一年之前的杀谷之战,那一声“我们被包围了”的惊惶之音。没想到一年后,罗夫康和他的部队又一次命悬一线。罗夫康在屋内,看一下挂在墙上的地图,踱了几步。部队应该快点突围出去,越快越好,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时间等同于生命,必须在敌人的包围圈未合成前,突出去,否则的话,以他现有的兵力与强大的敌人对抗,无异于用鸡蛋撞石头,自取灭亡。

或许罗夫康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这个打算在他令昂萨城守军撤出与史大尉会合时已经有了,不然,罗夫康怎么会放弃昂萨城这个备用逃生通道。也许罗夫康已预感到这个备用通道会被放弃,与其这样,不如主动放弃,让李顶的五百人安全回到史大尉处,万一罗夫康和他的部队撤不出去,被敌围歼,帝国一师好歹留下了李顶的五百人,作为未来重建部队的种子。

当然,罗夫康会尽一切努力把部队带出去,作最坏的打算就是搏得一个坏中最好的结局。罗夫康看着地图,心想部队该往何处突围:南面和北面都有敌人,东面是重峦叠嶂的布拉哈山脉,唯有西面还没有敌人。照这个判断,罗夫康的部队唯有往西突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再向南,回到史大尉驻地。可罗夫康觉得,往西突围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敌人肯定知道西面是个缺口,定会加快速度把这个缺口堵上,敌人清一色都是骑兵,他的部队则是一支步骑混杂的队伍,行军速度无法赛过敌人,一旦向西突围,很有可能与敌相遇,到时就是一场被敌骑兵肆意**的大屠杀。从这个角度讲,罗夫康率部向西突围不也是敌人愿意看到的,正中敌人的陷阱。

最安全的地方有时是最危险的地方,那么反过来讲,最危险的地方有时是最安全的地方。罗夫康认为部队应向*围,迎着敌人行进的方向,一头闯进崇山峻岭的布拉哈山脉。

一个向*围的方案在罗夫康的脑中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