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4章 中央突破

第十四章 中央突破

喝完药,帝王三世闭目养神,侍从官告诉帝王爵王派一个代表有事面见他。

爵王,他有什么事?帝王三世想。

爵王为人爱武,喜欢舞剑弄棒,这次他派代表来就是想请帝王允许他代表帝王慰问前线作战的抗蒙金先锋军。

在这次捐款中,爵王献出一千两白银,使帝王觉得爵王是把帝国放在自己心上的。“人人都视前方为危途,惟有爵王敢去此危险之地,好,就派他代表我慰问史大尉的军队。”帝王三世同意了爵王的请求。

陈学相来了,他是来向帝王三世请示赏金发放之事。两件事正巧凑在了一起,帝王三世指示派一兵队护送给史大尉军队的赏金,先到爵王之地,跟爵王一块去。

爵王整日困在自己的地盘上,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着实令他心感枯燥。现在帝国正在打仗,他却不能有所作为,除了捐点银两,可这又算什么事呢。他渴望破笼而出,看看外面的世界,最好到前线走一着过来,那不知道该有多么刺激。于是,他委派代表恳请帝王特令他代其慰劳作战的辛苦将士,到前方去看看,瞧瞧。当爵王得知帝王准其请求后,高兴得不得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爵王终于可以到广阔天地里呼吸新鲜空气,欢腾地飞跃了。

史大尉把作战计划上报帝王后,叫将领先做准备,他认为帝王十有八九会批准这个计划的。

抗蒙金先锋军是由六支部队合并起来的,成分复杂,把他们捏合起来,拧在一起,发挥功效的做法是保证对各支部队一视同仁,平等公正。

史大尉尽量做到这一点,他知道世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只有相对公平,即大家都拿到了该拿的一份,不会以对方比自己拿的多而忿忿不平。史大尉对目前各部队的状况比较满意,各部队之间未出什么问题,彼此团结在一起,方能干成事。

得到作战计划被批准后,史大尉着手作战的两支纵队的指挥布置上。两支纵队,一支以罗夫康为首,一支以周世荣为首,除以他们各自的部队为主干外,其余四支部队抽出一部加入其中,并各派一名指挥官,在各部指挥官的选派上其职务级别一定不能比纵队指挥官高,以便于纵队能从上到下的指挥。

第一纵队的各部人马及指挥官如下:

指挥官:罗夫康;副指挥官:周宾

帝国一师,人数一万八千一百二十一人,指挥官:罗夫康

中部军,人数一万二千人,指挥官:叶庆褚

中东军,人数九千人,指挥官:王芝贵

中西军,人数八千人,指挥官:厉荣

鲁军,人数五千人,指挥官:安易鲁

合计:人数五万二千一百二十一人

另有后方保障人员三千余人

第二纵队因有周世荣的马军,史大尉对此予以特殊照顾,原因之一是周世荣的战马不吃草料,只吃粟米,这可只有帝都骑兵的战马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所以在口粮的消耗上,周世荣的部队要比其他部队多得多。

第二纵队的各部人马及指挥官如下:

指挥官:周世荣;副指挥官:周世涛

马军,人数三万一千零五十二人,指挥官:周世荣

中部军,人数六千人,指挥官:方廷栋

中东军,人数三千人,指挥官:刘用心

中西军,人数二千人,指挥官:和城

帝国一师,人数五百四十人,指挥官:周世康

合计:人数四万二千五百九十二人

另有挑夫三千人

两支纵队的人马合在一起,总计十万。

由于作战的第一阶段是第一纵队担当主攻,第二纵队协助其作战,并护住第一纵队的右翼,周世荣的级别比罗夫康高,他会心甘情愿配合罗夫康作战吗?史大尉亲自拜见周世荣,对他交了底。史大尉对周世荣说,这次作战是我们与敌人的一次决战,一开始小打,然后就会大打。罗夫康的第一纵队先打几个小仗,当然,这视敌情而定,不过,一开始仗不会打得太大,因为敌人不会料到我们会大举进攻,只会派一部兵力,罗夫康若能歼敌成功,敌人很可能全军出动,到时你们两支纵队合在一起,由你担当总指挥,罗夫康为其副手,你们若能打,则打;不能,则退回来。如果被敌纠缠住不能脱身,坚决击敌,到时我会率部赶来参战。

史大尉对周世荣说了先小打,后大打的战斗进展,是想告诉周世荣不要以为你们只负责配合作战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到时你们肯定会有份的,借此调动他们的作战积极性,配合好第一阶段罗夫康的作战。

听了史大尉的话后,周世荣表示他们保证完成任务,协同友军,打好战斗。

看到第一纵队各部人马和指挥官的名单,罗夫康对周宾说,真是一次联军出战哟。人马多了,成分杂了,作战能力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彼此间相互协同配合,这一点,罗夫康知道一定要注意,注意与纵队内其它部队保持友好关系,奖赏公正,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奖罚的尺度也要适当把握,以使将士服气。除了与纵队内各部队处理好关系,与周世荣的第二纵队的协作配合也很重要。罗夫康让周宾负责与周世荣的马军搞好关系。

周宾姓周,周世荣的五个兄弟也姓周,周宾开玩笑地说,他和周世荣五兄弟五百年前是一家。与人打交道,处理人际关系一向难不倒周宾,在与周世荣五兄弟的交往中,周宾跟周世康的关系最好,两人相谈融洽,帝国一师借给马军五百四十人,其中三百六十人为步兵,余下的是六十辆战车,由于步兵和战车是分开作战,周宾代请周世康指挥这五百四十人。

经过一段交往,周宾向罗夫康谈了谈他对周世荣五兄弟的印象:周世荣为人沉稳老练,不愧是老大;老二周世涛没有多少主见,一般其他人赞成,他也会跟着赞成;老三周世阳,颇有见地,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老四周世康,为人爽朗,善言,乐于与人相处;老五周世锋为人直率,说话大大咧咧,是个直肠子。

“这五个人有一点是可以总结出来的,那就是他们都不是会在背后捅人刀子,善搞阴谋诡计之人。”周宾如是说道。

罗夫康听了之后,心中有点数了,他对周宾说,只要我们能以诚相待,跟他们搞好关系,不是问题。

大军出击在即,罗夫康向所部将领讲了要处理好纵队内部和两支纵队的关系,还讲了当下歼敌的战术,罗夫康把它称之为“零敲牛棒糖”:

“在座的各位将领,眼下击敌在即,虽然敌人因为蒙古汗军的离开力量大不如前,但是以我们现有的兵力,仍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把还在帝国的敌军消灭掉。我们不能一口气把敌人吃掉,怎么办?办法就是一口一口把敌人吃掉,好比零敲牛棒糖,牛棒糖长,一口吃不掉它,那就把它敲成一块一块,再把它们相继吃掉。我们现在歼敌,也因采用这种战术,把敌人分割成一块块,集中优势兵力,逐一消灭,所以我们打击敌人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干不成事,要有耐心,在运动战中调动敌人,把敌人调动起来,孤立起来,集中兵力予以歼灭,只要能多打这样的仗,我相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们一定能获得胜利。”

罗夫康讲完后,回到自己的住所,见史大尉前来拜访,知其有事,迎了上去,请史大尉就座。史大尉和罗夫康面对面交谈,史大尉谈了两支纵队合在一起后由周世荣指挥,罗夫康没有意见,周世荣职务比他大,他当两支纵队的总指挥,自己作其副手是合情合理。史大尉把帝王的提醒告诉罗夫康,不要过于深入,以遭敌人的包围。史大尉问罗夫康,对接下来发动的进攻他有何担忧之处。罗夫康把自己想到的在战场上可能会碰得的风险像清单一样罗列出来:第一阶段作战能否引诱敌人?敌人若来,是一部分,还是大部?两支纵队合为一股,能否顶住敌人的军事压力?承受不住敌人的攻势,两支纵队能否脱离战场,与大部队会合?

针对罗夫康说出的在战场上可能遇知的风险,史大尉列出了三个应对风险的方案:

一、第一纵队在第一阶段负责引诱敌人前来,前来之敌一纵队若能歼灭,则坚决打之;不能,与二纵队合在一起。

二、第一阶段作战若能顺利达成,之后无论情况如何,两支纵队合在一起。

三、两支纵队合在一起后,当面来敌如承受得住,力争打一场歼灭战;不能则退回来,倘若被敌缠住,拖住敌人,我率大部队与你们会合,一起对敌作战。

罗夫康说,他完全赞同史大尉的三个应对方案。

大军作战已准备就绪,但是仍须推延,因为爵王要来了!

史大尉已得到爵王代表帝王来慰问他们的消息,与爵王一同来的,还有护送赏金的兵队。

爵王到的一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绿草在风中摇晃,空气中飘来草木的清香味和庄稼成熟的香醇味,史大尉等七名常务参议站成一排,等待着爵王的到来。

爵王来了!

大老远看到一大队车马,阵势煊赫,爵王乘坐歇息的马车是用五匹马拉着的,四周被卫队包围,浩浩荡荡开了过来。爵王的马车停住了,先从马车上走下来的是爵王的爱妃。李仕用惊讶的语气对刘兵说:“你看,你看,你看,爵王的王妃走下来时,胸部竟能像摆钟一样发生摇摆运动。”然后,李仕靠近刘兵,小声说:“频率三赫兹。”说完,李仕和刘兵嘻笑起来。

“严肃点!”史大尉提醒道。

李仕和刘兵迅速收起笑容,正襟危站。

爵王从马车上走了出来,他用手挥了挥,示意卫兵把台阶拿掉,他要直接从马车上下来。看着欢迎他来到的将领,爵王走上前去,一一跟他们握手:

史大尉:“大尉史卫杰”。

爵王:“好!”

李仕:“中东军将领李仕”。

爵王:“好!”

刘兵:“中西军将领刘兵”。

爵王:“好!”

周世荣:“马军将领周世荣”。

爵王:“好!”

安仕鲁:“鲁军将领安仕鲁”。

爵王:“好!”

罗夫康:“帝国一师将领罗夫康”。

爵王:“好!”

握完手后,爵王对将领们说:“各位将军,劳苦功高,我这次代表帝王特来看望你们。”话毕,突然,爵王拔出了身佩的宝剑,史大尉等人愣住了:他到底要干什么?

爵王挥舞着剑,口中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哎呀!”爵王舞剑时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失去重心,摔倒在地,但他仍倔强完成自己的动作,口中吐出最后一个字:“方!”

一时间,鸦雀无声。

史大尉回过神来,拍起掌,叫了一声:“好!”其他将领也跟着鼓掌。掌声响了起来。

爵王被他的卫兵搀扶起来,揖手笑着回礼道:“呵呵,各位将军,献丑了。”

史大尉请爵王到大本营,来到大本营,史大尉把作战的文件给爵王看,爵王挥手说:“我不是来监督你们的,我只是来看望你们,这个你们不用给我看。”不过,出于爵王地位上的考虑,史大尉还是向爵王简要讲述了军队备战的情况。

出征之前,史大尉再次对参战的将领强调了战场上的纪律,纵队的各将官必须服从纵队指挥官的指挥,如有违抗,指挥官有权予以处决。

因为作战先是从敌人薄弱防线的中央部位实施突破,所以这次军事行动被称为中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