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2章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第十二章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特拉斯特峡谷之战结束后,抗蒙金先锋军的将士们洋溢着高兴之情,打退了蒙金军的进攻,乘胜追击挺进了二百多公里,在喀斯加草地停下来,喀斯加草地北、东、西三面有山,是个良好的进退之地,史大尉把指挥部也安置在这里。

敌人被打退了,可敌人并未离开帝国,仍逗留在帝国,接下来史大尉要与众将领商议的重点是确定下一步对敌行动方针。

抗蒙金先锋军的部队在补充兵员、武器、弹药,输送粮草,抓紧时间休整,以备下一场战斗。帝国一师在招募训练新兵,补充武器弹药粮草外,罗夫康派出大量的侦察兵去侦探敌人的动向。要侦知敌人的消息,须深入敌后,侦察兵的工作是极为危险的。罗夫康派出的侦察兵以三到五名组成一个小队,每个小队专负责一块区域,探知敌人的动向,派一人前来汇报,由于罗夫康的侦察兵皆是特兵队出身,武艺高强,伪装,野外生存和作业能力比一般的侦察兵要强得多,所以,罗夫康常能得知比其他将领更多的情报。

早在战争结束没多久,罗夫康派出侦察兵时刻注视蒙金军的举动,经过一段时期的侦探,罗夫康从得到的情报知道蒙古汗军的主力离开了帝国,帝国现只剩下少数仍在劫掠的蒙汗散骑游勇,人数最多也就上千;而金军则向东北方进军,正在逐步接近危都城。

金军要干什么?难道他们要攻危都城?罗夫康一时无法明确金军的行动,侦察兵不断报来的情报,内容大同小异:金军在危都城不远处驻扎下来。罗夫康遂明确金军的行动:他们要攻占危都城。

这是不是敌人像对付许都尉那样的诱敌深入之计呢?罗夫康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综合所得的情报,罗夫康所知的当前敌情是:在帝国,有威胁的敌人只剩下金军,且他们聚集在危都城附近,抗蒙金先锋军的军事压力骤然减轻。

对于罗夫康来说,这倒也不是件坏事,可对帝国来讲呢?金军为何要去攻占危都城?罗夫康睡觉时反复在想这个问题,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突然,罗夫康想到金军要攻击危都城的原因:那是因为金军认为他们都拿下危都城!一旦金军真的攻占了危都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太大了,帝国之都肯定会引起大震动。作为军人,罗夫康决不能容忍敌人在帝国耀武扬威,肆无忌惮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就在这时,罗夫康的脑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行动。

史大尉召开常务参议会议,抗蒙金先锋军的下一步行动由七个常务参议商量后决定。

会上,史大尉先介绍当前的敌情,然后向在座的六位常务参议征求下一步对敌的方略。

刘兵首先发言,刘兵认为下一步部队应转为防御,在敌人向我们进攻时,我们择一有利地形,固守,敌人远道而来,武器装备、粮草等的供应比我们困难,我们跟敌人拼消耗,敌人肯定消耗不过我们,到时敌人粮弹告罄,就会自行撤走,离开帝国。

刘兵发言完毕后,李仕站起来说,刘兵的防御乃是消极防御,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攻势防守。敌人向我们进攻时,我们且战且退,把敌人引诱进我们的伏击圈,再一举歼灭之,即使不能完全把他们消灭,至少也能把他们打成半残,敌人力量消耗殆尽,只能狼狈逃窜了。

听完刘兵和李仕的讲话后,史大尉认为这两个方案都有可行性,至于到底采用哪个,得看到时的敌情如何。董大钟、周世荣、安仕鲁也觉得刘兵和李仕讲得有理,没有提出意见。只有罗夫康,认为凡是防御的策略,都不是最好的,因为当下敌人并未攻击我们,如果敌人要攻击我们,怎么会跑到危都城那边去,这也就说明敌人恐怕是不会再来攻击抗蒙金先锋军了,敌人不向我们攻击,防御其实就是在等,这是非常被动的举措。

罗夫康看了看史大尉,站起身。史大尉一看罗夫康站起来,说:“罗将军,有何高见。”

“我有一个不同意见,不知当讲不好讲。”罗夫康答道。

“请讲。”史大尉说道。

罗夫康把自己认为的军队下一步的走向端了出来:

“据我所知,敌人现在留在帝国的有威胁的只有金军,他们此时屯集在危都城下,我们的正面只有少数敌人。我们可趁着正面敌人兵力薄弱之际,先行攻占昂萨城、正阳城、一山之城等战略要点,再攻取西都,以此吸引敌人来援,利用敌人骄横轻敌的心理,依托有利地形,打上一二场歼灭战,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迫使敌人退却,撤出帝国。”

“我军主动向北进攻,可激励将士的斗志,鼓舞起帝国子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对军心民心来讲,也是极有利于我们的。”

“所以,我认为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罗夫康的这番话,引起了在场之人的共鸣,遂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统一:最好的防守是什么?那就是进攻。